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生下龍的女人:清代龍母故事的奇觀

在清代的民間傳說中,常有婦人生下龍的故事,這類故事也被稱作“龍母故事”,相應的還產生了“禿尾巴老李”之類的故事。在《後漢書》《搜神記》中即有了龍母故事的雛形,各地民間也多有流傳,一般認為龍母故事是上古龍圖騰文化的影響。且看這三個來自《點石齋畫報》中的龍母故事——


生下龍的女人:清代龍母故事的奇觀


龍母紀異

廣東肇慶府所轄的悅城有龍母廟,廟旁有龍母墓。相傳龍母本是悅城的聖女,曾經在水邊得到一個巨蛋,拿回家放在水甕裡。不久,天降雷雨,有五條龍從巨蛋中破殼而出,當地人便尊稱她為龍母。堪輿名家賴布衣四處尋找龍脈,到了龍母墓的位置,看到龍母坐在那裡做針線,便知道好風水已經被這女子佔了,賴布衣認為這是天意。每年五月八日是龍母誕辰,人們演戲時,總有一條青龍出現在殿前,戲演完了,龍忽然不見。

這個龍母故事與之前的稍有區別,龍母並未生龍,而是撿回龍蛋放在水缸裡,算是龍的養母。

生下龍的女人:清代龍母故事的奇觀

孕龍述異


深山大澤中多有龍蛇出沒,卻從未聽說有龍投胎在人身上。天津某村婦女懷孕,卻遲遲不生。這一天覺得肚子裡有東西蠕動,並且蜿蜒朝上走,正在疑惑,半空中雷電大作,一聲霹靂,有東西從產婦的喉嚨裡衝出來,破窗飛去。家裡有人看到,說那東西像是一尺多的蛇,有鱗有角,婦女剛才被震昏,這時撫摩她的肚子,已經空空如也。有傳言說,這是不小心吸入了龍的涎沫,故而孕育了一條龍。

人生龍的故事,在清代頗為流行,多見於文人筆記和地方誌。袁枚《子不語》中記山東文登縣某婦女生下一條龍,“長二尺許,墜地即飛去,到清晨,必來飲其母之乳。父惡而持刀逐之,斷其尾,小龍從此不來。後數年,其母死,殯於村中。一夕,雷電風雨,晦冥中若有物蟠旋者。次日視之,棺已葬矣,隆然成一大墳。”後來演繹為“禿尾巴老李”的故事,龍的母親被稱為“龍母”,山東、河北等地有龍母廟,即是孕龍故事的影響,這不妨看作是龍文化和生殖文化的結合。


生下龍的女人:清代龍母故事的奇觀

烏龍娘


有一種動物能屈能伸,能升能降,人們只聽說它的名字,卻未見過它的真容,在水中以蛟和黿為臣僕,在天上則有風雨相隨,這便是龍。只聽說龍生龍,卻沒聽說人生龍。浙江樂清西鄉的山頂有一座祠堂,名叫烏龍娘。相傳有姑嫂二人去井裡提水,得到兩個蛋,每人吞了一個,於是都有了身孕。小姑因未婚而孕頗感羞愧,臨產之時受驚而死,產下的是一條烏龍,後來嫂子生了一條白龍。當地人憐憫小姑,便在山頂立了一座祠廟,香火旺盛,有求必應。

簡狄吞燕卵生了契,姜嫄踩了神的腳印生了棄,這類故事是源自商周時期的傳說,古聖帝王的身世,多有吞卵而孕者,世界上的古老民族多有此類感生神話。感生神話一般包括了這樣的情節結構:某女(通常為處女)身體接觸或感受某物、或者意念涉及到某物而受孕,然後產生出人類的始祖,該女性則為人類始祖之母。烏龍孃的故事當是這種上古神話的延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