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藏於群山中的古村落——它克 一起去逛逛

元江它克,這個隱藏於元江縣東北部大山裡的小村落裡,在數百年前曾是一個人文薈萃之地。而在歲月的磨礪中,古時留存至今的文星閣、觀音廟以及那極具滇南特色的民居等建築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詮釋著當地的人文記憶。

在2012年,它成為了我市唯一進入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莊。

藏于群山中的古村落——它克 一起去逛逛

它克坐落在四面環山之地

它克位於元江縣東北部,坐落在紅河流域中上游的綿綿群山之中。它克同很多身處深山的村落一樣,幽靜而古樸。在這裡,農田、樹木和那土木結構的傳統民居構成了村莊的主體,穿行於巷道中的村民們大多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當然,在時代的進步中,汽車和農機的轟鳴,也摻雜在了村中此起彼伏的雞犬之聲裡。

順著村中的巷道前行,很多門樓雋秀且耐看的古舊民居沿巷道兩側一直延伸到遠處。土牆青瓦、木製門庭成了這裡最為靚麗的風景。或許你不經意的一瞥,就能看見在半掩且斑駁的老宅門內,年近古稀的老人在擁有精美木雕的窗欞下享受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

藏于群山中的古村落——它克 一起去逛逛

巷道中,古法釀製的玉米酒香氣撲鼻。

酒香猶近,踏上石塊堆砌的石階,步入巷道旁的一間民居中。屋內之人在用古時舊法釀製當地玉米酒,蒸制後的酒糟在木瓢的撥動中熱氣翻騰。貯酒室內,一隻散發著橘黃色的燈泡被孤零零地懸掛在屋樑上。藉助昏暗的亮光,依稀可見周圍酒缸堆疊,香氣撲鼻。

據瞭解,

它克的歷史至今已有700餘年。當地至今仍完整保存了十九世紀滇南鄉村的特色風貌與社會人文環境。村中,現存的古建築沿續了鄰縣石屏的古建築風格,由傳統的漢族青磚四合大院、彝族土掌房和漢彝的瓦簷土掌房三類建築組成。其民居依地勢而建,一律坐北朝南,背陰向陽,青瓦屋面簷角高翹,每座屋舍均以天井為核心,大門多在主體建築一側。巷旁,形狀不一的過道則通往主體院落。藏于群山中的古村落——它克 一起去逛逛
藏于群山中的古村落——它克 一起去逛逛

尋跡間,在巷道兩側的諸多老民居中,很多舊時留下的老物件仍然被完好的保留並使用,那些鐫刻著歲月印痕的供桌、屋簷下精美的雕刻、光滑的柱杵、鏤空的雕花木窗,以及那踏上去便吱吱作響的木梯等等,都無不透漏著古時的滄桑與建築本身的自然典雅。置身其間,悠悠古韻悠然而生。

藏于群山中的古村落——它克 一起去逛逛

老宅中,木雕門窗精美絕倫。

記者翻閱文獻得知,它克過去又名“龍池”。而這個隱藏在深山且偏僻的村落中,竟在古時就有了很多府城才有的書院,據說藏書規模龐大,人稱“龍池書院”。

據文字記述,元朝時,統治滇南的那氏土司在元江城建有府地,同時還在它克修建了城池。舊時文獻稱,其城可容“千餘家”。每到夏季,那氏家族為躲避元江的酷熱,都會攜家眷到此居住,故又稱“避暑山莊”,作為防守元江東北的軍事要地和夏季避暑之用。那氏除了修建城池外,還修建了龍池書院。由於書院藏書頗多,吸引了很多學子前來。據史料記載,它克龍池書院設於明初。《雲南通志》載:“龍池書院,藏書萬卷,四方學子,為博覽群書,不遠千里,攜眷而來,且耕且讀”;又稱“龍池書院與麗江沐氏萬卷樓,順寧(今風慶縣)猛氏聚書樓鼎立天南”。

然而,在明、清更替之際,忠於明王朝的那氏與投靠清軍的吳三桂進行激戰。隨後,那氏兵敗城破,龍池書院也毀於戰火。在戰火的洗禮後,時間來到了清朝初年。那時,因明朝洪武年間隨軍入滇並在石屏一帶居住的溫姓人家,為躲避地震遷入它克。他們的到來,使這個曾被戰火塗炭的地方煥發出了新的生機。發展中,它克人先後建起了文星閣、觀音廟、關聖廟、溫氏祠堂、李氏祠堂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築,並在儒家文化的催生下,人才輩出。

藏于群山中的古村落——它克 一起去逛逛

土牆青瓦彰顯悠遠氣息

說起它克的歷史名人,除人們所熟知的那氏族人那嵩外,還有清代名士溫世澤。據瞭解,溫世澤(1794-1841),字承先,別字雲嶠,它克(龍池村)人,清丙子(1816年)舉人。他辦事忠信明決,曾歷任河北省直隸沙河、萬全、東明、故城、平鄉、遷安、刑臺、任縣、高邑九縣知縣,有“片言折獄、開廩活民、漕運無升斗之虧”的政績,但終因勞疾卒於任,時年47歲。

藏于群山中的古村落——它克 一起去逛逛

如果說,它克街巷兩側留存的古時建築是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那麼,當地的傳統文化活動,或許才是它克的文化魅力所在。 它克傳統的文化節日除傳統的春節、中秋、重陽等外,當地還有祭龍節、拜關帝、獻田節、朝拜文星閣等等。

對於生活在玉溪這塊土地上的人來說,祭龍節和拜關帝自然不必多說,人們或多或少都有接觸過,但對於獻田節,則有些陌生。

據記者瞭解,它克人自古以來都以種植水稻、包穀為主。包穀主要是餵養雞、鴨等牲畜,而水稻則是每戶人家的主要食糧。與當地人聊起獻田節,人們會這樣表述到:“舊時,生活在它克的人使用傳統的方式種植水稻,收成不好。而每年農曆六月這段時期,正值水稻含苞欲放的階段,為了祈盼有個好收成,古人便會在農曆六月初六舉行祭田儀式。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殺雞到稻田中祭獻‘田公地母’,並插上幾柱香,禱告一番,希望能有一個五穀豐登的好年景。”

它克的文星閣位於當地的回龍山,每年農曆七月七人們都會聚集在這裡朝拜文星閣,因為它克人對其有一種特殊的情感。

藏于群山中的古村落——它克 一起去逛逛

百年老宅古樸而深遠

關於它克文星閣建於什麼時候,當地流傳著不同的說法,有的認為它始建於元大德年間,有的則說始建於清康熙年間,而在《回龍山建文星閣碑記》中則說文星閣始建於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為“擴文人心胸,開學士眼界”所建。當文星閣建好後,附近的民眾便常來進香祈願,求讀書有成,金榜題名。至此,這個深山中的它克就有了文星閣,而崇文尚學的風氣也一直延續了下來。以至於,每年農曆七月七,這裡的人們都會殺雞宰牛,在文星閣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

也正是由於崇文尚學風氣的延續,使得它克成了一個向來重視教育的地方。據相關文獻記述,在有可考的清朝,它克便出過不少舉人、進士。而如今,它克的很多學子也都遵循著祖輩教化,在寒窗苦讀中,走出了大山,前往全國各地求學深造。

行走於它克紛繁交錯的街巷中,只見百年老宅安靜地矗立其間。在時光的流逝中,它克似乎正通過自己特有的方式,向來到這裡的人們傳遞著它的過往,並吸引人們去了解那些曾被歲月的塵埃所掩蓋的風物,感受它克的魅力。

玉溪日報記者:顧世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