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老人得了癌症後,有些兒女希望老人早點死,這是什麼心理呢?你怎麼看?

漠北的楓葉


在某些特定的時候,不僅患者的家屬希望患者早點死,甚至患者本人也希望自己早點死掉。

因為患者只是過著沒有任何質量可言的生活,甚至已經丟掉了做人的尊嚴。

他們多活一分鐘,都是對自己的折麼。

然而,我們的國度並不准許安樂死。而且,我們的文明文化、社會道德對家屬也有著更多不切合實際甚至沒有人性的約束。

絕大多數時候,我們就是這麼矛盾著:一邊不希望患者承受更多不必要的痛苦折磨,一邊又因為輿論壓力道德要求而對患者進行所謂的搶救;一邊希望自己能夠有尊嚴的活著,一邊又不敢去正視死亡。

雖然我們的文明有幾千年,我們的物質財富也已經極大豐富,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始終沒有學會如何去正確面對死亡?

舉個例子:

今天中午,我在搶救室裡接診了一位78歲的老年女性患者。

患者因為納差乏力十餘日被子女送進醫院,因為老人獨自居住,所以平日裡的進食情況並沒有子女清楚。

直到今天子女們突然發現老人似乎爆瘦了許多,才趕忙將老人送進醫院。

體格檢查時,老人就對我說:“我說不要來檢查了,死了算了。”

此時我還在“欺騙”著老人,哄著她說:“又沒有什麼大毛病,怎麼能不看呢?”

CT發現老人存在著賁門部的佔位,考慮消化道腫瘤。

幾個子女商量後,決定放棄任何治療,帶老人回家等死了。

很明顯,存在老人身上的問題不僅是消化道腫瘤可能的疾病,更多的是我們所不知道的家庭疾病。

可以想象,過不了多久,老人就會失去自主的行動能力,就會臥床不起。

到了那個時候,對於老人來說,該是一種何等殘忍的境地: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再舉一個例子:

半個月前,搶救室裡來了一位車禍後氣管切開的男性患者。

對於這種器官切口,長期臥床的患者來說,反覆的肺部感染、持續的大量粘痰、不可避免的壓瘡幾乎都是必然的。

這一次患者同樣是因為持續發熱而被送進了搶救室。

雖然患者的病史很清晰名了,但是重症肺炎卻很嚴重。

他的妻子抹著眼淚告訴我:“你告訴我他還能活多久?”。

我本以為是家屬在關心體貼患者,是對患者的不捨,我回答道:“這個不好說,要看具體指標和治療情況”。

沒想到的患者的家屬卻又說:“早點死了就好了,就不用受罪了!”。

我詫異的看著患者的妻子,震驚於她說的話。

既然這麼希望患者早點死掉,又何必要送進醫院?

醫生尚且沒有放棄,家屬就這麼放棄了?

但,我轉眼一想,便又深深的理解了家屬的話。

患者五年前意外車禍,氣管切開、臥床不起的五年來一直都是妻子不離不棄的照顧。

這五年的照顧卻不是一項輕鬆的工作,而是考驗著人間真情和人性的任務。

我完全可以理解家屬說這句話的心情,這種場景也並非第一次出現。

家屬只是在抱怨,只是在宣洩,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來反抗命運。

這句話不僅不是家屬要放棄患者的意思,反而是特別關愛患者的體現。

因為對於這位患者來說,每過去的一秒鐘都是痛苦的,都是毫無意識沒有尊嚴的苟延殘喘。

可惜的是,我們還沒有學會在該放手的時候放手,還沒有懂得該如何去正面死亡。

請永遠記住一點:不要輕易去對別人的選擇指三道四,因為你根本不可能去體會理解他人的生活經歷。

雖然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但是,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夠決定自己的死亡。

或許,這一天的到來並不是很遙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