03.04 劉備為什麼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以後,而不是漢高祖之後?

歷史紅塵


【老爹回答問題的原則: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01.劉邦和中山靖王劉勝之間,到底有啥關係?

劉邦有8個兒子,嫡長子劉盈在劉邦死後,繼位稱帝,史稱漢惠帝。在這之後,西漢的歷史,進入到了呂后稱制時期。

在呂后稱制時期,扶持過兩位少帝。在諸呂之亂被平定後,西漢的朝臣們擁立,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恆為帝,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

在漢文帝死後,由他的兒子劉啟繼位,史稱漢景帝。

漢景帝有14個兒子,最終選擇第11子劉徹繼位,也就是後來的漢武帝。同時,漢景帝中的第9子,為中山靖王劉勝。他和漢武帝是異母兄弟關係。

劉勝這個人,非常喜好酒色,有子孫約有120多人。

《漢書·卷五十三·景十三王傳第二十三》:勝為人樂酒好內,有子百二十餘人。

也就是說,劉勝是劉邦的曾孫。

02.劉勝和劉備之間,是什麼關係?

在《三國志·蜀書》中的先主傳篇記載:

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

根據清代乾隆四十八年,文華殿太學士劉墉撰修《劉氏集註重修族譜》中記載:

由此可知,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的第十五世孫,是劉邦的第十八世孫。

03.為什麼劉備只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而不直接說自己是劉邦之後?

在東漢末年的時候,社會上和官場裡,都十分看重出身門第。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當時的選官制度。

中國東漢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有察舉、徵辟兩種制度。

察舉,就是由地方州郡的官吏,以“賢良”、“孝廉”、“秀才”等名目,把有名望、有“德行”的人推薦上去,經過考核後,就可以被授予官職。

徵辟,就是由朝廷、官府直接徵召某人當官。在理論上來說,那些被察舉、徵辟的人,都必須要有才能和名望。

因此,為了爭取被察舉和徵辟,那些想要從政的人,都會修飾自己的品行,說自己是名人之後,藉此抬高身價。

我們知道,劉備“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蓆為業”。雖然劉備家境貧困,但是他有遠大的抱負。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劉備也不例外,因此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就是為了抬高自己的出身,好將來被察舉從政為官。

如果直接說自己是劉邦之後,那就扯太遠了,別人可能就不太相信了。

總之,劉備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是出於從政的需要。不直接說自己是劉邦之後,是怕別人質疑自己出身的可信度。


老爹有話說


只要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劉備自稱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志》上雖然並沒有明確這麼說,但是以劉備的聰明才智來看,他在向別人介紹自己的時候,肯定也會這樣說的。

(劉備)

明明劉邦是更大的大牌。就算不說劉邦,說漢景帝劉啟,也肯定是婦孺皆知的。我們都知道,現在講究名人效應。如果你的名字和名人放在一起,你的名字會變得更加響亮。既然如此,劉備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名字和更有名的劉邦、劉啟放在一起,反而和不怎麼出名的劉勝放在一起呢?和劉邦、劉啟放在一起,不是能夠網羅更多的人才嗎?

其實,說自己是劉勝的後代,恰恰能夠體現劉備的深思熟慮和雄才大略。為什麼這麼說呢?

劉備是一個一窮二白的人,他不像袁紹、袁術一樣,擁有顯赫的背景。也沒有曹操的運氣好,可以擁有天子,挾天子以令諸侯。也不像呂布、公孫瓚一樣,曾經是一方大員。或者像孫權那樣,祖上打了一片基業。他是真正的一窮二白。他唯一擁有的,就是皇室後代這樣一個身份。所以對於劉備來說,如何用好這個身份,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要知道,劉邦打下江山以後,劉姓人開始發達起來。經過四百年的繁衍生息,劉姓人肯定成為那時候人數最大的一個姓。

(劉邦)

為什麼說劉姓人會成為那時候人數最大的一個姓呢?

一方面,劉姓人比較顯貴,因此他們的三妻四妾肯定最多。他們的子女得到了很好的照顧,成活率肯定最高。這樣,劉姓後代的人數就會非常多。另一方面,皇帝又會賜給很多功臣、親貴以劉姓。比如劉邦打敗項羽以後,就賜給項姓為劉姓。連敵姓都賜予了劉姓,可見劉姓人當時確實是非常多的。

既然劉姓人很多,因此劉備要想打好這張牌,就遇到了劉姓這張牌的真實性和含金量的問題。別人會懷疑劉備的劉姓是假的。很多人會打著劉姓皇親貴族這樣一個身份,招搖撞騙。尤其是在王朝末年,這樣的情況會更多。

關於含金量的問題,也是劉備需要特別考慮的。也就是說,他這個劉姓,本來就是皇室的血脈,還是在劉邦建立天下之前,他的祖宗已經姓劉了。或者他這個劉姓是後來被皇帝給賜予的。顯然,其中的含金量是不一樣的。

(劉啟)

劉備要做的,就是既要讓他這個劉姓,具有極大的真實性,又要讓他這個劉姓,具有極大的含金量。因此它在對外發布的時候,就特別考功夫。

如果劉備對外宣稱他是劉邦之後,或者是劉啟之後。在別人的心中就會產生這樣一個觀感:這個人是不是冒牌貨?是不是假冒皇帝的名字來招搖撞騙啊?因為招搖撞騙的人,肯定會往那些更有名的人身上靠。還有,其含金量也值得懷疑。因為這些劉姓人中,有一些可能並不是真正的皇室血脈,而是賜姓的。甚至有一些像項姓一樣,因為他是敵對勢力賜姓的。這樣的人,顯然就不能代表皇家了。

而劉備說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勝並不出名。但正因為他不出名,所以沒人會覺得劉備是想借皇家的名聲來抬高自己。而因為是劉勝這樣一個人,別人一聽,就覺得這肯定是真實的,有來源,有支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真實性就非常高,沒人再懷疑了。

也因此,大家自然而然地賦予了劉備振興皇室的責任,也就會義無反顧的追隨他,和他一起打天下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


張生全精彩歷史


古代講究嫡出和庶出,劉勝是庶出,在等級嚴格的制度下,庶出地位沒有嫡出高,更沒法比,就算介紹自己,也是介紹自己父輩而已。加上劉勝好色,一生共育有200個孩子,其中兒子有120多個,而能繼承中山靖王的只有一個,其他孩子看錶現,最多封個爵位,因為劉勝後人實在太多,加上時隔200多年,中間又有王莽的一把火,燒燬了族譜,到了劉備這裡,他的身份已經無法證實。如果劉備是白身,有沒有錢糧,他如何拉起隊伍,又如何讓武將和謀士為其效力?古時講究出身身份,為了謀求大業,給自己編織一個崇高的身份,有利於自己矇騙他人為自己效力,又不被別人拆穿,劉勝之後正合適,無法考證


用戶52157040082


原因很簡單,正經點說:帝脈和王脈是有區別的,有資格稱為劉邦直系後人的,只有歷代皇帝,配享太廟;不正經點說:劉備很有可能是拿這個做噱頭,選擇劉邦容更易受到質疑。



劉勝一脈

劉勝的父親是皇帝,但是在他這一輩,他的哥哥當了皇帝,他被封為中山靖王,相當於分家了,自建一系,劉勝就是這一系的祖先,劉備屬於此係,自然可以攀附。

比如介紹劉秀的時候,雖然也會說是劉邦九世孫,但是必須強調是長沙定王劉發一脈。只不過劉秀開創了東漢王朝,進入太廟,才有資格帶上“劉邦九世孫”的標籤。

至於劉備,處境就很尷尬。其一,他生活在東漢,但是與劉秀沒有近親血緣關係,所以不能和劉秀攀關係;其二,嚴格意義上說西漢帝脈已斷,兩支帝脈與劉邦都沒有必然聯繫;其三,劉備建立的蜀漢與東西漢沒有傳續關係,即使後來劉備稱帝,也進不了太廟,不能直接說是二人之後。



以上只是正經的原因,還有些不太正經的。

劉備的噱頭

史書的記載不可盡信,雖然《三國志》對劉備的身世有比較明確的交代,但是真假誰也難辨。畢竟也是一代帝王,認個像樣的祖先也在情理之中。

有人說劉備不是經常將“中山靖王之後”掛在嘴邊嗎?那是《三國演義》,羅貫中給安排的戲碼,是為了揚劉貶曹,凸顯蜀漢正統。

當然無風不起浪,史載劉備少時好俠,又曾拜盧植為師,雖然因為家境原因,沒辦法被舉“孝廉”,但是還是憑藉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了當地的豪俠爭相跟隨他。在招攬人在的過程中,他很有可能為自己編造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身份,以此宣傳自己。

所謂豪俠,其實就是社會閒散人員,文化水平未必很高。試想一下,一群人圍著劉備喝酒,劉備說:“我乃漢高祖劉邦之後”,小弟:“劉邦?!那不是漢朝開國皇帝嗎,哥你真能吹,姓劉就是劉邦之後啊?”。這樣不僅容易被懷疑,就算是真的也很難解釋。換個說法,劉備:“我乃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小弟一臉懵逼:“哥,劉勝是誰?”,劉備:“漢景帝劉啟之子,漢武帝劉徹之弟”,小弟一想,這傢伙說的有鼻子有眼睛的,還是冷門的旁系遠支,八成是真的。這樣雖然不如劉邦之後威風,但是也確實是漢室宗親,身份與他人就有不同了,很容易接受。

因此,噱頭也好,事實也罷,劉備都不適合直接稱自己是是劉邦之後,而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則十分合理。


尹禾


我是史小二記,我來說一說!

漢景帝劉啟一脈出了兩個厲害的人物。一個長沙定王劉發。另外一個是中山靖王劉勝。不是說這兩個人多麼多麼的厲害。而是,這兩脈延續了漢朝。

西漢之後是東漢,東漢開闢者是運氣爆炸的位面之子劉秀,劉秀便是劉發的五世孫。東漢分三國,在蜀地拔地而起的漢朝,其建立者是劉備。劉備是劉勝後裔。

出門在外,碰到人,首要是介紹自己。秦漢時期講究身份。介紹自己得有門面。中山靖王劉勝後裔就是劉備的門面。背後是幾百年的漢朝。說明劉備乃漢朝宗室。有人疑問,為什麼劉備不直接稱“高祖之後”呢?這樣,吹噓的時候,不更有面子?

這裡,我們比較劉秀和劉備的名片。

劉秀,字文叔,高祖九世之孫也,出自漢景帝劉發;

劉備,字玄德,漢景帝子劉勝之後也;

不難得出比較的結論。劉秀比劉備多了一個身份——高祖之後。

注意了,“高祖之後”四個字是具備滔天力量的,具有合法性的,這種稱呼是有講究的,不是隨隨便便阿貓阿狗能夠稱呼的。周公那麼厲害,也不敢稱文王之後。

為什麼?宗法制。家族世世相傳,唯有嫡長子才有資格繼承。繼承之後,侍奉始祖宗廟,是為“大宗”。其餘是為小宗。大宗有資格祭祖,小宗只能夠敬祖。周公就是小宗,只有在武王的統率下,方能祭祀文王。周公分在魯國,是為魯公。同樣道理,只有魯國嫡系子孫才能祭祀周公,才有資格在外面說,“我乃周公之後……”

按這種規矩來說,西漢大宗已經斷絕。所以,劉秀打“復高祖之業”的旗號,揭竿而起,反抗王莽。劉秀當皇帝,平定天下,起高廟,建社稷於洛陽。劉秀成了大宗,劉秀自然有資格祭祖,祭高祖劉邦。劉秀乃高祖繼承者,劉秀是高祖之後,這是沒毛病的。

試想,這樣一來,劉備敢稱高祖之後?名不正言不順。稱高祖之後的,只能是劉秀一脈,也就是漢獻帝劉協。只要劉備開口,下一秒保證人頭落地。混江湖的,不管怎麼吹牛,得講究規矩。

的確,劉備是高祖之後,但按照規矩,他不能這樣介紹自己。小宗便介紹小宗的先祖,介紹誰呢?據史載,劉勝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也都不怎麼出名,劉備直接仿照光武帝劉秀,逢人說“我,劉備。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看過《不良人》第三季的人就知道。李星雲的假冒者乃庶出,旁支的,永遠沒有資格。除非大宗絕了。才能翻身。否則,那都是異想天開,處在陰謀詭計中。

中山靖王劉勝這種漢室宗親的身份,也為劉備帶來了足夠的資本,最起碼,讓人另眼相看。這就是蹭人氣的好處。當然,也讓後世的人知道了劉勝是何許人也。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我,我是史小二記。

參考資料:《三國志》、《後漢書》、《史記》、《前漢書》等。


三叔小記


“孝景皇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這是小說《三國演義》裡劉備經常掛在嘴邊上的一句話,也是真實歷史上劉備經常拿來顯擺的背景!起初,劉備的目的其實也非常明確,就是往自己臉上貼金。如果沒有這個宗室名頭,劉備區區“織蓆販履之徒”,恐怕很難拉起一支隊伍。說更白一些,當初關羽、張飛之所以選擇投靠劉備,很可能也是因為他的這個宗室身份!看看兩漢交界時的更始帝劉玄、劉盆子就全明白了,劉姓宗室身份還是頗具號召力的。既然是劉姓宗室,認老祖宗漢高祖劉邦不就可以了嗎?那麼,為什麼劉備卻拋開老祖宗,非要強調孝景皇帝和中山靖王呢?



宗室也有親疏

何為宗室?皇帝的同宗!其劃分的唯一依據就是血緣。任你功勞再大,與皇帝關係再鐵,只要沒有同宗的這層血緣關係,你永成不了宗室。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異姓“宗室”只有遼王朝的權臣韓德讓,這是兩千餘年唯一的特例,不是之一!但是他成為“宗室”的前提是改姓耶律、賜名隆運,這才擁有了隸季父房的資格。換言之,名義上、理論上他已經是耶律家的同宗了……



中國民間一直有“五服”之說,出了“五服”的同宗關係就相當疏遠了,有時候甚至還不及近鄰。帝王家亦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宗的後代與大宗皇帝之間的血緣也越來越疏遠。血緣的疏遠就意味著地位的下降,到西漢晚期,不少宗室小宗之後就已經淪為了與平民無異的地步,如漢光武帝劉秀,除了最“低保”的宗室優待,他基本上就是一介平民而已。到了東漢之後,西漢的宗室小宗之後就更加不值錢了,而劉備就是這樣一種存在。清王朝幹得更加徹底,清太宗皇太極又將宗室進行了二次劃分,只承認自己祖父的後代是宗室,未出“五服”的其他同宗只能叫覺羅。至於出了“五服”的同宗,直接該幹嘛幹嘛去,清太宗一概不予承認其皇族身份!



劉備為何要攀漢景帝

前面說到了,劉備早期強調自己的宗室身份就是為了往自己臉上貼金。既然是貼金,自然與大宗皇帝血緣越近越好,不是嗎?攀漢高祖劉邦顯然達不到這樣的效果,更小宗旁支的楚元王劉交的子孫還算宗室呢……



可劉備家這一支與大宗的血緣實在太疏遠了,以至於在東漢光武帝劉秀的父親劉欽這一支根本找不到根源。即便是光武帝的嗣父漢元帝劉奭,劉備也靠不上!無論是劉秀親生父親劉欽這一支還是嗣父漢元帝劉奭這一支,劉備能靠得上的只有漢景帝劉啟!劉備的祖先中山靖王劉勝、劉欽的祖先長沙定王劉發和漢元帝劉奭的祖先漢武帝劉徹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都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換言之,劉備家這一支與東漢大宗從中山靖王劉勝開始就“分家”了。這就是劉備為什麼強調自己是“孝景皇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的原因所在。說白了,就是攀親戚,巴不得與東漢大宗皇帝血緣越近越好!如果劉備家這一支從光武帝劉秀起開始“分家”,他肯定會攀光武帝劉秀的親生父親劉欽!



到魏文帝曹丕受漢獻帝劉協“禪讓”之後,劉備強調自己這一重身份劉更加容易理解了。在大宗被廢之後,剩下的小宗之中只有自己有實力與曹魏、孫吳抗衡,接續劉姓宗室大宗,劉備當仁不讓!這就是劉備後來在成都稱帝的唯一法理依據。



如果沒有“孝景皇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這面大旗,他劉備與魏文帝曹丕還有區別嗎?不都是“亂臣賊子”?人家曹丕好歹還有個“禪讓”的“合法程序”,劉備有什麼?什麼也沒有!因此,他必須繼續高舉“孝景皇帝玄孫、中山靖王之後”這面大旗。


農民工歪說歷史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中山靖王之後,就已經表明了是漢高祖劉邦之後,而以劉備當時的身份,如果能和劉邦攀親戚的話,反而會被別人恥笑。

事件回顧

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並且見誰都要說一遍。我們觀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就有這樣一個印象,劉備甭管見到誰跟對方熟不熟,對方的官大官小無所謂,但是第一點就是要把自己的旗號亮出來,那邊是中山靖王之後。

估計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劉備恨不得製作一個名片,可以一天24小時無限制地往外刷。

而中山靖王之後這句話名號坐實了,是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順便把劉備也給整了過來,而皇帝直接在朝堂之上確立了自己與劉備的關係,自此開始皇帝不再稱呼劉備為劉備了,而是稱呼劉備為劉皇叔。

沒錯,這就是事實

為什麼劉備一直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呢?很重要的一點原因是好操作。

我們不知道這句話是真是假,甚至都不曉得劉備把自己當作中山靖王之後有著怎樣的意圖。當然意圖可能也有點明顯,畢竟一個人想要打出點名堂來,沒有一個牛逼的祖先,怎麼著都說不過去。就好比當初陳友諒造反的時候,一個勁兒地說自己並不是姓陳而是姓李。為什麼姓李呢?因為有一個人叫李世民呀。

同樣的道理,劉備也想給自己打出一個旗號來,可是在這個前提之下,說自己是很厲害的人的後代,總會遭到別人的非議和猜測,唯獨中山靖王劉勝不會出情況和問題。

因為真實的歷史情況下,中山靖王劉勝的孩子能夠組成一個加強排,這裡面孩子扎堆,而且孩子生孩子,孩子的孩子生孩子的孩子的孩子折騰來折騰去,你說你是中山靖王劉勝他表哥的親戚都沒有人懷疑你了。

可是劉備偏偏不走尋常路,想要再進一步,怎麼再進一步呢?直接說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就可以了呀。

而且只要承認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孩子,並且死咬著這一點不放口的話,別人就會自然而然地認為,你既然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也就是劉邦的後代,兩者之間區別不大。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被列為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擁有著極為廣泛的受眾,作為《三國演義》主角之一的劉備劉玄德也擁有著極為廣泛的知名度。

眾所周知,劉備在做自我介紹時,總是習慣性地說,“我乃中山靖王之後”。不知大家想過沒有,為什麼劉備總是自稱“中山靖王之後”,而非“太祖高皇帝之後”呢?

其實這是一門攀親戚的學問。

在中國,攀親戚和攀老鄉有點像,都是儘量找關係更近的點來說。

如果兩個人都是望奎的,他們攀老鄉的時候一定會說望奎,而不是說綏化;如果兩個人都是綏化但不都是望奎的,他們攀老鄉的時候一定會說綏化,而不是說黑龍江;如果兩個人都是黑龍江但不都是綏化的,他們攀老鄉的時候一定會說黑龍江,而不是說東北;如果兩個人都是東北但不都是黑龍江的,他們攀老鄉的時候一定會說東北,而不是說中國。

同樣的道理,如果兩個人是同姓,且有一個共同的祖父,他們一定會說,他們是一個爺爺的,而不提他們的曾祖父;如果兩個人有一個共同的曾祖父,他們一定會說,他們是一個太爺爺的,而不提他們他們的高祖父;如果兩個人有一個共同的高祖父,他們一定會說,他們有一個共同的高祖父,而不提他們的天祖父。

具體到劉備這裡,如果劉備不是冒認的皇族,他應該既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同時也是漢太祖高皇帝的後代,之所以不提漢高祖劉邦,就是因為漢高祖劉邦距他太遠了些,他能攀上的最近的皇親,就是中山靖王劉勝,劉勝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

另一方面,按照中國人的傳統,你從哪裡來,其實是看你的始祖是哪一個。

對於西漢皇族來說,他們的始祖是漢高祖劉邦,但對於東漢皇族來說,他們的始祖卻是光武帝劉秀,而對於光武帝來說,他的始祖其實是長沙定王劉發,因為從劉發開始,劉秀這一枝脫離了皇族,成為王族,到劉秀這一代,又成了普通的士族。

同樣的,對於劉備劉玄德來說,他的始祖是中山靖王劉勝,劉勝和長沙定王劉發一樣,都是漢孝景帝劉啟的兒子,他們都是皇帝的兒子,又都是自己那一枝王族的始祖。

當然了,劉備之所以總提中山靖王,可能還有一個暗示在,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始祖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他劉備的始祖也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劉秀能開啟一個二百年的江山,他劉備也能開啟一個二百年的江山。


遙望燕園


劉備起兵需師出有名,本就姓劉,不管血緣上是否是皇族子孫,能將祖上說得清楚,道得明白才能將各路英雄好漢籠絡到自己旗下,以“正義之師”為共同的目標奮鬥。那麼劉邦為什麼不說自己是漢高祖劉邦之後呢?原因有三:

一、漢高祖劉邦名氣太大,而且是漢朝的開國皇帝,他的後代子孫眾多,籠統的說是他的後代,就像現在我們說自己是炎黃子孫一般,可信度太弱。並且如果不是皇室嫡系,也不會說自己是劉邦的後代。真是嫡系,也不會到劉備的時候淪落到賣草鞋了。

二、在漢朝,實行“推恩令”諸侯王的封地是要被子孫分封的,目的是削弱宗室和王室。子孫越多,分到的地盤就會越來越小,就像分大餅般,分到最後,就只剩下餅屑了,沒多少能耐的皇室子孫和平民百姓差不多。而漢朝史上非常能生兒子的要數中山靖王劉勝了。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武帝劉徹的同父異母兄弟,,生了一百二十多個兒子,這些兒子再生孫子,數量呈指數增長,如此眾多的子孫,到劉備的時候,家境很差也就正常了。劉備說自己是中山靖王的後代,大家都能知道其祖宗是哪個王,為什麼發展到劉備時境況會這樣。

三、劉備祖上是否真的姓劉很難說,西漢王莽篡權到東漢光武帝建立,有很多人改姓劉,而劉備是東漢末年的人,不像西漢的劉姓那麼純粹了,他的祖上是否姓劉,是否是皇室後裔無從考證。但要組建自己的隊伍和勢力必然需要這個中山靖王之後的稱號。





鳳之綠咬鵑


中山靖王乃景帝劉啟之子 據說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西漢景帝年在位到東漢末年三百多年的時間 咱們這位中山靖王又會有多少後裔呢? 一方面劉備自稱其後裔我想也不會有人去細考 另一方面在古代又很重視一個人的出生 特別是經過東漢年間的發展 而皇叔這個身份給劉備起事帶來多大的便利也不用我在此贅述了吧 自古成大事者有誰有勢而不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