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生豬養豬場,糞便簡易發酵最實惠、最省事的辦法是什麼?

杜家山農


說到最簡便的方法,我以前的養豬場曾使用過,在圈舍設計的時候,圈舍統一橫排修建,在修建中,圈舍的後牆設計一條溝壑,然後保持一定的坡度,在坡度下發挖一個大型的正方體,我當初是按照2*2*2米來設計的,我養殖的規模不大,常在卷的生豬有40頭-60頭左右,有時候感覺空間小了點。

剩下的就是發酵操作了

當沖洗的豬糞流到糞便池時,會儲存起來,我這邊是使用包穀草或雜草,用工具把雜草切成很小的幾段,當豬糞經過糞便池的過濾,就可以把豬糞倒在切好的雜草上面,經過3-5個月的發酵,就可以做成有機肥。

豬糞的可以讓土壤肥沃和疏鬆,但是用量不能過大,這種方法減少了人工背挑的操作過程,因為我們每天都要衝洗豬圈,哪些糞便也會與水一起流向糞便池。

發酵的時候,最好是兩週翻一次,主要是讓豬糞能夠穿透雜草,與雜草一起混合,可以用來種植洋芋和玉米,是特別好的有機肥。

綜上,注意基礎設施挖溝壑,有一定的斜坡度(15-20度),沖洗過濾的髒水讓它流到土裡,可以種草或種菜,用這些菜或草製作成飼料,可以喂牛或豬,很多東西都是可以循環利用的,只要把場地選擇好了,就好操作了。

當然,現在有很多新方式,不過都與設備有關,我們養殖為了節約成本,其實使用一些農村的土辦法,也很實用的,而且效果也差不多,關鍵還是循環利用很重要,這才是目的。


一春


養豬場的豬糞發酵好了賣給農戶,或者自己家種地使用,一是讓豬糞產生了效益,二是把豬糞利用起來後減少了環境汙染。

以前村後果園有小型養豬場,而且是本人的同學母親在果園裡養了十幾頭豬,每年夏天豬屎豬尿被排進水溝裡,等到了夏季雨水季節時發洪水沖走,後來有人到村領導那裡舉報,說養豬的豬屎豬糞汙染了村民家中井水,讓水沒法飲用。

老話不是說民不告官不究嘛,經村民這麼一舉報,村委幹部只好對同學母親提出告誡,要把豬屎豬尿處理好,不準再排進水溝中。於是同學母親一家人想辦法把豬排洩物處理好,不敢再那麼排進水溝了。

有人建議把豬尿液排出去,豬屎留著當肥料,這得需要控液體,處理時是把糞便裡的液體排出去,可這樣的話還是汙染環境,而且這個方法特別麻煩,所以沒被採取。


後來是同學夫婦幫忙想了一個主意並且幫忙設計,在豬圈外面刨了兩棵果樹,挖了一個大坑,大坑挖出來的泥堆在了一邊,每天把豬屎豬尿液裡鏟進去些土,然後翻幾下鏟到池子裡,用一塊大破塑料布蓋著,這樣日復一日,積累起來的豬糞原來越多,豬糞在積累中發酵,等豬出圈時豬糞也挖出來。

如果趕在正好耕地種莊稼時,會有村民來購買這樣發酵好了的土肥,或者自己家用在莊稼地裡,如果不是耕種季節,那就拉到田間地頭繼續發酵。

這樣發酵方法比把豬屎豬尿拉出去進行發酵要方便些,而且天天打理豬圈,豬屎豬尿散發不出濃重的異味,讓周邊的農民不再忍受夏天不敢開窗戶的煎熬了,這是能做到徹底把豬排洩物處理好運用好的一個方式,也比較簡單容易操作。

此方法只適合果園或者散養戶借鑑,那些大型養豬場應該用專業的設備來處理豬屎豬尿,把這些糞便變成有機肥。


看農村說農事


現在的養豬場豬糞便必須要發酵腐熟才能當農家肥使用,豬糞便裡含有寄生蟲卵、病毒病害、抗生素、激素殘留等物質,必須充分發酵40天以上,才能殺死病毒病菌、寄生蟲卵,降解抗生素、激素殘留。豬糞便如果不充分發酵腐熟,施入土壤會產生二次發酵,產生沼氣、病菌,有燒根、燒苗現象,滋生土壤傳播的病菌,對農農作物生長有危害。

豬糞便發酵簡易發酵方式很多,可以堆肥發酵,就是將豬糞便堆成長方形、圓錐形等立體形狀,用塑料膜覆蓋密實40天以上,等堆肥不冒熱氣,沒有熱量溫度了,添加生物菌肥攪拌再用塑料膜覆蓋,當豬糞完全乾透,沒有異味了,就可以當農家有機肥用於農業種植基肥、底肥了。

豬糞便發酵還可以開挖簡易土池子,在豬舍傍邊開挖1m深,長3m,寬1m——1.5m的池子,每天打掃清理的豬糞便倒入池中發酵,在自然狀態下,蠅蛆、蚯蚓也能降解豬糞便抗生素、激素殘留,經過一年高溫、冷凍也能殺死病菌病毒、寄生蟲卵,一年後可施入大田。大型養豬場可將土池挖大一點,但不易太深,防止滲水。

豬糞便還可以與農作物秸稈、下腳料、豆粕、酒糟丶餅肥等有機物質一起發酵,農作物秸稈要粉碎,與豬糞便攪拌均勻堆成立體行狀,覆蓋塑料膜,發酵40天以上。發酵腐熟後添加生物菌肥攪拌均勻用塑料膜再次覆蓋備用。

養豬場可以把發酵腐熟的乾透了的豬糞便加工成顆粒狀有機肥,包裝上市銷售,在蔬菜種植和農業生產上農家肥十分短缺,也十分緊俏,這幾年農家有機肥價格也在上漲,養豬場的豬糞便大多被蔬菜種植戶預訂了,去年,有家養豬場豬糞便就賣了100萬元,養豬場可以把豬糞便利用起來,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攤薄養豬成本和降低養豬風險!


長江三農


現在的養豬廠比過去可省事多了,豬排的糞便根本不用動手清。都是趁著地勢在養豬棚社區中間走道很精緻砌一條糞便沖刷總渠,總渠上邊分別與每個豬舍連通,時隔不久豬一屙一尿水管一衝乾乾淨淨。總渠下端分支設施多個小渠跌水巖,上邊水一衝糞水流走了,糞便留下了。時隔不久豬糞糞堆越聚越大。有的怕蚊蠅騷擾事前先在水中添加了滅蚊劑。高溫夏季不見一個蚊蠅。有的還把糞便攤曬在打穀場上。豬糞曬乾後經過加工粉碎裝袋,一轉手成了優質有機糞肥,不幾天都被種瓜果的拉走了。

現在養豬廠都現代化了,告別了過去土豬圈土場院,汙水橫流蚊蠅亂躥。還有一些養豬廠更先進。建設豬棚之前頂空隨即安裝一套往返滑道自動噴霧器防疫設備和棚內菌塵監測儀設備。噴霧器上下午自動噴霧兩次,噴出的氣霧可除塵可消毒還可預防生豬患冬夏各種雜病。有的人肯定沒見過先進的養豬設備。豬舍內四周是白粉灰牆,頭頂是彩光調節燈,進到圈舍絲毫聞不到嗅味,只能聞到香噴噴的大寶味。人家的圈舍是自動皮帶遛糞機,皮帶下邊安裝有自動刷糞刷裝置,皮帶每次一遛,遛動豬不動糞刷在下邊自動刮糞。刮下的糞便隨即裝進了高溫蒸氣池。這樣以來經過高溫氣蒸的豬糞已全部消毒,絲毫沒有任何汙染。這種做法既省事又實惠沒汙染利於生態農業發展。






農村土秀才


對於一些農戶家庭的生豬養殖場,基本上養殖的規模不大,條件比較簡陋,對豬圈的清理,多是採取水管清水沖洗,生豬的糞便一般都會沖洗到豬舍旁邊的化糞池內。這樣的方法確實簡單省事,但如果對於持續性養殖的養殖戶來說,每天都要進行對豬舍的清理,化糞池內會長期有被水稀釋的糞便,是很不方便挖掘的,所以就需要多做幾個化糞池,進行輪換使用。

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目前有的養殖場使用的糞便發酵床就是相對比較省事的一種方法,發酵床是利用細菌通過生物反應,讓糞便發熱分解的目的。現在有一種獨立式的發酵床,只需要在養豬場的旁邊建一個大棚和集汙池,進行對糞便的收集與處理,集汙池的大小可根據養殖量建造面積的大小就可以了。

豬場集汙池內的糞便,可以通過汙泥泵進行攪勻後運送到發酵床的墊料中,這種自動化的讓豬糞進行發酵處理的方式,也是相當省事的一種方法,並且非常符合衛生環衛條件。但需要投資一定的資金。

如果是採用人工進行發酵處理的話,那還基本上是傳統的發酵模式,把養殖場的排出來的糞便經過沉澱後挖出來,或者是混入一些粉碎的作物秸稈等雜物,存放到朝陽的環境下,使用塑料布進行密封,存放上一段時間之後,就可以達到自然發酵的作用,這也是比較最簡便的發酵方式了。

對於生豬養殖場,豬的糞便發酵的方法,你還有哪些更好的建議與瞭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與大家一起分享。


農大知事


生豬養殖場的豬糞的簡易發酵,那就是就地堆積,就地發酵,而且不用添加任何發酵劑,豬糞就會在一定的時間內發酵完成,然後就可以用車拉到地裡去施肥了,這樣的發酵的辦法,簡單易行,沒有成本,而且豬糞會發酵的很好的!

豬糞簡易發酵,把豬糞清理出來之後,堆積在一起,可以平地堆積,也可以挖坑堆積,最實惠,最省事的發酵方法就是平地堆積發酵,也不用挖坑堆積發酵,因為挖坑的話,畢竟還需要挖坑的時間,還需要一定勞動力的,所以,就在平地堆積發酵,是最簡易的,最實惠的,最省事的!

將豬糞堆積在一起,一般情況下,一個月就會發酵完畢,如需要提高豬糞發酵的時間,可以在豬糞堆上蓋一層塑料布,這樣的話就會提高豬糞發酵的熱量,也會加快豬糞的發酵時間的,因為養豬場每天都要清理出大量的豬糞,這樣豬糞就是可以邊清理,邊堆積,邊發酵的!

為了避免發酵好的豬糞佔用場地,可以把發酵好的豬糞用剷車堆積起來,等到秋天糧食收穫以後,就可以把這些發酵好的豬糞直接拉到農田裡,一次性施足,豬糞施好之後,在進行土地深耕打壟,這樣,施好的豬糞就會與土壤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等到春天就可以播種了,而且施好施足豬糞的農田也不用追肥了,也就會保證農作物生長期需要的了!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那時,很少看到大規模的生豬養殖場,其主要原因是生豬養殖都是指定的鄉鎮企業,鄉村關中這裡叫做“食品站”,這是農村供銷合作社的下屬企業,職工可是吃商品糧的。他們養豬產生的糞便,往往被附近的農民都拉走給自家莊稼施肥用了,也不用這些職工去清理。

關注“三農”動態,解析“三農”熱點,剖析“三農”萬象,探索“三農”規律,推動“三農”發展。點擊關注【鄉村關中】,共同學習更多“三農”資訊。

後來,鄉鎮食品站解體後,農民開始了生豬養殖,發展養殖場。在鄉村關中附近,大大小小的生豬養殖場有十多家,結合這些養殖場對糞便的處理,和大家交流經驗,分享方法。

第一,在農村田間地頭挖深池漚肥。

我們看到,這些養殖場都在離村子800米以外的地方養殖,他們在農田地頭挖有2米寬、3米長,深度有0.5米的池子,每天早晨,養殖場的工人就清掃豬舍,用小斗車把清理出來的豬糞便推出來就倒進糞池裡,然後在上面覆蓋著廢棄的雨布,就這樣漚肥。因為豬舍打掃不乾淨,豬容易患口蹄疫,這個病具有傳染性,處理不當,損失慘重。以前,還有人直接去養殖去拉倒進自家的沼氣池裡,但現在農村很少有人用沼氣池了。

第二,養殖場直接將糞便賣給種植大戶。

在鄉村關中這裡,農民以發展果樹業和大棚蔬菜業居多,然後許多種植大戶都與養殖場聯繫,購買豬場的糞便當作果樹基肥施用。但買的時候,都是這些農戶派人去養殖場清理的,當然他們進豬舍都要穿著工作服,經過消毒以後才能進豬舍清理。他們把豬舍的糞便清理出來以後,直接用農用車拉到果樹園前的空地上,然後與正在漚熟的農作物秸稈混合一起,在露天下堆放,上面覆蓋著農作物秸稈,利用大自然的力量繼續漚熟,待果樹清園時再施用。

第三,在遠離村莊的荒地裡直接堆放漚熟。

養豬場糞便過多對豬的生長極為不利,一定要及時清理出去,有些時候豬還會吃自己的糞便,導致病變和疫情感染,這是養殖場最忌諱的。那麼,養豬場的糞便處理要做到無害化處理,這樣,每天早晚都要清理豬舍,往往養殖場為了節省人工,就直接把從豬舍清理出來的糞便堆放在豬場附近的荒地裡,日積月累成堆。然後,在夏天時,他們在上面覆蓋些雜草和農作物秸稈等,利於高溫天氣自動漚熟,在冬天時,堆放的時間要更久一點。這樣最方便最省事,也少耗人工。

第四,用清水直接衝除到豬舍外的化糞池內。

現在的養殖場都裝有高莊沖水裝置,用清水沖洗豬舍的糞便,然後糞便與水一起流到豬舍外的排糞溝,或者化糞池內,這樣養殖場的工人也輕鬆,更方便。這樣做也不用什麼設備,清理豬舍的效率也高,有利於豬場的衛生,也用利於控制疫病傳染,現在農村養殖場用這種方法的很多,本身也有利於豬場清潔乾淨,減少病害發生。

總之,豬糞是微生物的良好食物,以豬糞為食物的微生物,源源不斷地繁殖,不斷催生土壤更加肥沃。農村養殖場對豬糞便處理,要及時,也要乾淨,但對於糞便最方便最及時的處理辦法,就是堆放在露天的荒地裡,堆放時要提前在每隔50公分插入一根木棍,這主要是為了給堆糞通風透氣,以加快生豬糞便的發酵速度,在夏季高溫多雨的季節,堆糞一般兩個月就可以漚熟,在冬季一般需要3~4個月的時間。這樣的堆糞方式不用什麼設備,也不用怎麼管理,既方便,也省事。

我是職業農民【鄉村關中】,你對此有何高見,我們留言區見。


鄉村關中


以前還是生產隊的時候,養豬場又叫飼養股,主要養老母豬生仔豬,等到一窩小豬可以出窩賣給農戶家裡飼養,則採取抓鬮方式,全生產隊若是有70個想要小豬仔的,而小豬仔只有十幾頭,那簡單:小豬編號,再裁好70張一模一樣的小紙條,十幾個有編號的代表抓到對應小豬仔,抓到空白就是沒有,公平得很,也刺激得很。

農村娃最喜歡看這些熱鬧了,阿兮當年也是沒少看,所以對過去年代的飼養股(養豬場)還是十分了解的。

過去農村老式養豬場,就是一長排豬舍,一間間隔開,豬舍自然帶頂棚,有吃食的豬槽,和豬睡覺鋪的稻草,屬於豬的“臥房兼飯廳”,相當於院子的露天部分,是個四方大坑喚作豬欄,有一蹬一蹬的臺階從豬“臥房兼飯廳”直接通到豬欄底部。

比較講衛生的豬,屎尿都會主動踩著蹬臺到豬欄里拉尿,而飼養員會每天將曬好的乾土鏟一層覆蓋到豬糞上,名曰“墊欄”,有些懶豬邊吃邊拉尿,飼養員只需用掃帚往坑底一掃即可。有時為了引誘豬下坑底踩糞,還會散扔一些爛菜葉等進豬欄坑裡,豬下坑邊拱邊吃,來回走幾趟,也就將墊欄的土與豬糞尿踩得均勻透徹。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集體時代,生產隊養豬場攢糞任務也是挺艱鉅的,一年必須攢多少方的發酵腐熟好的有機肥,都有規定。所以這樣每天墊一層乾土供豬踩踏的積肥方式,算得上最實惠省事的方式了。

等攢滿坑,就要除糞。找一塊一米多長的木板,扔進豬欄坑裡做踩踏墊板,然後一人拿著糞叉站在上面從牆上留的糞口裡往外撂糞,兩人在牆外將糞鏟到抬筐裡抬去糞場堆成方形糞堆,用黃泥抹起來發酵(直接蒙塑料也好),等糞堆內部不再發熱,則為完全腐熟,就可以拉去田地裡撒施了。

現在的養豬場早就更新換代,再也不是這種有些原始的飼養股模式。比如開始的更新是把豬欄坑與豬舍分開,設計到一排豬舍的後牆外,豬舍水衝式清掃豬糞尿,直接到了後牆外大坑中,再也不需要生豬去坑中踩踏積肥。所用的墊欄材料,也由乾土變為軋成較小的一段段的玉米秸稈,發酵漚製出來也更加的疏鬆透氣。

而隨著農村老舊生豬養殖場的取締,環保的規模化現代化養豬場越來越多,糞便發酵製作成有機肥則由原始人工操作提升為半自動化機械操作,上了一個檔次,對環境汙染問題則得到全面解決。

綜上所述,阿兮認為以前農村豬欄利用豬踩踏積肥的方式漚制的糞肥最實惠省事,也更均勻。但弊病也是最多,就是環境汙染問題,尤其是夏天,豬欄成為蚊蠅滋生地,一不墊土就臭氣熏天。所以說,糞便簡易發酵實惠省事的未必敢用,還得符合環保標準才行。你說是不?


阿兮隨筆


添加少許磷肥下去,豬糞通過發酵產生一種可燃氣體可用來當煤氣用。但要搞一個沒備才能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