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清朝12帝,道光之後的皇帝為什麼都是瘦子,嘉慶之前的都是胖子?

錢塘安東陽


這個問題問得有點太八卦了,其實只要把清朝的歷代帝王像找出來看一看就能發現,並不是道光之後的皇帝都成了瘦子,其實嘉慶、乾隆、康熙、順治,這四位也是“瘦子”,也就雍正略微胖一點。

(康熙帝朝服像)

(乾隆朝服像)

總體來說,清朝皇帝的日子不是很好過,這是一份基本上全年無休,還要常常加班加點的工作,比起明代的一些帝王,可以稱得上是苦差事了。而從道光朝開始,內憂外患不斷,每天處理的公文中,難事、愁事、壞事遠多於好消息,使得皇帝的日子更難,所以道光之後的幾代皇帝不能說都是“瘦子”,而應該說都有點精神不佳,咸豐帝為了逃避現實,用酒色自戕。同治帝則跑去了煙柳巷,一命嗚呼。光緒帝從小生長的環境不佳,乃至於得了盜汗、遺精的毛病。溥儀幸虧帝國垮得早,否則也真不知道之後會是什麼境遇。


海研會


所謂身寬體胖,皇帝不愁吃喝的,不肥那是因為操勞國事,身心疲憊,或者甘於享樂,所以才瘦。清朝的皇帝很有意思,道光皇帝和之後的皇帝都是瘦子,那是因為那時剛好是清朝沒落的時候,之前是清朝鼎盛時期,所以有的皇帝是胖子。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是打天下的時候,還沒有進去中原,滿族人沒有進入中原時都是遊牧民族嘛,平常吃飯都是肉類為主,所以胖一點就很正常了。到了順治入主中原,順治不算胖也不算瘦,只不過年輕時就去世了,後來自然看不到胖瘦了。康熙時國力鼎盛,康熙有錢可以下江南遊玩,自然就胖一點,當然也不算太胖。雍正是累死的,整天操勞政務,還吃重金屬的丹藥,想胖都難,當然看雍正的畫像,還是胖一點。乾隆是活的最滋潤的皇帝了,那時國家最有錢,乾隆享受的很啊,所以乾隆不算太胖,剛好是紅光滿面,狀態最好的時候。到了嘉慶就不同啦,所謂“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嘉慶是清朝皇帝最胖的一個,嘉慶能不胖嘛,平庸的嘉慶幹掉了大貪官和珅之後,對於朝廷的貪腐無能為力,最後放棄了,任由官員胡作非為,自己在後宮玩自己的,自然就肥了。


到了道光和之後的皇帝就悲催了,那時的清朝沒落時期,內憂外患,被列強欺負,內部又動亂,搞的皇帝頭疼不已,疲憊不堪,不瘦才怪呢!道光是最瘦的一個皇帝了,沒辦法,鴉片戰爭搞的道光沒面子,什麼臉面都掉光了,被英國欺負的割地賠款,就像在道光皇帝身上割肉,不瘦才怪呢!到了咸豐更悲催,太平天國搞得咸豐吃不好睡不好,還有列強逼著逃到了承德避暑山莊,躲在後宮天天玩女人,太平天國搞不定,列強也搞不定,只能通過玩女人來發洩內心的憤恨,色是刮骨刀啊,咸豐身體被掏空,別說肥了,最後精盡人亡死掉了。同治皇帝也悲催,遇上一個強勢的母親慈禧,慈禧對同治太嚴厲了,年幼時天天逼著同治補課補課還是補課,比現在的小學生還累,這樣補課法讓同治還真的瘦不起來啊,長大後,慈禧還不放權,連結婚慈禧都干涉,悲催的同治只好鍾情聲色放縱自己,最後留戀青樓得了花柳病,19歲就完蛋,看統治的畫像,還真的很瘦啊,活的那麼鬱悶能不瘦嘛!後來的光緒更鬱悶,年幼就被接進宮裡被慈禧照顧,慈禧可不關心光緒的生活,經常搞的光緒吃不飽穿不暖的,長大後,光緒就是慈禧的一個傀儡,長期被壓制著,身心極度緊張,處在這樣的環境中,所以光緒算的上是清朝皇帝中最瘦的一個皇帝了。




溥儀更不用說了,沒做幾天皇帝,清朝就完蛋了,清朝滅亡後,溥儀也住在皇宮裡,按道理說,不用做皇帝了,不操勞政務肥胖也簡單,不過溥儀很瘦,那是因為溥儀年少時被宮女和太監把身體被搞殘了,搞的溥儀性無能,所以底子不好,瘦就正常了,後來賣國做了偽滿洲國皇帝,後來是囚犯坐了牢獄,特赦後,生活安定了也胖不起來,畢竟身體搞殘了。也許是報應吧,清朝搞得國家被欺負慘,那麼多不平等條約,他們不死都算便宜他們啦,還想肥,想多了吧!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題主雖然問得搞笑,但也並非沒有道理。下面以明清帝王為例,說說他們的長相。其實吧,清朝從努爾哈赤開始,直到宣統帝溥儀,還是瘦子居多,明朝才是胖子居多。古人相信面相學,據說近代曾國藩也用此道看手下諸將,還往往能中。這當然不能迷信,但是人的內在精神、思維想法等等,確實會在很多時候由內而外的表現在長相上。

一、大約唐宋以後,很多帝王已經有了比較寫實的畫像,宋朝以後就比較全了,可以比較比較

不管這些帝王美醜如何,總體來說,開國之君、盛世之君都長得比較神氣,這可能和他們內在表現出來的氣質有關。而衰亂之君,的確就有點讓人看著難受了。譬如明成祖朱棣和亂來的明武宗朱厚照的畫像,對比特別鮮明。

明武宗死後沒有兒子,嘉靖帝從個外藩入繼大統,在位整整四十多年,他的畫像就明顯比武宗精神得多(即便嘉靖帝身體一直不好)。

嘉靖雖然不胖,但是精神在哪兒。明朝皇帝的長相,總體是朱元璋勻稱威武(得看正統畫像,不能看民間畫像,看看朱棣等人的長相,朱元璋按理也不會如民間畫像般那麼醜),朱棣雄壯,朱高熾、朱瞻基開始發胖,這是明朝的盛世時期。

進入明英宗正統年間,明朝開始中衰,明英宗被瓦剌所俘虜,正統帝的畫像確實就不如他祖先幾個,顯得胖而不威,還有些迷茫。

後面的皇帝都還算正常,到了胡鬧的明武宗突然畫風突變(見上面明武宗尖耳猴腮的模樣)。再看看喜歡做木匠,崇禎的哥哥天啟帝的模樣。

崇禎帝的確比天啟帝有雄心,他的畫像朋友們可以自己搜。總體來說,帝王畫像比較全的宋、元、明、清四朝,帝王的長相還是很能體現他們的性格的,至於面相學上所說的富貴之類,大家就別太迷信了。

二、清朝皇帝總體都比較瘦,只是到了道光畫風突變,瘦得也些不正常了

先看看天命汗努爾哈赤的形象,雖然眼睛比較小,身形也比較瘦,但是有種神氣在裡面,而且內斂而有殺氣。

其子清太宗皇太極其實和努爾哈赤的神韻特別像,只是略胖而已。

康熙、乾隆的相貌就要得意得多(主要是英俊,春風得意),但殺氣就要少些,有盛世之君的風采。康熙帝還真和陳道明主演的康熙有幾分神似,下面是乾隆年輕時畫像,雖然瘦,但是有精神。

正趕上鴉片戰爭爆發的道光帝,連他的長相也是在清朝皇帝中畫風突變。

下面的咸豐、同治的畫像比較無神,朋友們可以自己搜索,反倒是光緒帝,倒是也些英明的長相。光緒帝不但有畫像,還有照片,兩相對照,畫像還是很寫實的。但光緒帝受制於慈禧太后,戊戌變法不成,鬱郁而死(很可能是被慈禧臨死前毒殺)。

下面的宣統帝,想必大家比較熟悉,就不放圖了。

三、看了這麼多皇帝的畫像,應該知道古代相學所謂的龍顏日角、帝王之相之類的都是胡說,但是他們的長相確實能體現人的性格

正因為如此,傳說曾國藩用人,大概也要看看這人眉眼正不正之類的,這是從外貌上對人心理的一種揣度。因為這些人性格的不同、志趣的差異,也大概可以看出那一朝的風格來。譬如說道光,雖然勤政,卻不得要領,雖然節儉,卻幾近於吝嗇,這在道光的畫像上還真可以看出點端倪來。所謂的相由心生,大概是這個道理的。但以長相去看富貴,這點就迷信得很了,特別對帝王來說,他們哪個有不富貴呢?


星火辰


人的胖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既有遺傳方面的,還有後天的。有的人是整個家族都出胖子,要是忽然間整出個瘦不拉幾的反倒是怪事。

後天形成的,除了暴飲暴食睡得安穩,吸收應該也特別的好。 有研究證明,決定人的胖瘦,心情的好壞是主因,在形成上佔了七成,剩下的三成才是先天與後天的因素。

常言道,“心寬體胖”。 心安穩了,思想負擔自然少。若精神長期處於壓抑或緊張狀態的,想胖也難。

清朝十二帝,嘉慶以後的分別是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和宣統。 如果從傳世的畫像來看,嘉慶以後的五個皇帝,無一例外,都是瘦子。


道光

道光皇帝即位時,國庫經已沒多少錢。本來沒錢就該想法子去充實國庫,可道光不是,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從什麼地方上省錢,說白了就是摳,自己摳門還不算,朝庭的官員也要跟著一起摳。就先從衣服上下手,帶頭穿打補丁的衣服。身為皇上都穿得這麼樸素這麼個性,手下的官員自然也不例外。滿朝的文武一身的補丁,那景象煞是好看。上朝的不像進了皇宮,倒像進了丐幫。

天天愁錢也就算了,還出了個張格爾叛亂。打仗是要錢的,這下就更愁了。打了八年,好不容易平叛了,可又冒出個白蓮教四處點火。

更為窩心的,是看到民眾吸食鴉片,除了國民的體質下降,白花花的銀子還跑到洋人手裡去了。最終下了禁菸令,這下英國人撕破臉皮,發動鴉片戰爭。和洋人交手,是敗了一仗又一仗。隨後又簽下《南京條約》,除了賠錢,還把香港割了出去。

內憂外患之下,道光想胖都難。


咸豐

咸豐帝和他父親道光一樣,都是非常勤政。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活得比道光更狼狽。

內有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本來就已攪得心煩意亂,外還有群如狼似虎的英法聯軍。

等英法聯軍快殺到京城,原本說好了不跑路,結果還是偷偷開溜去了熱河。

擔驚受怕一輩子的咸豐,本想在熱河清靜清靜,誰知身體出了狀況,沒過一年,就與道光 “會師” 了。


同治

同治皇帝,可說是看著“宮鬥劇”長大的。六歲登基,兩宮垂簾聽政,懵懵懂懂任人擺佈。長大成人後,除了年歲增長和受天花病折磨,其他的依然如故。

十七歲成親,十九歲走了。一生沒了自由,只有壓抑。

光緒

光緒皇帝四歲登基,到了十一歲時,從兩宮垂簾聽政變成了一宮獨裁,一輩子身不由己活得戰戰競競。

活了三十七年的光緒,經歷了甲午戰爭、戊戌變法、戊戌政變、庚子國變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

宣統

宣統皇帝不用多說,是創造了多個第一的皇帝。

先是被請出了紫禁城,當過日本人的傀儡,還是首個離婚的皇帝,曾被蘇聯紅軍當作戰俘關押過,受過勞動改造,最後回紫禁城,還得掏錢買門票。

小結 : 不難看出,上述幾位生於憂患的皇帝,精神上應該承受不少的壓力。因此,不胖反而是正常的。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首先,有一種說法是一個王朝的興衰就看這個王朝統治者的子嗣數量,數量多的一般是盛世,數量越來越少說明王朝的在走坡路。清朝的帝王就是典型,當然這只是一種說法而已,姑且聽之。

其次,從現實而言,道光皇帝開始就發生鴉片戰爭,進入近代史的範疇了,面臨著內憂外患,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皇帝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要去隨意批判一個王朝的皇帝,大部分的皇帝都是合格的,試想,這個天下都是你的,你會不好好努力讓別人搶去嗎?所以你一定會好好努力,守住祖先打下的這片基業。

最後,道光皇帝之前的皇帝不都是胖子,之後的也不都是瘦子,只不過是之前的皇帝基本都到了晚年,人到中年晚年很容易發胖,而之後的皇帝基本中青年就去世了,還沒到胖的時候,而且針對一個帝王的體型進行探討,意義也就那會麼回事了。


我和女帝有個約會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沒有那麼絕對,道光之前的皇帝,像康熙晚年的畫像說明康熙並不胖,還有就是乾隆皇帝年輕時的照片也不胖,也就是正常體重吧!而其他的像雍正和嘉慶也是有一點發福,並不是太胖。至於道光皇帝之後的清朝皇帝也不全是瘦子,就像光緒皇帝也就是一般人,並不是想像的那麼瘦。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道光皇帝以後的皇帝臉型有了變化,不像前面的皇帝那麼天庭飽滿,所以也有人說看清朝的皇帝就看出了清朝的國運。


其實我覺得長相這東西主要還是遺傳,清朝道光之前的皇帝都相對臉型比較大而寬,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天庭飽滿。但是我們知道龍生九子各不相同,而且兒子不一定只遺傳父親的相貌,也遺傳母親的長相,所以道光皇帝有可能是遺傳的母親的臉型。再加上道光皇帝本身比較吝嗇,平時都不捨得吃,不捨得花,穿的衣服都打著補丁,難免營養不良。所以道光皇帝的畫像就是一個尖嘴猴腮的瘦老頭,而之後的皇帝正好遺傳了他的這些基因,一樣的尖嘴猴腮。


還有就是道光之後的皇帝面臨著國家危機重重,整天的操心國家大事。雖然物質上沒有問題,可是精神上存在著很大的壓力,像咸豐帝更是被英法聯軍趕到了承德,從此咸豐帝更是一蹶不振。留戀於犬馬聲色,身體嚴重被掏空,年僅三十歲就掛了!同治帝更是留戀於北京的花街柳巷,最後還染上了梅毒而去世。

最後一點,道光之後的皇帝都是英年早逝,所以相對而言也都比較“瘦小”,因為人年輕的時候都不是很胖,很多人都是中年發福,所以道光之後的皇帝都不是很胖。其實古代的皇帝只要是身體健康,能夠有精力治理國家,廉政愛民,做一位仁義之君就是封建社會百姓的福氣了,至於胖瘦就不是那麼重要了,歷史也不會因為胖瘦來評判一個人。各位看官,你們覺得呢?



楚風說歷史


清帝沒有胖子,太祖,大宗,都是上馬帶兵,衝鋒陷陣的,不可能是胖子。順治死的較早,從畫象上看也不胖,康熙中年畫象也不胖,老年畫象很瘦。乾隆青年畫象也不胖,老年也算正常。


大帥252990946



汽車小楊說


一個血統繼承了母系,蒙古族與滿族,一個血統繼承了父糸多些滿族聯姻,有隨媽的有隨爹的,隔輩隨爺爺的也有,帝王不是長門傳長門,而是傳賢和聰明聽話的,所以子伺多,各室不一,隨父一人,后妃不是一位長相也是完全一樣,很正常!長相不一樣,有胖有瘦太正常了!


Han56458953


歷史學家也沒見過清朝十二帝,胖瘦那都是畫像,不必糾纏這樣的事,毫無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