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金色的山莊


金色的山莊

在素有天然溫室之稱的元謀,有一個地方離你最遠,那就是姜驛境內的古淘金場——黑者;在聞名遐邇的元謀,有一個同胞靠你最近,那就是我勤勞、善良、驃悍、驍勇的傈僳族大哥。

因為心裡裝有你,多少話兒埋心底。

你曾經是金沙江畔最璀璨明珠,曾經是多少官家和商人發家致富惦記的地方;曾經是傈僳大哥被迫賣苦力,飢寒交迫傷心的地;曾經是四川土司公主與武定土司王子私訂終身的地方;曾經是射死九個太陽挽救世界的大英雄吳剛與嫦娥約會的地方,曾經是傈僳人的海市蜃樓,曾經是傈傈姑娘房裡妙趣橫生的戀愛之地;曾經是未經雕刻的自然原始風貌獨特的傈僳文化,金沙江流域旅遊資源蘊藏較豐富的地方。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政府的扶持下,那裡的傈僳族同胞當家做主,他們在這片多情的熱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靠刀耕火種,繁衍生棲,過著幸福美好的日子。

改革開放後,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東南亞經濟發展,決定在雲南省的祿勸縣修建一座梯級水電站,大壩建成後水位高於975米,將淹沒祿勸縣、武定縣、永仁縣、元謀縣沿江的村莊,元謀縣金沙江過境53.2公里將淹沒姜驛鄉和江邊鄉的12000人,而黑者是元謀海拔最低的地方,地處金沙江邊,海拔898米,即將成為海底世界,這讓成千上萬元謀遊子眷戀和遺憾 。

俗話說好事成雙,今年是烏東德水電站建設移民搬遷工作的關鍵時期,我也積極報名投入到元謀縣水電移民搬遷工作中,光榮成為一名水電移民搬遷掛包工作人員,與同事一起深入到江邊鄉龍街村委會大灣子村開展水電移民搬掛包工作,盡心盡力地去為移民服務。

當金沙江畔火紅的攀枝花悄悄謝幕,炎熱的夏天匆匆降臨,紅紅火火的鳳凰花也從含苞欲放中閃亮登場,打扮得妖嬈嬌豔,讓人浮想聯翩,心曠神怡。

隨著水電移民搬遷和“現代化”洪流,一些民族文化遺產瀕臨消亡。為加強金沙江兩岸傈僳族文化的挖掘、傳承和保護,同時促進金沙江流域文化旅遊發展,縣委宣傳部和縣文聯組織元謀縣作協、美協和攝影協會,盡力挖掘和弘揚傈僳族獨特歷史文化。我懷著十分激動的心情參與了此次採風活動,實現我多年想親眼目睹這個美麗而充滿神秘的地方。

說立夏不下,犁頭高掛,頂著夏日的烈日,我們乘車來到江邊鄉龍街渡口,上船後順江而下,畫家、攝影師、作家都被金沙江的美麗風光深深地吸引,變得讓人束手無策,不知所措,浮想連翩。面對正在建設的跨江大橋,作為半個姜驛人的我,讓我感慨萬千,穿越時空,馬可∙波羅探險過江之道是西南古絲綢之路,是三國時諸葛亮七擒孟獲之道,是紅軍長征過元謀巧渡金沙江與民國民黨反動派浴血奮戰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幸福橋,是傈僳族人民脫貧致富的小康橋;是川滇經濟發展的紐帶。走近懸崖峭壁的落水洞看到一對可愛的天鵝在那裡嬉水,恩愛百年,成為典故。殘缺狹窄的古驛道已成為江丙公路的犧牲品,西南古絲綢之道、楊升庵回鄉記等經典傳說只能成為永恆的記憶。

帶領彝族同胞勤勞致富的州人大代表白吉會書記正在以進嘎村大榕下與鄉親們唱著敬酒歌歡迎我們的到來,他們說在這情濃魚水的榕樹下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了幾百年,盼到國家的好政策,讓這個沉睡在金沙江畔的世外桃源,從惡夢醒悟,魅力無限。而白吉會正在丙弄——甘塘之間辛勤地奔波著,忙碌著,帶領鄉親走出高峰村18圍樹媽媽的懷胞,走出貧困,走向綠色的希望。

一路上,群山時而露出峻峭偉岸的身材,時而羞答答躲進雲端,在綠稠似的江水陪伴下構成一幅幅油畫風光,令過往客人大飽眼福,久久不能離去。經過4個小時的顛簸,終於到達那個讓我夢寐以求的黑者村。黑者村生態極好,踏上岸邊,呼吸著清鮮的空氣,空氣沐浴著溫暖的陽光,掀開一排排一片片蘆葦,如傈僳族少女,揭開她那美麗羞澀的面紗,流露出一幅幅精彩神秘的笑臉。走進田野,一對傈僳族夫婦正在頂著烈日忙著播種高梁。在荒涼貧脊的土地上只能用高梁、花生、玫瑰茄來鑲嵌,俗話說種一山坡收一土鍋。在山凹裡盡躲著傈僳人家上百年的土掌房,只有百年酸角樹和雲合歡在土掌房四周守護著他們的安危和財富,只有火紅的攀枝花和鳳凰花在輪迴中為他們歡歌起舞。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與文友小心翼翼地穿過一片梯田,走近村邊,盡有幾位老者在村口歡迎我們,張順祥村長熱情洋溢地把我們領到他家,走進院子就是低矮、簡樸的土掌房,土掌房有二層,樓上是人住的房子,樓下是畜廄,關著羊、牛、雞。村巷是牲畜通道,人們串門從屋頂上下,屋頂才是交通要道和娛樂場所。

客廳裡有電視、飲水機和VCD幾樣簡單的電器。村長正在安排幾位親戚圍在灶前為我們做飯。我走到跟前與他們聊起了家常,瞭解該村的生產生活情況,更進一步瞭解黑者的歷史。年輕有為的畫家和攝影師穿梭在土掌房上一邊參觀一邊作畫。

黑者,傈僳族地名。黑:河。者:轉塘,含義為江河轉灣的地方,村莊地處金沙江轉灣處,故得此名。建村於清代,地處山區,位於雲南北部的姜驛鄉與四川省會理縣江竹鄉小村南交界點,東面與武定縣的東坡鄉的營盤山隔江相望,南面是洶湧澎湃的金沙江交界,西面與姜驛鄉的以都拉對峙,也是姜驛鄉與江邊鄉的交界點,離元謀縣城80多公里,離姜驛鄉政府40多公里,坐落在太平村委會的太平村山坡腳,是元謀縣海拔最低的地方,距太平村委會10公里。有耕地335畝,其中水田101畝,總戶數為138戶524人,農業以玉米、水稻為主,經濟來源以種植玫瑰茄和外出務工為主,人均收入1980元 ,有基督教堂一個。高高的貢茶大山與營盤山交相呼應,雄偉的金沙江把黑者隔絕外界,人們在這裡安詳、靜謐地生活。沒有紛爭,令人心神寧靜。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很近,一戶與一戶人家通過屋頂連接,黑者的傈僳族信奉基督教,村中一間屋子是他們聚會的場所,黑板上寫著一首歌《我們都是一家人》,走廊上堆著玫瑰茄,是信奉基督教的信教徒捐贈來的,由長老、牧師安排使用。解放前這裡的村民為國民黨反動派賣苦力,過著飢寒交迫的日子,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和關心下,先後為他們修建太平水庫和引水溝渠,還為村民架通了自來水,保障了村民的生產生活用水,高壓電也架好了,黑者村點上了明亮的電燈,惡劣的自然環境阻擋不了勤勞勇敢的傈僳族人致富的決心。他們靠人背馬馱,等待過往船隻,與外界聯繫。他們購買電視,連接與外界的信息通道。近年來,村裡90%的中青年人都外出務工去了,村裡僅有老弱病殘的老人和兒童。聽說他們村因為修烏東德水電站將成為淹沒區,大家都高興極了,真是盼星星、盼月亮,希望早點走出去與貧窮告別,走向幸福的康莊大道上。這裡人傑地靈,很多人在松油燈下寒窗苦讀走出大山,成為國家地廳級幹部的張炳華、科級幹部的張春華、張炳亮等,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為這片貧瘠多情的土地規劃著幸福的藍圖。傍晚我們吃著香噴噴的農家雞肉,喝著自制甘淳的高粱灑,讓我們對傈傈族同胞的未來美好生活感到信心百倍。

晚飯後,我與幾位文友走向古淘金場的沙灘上,燒起篝火,感受這裡的一切,感受到熱鬧非凡的闊時節上,傈僳人穿著絢麗多彩的服飾,跳起熱情奔放的歌舞,走近靜謐的荒山,生命顯得那麼的渺小脆弱,讓心靈如此安靜祥和。站在沙灘上,迎面吹來一陣陣涼風,如少男少女在嬉鬧,尋找妙趣橫生的純真戀情。遠離城市的喧囂,讓心靈在這萬籟俱寂的時空中得到淨化和升溫。這筆直挺拔的營盤山哺育了傈僳人驃悍驍勇的性格,波濤滾滾的金沙江從西南流向東北,總是創造奇蹟,永無止境,帶來無限的希望和嚮往,彷彿這裡變成了海底世界,有美麗的珊瑚、琳琅滿目的類魚、五彩斑斕的石頭,豐富的礦藏資源,人山人海,川流不息,彷彿我們與魚類相近,可以游到甘塘,家家戶戶住上洋房,駕驕車,穿著傈僳族盛裝與外國友人跳左腳舞,跳出中國,走向世界,成為中國民族史上的奇葩。

我們在返程的路上一邊聆聽著老船長津津有味的故事。黑者是個有故事的地方,古老的村莊藏著古老的故事。曾有一個擺渡老人只因摯愛船隻,留守村裡終老,不願到城裡與兒子享福。曾有一個父親在兒子生下來第二天去拿魚,為了給產婦喝魚湯,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在艱辛的歲月裡,小孩為偷點一盞油燈看小畫書而挨父親一巴掌。以前小村小船很多,打魚的、運輸的,一隻只泊在大攀枝花樹前的港灣處,自從來了一艘汽船後,小船漸漸少了。

黑者很美,很容易出詩,出傳奇,很容易讓人想到“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的詩句。是啊,傈僳族小村快要消失了,我欽佩從這裡走出江外的人。黑者,我來了。黑者,我走了!來的時候一路風塵,走的時候漫天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