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雍正書法在帝王中的水平如何?

期雨


和宋徽宗、梁武帝、李後主不同,清世宗胤禛如果不是個皇帝也不可能是個書法家。雍正的書法從風格上說稽古之風厚而未自成一系,書風清麗絕美,醇厚有帝王氣。如今有幾處保留雍正宸翰的匾額、碑刻可以從中一探其書法奧妙。


河北保定的直隸總督府有一塊“恪恭首牧”的匾額是雍正給曾任直隸總督唐執玉賞賜。

總督是清朝的最高地方長官,直隸總督設置於清世祖順治年間。直隸處於京畿要地,包括今天的天津、河北的一大部分以及河南和山東的一小部分。總督負責掌管當地的軍政民務。

雍正年間,有不少人出任過直隸總督這個職位,比如說:雍正比較信任的寵臣李衛就曾兩度任此職位。另一個在雍正年間和李衛一樣兩度出任直隸總督的人就是唐執玉,兩次任直隸總督總計兩年五個月在任,最後於雍正十一年三月歿於直隸總督任上,終年六十五歲。唐執玉在京畿重地任職克盡職守,並治理白河水患有功,和雍正的君臣關係也非常好。唐執玉生病時雍正曾賜人參,並囑咐他“愛養精神,量力任事。”就是讓他悠著點,別太拼命。

“克恭首牧”意思就是說唐執玉謹慎克己、恭敬而不敢怠慢,是最好的地方官,可以作為表率。

北京孔廟有一方御著雍正御製祭孔詩的石碑。詩是御製,字也是雍正宸翰。詩的名字《仲丁詣祭文廟敬成》。其詩曰:“扶植綱常百代陳,天將夫子覺斯民。帝王師法成隆治,兆庶導由臻至淳。道統常垂今與古,文明共仰聖而神。功能遡自生民後,地闢天開第一人。”這首詩的意思肯定孔子的治化之功以及聖人地位,並且肯定了孔子是天子治國、庶民覺悟的師表,奉為開天闢地第一人。

“仲丁”在這裡指的是雍正六年仲春上丁日。祭孔的時間每年春秋兩次:春天仲月上丁日和秋天仲月上十日。“仲月”指的是每季的第二個月。因為兩次祭祀都在上丁日,所以祭孔又稱為“丁祭”。“上丁日”指這個月的第一個丁日,“丁”是指按十天干排行第四的“丁”。

“詣”有去、到、前往的意思。而且“詣”是表示一種尊重,往往用於很尊敬的人身上。雍正用到“詣祭”來表示自己的虔敬之心。

孔子廟裡雍正的筆跡不只這一處。大成殿裡有清朝入關以後歷代帝王所題的匾額,其中也有雍正題的一塊匾額,他寫的內容是“生民未有”,典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孟子和他的弟子公孫丑談話,公孫丑問孟子:孔子和古代的先賢伯夷、伊尹相比怎麼樣。孟子對孔子的評價就是“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

雍正在寫匾額時用了這個典故,說孔子是“生民未有”,和他御製詩裡寫“地闢天開第一人”是同一個意思。

故宮養心殿也有兩塊雍正題的匾額,一個是“勤政親賢”,一個是“中正仁和”。雍正以養心殿後殿為寢宮,這也算是他對自己的自勉吧。



雍正對於這個“勤”字格外看重。對於他最喜歡的人、最大寵臣怡親王允祥,他也曾經題寫過一個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其中一樣有“勤”字。雍正以“勤”自勉,他自己也非常勤政,雍正朝現存漢文奏摺三萬五千餘件、滿文奏摺六千六百多件。

大家去故宮參觀到養心殿的時候可以留意一下。“勤政親賢”在養心殿西暖閣,“中正仁和”在養心殿正殿。


沅汰


幾千年的封建王朝酷愛書法的帝王或許並不是很多,這其中肯定也有些帝王的書法造詣讓人讚不絕口,帝王也是人,書法這回事是非常“高深莫測”的,其特性多變,讓人很難琢磨透徹,你使怎樣的“性子”,書法便也用怎樣的“性子”待你,真正的書法家是可以“駕馭”書法的,


至於清代雍正書法在帝王中的水平如何?這也是三言兩語說不清楚,最主要是因為清代的書法審美與其它時代略有不同,清初書法仍延續明代貼學的餘緒,受明末董其昌、張瑞圖、倪元璐、黃道周等人的影響形成了豪放樸拙、個性鮮明的行草書法,康熙酷愛董其昌的書法,當時大多數文人書法家都將董書奉為典範,

康熙對書法的喜好致使朝中遍及書法名家,至於有哪些名家就不多做解釋了,康熙酷愛董其昌的書法,其中董其昌的書法雍容端正,溫厚優雅而少空靈生氣,康熙的書法造詣自然不容小覷,而雍正又是康熙的兒子,正所謂“虎父無犬子”,通過歷史我們大概知道雍正是個非常自律的帝王,



所以說雍正的書法水平自然也是中等偏上,當然了這是相對於整個清代帝王的書法水平來衡量的,要去這樣理解一個人的生活習性、品德對自身學習書法是有著很直接、很重要的影響的,這就是所謂的“字如其人、人如其名”的意思,到了清代中期,乾隆帝同喜好書法,下令摹刻《三希堂法帖》,朝野士人也隨之由尚董轉為崇趙,


從以上敘說可以看出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都熱衷於書法,而且是非常嚴謹慎重的看待書法,可以這麼說一個謙卑推崇並學習前人書法大家的書法的人,書法功底絕對不會很差,也只有一定領悟、覺悟的人才會視名家的書法為“奇珍異寶”,從而加以臨摹學習。


詩夜城主


歷朝歷代,書法作品就像活化石一樣,記錄了朝代的變遷,興亡更替。書法家也就成為了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是歷史,是書法作品的創作者和見證者。時至今日,我們早就古代的生活,文化生產發展情況,書法作品自然是重要的參考資料。

在書法家這個群體中,帝王書法家更是特殊。特殊在什麼地方呢,他們有最好的老師,接受最好的教育。從他們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的政治形態。從而更深刻的認識到當時的真實情況。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帝王是雍正皇帝。

圍繞在他身上的故事很多,比如篡改遺詔,整治勵志,情趣優雅,品味素淨,是清朝最有品味的皇帝。他的書法作品,在清朝皇帝中,是上乘之作。書法文雅遒勁,流暢和美暢朗熟文雅遒勁,行筆疾遲有序,氣脈貫通。用筆跌宕,用墨酣暢,氣脈一貫,將二王的靈秀,晉唐的古樸及董其昌的逸氣熔為一爐,頗具大家風範。

他若沒有皇帝的光環,可定是位傑出的書法家。但現實是,他是位優秀的皇帝,還是書法水平在清朝中水平最高的皇帝。









Bolan


古代帝王的書法都十分了得,因為他們有得天獨厚的書法學習條件,例如像李世民,宋徽宗這些書畫帝王!

到了清代,則更是如此,清朝皇家都特別重視素質教育,所以清朝的帝王們基本上都寫得一手好書法。

講到雍正,就不得不提到康熙和乾隆,雍正則是其中一個承上啟下的人物。

康雍乾三位帝王在書法上都頗有造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第一,康熙書法

康熙喜好書法,崇尚董其昌書法,他曾將董其昌在海內外的書法真跡收集起來,自己勤加臨習,由於康熙的帶頭,使董其昌的字風靡朝野,使全國盛行董其昌的書法。



康熙書法筆畫瀟灑精美,明麗周到,結字舒朗開展,佈局天然妙成,康熙存世的墨跡很多,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柳條邊望月詩》《臨董書王維詩》等等,大都結體秀潤,閒適自然。

第二,雍正書法

雍正在位期間是承啟“康乾盛世”的重要階段,他的書法受到康熙書法的影響,遠師晉唐諸家,近法董其昌,真書,行書二體頗入規矩,具有相當高的造詣,其書豐潤秀媚,氣脈暢通。




第三,乾隆書法

乾隆的書法和其他兩位有所不同,乾隆頗好趙孟頫書法,在他的倡導下,全國就由董其昌改為趙孟頫了。

乾隆學習趙孟頫的書法,行得其圓熟,失其遒勁,得其法度,無見流動,得其妍媚,而顯軟弱,乾隆皇帝勤於臨池,有人評價其存世書法為歷代帝王之冠!

總的來說,康雍乾三位的書法都是大氣磅礴,彰顯皇家氣勢的書體風格,在這三位帝王書家裡,乾隆的書法或許要比其他兩家好!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論書畫!


存希齋書法


雍正皇帝是我國曆史上頗有作為的皇帝,在位13年,卻推出多項改革措施,例如設立軍機處,攤丁入畝等,在中國封建歷史上影響深遠。

他的書法也是身份出色,他自幼練習書法,下了很大的功夫,他的字豐滿秀麗,融合了顏體的豐滿和董其昌的行雲流水之感,行筆果斷,同時滲透著孫過庭些許草書的精神,端莊典雅不是皇家氣派,自然後重,體現了帝王的包容大氣。




白俄羅斯重泉說


雍正書法,以及乾隆清朝其他皇帝的書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嚴謹沉穩,作品最多行草,很少有大草等狂放的作品。好像都在遵守什麼清規戒律似的。看一下清皇室正宗啟功老先生的書法就明白了。


儒道鴻業傳承術藝


寫的相當不錯👍


墨潤齋書畫


康雍乾 三帝 均有較高的書法造詣,比較起來,乾隆更佳!


酒痴106207146


在清代帝王中屬上乘,但比不上任何別的朝代。


歸璞道人


古代讀書人都能來兩下更不用說帝王了,他的本業是治理好國家。書法真的不是很重要,不知道現代人整天開口閉口書法的有什麼用?宋徽宗書法倒是好,然而亡國了!書法飢的時候不能當饃,渴的時候不能當水!不過是文字的副作用罷了!整天鑽在古字堆裡滿口之乎者也使人想起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其實與生計世務並無多少用處!五四以後提倡白話文我認為很好!其碼說的都是人話!

在書法上當真不可太認真,因為哪是很難的,除非你有錢有閒有毅力!最後還要看是否有那方面的天賦!如果不是,那就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