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內心深處自卑的人,適合看什麼書?

康存亮


你好!

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看問題,都有消極悲觀的思考模式。比如我某某方面不如別人,遇到困難,問題,挫折都會習慣性的選擇退縮,逃避。

想解決自卑就是要研究如何培養自信心

看書的話我建議看些,積極心理學方面,培養自信心方面。

如果能出去的話,別總在家待著,多交交朋友,多與朋友交流

多找點積極,激勵的語句

聽聽激勵的音樂。比如相信自己,我相信等

很多自卑心理都是從小到大的不斷積累起來的,想要改變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要每天做一點,長期堅持去做,時間長就能慢慢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

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心理諮詢師心海


推薦你看那本寇彧翻譯的自信力

我也正在看

裡面的內容挺棒的

我記得以前我問過我師傅一個問題

我說師傅,我覺得自己好自卑啊,怎麼辦

當時我師傅給我的回答是,我也自卑,可是自卑怎麼了?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就會有自卑情緒,這是再正常不過得了,我們接受他就好了,既然看見自卑了,那就表示在這方面你可以突破了。

當時師傅和我說了,我醍醐灌頂。

是啊,自卑怎麼了,我自己都害怕它,它怎麼能幫助我呢?它就像我的朋友,當我願意接受它,它才能幫助我成為更好。

從那以後每當我感覺自己因為無法完成一個事情而感到自卑時,就會想起師傅的話,然後硬著頭皮上,結果總是比預期的好,慢慢的也就不再抗拒自卑

相信自己,戰勝自卑的前提是先接受它,並且學會與它相處,那是因為它在向你發出提示。


心菲洋


擺脫自卑,應該和你讀書關係不大。但內心強大又與讀書密不可分。

1、自卑是心理問題。我以前認為自卑是窮、顏值、缺陷、能力以及人生經歷產生的,但也不完全是。有很多名人,巨人都有過自卑心理,我都不明白他們的自卑來自哪裡?梵高自卑我能理解,林肯自卑我難以想象。現實中,我以前和同學、朋友聊天時,他們或她們各方面都很優秀,還說自卑,打死我都不相信,真有的話,是心理不強大有關。

2、內聖外王的重要性。王陽明強調內聖外王,這是他突出成就。曾國藩理論和實踐都把這一點發揚到很高地步,連青年毛澤東都“獨服曾文正公”。內心強大非常重要,我們凡人天生膽小。《新概念英語》裡還有個小故事講這一點。膽大心細是以前朋友告誡我追女孩的法寶,可膽子也怎麼也大不來。其實做任何事情這都適用。心理素質不過關,做不了什麼事情。以前有個跳高名將朱建華,非常優秀,可惜心理欠缺些,要不然比後來的劉翔還火。

3、自卑是人生的枷鎖。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自卑在很多人都不同程度存在。心理問題阻礙很多優秀的人走向偉大。有一些歷史名人,天生就有自卑心理。康德偉大的不得了,但怕和外界接觸,終生未婚,一直和母親生活。連康德這樣偉大的人,都有這樣的心理,我們更應該正確面對,不然無形的自卑說“我不行”。

4、尋找自卑的原因。沒人關注你。為什麼很多無恥的人反而有成就?因為他們不在乎。自卑的人就是自己嚇唬自己,喪失很多機會和發展機遇。你要明白為什麼自卑,窮也好,長相不好也好,還是什麼原因,這都不是問題,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優勢,相信自己。

5、自信真的很重要。一個自信的人,是發光的。自信能增添人的風度和魅力,有一種獨特的味道,讓人迷戀。如果人類做事沒有自信,沒有勇氣,社會怎麼能進步?一個人也是這樣。男人自信,比女人漂亮還要迷人。女人自信,那是無敵的。

6、自信來自實力。克服自卑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強自己的才幹。別人讀一本書,你讀三本或更多。別人花費一小時,你花費三個小時。別人做一遍,你做三遍。沒有這樣的氣魄,沒有這樣的鬥志,你無法超越自己和別人。實力是你自信的基礎。財富、美貌、氣質、知識、能力等等都是實力,你總有一個讓自己贏得別人的歎服和感動自己。

7、尋找克服自卑的方法。心理學很多經典著作剖析了人性和心理,作為學術研究還好,但對普通人意義不大。雞湯也許有點用,但有時自欺欺人,會倒向阿Q。如果讀書,就讀名人傳記,尋求力量。多讀經典,激勵自己。王陽明的心學,就是最好的教材。卡耐基也不錯。最重要的是走出家門,和不同人交往,不封閉自己,養成積極的性格,學會與人打交道。如果僅靠讀書就擺脫了自卑,那是騙你的。戰勝自己,還是生活的打壓和你的不屈。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7817142883976976"} --}

徒步上路的人文地理


我以前內心中也很自卑,得益於此,我在觀察周圍的人時,往往比較容易發現他們是否有自卑的傾向。

自卑最可怕的地方就是不能的自我的否定,認為自己不行。

自卑的人通常有幾個特點:

內向害羞:

自卑的人害怕失敗,害怕自己做不好,甚至在與人溝通方面。他們擔心說錯了話,引來別人的指責。如果說自我否定只是自我的懷疑,那麼別人的指責無異於驗證了自我否定的正確性。所以他們信奉少做少錯,為了避免了失敗的結局,也避免了一切的開始。

無主見:

一般你在問問一個有自卑傾向的人今晚吃什麼的時候,他大概率會說隨便。自卑的人說是無主見也不完全正確,他們在做出不影響別人的決定時,會考慮自己的意願,但如果在人群中時,就會放棄自己的想法,變得人云亦云

敏感多疑:

自卑的人很敏感,甚至到了疑神疑鬼的地步。不經意間聽到別人在討論哪個人不好,哪個人不合群,總是忍不住往自己身上套。而有時別人不經意間的一個眼神,就會讓他們惶恐不安,內心激盪不已。

喜歡迎合別人:

無論是誰都希望得到可定,我寫答案也希望能得到認可,而認可都自卑的人來說,是最寶貴的東西了。為此,他們放棄自已的真實意願,轉而迎合別人。你說櫻桃味的可樂好喝,他說哈哈哈,我也喜歡。雖然他心裡忍不住吐槽這是人喝的麼。他們在心裡總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默認自己比別人低一級。

過分的禮貌客氣:

同樣為了少錯,他們似乎很禮貌,做什麼事情都客客氣氣。但在正常人看來,他們有點過分的客氣,甚至有時表現出來的熱情有一種虛假的感覺,就像劣質的塑料製品。看起來很可悲,但他們向來很難把控事情的分寸。


那麼自卑的人適合看什麼書呢?

我覺得自卑的人不適合看書。

看再多的書也無法改變自己自我懷疑的本質,只是讓他們腦子裡的兩個小人打得更激烈。左手打右手,誰能贏?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誰能獲勝?即便自我肯定贏了,別人輕飄飄的一句“都怪你”也會讓瞬間沉入深淵。

與讀萬卷書相比,自卑的人更適合行萬里路。

自卑是自我否定,覺得自己做不好事情。所以自卑的人需要去多做,不要怕失敗,不要怕做錯,不要怕別人指責,也不要怕會讓在意的人失望,相信自己,你終究會展現出一個更好的自己給他們看。在這之前,就做一個莽夫,做一個鐵頭娃,把那堵南牆撞破了,心中的執念就滅了。

當然,事情要從小的地方開始,先做成小事,然後把這些小的成功一點一點積累下來,比如,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路上碰到熟人,自己主動打個招呼,不用多說,只需說一句hallo就好,做成之後,鼓勵一下自己。這些是寶貴的財富,也是通向彼岸的舟


正常人類觀察站


我認為自卑感是一種不能自助和軟弱的複雜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輕視自己,認為無法趕上別人。

自卑情結是指一個人自認為自己的能力、環境和天賦不如別人,以自卑觀念為核心的潛意識情緒所組成的一種複雜心理。自卑心理即是驅使人變得更優秀的力量,又是阻礙自己嘗試成功的利劍。自卑情感,可通過調整認識,增強信心和給予支持而消除。這種心理表現為對自己缺乏一種正確的認識,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辦事無膽量,畏首畏尾,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一遇到有錯誤的事情就以為是自己不好。這樣導致他們失去交往的勇氣和信心。

自卑並不可怕,只要你掌握了一些方法,那麼完全可以克服你的自卑心理,讓你成為一個有自信的人,下面問渠心理網就帶你一起來看一看,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噠啦追劇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其實每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它隱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對我們的為人處世起到重要的影響。但其實自卑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因為我們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才會自卑,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適量的自卑感促使我們變得更加優秀,讓我們追求更好的自己,掌握更好的人生。但是過度的自卑卻會帶給我們無限的痛苦,因為這類人看自己低微到塵埃裡,看不到自己的價值。那麼內心極度自卑的人,會有哪些表現呢,以下五點,你有沒有中槍?

1,眼神怯懦。

都是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它能讓別人讀懂你的內心,可以讀到你的好也可以讀到你的壞。內心極度自卑的人,是可以通過眼神觀察出來的 因為眼神騙不了人。他們的眼神是怯懦的,尤其是人多的時候,或者和不熟悉的人相處的時候。有時候甚至都不敢直視別人,不敢跟別人交流,就算是和別人交談,眼神也是四處躲閃的,而這些自然也是不受控制的。所以自卑的人往往喜歡躲在小角落裡,輕易不和人交談,也會去主動表現自己。

2,生氣不敢胡鬧,唯恐別人離開。

當然胡鬧肯定不是一種正確的行為,在這裡小編的意思是,內心自卑的人不敢輕易的表現出自己的不滿情緒,就算是他內心已經翻江倒海了,但是已經剋制住自己,表面上風平浪靜。因為他們害怕失去,害怕對方不再跟自己玩。他們把所有的情緒積壓在心裡,試問內心如何能承受住那麼多心理垃圾呢?但是自信的人懂得表達自己的情緒,也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不會畏懼別人離開。

3,表面高冷,內心渴望被關注,同時害怕變成焦點。

在大家的生活中肯定遇到過這樣的人,表面上十分高冷,貌似很不好接近,但其實他們只是不知道或者是不敢去表現自己。內心自卑的人是一個矛盾體,一方面渴望被別人關注,渴望自己能夠發光發熱,經常幻想自己某一天能夠得到所有人的喝彩,但是當他們真正成為焦點的時候,內心卻是極度恐懼的,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價值,怕自己把事情搞砸,最後這樣的自卑心理就會產生十分消極的影響。

4、習慣性討好別人

越是自卑的人,越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認可,所以他們會竭盡全力去討好別人,想要在別人身上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是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選擇,自身的價值是要從內心對自己的認可,而不是通過討好別人活的表面上的合群來證明的。反而在你討好別人的時候特別容易隨波逐流,更加容易迷失自我。如果一個連自我都找不到的人,怎麼可能變成一個自信的人呢?

5,十分敏感。

對別人的行為胡思亂想。外人的一個小動作或者一句無心的話都能嚴重地影響到他們的情緒。內心自卑的人自我意識相對薄弱,好像別人才是他們生活的中心,別人的任何行為都會在他們心中掀起波瀾,可能會為了別人的一句話傷心難過一整天,然後覺得自己一事無成。比如,你今天穿了新衣服,明明很好看,在街上有人看到後相互議論幾句,內心自卑的人就會覺得是不是自己新的風格不適合自己,別人是不是覺得太過怪異。內心自卑的人,別人偶爾對自己態度稍微不好,就會胡思亂想,覺得是不是自己招人厭煩,其實很可能只是對方當時心情不好而已。

如果你身邊有自卑的人,請你耐心地幫助,引導他們,而那些內心自卑的人,也要積極的嘗試和別人交流。不過小編覺得克服自卑感的方法其實很容易,那就是讓自己變得強大,慢慢地找到自己的優勢,找到自我,跟隨自己的內心,把注意力多放在自己身上。當你變得越來越好的時候,自卑感就會逐漸減弱,自然會變得越來越自信。


孫遠遠


我們的“自我”就像一隻漏氣的氣球,需要不斷充入他人的愛戴才能保持形狀,而經不起哪怕是針尖麥芒大的刺傷。

——阿蘭·德波頓《身份的焦慮》

在他人眼裡,我是怎樣的一個人?我是個成功者還是失敗者,我是受歡迎還是被討厭的人?每個人的內心,潛藏著對自身身份的一種難言的“焦慮”。可又有誰真正審視過這種身份的焦慮呢?

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就首次引領我們直面這一人心深處的焦慮情結,以廣博的學識和獨特的視角,澄清種種心性的困惑和社會的壁障,讓你不經意間峰迴路轉,解開心結,感悟人生更加豐盈適意的含義。

今天我向大家推薦的第一本擺脫自卑的書就是這位睿智作家的作品《身份的焦慮》。

01 《身份的焦慮》

身份的焦慮

這本書著重介紹了焦慮的起因以及解決方法,在起因部分,德波頓援引藝術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觀點與作品探索身份焦慮的根源。他告訴讀者,身份焦慮的本質是一種擔憂:擔憂我們無法與社會設定的成功典範保持一致,擔憂我們失去身份與地位而被奪去尊嚴與尊重。

為什麼我們如此看重自己的社會地位?為什麼我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我們是什麼時候變得如此勢力?我們為什麼會變得這樣貪婪,以至於大半輩子都對自己的身份這樣的焦慮?

而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對於身份焦慮的起因,你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爾後你所有的身份的焦慮以及腦海中根深蒂固的東西也或許會有一點點的動搖,你會開始審視自我,逐漸擺脫這種焦慮和自卑。

人類對自身價值的判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不確定性——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人對我們的看法。我們的自我感覺和自我認同完全受制於周圍的人對我們的評價。

——阿蘭·德波頓《身份的焦慮》

02 《遇見未知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

這是一本以小說為體裁,以心靈脩行為主題的書籍。故事是從“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區,一個沒有手機、沒有汽油的孤單女人”開始的。

若菱,名校畢業,擁有普通人羨慕的穩定工作,日子過的平靜溫潤。但是卻時常自問:為什麼我擁有了這些我並不快樂?為什麼我不能擁有我想要的生活?我該怎樣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在與一位智慧老者的數度交談中,她漸漸彌補心中的不快樂、自卑感以及挫敗的心靈缺口,尋回真實勇敢的自我。

你會否擔心和若菱一樣,讓自己迷失在華麗的業績中?那這本書應該可以幫你像若菱一樣重新擺脫挫敗與自卑,找回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自己!

別為了那些不屬於你的觀眾,去演繹不擅長的人生。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

03 《少有人走的路》

少有人走的路

簡單地說,這本書封裝了你的心智成熟的旅程,讓你從精神層面得到進步的啟發。這本書從不輕易告訴你面對衝突時的解決辦法。它只是簡單告訴你:“痛苦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部分”,你所需要做的就是以更好的心態洞悉世事,贏取充實的人生。

這本書然我們認識到,人生本是痛苦的旅程,是問題不斷、麻煩不斷構成的人生,這樣才能正視,才能解決,才能享受。文中講的規矩,並不是簡單的條條框框,而是一種人生尺度。先苦後甜,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這便是心理真諦。

想讓別人真正愛你,只有讓自己成為值得愛的人。

——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04 《超越自卑》

超越自卑

在這本書中,作者以平易輕鬆的筆調,描寫了自卑感的形象、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以及個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將其轉變為對優越地位的追求,以獲取光輝燦爛的成就。

他認為,人類的行為都是出於自卑感以及對自卑感的克服與超越,每個人都會有自卑感,但是心中又有一種與之抗衡的力量,有的人能利用這種力量去克服與生俱來的自卑感,而有的人便陷入其中,不能自拔,這本書就能讓那些陷入其中的人找到走出光明大道的方法。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05 《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該書的作者是日本的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主要講述了人們如何能夠在繁雜的日常瑣碎和複雜的人際關係中用自己的雙手去獲得真正的幸福。

阿德勒思想擁有改變人一生的力量,剩下的就只有能否鼓起邁出一步的“勇氣”。

生活中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讓我們疲憊,我們想要的幸福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越來越害怕打破既定的生活方式,卻又排斥這種墨守成規的生活。那你一定要看這本書,讓我們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去找尋屬於自己的幸福。

如果有人自吹自擂,不過是他感到自卑罷了

——《被討厭的勇氣》


橋樑ABC


請各位觀看下文時,不要帶批判精神看待自卑與自負。

【不是成為神,而是願意成為人】內心深處自卑,是在很多個夜晚,回想白日種種,覺得自己不如他人嗎?自卑的心理,其實很多人都會有。很多人會因此感覺到困擾,導致做事的時候沒有信心,明明能做好的事情,卻備受影響。

先根據問題來回答吧,不管我們是一個怎樣的人,那都是自己,無論是在人群中光芒萬丈還是低入塵埃。讀書期間有幸成為協助學校心理諮詢中心的學生幹部,那個時候老師推薦了我們幾本與積極心理學有關的書,今天我們只講一本書,即《自我成長的力量》。

書中有一句話,我一直很喜歡,“我們所有的存在,都是一種資源,也是一種傷害。你願意關注哪面,你就會使用哪面。”作者在文章中提到自己也會自卑,而朋友卻驚訝於此,覺得他不應該是這種的,但是他卻不以為意,就像放飛自我一樣。因為他並沒有覺得這個是不好的,而只是簡簡單單地當成了自己的一部分。

讓你眼中的不完美,成為你的完美,這個比接納自我更加積極。希望有覺得自己不完美的朋友們會喜歡這樣的自己,這樣才可以大膽表現呀。

有人自卑有人自負,這都是片面的說法,有時候看似矛盾的一句話“他呀,可真是一個自卑又自負的人呢”卻一點兒也不矛盾,反而會覺得這個描述可真是負責呢。如果我們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大家都一籌莫展,這個時候我們不應該慶幸有不知者無畏的自負嗎?愚公移山,愚公真愚?否也。如果參加一些活動,看到別人侃侃而談,這個時候我們不應該慶幸自己有看到自己不擅長領域的自卑嗎?只有當我們慶幸自己有這些不完美的時候,我們才會根據情景進行切換。

“你以為的不完美,正是你完美的體現。

存在即積極,問題即資源”



生化武器豆沙包


能覺察自己內心深處的自卑,是一個很好的主題,也許這是你生命新的成長起點。建議你閱讀一下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這本心理學的鉅作,相信你會有不小的收穫。書籍的提到,人類內心深處的自卑,正是人類得以不斷前進發展的原動力,祝賀你走在不斷前進發展的道路上。



沙之心理


內心深處自卑的人,適合看什麼書?我的回答可能有點不切題,但應該會有用。

其實內心自卑的人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頑固的信念系統,他們會用以往的經驗來解釋現在的經歷。就算讀書、看電視、看電影都會從自己的信念來闡述和認知。所以如果不對自己的信念系統進行元認知讀什麼書都不一定作用。

那麼該怎麼對自己的信念系統進行元認知呢?

第一步,記錄自己感到自卑時的事件、想法和行動。比如,當你要去參加一次工作面試,但總是覺得肯定沒機會,自己學歷一般,能力一般,什麼都很一般,肯定不會成功的。那麼,把事件、當時冒出來讓你感到自卑的想法和冒出想法後做出的行動記錄下來。

第二步,評判那個冒出來想法的客觀性。第一步冒出來的想法是“肯定不會成功的”。那麼如何來評判客觀性呢?方法其實有很多,舉兩個實用的。

第一個,可能性區域技術。即認識到對於還沒發生或者說即將發生的事情,不會只存在一種可能(特別是最糟糕的可能),這種可能性可以描述為一個從最糟糕到最好的可能性區域。

第二個,設置零點評估技術。即選取一個更低的點,作為評估參照點,這個參照點就是評估零點(而不是完美點),把自己的現狀和零點相比(而不是和完美點相比),這樣自己就能夠更容易的獲得成功體驗。

第三步,做出行動。其實不管是看書獲得的知識理論都必須應用自己是生活實踐後才能融入到自己的信念體系中。所以必須做出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