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爸爸離家去方艙醫院支援的第27天,想他……

爸爸離家去方艙醫院支援的第27天,想他……

楚天都市報《疫情特別日記》專欄正在持續推出。無論你是留守在武漢居家生活,還是被困在外地暫時無法回來,都可以拿起手機敲出簡短的文字發給我們。

歡迎大家在郵箱附件上傳配圖,可以是你和家人的生活照,也可以是你的隨手拍,我們將擇優選用。

具體參與方式:

一:郵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二:微博

@楚天都市報官方微博

爸爸离家去方舱医院支援的第27天,想他……

熊雨桐的小名叫朵朵,是華中師範大學附屬小學二(1)班學生。她的爸爸熊銳是湖北省腫瘤醫院的一名醫生。2020年2月5日,熊銳志願加入第一批方艙醫院支援,目前仍在武漢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服務。

爸爸离家去方舱医院支援的第27天,想他……

朵朵的爸爸

朵朵的媽媽是華中師範大學校醫院的醫生,目前也在基層醫院一線工作。

爸爸离家去方舱医院支援的第27天,想他……

朵朵的媽媽

爸爸離開的第27天,想他

爸爸离家去方舱医院支援的第27天,想他……

親愛的爸爸:

您好嗎?

我非常想念您,今天是您去方艙醫院的第27天。

自從2月5日那天您去了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一線,您就沒有回過家。我和媽媽都很擔心您,您知道我在家裡有多害怕嗎?

剛開始的時候,我特別害怕您被病毒感染。有一天,我看新聞裡有一個很年輕的醫生因為感染新冠病毒去世了,我都嚇哭了……媽媽一直安慰我說,不用擔心您,您上班的時候會穿防護服,就不會被病毒感染了,我這才把懸得高高的心給放了下來!媽媽還給我看了您工作時的照片,我覺得您就像一個巨大的、溫暖的、可愛的大白!嘻嘻……

最初,我也害怕自己會被感染,在家裡急得團團轉。直到我和媽媽一起畫了一張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思維導圖後,我感覺好多了。媽媽告訴我說:“只要我們勤洗手、多通風,出門一定戴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跑,就不會感染病毒了!”

爸爸,您放心吧,不用擔心我。我一直乖乖地呆在家裡,很聽媽媽的話,連樓都沒有下過!

爸爸,您知道嗎?有一次,媽媽也去醫院上班了。上午上網課的時候,都是我自己獨立操作的呢!上完課之後我還把作業全部都寫完了,晚上,媽媽回來以後還表揚我了喲!

爸爸,您看我的作息表,我把時間都安排好了,我每天都過得很開心,很充實!

爸爸离家去方舱医院支援的第27天,想他……

朵朵的作息表

爸爸,您放心,我長大了。今天早上我還做早飯了呢。我覺得爺爺每天做飯太累了,所以,我今天早早地起床了,和媽媽一起,衝了牛奶麥片,做了手抓餅,煎雞蛋和火腿腸,爺爺和媽媽都說很好吃呢!吃完飯,我把碗也洗乾淨了。爺爺誇我長大了,說我洗得比洗碗機還乾淨!

爸爸离家去方舱医院支援的第27天,想他……

朵朵

爸爸,看了我在家裡的生活您放心了吧!聽媽媽說,最近您所在的方艙醫院很多病人都治癒出院了,現在已經出現了空床了!我太高興了!病人出院了,您就可以早點回家了!希望您保護好自己,早日打敗病毒,快點回來陪我玩小魔術吧!等您回來,我們再一起去東湖騎自行車,好嗎?武漢加油!爸爸加油!

爸爸离家去方舱医院支援的第27天,想他……

朵朵畫的圖

愛你的小寶貝 朵朵

2020年3月2日

95後鄭詩源是谷城縣人民醫院一名神經內科護士。當谷城發生疫情後,鄭詩源進入感染病區,加入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救治工作。以下是她的日記節選。

02

3

星期一 晴

早上終於等來了護士長的通知,我即將參加感染病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

爸爸离家去方舱医院支援的第27天,想他……

當我把消息告訴父母之後,回到家看著父母緊鎖的眉頭,我讀懂了他們內心的擔憂和不捨。

出征前的夜晚很安靜,一直默默幫我收拾行李的媽媽終於忍不住對我說:“孩子,可以不去嗎?單位那麼多人又不是非你不可。”還沒有等我回答,爸爸衝了進來,拍著我的肩膀說“閨女,別聽你媽媽的,去吧,爸爸支持你,但是要保護好自己,我們在家等你凱旋。”爸爸的話讓我滿眼淚花......雖然是個弱女子,但是這個家就是我勇敢前行的堅強後盾!

輾轉難眠的夜晚,我思緒萬千。從未有過隔離病區工作經驗的我馬上就要奔赴戰場了,我可以照顧好病人嗎?我可以保護好自己嗎?密切接觸會不會被感染呢?疫情什麼時候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呢?一連串的問題充斥著我的大腦,打開手機翻看到一個月之前我交上的“請戰書”,看著那一張自己一筆一畫落下的勇氣,我無條件相信,我一定可以!

02

5

星期三 晴

經過短暫的隔離病房工作培訓,一線抗疫工作今天正式拉開帷幕,增設病區開始接收新病人。

今天是我第一次穿防護服,第一次進入隔離病房。一個小時的防護服穿戴,規範的相互指導監督,戰場就在眼前,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我遇到了第一個難題:呼吸困難,多層口罩讓最簡單的呼氣都變得艱難起來。全副武裝進入隔離病區的第一個四個小時,彷彿過了一個世紀那麼漫長。

爸爸离家去方舱医院支援的第27天,想他……

“體溫37.6,不用緊張,先多飲水,我等會兒過來給您複測。”就這樣一句話,中間我必須停頓兩三下用來大口呼吸才能維持基本的供氧,缺氧引起的頭暈不適讓我一度懷疑自己無法勝任這個工作,走幾步路需要站著喘口氣,一句完整的話得分成幾次才能說完,巡視一圈病房需要在值班室坐好幾分鐘才能緩過神來。

護目鏡慢慢起霧,再加上面屏的遮擋,眼前的一切開始變得模糊不清。厚重的防護服包裹著全身,聽力也受到影響,普通交流都需要加大分貝,而最平常的來回走動都是對體能的嚴重消耗。可是我必須克服,必須堅持。有句話叫做習慣成自然,這種打不死的小強精神,讓我按照規範去完成各種醫療操作。

除了安撫患者的情緒,照顧患者的起居和治療,食物等物品也需要我們一趟趟地去送。

對於部分老年患者,生活上更需要我們的悉心照料,沉重的氧氣瓶對瘦弱的我來說更是一項無比艱鉅的任務,衣服通常都是被汗浸溼又被體溫烘乾。

但是身邊的同事一直激發著我的洪荒之力,共同鼓勵,相互陪伴。在隔離區的工作是四小時一個班次,在這四個小時裡,不吃不喝也無法上廁所,不少同事穿上了紙尿褲,減少進入隔離區之前的進食和飲水,甚至有同事發現喝牛奶可以因為膠體滲透壓高而減少上廁所的次數,而隔離病區的工作縱使有萬般辛苦艱難,這裡也有願意一同堅守的戰友們。

爸爸离家去方舱医院支援的第27天,想他……

當穿好防護服的瞬間,我驕傲,因為我是團隊的一員,我堅信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病毒。

02

6

星期四 小雨

疫情在一天天的爆發,今天的天空也下起了小雨,彷彿在為正在經受磨難的人們而哭泣。

今天一大早就接到爸爸的電話,他讓我提前在小區樓下等他,說要給我送雨傘。其實我知道送傘只是想見我一眼的藉口。當我看著他提著袋子朝我走來,我對著他說:“你不要再過來了,東西放地上,我自己過去拿。”

可是戴著厚厚口罩的爸爸,卻依然朝我走來。爸爸說:“這有什麼,我又不怕....”

“站住,不要過來,東西放下,我自己拿!”我爆發的吼聲,讓在雨中的爸爸彷彿遭受了雷擊。看著爸爸慢慢放下物品,轉身離開的背影,我那不爭氣的眼淚奪眶而出。第一次這樣跟爸爸說話的語氣,深深地戳傷了我的心。可是我必須這麼做,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更好地保護我所愛護的家人!

當我迅速拿過雨傘準備朝醫院走去的時候。身後聽見父親輕聲的話語“注意安全”。我明白,他想說的很多,但是千言萬語匯在一起就是這句了。

爸爸离家去方舱医院支援的第27天,想他……

採訪整理:滿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