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世界上最快的飛機是什麼飛機?

四月天217739262


在冷戰時期,美蘇雙方在相互競賽的巨大壓力/動力下,研發出不少先進的航空飛行器,其中包括數款速度非常高的戰鬥機/截擊機。

截止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快的戰鬥機/截擊機當屬蘇聯的米格-25“狐蝠”戰鬥機/偵察機,在兩臺R-15-B300渦輪噴氣發動機的幫助下,“狐蝠”的極限飛行速度可達3.2馬赫(3470公里/小時)。不過,當時那架米格-25“狐蝠”偵察機能飛出這個速度主要是為了逃命,降落時它的兩臺發動機已經全部報廢。後來蘇聯空軍要求飛行員在駕駛米格-25戰鬥機時的最高飛行速度不能超過2.8馬赫。

作為米格-25“狐蝠”戰鬥機的替代者,米格-31“獵狐犬”截擊機在最大飛行速度、飛行高度等指標上並不如前輩。不過,它的最大飛行速度仍達到2.83馬赫,在低空也還能擁有1.23馬赫的最高速度。

在蘇聯不斷研發速度更高的戰鬥機/截擊機時,美國顯然也沒有閒著,美國在A-12“牛車”高速偵察機的基礎上研發了YF-12A截擊機,它能夠攜帶GAR-9空空導彈攔截蘇聯轟炸機,所以將它歸入戰鬥機/截擊機中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YF-12A截擊機的設計速度是3.2馬赫,在1965年的一次飛行測試中,它飛出了3331.5公里/時的速度記錄。完成測試後YF-12A以及它的發動機並沒有損傷,所以這個速度記錄的含金量要比米格-25戰鬥機的那個速度記錄更高,更具實際意義。

除了這些高速戰鬥機/截擊機,冷戰時期還出現過飛行速度超過三馬赫的“女武神”戰略轟炸機,飛行速度超過3380千米/小時的SR-71“黑鳥”有人偵察機,飛行速度超過3.35馬赫的D-21無人高速偵察機,還有飛行速度超過6.7馬赫的X-15高超聲速亞軌道空天飛機/火箭動力技術驗證機等眾多高速飛行器,這些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高速飛行器創造了眾多航空器飛行記錄,至今很多記錄仍然難以被打破。


科羅廖夫


世界上飛得最快的飛機,只有SR~71黑鳥。美國已退役封存的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

雙座雙發。起飛總重77000公斤。最高飛行高度~31000米。最快飛行速度~3.4馬赫。




手機用戶崔永方


這個問題應該分軍機和民機來回答。

如果說飛的最快的民機,那當然非協和飛機莫屬。我們所有的客機都是亞音速客機,而協和式飛機(Concorde)是一種由法國宇航和英國飛機公司聯合研製的中程超音速客機,它和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的圖-144同為世界上少數曾投入商業使用的超音速客機。實際上,圖-144在商業飛行的次數,年限和範圍來講,遠遠不如協和飛機來的成功。我們也可以說協和飛機是唯一一款成功實現商業運營的超音速客機。


這款飛機的特點是機頭會可以調節上下角度,只有在飛行時,機頭才會和機身一體。其他時間都會向下偏低個角度,好像是12°。

如果說飛的最快的軍機,那還可以細分。

最快的偵察機是SR-71“黑鳥”(BlackBird),美國空軍高空高速偵察機。飛行高度達到30000米,最大速度達到3.5倍音速,這稱之為“雙三”。因此SR-71比現有絕大多數戰鬥機和防空導彈都要飛得高、飛得快。這款飛機是漏油的,也就是從加油的那一刻開始油箱就在漏油,因為油箱本來就不是嚴絲合縫的。飛機上天后必須用加油機加滿油才能繼續執行任務,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突破“熱障”。



世界上最快的噴氣式戰鬥機是前蘇聯研製的米格25戰鬥機。速度約3.2馬赫。你們不會想到為了實現這個速度,蘇聯人用了大量的不鏽鋼,大約佔機身重量的80%。



最快的轟炸機FB-111A,最快速度為2.5馬赫。



以上都為有人的,無人的沒有涉及。


航空科普


1.X-43(無人機) 9.8馬赫,美國自1996年以來一直在研究X-43的相關技術。最終創造出時速1.15萬公里的新飛行速度紀錄,由美國東岸至西岸只需飛半個小時。而地球赤道周長為40000公里,也就是說環繞地球飛行僅需3個多小時。



2.X-15A-2 6.72馬赫X-15A2,在追求速度和高度方面,人類一直在不懈地努力著。而X-15高超音速飛機,由於採用了火箭發動機,最大速度可以達到6.72馬赫,是迄今為止人類研製的速度最快的有人駕駛飛機。

3.SR-71黑鳥(YF-12) 3.2馬赫SR-71 黑鳥是世界上最快的量產飛機。SR-71偵察機(英文:SR-71,綽號:Blackbird,中文:SR-71 黑鳥、黑鳥)是美國空軍所使用的噴氣式三倍音速長程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

4,米格-25R Foxbat-B 3.2馬赫。米格-25戰鬥機(俄語:Микоян МиГ-25,英語:Mikoyan MiG-25,北約代號「狐蝠」,Foxbat),是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高空高速截擊殲擊機。是世界上第一種速度超過3馬赫的戰鬥機

5. XB-70女武神3.1馬赫雖然美蘇曾經計劃過研製更可怕的核動力噴氣式轟炸機,也曾有過3馬赫(即3倍音速)客機的研究計劃,但這些終未成為現實。只有XB-70超音速轟炸機,卻真真實實地在這個世界上飛行過,並創下了不少飛行紀錄。只是由於眾多的原因,使得它在還未服役之前,便已經註定了死亡的命運。

6.米格-31 Foxhound 2.83馬赫,米格-31是由前蘇聯米高揚設計局設計的串列雙座全天侯重型截擊戰鬥機,該機是全世界起飛重量最大、飛行速度最快的作戰機型。

7. F-15 Eagle 2.5馬赫,F-15是由1962年展開的FX(Fighter-Experimental)計劃發展出來,1969年由麥道(McDonnell Douglas)公司得標,1972年7月首次試飛, 1974年首架量產機交付美國空軍使用,直到現在。

8. F-111 Aardvark 2.5馬赫F-111「土豚」(英語:F-111 Aardvark)是一款由美國通用動力於1960年代時開發製造、美國空軍與海軍聯合參與設計案的成品多用途中距離戰鬥/攻擊機。

9. Su-24 Fencer 2.4馬赫該機由蘇霍伊設計局研製。60年代後期開始研製,1970年開始裝備部隊,目前大部分尚在俄羅斯空軍。蘇-24的出現,增強了前蘇聯及現在俄羅斯航空兵的戰區進攻能力和戰略突襲能力。

10,。殲11:2.35馬赫,是中國購買的俄羅斯專利及授權的蘇-27SK(蘇-27的外銷版)的國產組裝飛機,屬於三代半戰機。
11.B-1轟炸機,通稱:羅克韋爾B-1“槍騎兵”),是美國空軍一型超音速變後掠翼遠程戰略轟炸機[1]。 B-1轟炸機由北美航空(後與羅克韋爾公司合併,又被波音公司收購)於20世紀70年代研製,在1974年首次試飛,並於1985年服役,冷戰末期開始使用。因為B-1讀作“B-One”而常常被暱稱為“骨頭”(Bone)[1]B-1B是其主要的改型,截至2013年仍有至少60架在美國空軍服役,亦為美國空軍戰略威懾的主要力量之一。

圖-160轟炸機 圖-160轟炸機(俄文:Ту-160,北約代號:海盜旗,又稱:圖波列夫圖-160),是蘇聯/俄羅斯一型超音速變後掠翼遠程戰略轟炸機。 圖-160轟炸機作戰方式以高空亞音速巡航、低空亞音速或高空超音速突襲為主,在高空時可發射長程巡航導彈在敵人防空網外進行攻擊;擔任防空壓制任務時,可以發射短距離導彈。此外還可以低空突襲,用核彈頭的炸彈或是發射導彈攻擊重要目標。圖-160轟炸機由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Туполева或Tupolev,現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研製,1987年5月開始服役,1988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其優雅的外形和俄羅斯空軍的白色塗裝使其被賦予“白天鵝”的稱號。




沙漠之湖


記得當年大學學《航空航天概論》課程時的第一節課上,老師就問了這個問題,當時就掀起了一場大討論,很多機型我還記憶尤新。

首先,單純從飛行速度上來看,軍用飛機的速度是遠遠高於民航客機的速度的,但是由於飛機和導彈等航天器不同,需要飛行員的承受能力,一般其速度會有上限,所以最快的幾款飛機都是無人駕駛飛機才能達到。下面我們分別列出軍用飛機和民航客機的飛行速度,介紹幾款速度最快的飛機。

一、軍用飛機

(一)X-43A無人駕駛實驗飛機

最大飛行速度:12250km/h或者3400m/s;速度排名:全球第一;產地:美國。

看上圖中的飛機的外形,是不是很像未來概念飛行器。其實這種實驗性飛行器,我個人歸結為未來飛行器。X-43飛機屬於高超音速飛機,是美國航空航天總署秘密研製的無人駕駛飛機。機身長3.65米,體重1.2噸,研發成本為2.3億美元,最高設計時速為10馬赫,也就是10倍音速,就是12250km/h,或者是3400m/s。

X-43飛機首次試飛時間為2001年6月,但是由於助推器失靈,首飛昇空幾分鐘就掉進太平洋,首飛失敗而告終。

X-43A飛機第二次試飛時間為2004年11月,這次試飛取得了成功,最後墜入太平洋,這次X-43A創造了9.7馬赫的速度,之前世界最快,僅次於探險號。

X-43A飛機的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的飛行在2004年11月16日,由加州艾德華空軍基地(Edwards AFB,CA)起飛的NB-52B母機攜帶著飛馬座火箭與X-43A升空後,在40,000呎的高空中點燃火箭,將X-43A推到足以啟動的高度與速度狀態。X-43A最後在短暫的衝刺之後做出接近9.8馬赫(約為7,000英里/小時,或11,200公里/小時)的超高速飛行,飛到離地表超過35公里遠的高空。

2014年4月18日,航空航天總署在加利福尼亞的愛德華空基地對外展示了X-43模型,模型機停在基地內的一條柏油跑道上。

(二) X-15試驗飛機

最大飛行速度:8232km/h或者2284m/s;速度排名:全球第二;產地:美國。

X-15試驗飛機是有人駕駛飛機。X-15 高超音速研究項目是由 NASA 牽頭,聯合美國空軍、海軍和北美航空公司共同進行的。歷史上只生產出來3架。

X-15進行第一次試飛發生在1959年3月19日,在愛德華空軍基地實施。

此後數年,X-15不斷刷新飛行紀錄。1967年10月3日,X-15A-2達到了M6.72(7272千米/小時)的速度,這是X-15試飛行達到的最高的速度,也是有史以來所有飛機達到的最快速度。

1968年1月,X—15飛機研製計劃取消,轉入單項技術研究項目。X-15計劃從開始製造到最後一次飛行幾乎經歷了10年,總費用為3億美元,加上最後為阿波羅宇宙飛行計劃作的試驗,這應該算是較為值得的研究機了。它所完成的試驗為美國航空工業此後多年一直保持領先地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79年4月22日,經歷15年的高超音速研究發動機計劃終於壽終正寢了。但其豐富的超燃衝壓發動機研究經驗成了後來美國國家航天飛機計劃的基礎。

以上兩種飛機都沒有正式服役於用戶,也沒有批量化生產,僅作為實驗性/試驗性機型。

(三)SR-71 偵察機

最大飛行速度:4062km/h;速度排名:全球第三;產地:美國。

SR-71偵察機1963年開始研製,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 )的臭鼬工廠研製生產,1964年首飛,1966年服役,共生產32架。

1967年9月,29架SR-71A全部試飛成功。

1990年退役,1995年部分SR-71編回部隊,並於1997年展開飛行任務。

1998年永久退役,部分進入博物館陳列,僅有NASA德賴頓飛行研究中心使用的一架SR-71A和一架SR-71B用於研究使用。

SR-71偵察機創下了每小時3331千米的新速度紀錄,24462.64米的高度紀錄。這種飛機服役24年期間,曾多次刷新紀錄,比導彈飛得還要高、還要快。

(四)米格-25戰鬥機

最大飛行速度:3920km/h;速度排名:全球第四;產地:蘇聯。

米格-25戰鬥機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高空高速截擊戰鬥機,是世界上首型最大飛行速度超過3馬赫的戰鬥機。

米格-25戰鬥機於1964年首次試飛,1969年開始裝備部隊。米格-25大量採用了不鏽鋼結構,在設計上強調高空高速性能,曾打破多項飛行速度和飛行高度世界紀錄,是世界上闖過“熱障”(M2.5)僅有的三種有人駕駛飛機之一(另兩種是美國的SR-71和俄羅斯的米格-31)。

米格-25戰鬥機總產量約1200架左右,其中60%是偵察型,30%是截擊型,10%是雙座教練型。除在前蘇聯空軍中服役外,在冷戰時期曾出口過敘利亞、伊拉克、印度等國家,仍活躍在這些國家的空軍。

(五)米格-31戰鬥機

最大飛行速度:3255km/h;速度排名:全球第五;產地:蘇聯。

米格-31戰鬥機是蘇聯/俄羅斯一型串列雙座全天侯截擊戰鬥機 。米格-31戰鬥機由米格-25戰鬥機發展而來,氣動外形相近,採用上單翼、雙垂尾、兩側進氣道。長度22.69米,翼展13.46米,高度6.15米,裝有兩臺D-30-6加力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151.9千牛,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最大飛行速度3.03馬赫,作戰半徑720千米,最大起飛重量46200公斤,實用升限24000米,續航時間3.6小時,一次空中加油可飛行6-7小時。

米格-31戰鬥機由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1976年以前開始研製,1983年進入服役。

(六)XB-70轟炸機

最大飛行速度:3188km/h;速度排名:全球第六;產地:美國。

XB-70 女武神"是原北美航空公司於60年代研製的高空高速戰略轟炸機。只生產了兩架原型機,但該機也達到了3馬赫的速度和21500米的飛行高度。

1964年9月,第一架XB-70首飛,並且在第17次飛行中達到M3的速度和21500米的飛行高度。1965年7月,經過改進設計的第二架XB-70試飛成功,同樣也達到了M3的飛行速度;1966年6月,第二架XB-70與一架伴飛的F-104相撞而墜毀。

此後,第一架XB-70繼續進行試驗,由於地空導彈的發展,加上XB-70、波音2707的技術研發遇到瓶頸,繼續投入費用太高。到60年代中期,美國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研製計劃終於被下令停止。

1969年1月,在完成了最後一次試驗飛行之後,被送進俄亥俄州的懷特,帕特森空軍基地博物館。

(七) F-4"鬼怪"Ⅱ戰鬥機

最大飛行速度:2370km/h;速度排名:全球第七;產地:美國。

F-4"鬼怪"Ⅱ,是二戰後美國最成功的戰鬥機之一,也是產量居第二位的美製戰機,僅次於除了北美 F-86"佩刀"。

1960年~1961年,交付了首批24架F4H-1試驗機,1962年,這些飛機被重新命名為F-4A。此時,成熟機型F-4B已開始進入艦隊服役,第一架樣機於1961年3月25日升空。一共為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生產了649架B型機。

1966年,生產轉入F-4J。在此期間,還生產了以B型為基礎的照相偵察機RF-4B,它的加長型機頭中安裝了照相機而不是火控雷達,只為海軍陸戰隊生產了46架。

二、民用客機

(一)協和式飛機

最大飛行速度:2150km/h;速度排名:全球民機第一;產地:英國。

協和式飛機是一種由法國宇航和英國飛機公司聯合研製的中程超音速客機,是世界上首先投入商業使用的超音速客機。

1969年,第一架協和超音速客機誕生,1976年1月21日投入商業飛行。協和式超音速客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投入航線上運營的超音速商用客機。協和式飛機一共只生產了20架。

協和飛機能夠在15000米的高空以2.02倍音速巡航,從巴黎飛到紐約只需約3小時20分鐘,比普通民航客機節省超過一半時間,所以雖然票價高達6980美元但仍然深受商務旅客的歡迎。

1996年2月7日,協和式飛機從倫敦飛抵紐約僅耗時2小時52分鐘59秒,創下了航班飛行的最快紀錄。“協和號”如果從中國到美國可能只要4個小時。

2000年7月25日,協和號客機班機AF4590在進行起飛時輾過跑道上另一架美國大陸航空的DC-10脫落的小鐵條,造成爆胎,輪胎碎片擊穿油箱,之後引發大火,造成客機失事。這是協和號服役期間唯一的一次的重大事故。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架超音速噴氣式客機失事,這場悲劇造成了113人喪命。

2003年協和式飛機正式退役。

(二)波音747-400

最大飛行速度:1120km/h;速度排名:全球民機第二;產地:美國。

波音747系列於1965年8月開始研製,1969年2月波音747-100原型機試飛,而波音747-400系列在1988年4月29日首飛,1989年2月9日交付美國西北航空公司投入使用。1990年5月後是唯一在生產的波音747型號。至2007年747-400客機型號停產,僅保留貨機型號繼續生產。至2007年10月,共交付了670架747-400客機。

(三)其他機型

民航客機由於考慮旅客舒適性、經濟型等因素,設計速度一般是500~1000公里/小時。巡航狀態為900公里/小時左右,起飛和降落時不到300公里/小時。

波音737 巡航速能達到 0.75馬赫,也就是將近918km/h。

波音747 巡航最快可以達到0.98馬赫,將近1120km/h 是最快的。

其他的例如320 330 340 或者767之類的,也在此數據之間。

美國波音系列:

波音737:785公里/小時

波音747:940公里/小時

波音767:850公里/小時

波音777:870公里/小時

波音787:980-1050公里/小時

歐洲空中客車系列:

A300:639公里/小時

A320:900公里/小時

A340:1050公里/小時

A380:920公里/小時


何甬舟


圖注:SR-71“黑鳥”無人偵察機

首先,我們要確定飛得最快的飛機的定義是隻能在大氣層內飛行並常規起降的航空飛行器,而排除掉那些可以在大氣層外和大氣層內進行穿梭飛行的航天器或臨近空間飛行器。

然後我們就來說說世界上飛得最快的飛機是哪個。

有的資料說,是美國研製的高超聲速飛行器X-43A,因為它在2004年由美國航空航天局德萊頓飛行試驗研究中心組織,由NB-52B試驗機攜帶“飛馬座”火箭,在13000米高空點火將其助推到一定高度和速度狀態,而後X-43A技術驗證機以約11200千米/小時(將近馬赫數10)的超高速在35000米高空飛行,X-43A的發動機持續工作了11秒,它創造了吸氣式飛行器在大氣層內的最快飛行紀錄。

但實際上,採用乘波體總體氣動佈局設計的X-43A,並非是大氣層內常規飛行器,它實際上是臨近空間飛行器的一種,在大氣層高空和比大氣層還高的臨近空間進行飛行,主要採用新型的組合衝壓式發動機(即亞燃衝壓+超燃衝壓發動機)來驅動。由於沒有安裝渦輪噴氣式發動機,因此X-43A不具備從0速度起飛的能力,即無法從地面自主滑跑起飛,必須由載機攜帶,或者採用火箭助推發射,賦予其足夠的初速度,並將其帶到適合組合衝壓發動機初始工作的高度和速度區間,才能起動發動機開始正常工作和飛行。而由於其組合衝壓發動機的特性,它也只適合在30000米以上的超高空乃至於臨近空間飛行,其發動機工作特點不允許在空氣稠密的低空以較低速度(低於2馬赫)飛行。

圖注:美國航空航天局德萊頓飛行試驗研究中心的X-43A技術驗證機,它更嚴格來說應該被看作是臨近空間飛行器

因此很多業內專家不承認其是飛機,而將其劃歸為“臨近空間飛行器”(主要在20千米~100千米空間活動)

還有的資料說是X-15高超聲速技術驗證機,它也是美國航空航天局德萊頓飛行試驗研究中心推出的一款技術驗證機。X-15 機長 採用中單翼設計,最初裝備兩臺 XLR-11 火箭發動機(後改為 XLR-99)。由於火箭發動機燃料消耗量驚人,所以 X-15必須由一架 B-52 載機帶入空中。從載機上釋放後,X-15 自身攜帶的燃料只能飛行80~120秒。此後只能無動力滑翔降落。降落時,X-15 機身前部下方安裝有常規機輪,機身後部則為兩個著陸滑撬。1964年2月,兩架 X-15 被改裝為 X-15A。後者機身加長了0.71米,機翼下增加了兩個分別裝有液氨和液氧的罐體,X-15A在1967年創造出了6.72馬赫的世界最快速度記錄。由於X-43A是無人機,X-15A-2創造了迄今為止大氣層內有人機的飛行速度紀錄。但X-15還是要採用載機發射,無法像正常飛機那樣常規起降,很多業內專家也不承認它是“飛得最快”的飛機。

圖注:X-15A技術驗證機

目前得到航空工業界普遍公認的,世界上飛得最快的可以常規起降的“飛機”,當屬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臭鼬工廠研製的SR-71“黑鳥”偵察機,它是第一種成功突破熱障的量產型飛機,以3.35馬赫(3529.55千米/小時)的速度,保持著當今世界飛機的最快飛行紀錄。SR-71雖然飛行高度很高,但並沒有離開大氣層,仍主要在20~24千米大氣層內高空飛行(因此並非X-43A那樣的臨近空間飛行器),而且它可以實現常規起降(不像X-15A那樣無法常規起飛)。“黑鳥”飛得那麼快,主要依靠一臺GE公司的J-58變循環噴氣式發動機,它不但在半個世紀前就實現了不可思議的發動機變循環技術實用化,而且還是一款可以長時間開加力飛行的發動機,堪稱世界航空發動機發展史上的“神器”。


兵工科技


關於“最快”的“飛機”,答案無外乎就是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米格-25戰鬥機、X-43A技術驗證機,以及個人要重點介紹的X-15。X-15,是人類製造出來的速度最快的【載人】飛機。

1967年,X-15A-2在飛行員約瑟夫·A·沃克的駕駛下創造了6.72馬赫(7274千米/時、2021米/秒)的載人飛機創紀錄飛行速度。

X-15飛機的創紀錄,不止於此,載人飛行的高度紀錄是108000米,這不論是按照美國軍方標準的80千米飛行高度,還是FAI國際航空運動聯合會的超過100千米飛行高度定義為太空飛行,駕馭X-15的飛行員就成了最早的“航天員”。說來,歷經X-15試飛的考驗,參與飛行的飛行員經過選拔成為美國最早的登月航天員,其中就包括阿姆斯特朗。

X-15當然不是為了刷紀錄而誕生,它本身就是為了美蘇間的“太空競賽”,從1959年的首飛直項目終止的10年間,X-15總計飛行了199架次,為高超音速研究探索、為美國太空競賽中反超提供了紮實珍貴的數據。

X-15總共建造了3架,相較於我們“傳統”定義中的“飛機”來說,X-15的動力是液體火箭發動機,X-15是無法自主起飛的是,是要掛載在NB-52的翼下“發射”升空,X-15在與載機平臺NB-52脫離後,便以2000千米.時的速度向上衝刺爬升。因此說,X-15的飛行員就是騎在了一枚帶有機翼的火箭上。

【圖注】X-15A-2和NB-52分離,“發射”升空

X-15的每次飛行任務時常10分鐘左右,火箭發動機的燃料最多是支撐2分鐘就燒完。兩架改裝後的X-15A-2,對比原型機來說機身延長了71釐米,機翼下加裝了液氧和液氨的燃料筒,多了60秒左右的飛行時間。創造了6.72馬赫載人飛行記錄的正是該機。

X-15如此高超音速,自然有著氣動熱的難題,機體鈦合金材料之外是敷設了Inconel-X750的鎳鉻鐵耐熱合金,座艙蓋的“玻璃”也是透明陶瓷,飛行員也是穿著增壓服。以及,在稀薄的近太空飛行,飛機身上的氣動舵面近乎失效了,所以X-15的機翼和機頭還設有推力噴口來提供飛行中的控制力。


希弦軍事


X-43A試驗機

時間:2004年12月16日

速度:12,144km/h

X-43A試驗機空中發射的極音速衝壓噴射裝置


X-43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旗下德萊頓飛行研究中心(Dryden Flight Research Center)所開發的極音速(Hypersonic)飛行實驗機,曾經是飛行器速度最快的紀錄保持者。在系列家族中,除了最早開發的X-43A外,還另外有X-43B、C與D型等幾種衍生版本。





原理與試飛方式

在2001年6月2日所進行的第一次試飛中,NB-52B“八號球”母機將X-43A拋出、但飛馬座火箭尚未點火的瞬間。

原理和構造跟本機相似的機型,首見於1950年代的X-7試驗機,之後技術成果便被轉移向太空技術上,直到21世紀初才再度發展可以在大氣層內水平高速飛行的飛機。X-43A是一架無人駕駛的飛行器,狀似一個滑板,長約3.6米。X-43A使用獨特的超音速燃燒衝壓發動機(Supersonic Combustion Ramjet,簡稱為Scramjet)作為動力,這種動力系統屬於內燃機的一種,與傳統高速飛行時所使用的火箭引擎不同,是從大氣中吸入空氣燃燒。由於超音速衝壓發動機在運作時,燃燒室的進氣流速必須超過音速(相比之下,衝壓發動機的燃燒室進氣則處於次音速狀態),雖然工程師可以透過進氣道造型設計等方式提升氣流速度,但一般來說除非飛行器本身已處於超音速飛行狀態,否則很難啟動機上的超音速衝壓發動機。為滿足這前提,X-43A必須先掛載在一架暱稱“八號球”(Balls 8)的NB-52B母機(以B-52同溫層堡壘式轟炸機改裝而來)翼下飛至高空後,點燃連結在X-43A上的飛馬座火箭(Pegasus Booster,原本是作為反低軌道人造衛星導彈用的推進系統)將X-43A推進到超音速的狀態後,再點燃自身的超音速衝壓發動機進行極音速飛行。


實際試飛

X-43A與飛馬座火箭(後方較大白色物體)在空中分離的電腦預想圖

NASA的“Hyper-X”極超音速飛行計劃共分為三次的試飛,主要的目的是想探索除了傳統的火箭動力外,將其他新動力系統用於太空飛行上的可能性。

  1. X-43A的第一次試飛是在2001年6月2日進行,但很不幸的該次飛行是以失敗收場。由於試飛過程中,飛馬座火箭要穿越音障的瞬間發生預期外的共振問題,導致火箭失控偏離了預計的飛行路線,為了安全考量測試單位啟動機身上的自爆裝置主動摧毀了X-43A,而沒有達到預期的成果。

  2. 首次成功的極超音速飛行是發生在2004年3月27日,當時試飛的第二架X-43A實驗機在脫離飛馬座火箭後,在約95,000英尺的高空中以自身的動力飛行了11秒,到達約7馬赫(Mach 7,約等於8,000km/h)的高速,然後再逐漸滑翔直至落入美國西海岸外的太平洋中。這項紀錄事後也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認證,認證書上說明著X-43A在一持續了11秒的飛行中到達6.8316馬赫的速度,是當時世界上最快的進氣(Air Breathing)飛機。

  3. 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的飛行,原本預計是要在2004年11月15日時進行,但因為X-43A上的一個控制儀器出問題進行檢修,來不及在美國聯邦航空局(FAA)規定的美東時間下午七時前完成飛行,而延後到隔日的11月16日進行。由加州愛德華空軍基地起飛的NB-52B母機攜帶著飛馬座火箭與X-43A升空後,在40,000呎的高空中點燃火箭,將X-43A推到足以啟動的高度與速度狀態。X-43A最後在短暫的衝刺之後做出接近9.8馬赫(約為7,000英里/小時,或11,200公里/小時)的超高速飛行,飛到離地表超過35公里遠的高空。這次的飛行,也是NB-52B母機服務於NASA四十年後,最後一次擔任母機任務。


歷代紀錄

在X-43A之前,大氣層內的最高飛行速度紀錄,是1967年時由威廉·J·耐特(William J. "Pete" Knight)所駕駛的X-15實驗機創下,為6.7馬赫,但當時使用的是火箭動力來推進。至於進氣引擎的最高速紀錄是美國空軍的SR-71黑鳥式超音速偵察機創下,約為3.2馬赫。


海浪同學


最快的是美國X-15研究機,火箭動力,每小時7274公里。

美國SR-71是3529公里

蘇聯米格-25是3470公里

美國XB-70是3250公里

米格-31是3000公里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黑鳥,米格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