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我爸媽不在意這個冠狀病毒,還要弄家族聚會,我還得去,怎麼辦?

Lavly小魚兒


建議非暴力溝通!要求爸媽聽話,命令與反抗是無效的。就像我們青春期時他們對我們的那樣。

對父母,以身作則,必須出門時,全程帶口罩,進了家門就扔了。然後洗手,注意不是一般的用水衝一下就完事的那種,是講究消毒除菌的洗手法。身體力行,父母就算不聽話,看在眼裡也是一種影響,就像拿著書本陪孩子學習好過拿著手機陪讀一樣。

對比著解釋、選擇性地接受消息,並透露實時情況播報。老人信息渠道不多,又多為朋友口頭傳播,消息混雜,沒有官方消息來得可靠,容易混淆視聽。但他們對非典那年印象都是深刻的,可以對比著說明,擺事實講道理,比較有說服力。跟非典的區別,目前的傳播情況,通過什麼渠道傳播,易感染的人群……

勸導過程中,也不要流露出傲慢,不要用“哎呀,你們怎麼不相信科學,你們怎麼這麼愚蠢這麼沒文化”的姿態。我們小時候也很討厭爸媽總是用自己想當然的價值觀和知識來貶低我們。你難道不知道嗎?越老越倔強驕傲,一旦牽涉到面子,就會越發油鹽不進,根本聽不進別人的建議。

打感情牌。多表達一些關心。批評他們怎麼這樣固執,萬一生病了也是自己作的,同樣的意思你完全可以換個說法啊:媽,你是我們家的大寶貝,多重要啊,我們都很害怕你有事,萬一你生病我們會擔心死的呢。這樣聽起來多入耳。態度是誠懇的,情感上是支持的,讓他們認識到事情的嚴峻程度,並知道我們的擔憂,就完成了第一步。

不時強化,行動替代語言,比如爸媽出門買菜,就隨手遞個口罩過去,說,媽媽忘記口罩了呢。言下之意是,你是應該戴的,你只是忘記了。而不要嚷嚷說:你怎麼又沒有戴口罩啊。這樣一來,就成了指責。

如果他們照做了,要誇,比如一回家就洗手了,就說: 我爸/媽這個人覺悟就是高。

爸媽老了,多是倔強的,其實倔強的背後是因為認知有限而產生的羞愧,如果站在道德和新事物的高處對他們進行批評,就容易激怒他們,也使關係惡化,我們不要把他們放到對立面去。

想想當初是怎麼教他們用智能手機的,她們是不是一開始也很牴觸?現在,我們面對的可不是一個智能手機這麼簡單,病毒是一個強大的敵人,我們一定要站在一起。他們也需要被尊重,在這樣特殊的時刻,就耐心點,再耐心點,不要企圖讓他們“聽話”。

我們長大了,應該回饋給他們曾經給我的保護。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