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做好小兒的早期教育?

my19861115


1歲以下基本是兒歌配合手指舞,還有顏色繪本刺激感官鍛鍊手部精細運動等。

1歲以上就是認知能力發展,大運動發展等了。

我說說自己孩子的早教吧。

在學走路時鼓勵或用東西引誘他扶著沙發或桌子等嘗試走到另外一邊——這也算是早教

在玩遊戲時,讓他把各種不同顏色的棋子粉類放好這也是早教。

讓他多觀察天上飛的小鳥和飛機,(視力訓練)【農村空曠現階段不熱很合適觀察天空】

帶他出去看到路上野花野草時,會指著說【“綠色的葉子,高高的大樹,粉紅的小花,黑色的蝴蝶在飛來飛去…………”】

帶他到行人街上,讓他撫摸樹幹,踩踏不同的地板,鍛鍊探索力和好奇心。

最讓我欣慰的是前兩天帶他去市裡辦事要排隊,然而在人行街道上一棵樹和腳下的地板就讓我們玩得挺開心,挺好。注意力轉移他也不哭不鬧跟著大人思維走。


工程兄弟


分享下我自己得經驗。第一次做母親,覺得想把什麼都給孩子,還要給他最好的。其實,有了孩子以後發現覺得並沒有必要給他最好的,合適的就行。我在我兒子5-6個月的時候給他報了早教班,一個星期去上一節課。斷斷續續的上了兩年100多節課,其實,剛開始只是覺得在家無聊就帶他出去玩,但後來他也挺愛上,而且變化也挺大,剛開始他都是自己玩,從來都不搭理別的小朋友,我們也沒在意,慢慢的他會跟上課的老師交流,跟小朋友互動,到現在上課都很積極,搶著去老師那邊,完全不怯場。再慢慢的他知道要排隊,一個一個來,和小朋友能和睦相處。這是早教課。我們在一個是看繪本,我兒子很小的時候我會給他念書,到了後來8-9個月的時候我們才看繪本,每次去書店買好多,但可能只是根據自己得喜好或者那個階段流行什麼繪本就買什麼。後來,我們那邊有租繪本的,按照孩子的年齡分,我一直在猶豫要不要租,覺得不乾淨,直到我兒子快1歲半了,我才決定去租著看,每天都會給他讀,開始他只是聽,再後來他會講一點話了,就跟我互動,我覺得多看看繪本孩子的詞彙量也會增加,我兒子就是現在冷不丁的冒出很多的成語啊什麼的,讓人很驚喜。再一個就是英語啟蒙,可以買個點讀筆跟他一起看,慢慢的他自己就會好多,剛開始可以先聽童謠,簡單易懂有旋律。至於其他再大一點看孩子自己得興趣愛好來定吧


晨晨小薄荷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著很關鍵的作用,父母應該從小重視孩子的好習慣養成。我家兒子小的時候,我就特別重視以下3個習慣的培養:做事有條理的習慣、按時守時的習慣、整理收拾的習慣。我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是跟孩子一起列清單,大到一天當中重點要完成的事務,小到具體的每一件事,比如做作業,先把所有作業列出來,再根據輕重緩急的原則排序,每一項作業都要預估好時間,外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用最好的狀態完成最重要的事情。另外,關於有些孩子上學經常丟三落四的情況,我的做法是佈置一個固定的位置,專門放第二天上學要用的東西,前天晚上做完作業就把第二天要用的東西放好,這樣第二天早上就不會手忙腳亂了。物品的整理可以用一些貼有標籤的塑料盒做好分類,用完隨時整理。

以上一些做法是我一直堅持的,我兒子現在三年級了,這次期末考全科總分年段第三名,在圍棋、鋼琴、足球、魔術等方面也都取得不錯的成績,平時我不用陪著做作業,生活上基本也不用我操心,得益於我的堅持,以此跟爸爸媽媽們分享。




誠視親子互動


我一直認為,習慣成自然,培養一個好習慣是事半功倍的做法,自孩子出生後,我就改掉晚睡習慣,基本上都是九點這樣就陪她睡覺,然後早晚給她講故事,按摩一下。一歲以後,夏天基本上都是穿個尿不溼一件小背心不蓋被子睡覺,平時在家基本不穿鞋,二歲左右開始教她穿衣服什麼的,儘量自己的事自己做,三歲左右,讓她自己洗澡,自己穿脫衣服鞋子襪子,自己收拾書包,幫忙疊衣服,掃地洗碗切菜什麼的,每次講完故事要麼問下她感受要麼要她自己看著書講一遍等等等........


伯與


親愛的家長朋友:如果你渴望寶寶頭腦聰慧、幵朗大方,有一個幸福美好的未來,那麼,接下來的樹信 將是你不可多得的禮物,原因很簡單。我是小施,是兩個寶寶的爸爸,大寶(女)12週歲,小寶(男)7週歲,從小,就常聽父母說,小孩就跟一棵小樹一樣,要從小不斷地“修剪”,長大後才能成材,如果從不打理,一定會歪七扭八!當時的我,還是懵懵懂懂的,印象中只記得老爸經常修剪院內的石榴樹。長大後,同村的小夥伴雖已合奔東西,但時常聽父母說起,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好的大學, 後來有了份不錯的工作多誰家的孩子現在澥明子閒,不幹正事多又是誰家的孩子,幹出 了傷風敗俗的事,更有甚者違法坐牢!我就想,同是一起長大的孩子,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但仔細想想,好像有些從小就聰明機靈,而有些從小就表現愚鈍,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成績仍然“慘不忍睹”,總是比別人“慢半拍”多還有些從小就任性、 嬌生慣養(我一直很鄙視那些縱容或溺愛孩子的人),整天調皮搗蛋、惹是生非,,”回釔一下你的那些小夥伴,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情況?我想肯定有!











熱門精彩動漫


兒童的潛在能力遵循著一種遞減規律,即生下來具有100分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一出生就進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從5歲開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從10歲開始教育,就只能成為具有60分能力的人。早期教育能促進大腦的發育。一些家長擔心,對孩子實施早期教育,會累壞孩子的大腦,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經用動物的大腦和生化的變化;事實說明,早期豐富的環境刺激與學習機會不但不會傷害大腦的發育,而且還會促進大腦的發育。但是早期教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不可以為了教育而忽視了孩子的能力發展規律,過度教育對孩子身心受到損害。

早期教育的5個原則:

(1)應根據小兒大腦發育每個階段的特點進行訓練,遵循大腦發育的規律性,抓住大腦發展的關鍵時機,提供環境條件以發展孩子的智力潛力,既要注意刺激、誘發兒童智力的發展,又要重視培養,發展兒童的良好行為和個性品德。

(2)循序漸進:神經系統的發育成熟有一定的先後順序,孩子的智力發育也有一定的規律,故對兒童進行教育時應遵循生長髮育規律和知識本身的順序性,由易到難,由淺到深,不能超過他們的實際水平和能力,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反會妨礙兒童智力的發展。

(3)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由於遺傳素質、生活環境、接受教育及個人努力程度不同,在身心發展的可能性和發展水平上存在著差異,其興趣、能力、性格也都不同,即使是雙胞胎其智力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根據每個孩子的個性特徵,實施不同的教育,而且家長不能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在孩子身上,對智力落後的孩子,更要善於發掘他們各自的特長,激發孩子的興趣及增強他們的信心,以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4)避免過度教育:對兒童危害最大的一種教育方式是過度教育。過分的保護包辦代替,會剝奪孩子練習正常動作的權利和機會,以至限制了智能的發展;好奇好動是兒童的天性,過多的干涉會使孩子膽小、怕事,也會助長他們的反抗心理,過分保護和干涉培養出來的孩子缺乏獨立性、自立性。過度期望會給孩子造成壓力,使孩子出現神經衰弱、恐懼、逃學、曠課等。

(5)寓教育於遊戲、講故事之中:做遊戲和講故事是最生動、具體的教育形式,適合孩子智力發育,各種遊戲活動有利於智力的發展,組織孩子游戲時應注意四個方面,即遊戲的活動性、創造性、知識性和角色性。也就是通過遊戲活動促進孩子的動作、技能的發展,言語的發育,發揮他們的創造性,促進思維能力及想象力的發展。講故事、聽故事具有培養兒童表達力、注意力、思維力及想象力的綜合作用,但應注意故事內容要適合孩子的智力水平,言語要生動,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早期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是以兒童早期發展理論為基礎的。教育者不僅應考慮客觀的教育要求,而且要十分重視兒童的成熟狀況和發展的可能性。早期教育是對0-6歲嬰幼兒及其父母、嬰幼兒與父母或養育者之間開展的、有助於身體、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協調發展與健康成長的互動式活動。早期教育不只是對嬰幼兒的教育,更是對父母與養育者的教育。父母與養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與心理素質,很容易將早教導向更大的誤區。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故事閱讀配有動畫,比枯燥的識字紙牌更有吸引力,並且不用擔心孩子會誤吞卡牌造成危險。聽音選字,發音清晰標準,並且最重要的目前所有課程都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我家孩子一直在學,不會像之前其他應用一樣因後續收費導致學習中斷,讓孩子系統的學習我覺的是很重要的。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娛然自得呀


兒童的潛在能力遵循著一種遞減規律,即生下來具有100分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一出生就進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從5歲開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從10歲開始教育,就只能成為具有60分能力的人。早期教育能促進大腦的發育。一些家長擔心,對孩子實施早期教育,會累壞孩子的大腦,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經用動物的大腦和生化的變化;事實說明,早期豐富的環境刺激與學習機會不但不會傷害大腦的發育,而且還會促進大腦的發育。但是早期教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不可以為了教育而忽視了孩子的能力發展規律,過度教育對孩子身心受到損害。

早期教育的5個原則:

(1)應根據小兒大腦發育每個階段的特點進行訓練,遵循大腦發育的規律性,抓住大腦發展的關鍵時機,提供環境條件以發展孩子的智力潛力,既要注意刺激、誘發兒童智力的發展,又要重視培養,發展兒童的良好行為和個性品德。

(2)循序漸進:神經系統的發育成熟有一定的先後順序,孩子的智力發育也有一定的規律,故對兒童進行教育時應遵循生長髮育規律和知識本身的順序性,由易到難,由淺到深,不能超過他們的實際水平和能力,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反會妨礙兒童智力的發展。

(3)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由於遺傳素質、生活環境、接受教育及個人努力程度不同,在身心發展的可能性和發展水平上存在著差異,其興趣、能力、性格也都不同,即使是雙胞胎其智力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根據每個孩子的個性特徵,實施不同的教育,而且家長不能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在孩子身上,對智力落後的孩子,更要善於發掘他們各自的特長,激發孩子的興趣及增強他們的信心,以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4)避免過度教育:對兒童危害最大的一種教育方式是過度教育。過分的保護包辦代替,會剝奪孩子練習正常動作的權利和機會,以至限制了智能的發展;好奇好動是兒童的天性,過多的干涉會使孩子膽小、怕事,也會助長他們的反抗心理,過分保護和干涉培養出來的孩子缺乏獨立性、自立性。過度期望會給孩子造成壓力,使孩子出現神經衰弱、恐懼、逃學、曠課等。

(5)寓教育於遊戲、講故事之中:做遊戲和講故事是最生動、具體的教育形式,適合孩子智力發育,各種遊戲活動有利於智力的發展,組織孩子游戲時應注意四個方面,即遊戲的活動性、創造性、知識性和角色性。也就是通過遊戲活動促進孩子的動作、技能的發展,言語的發育,發揮他們的創造性,促進思維能力及想象力的發展。講故事、聽故事具有培養兒童表達力、注意力、思維力及想象力的綜合作用,但應注意故事內容要適合孩子的智力水平,言語要生動,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早期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是以兒童早期發展理論為基礎的。教育者不僅應考慮客觀的教育要求,而且要十分重視兒童的成熟狀況和發展的可能性。早期教育是對0-6歲嬰幼兒及其父母、嬰幼兒與父母或養育者之間開展的、有助於身體、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協調發展與健康成長的互動式活動。早期教育不只是對嬰幼兒的教育,更是對父母與養育者的教育。父母與養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與心理素質,很容易將早教導向更大的誤區。

分享一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歷了,寶寶今年3歲了,開始讓他識字,認字。之前都是從淘寶購買一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而且寶寶什麼都想往嘴裡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麼的,就怕寶寶吃了。

然後我下載了好多軟件讓寶寶學習,一開始是不錯,但是呢用到後面都要收費,價格還不便宜,頓時有種坑爹的感覺。

後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 帥學 漢 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裡面有很多的冒險故事,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各種遊戲關卡讓寶寶重複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操作也很簡單,寶寶自己都能獨立操作。最最最重要的是這款軟件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

而且我們家鄉口音特別重,就怕寶寶跟著學以後改不了,要是上學了帶有這種濃厚的口音,肯定會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寶寶現在特別愛學習,每天下班都纏著我給跟他互動,陪他一起玩裡面的遊戲,不僅學的快,還讓我這做麻麻的人也輕鬆了很多。


小落9318


兒童的潛在能力遵循著一種遞減規律,即生下來具有100分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一出生就進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從5歲開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從10歲開始教育,就只能成為具有60分能力的人。早期教育能促進大腦的發育。一些家長擔心,對孩子實施早期教育,會累壞孩子的大腦,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經用動物的大腦和生化的變化;事實說明,早期豐富的環境刺激與學習機會不但不會傷害大腦的發育,而且還會促進大腦的發育。但是早期教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不可以為了教育而忽視了孩子的能力發展規律,過度教育對孩子身心受到損害。

早期教育的5個原則:

(1)應根據小兒大腦發育每個階段的特點進行訓練,遵循大腦發育的規律性,抓住大腦發展的關鍵時機,提供環境條件以發展孩子的智力潛力,既要注意刺激、誘發兒童智力的發展,又要重視培養,發展兒童的良好行為和個性品德。

(2)循序漸進:神經系統的發育成熟有一定的先後順序,孩子的智力發育也有一定的規律,故對兒童進行教育時應遵循生長髮育規律和知識本身的順序性,由易到難,由淺到深,不能超過他們的實際水平和能力,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反會妨礙兒童智力的發展。

(3)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由於遺傳素質、生活環境、接受教育及個人努力程度不同,在身心發展的可能性和發展水平上存在著差異,其興趣、能力、性格也都不同,即使是雙胞胎其智力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根據每個孩子的個性特徵,實施不同的教育,而且家長不能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在孩子身上,對智力落後的孩子,更要善於發掘他們各自的特長,激發孩子的興趣及增強他們的信心,以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4)避免過度教育:對兒童危害最大的一種教育方式是過度教育。過分的保護包辦代替,會剝奪孩子練習正常動作的權利和機會,以至限制了智能的發展;好奇好動是兒童的天性,過多的干涉會使孩子膽小、怕事,也會助長他們的反抗心理,過分保護和干涉培養出來的孩子缺乏獨立性、自立性。過度期望會給孩子造成壓力,使孩子出現神經衰弱、恐懼、逃學、曠課等。

(5)寓教育於遊戲、講故事之中:做遊戲和講故事是最生動、具體的教育形式,適合孩子智力發育,各種遊戲活動有利於智力的發展,組織孩子游戲時應注意四個方面,即遊戲的活動性、創造性、知識性和角色性。也就是通過遊戲活動促進孩子的動作、技能的發展,言語的發育,發揮他們的創造性,促進思維能力及想象力的發展。講故事、聽故事具有培養兒童表達力、注意力、思維力及想象力的綜合作用,但應注意故事內容要適合孩子的智力水平,言語要生動,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早期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是以兒童早期發展理論為基礎的。教育者不僅應考慮客觀的教育要求,而且要十分重視兒童的成熟狀況和發展的可能性。早期教育是對0-6歲嬰幼兒及其父母、嬰幼兒與父母或養育者之間開展的、有助於身體、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協調發展與健康成長的互動式活動。早期教育不只是對嬰幼兒的教育,更是對父母與養育者的教育。父母與養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與心理素質,很容易將早教導向更大的誤區。

聽大家說,寶寶三歲就應該開始學習漢字,所以我最近也開始讓他識字,認字。平常由於工作太忙也沒啥時間陪寶寶,更別說教他學習了,大部分時間都是爺爺奶奶在帶。買了一些卡片、故事集,但是兩位老人家地方口音重,就怕寶寶也跟著學,以後不好改(那段時間真是愁死本寶媽了)。

然後用手機給寶寶安裝了一些教學軟件,剛開始效果還不錯,但是用到後面都要各種收費不斷。(只能各種吐槽,然後放棄不用)

然後一個朋友給我推薦了她用的【貓小帥學漢字】,不說別的,就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這項就非常的良心。APP也做的非常好,很多的冒險故事,寶寶特別愛聽,現在我下班回來還會說:“麻麻,我給你講故事”。還有一些簡單的小遊戲,不僅加深寶寶漢字的記憶,還讓我家好動的寶寶,乖乖的自己玩(自帶滑稽)。


七寸憂傷


兒童的潛在能力遵循著一種遞減規律,即生下來具有100分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一出生就進行理想的教育,就可以成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從5歲開始教育,即使是理想的教育,也只能成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從10歲開始教育,就只能成為具有60分能力的人。早期教育能促進大腦的發育。一些家長擔心,對孩子實施早期教育,會累壞孩子的大腦,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一些研究者曾經用動物的大腦和生化的變化;事實說明,早期豐富的環境刺激與學習機會不但不會傷害大腦的發育,而且還會促進大腦的發育。但是早期教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不可以為了教育而忽視了孩子的能力發展規律,過度教育對孩子身心受到損害。

早期教育的5個原則:

(1)應根據小兒大腦發育每個階段的特點進行訓練,遵循大腦發育的規律性,抓住大腦發展的關鍵時機,提供環境條件以發展孩子的智力潛力,既要注意刺激、誘發兒童智力的發展,又要重視培養,發展兒童的良好行為和個性品德。

(2)循序漸進:神經系統的發育成熟有一定的先後順序,孩子的智力發育也有一定的規律,故對兒童進行教育時應遵循生長髮育規律和知識本身的順序性,由易到難,由淺到深,不能超過他們的實際水平和能力,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反會妨礙兒童智力的發展。

(3)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由於遺傳素質、生活環境、接受教育及個人努力程度不同,在身心發展的可能性和發展水平上存在著差異,其興趣、能力、性格也都不同,即使是雙胞胎其智力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根據每個孩子的個性特徵,實施不同的教育,而且家長不能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在孩子身上,對智力落後的孩子,更要善於發掘他們各自的特長,激發孩子的興趣及增強他們的信心,以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4)避免過度教育:對兒童危害最大的一種教育方式是過度教育。過分的保護包辦代替,會剝奪孩子練習正常動作的權利和機會,以至限制了智能的發展;好奇好動是兒童的天性,過多的干涉會使孩子膽小、怕事,也會助長他們的反抗心理,過分保護和干涉培養出來的孩子缺乏獨立性、自立性。過度期望會給孩子造成壓力,使孩子出現神經衰弱、恐懼、逃學、曠課等。

(5)寓教育於遊戲、講故事之中:做遊戲和講故事是最生動、具體的教育形式,適合孩子智力發育,各種遊戲活動有利於智力的發展,組織孩子游戲時應注意四個方面,即遊戲的活動性、創造性、知識性和角色性。也就是通過遊戲活動促進孩子的動作、技能的發展,言語的發育,發揮他們的創造性,促進思維能力及想象力的發展。講故事、聽故事具有培養兒童表達力、注意力、思維力及想象力的綜合作用,但應注意故事內容要適合孩子的智力水平,言語要生動,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早期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是以兒童早期發展理論為基礎的。教育者不僅應考慮客觀的教育要求,而且要十分重視兒童的成熟狀況和發展的可能性。早期教育是對0-6歲嬰幼兒及其父母、嬰幼兒與父母或養育者之間開展的、有助於身體、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協調發展與健康成長的互動式活動。早期教育不只是對嬰幼兒的教育,更是對父母與養育者的教育。父母與養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與心理素質,很容易將早教導向更大的誤區。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故事閱讀配有動畫,比枯燥的識字紙牌更有吸引力,並且不用擔心孩子會誤吞卡牌造成危險。聽音選字,發音清晰標準,並且最重要的目前所有課程都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我家孩子一直在學,不會像之前其他應用一樣因後續收費導致學習中斷,讓孩子系統的學習我覺的是很重要的。


用戶4744401767896


如何做好小兒的早期教育?

我發現什麼時候起,我們身邊悄悄流行對孩子早期教育。越來越多的家長也越來越重視早期教育,在孩子沒上幼兒園之前,送去專門的早期教育機構進行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很重要

就算天資平平的小孩,如果接受了早期科學的教育,都能超越很多的不接觸過早期教育的孩子。

學習語言是早期教育的基礎和開始

雖然寶寶剛開始還不會說話,但是對我們的所作所為都看在眼裡,每時每刻都在模仿和消化。更進一步說,這個階段的寶寶不僅不是無知無識的,還要比以後任何一個階段都擁有更令人感覺神奇的學習能力。

學習語言,學習母語非常重要。父母早早地教給寶寶標準的、規範的語言,讓寶寶在模仿和消化中慢慢地學會。

0-2歲是兒童學習母語的階段,只有先把母語學好,才有以後的閱讀。到3歲時,在母語基礎打牢的前提下,再開始積極學習外語。

培養寶寶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寶寶不願意做的事情,千萬不要去強迫他。要順其自然、因勢利導地引導寶寶去做,要在生活中尋找這樣的誘導機會。

如果寶寶對這本書沒有興趣,就換一本書來看,換一個他狀態好的時候來看,要注意時機,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著急、不放棄。父母儘量多給寶寶讀書、讀詩歌等,帶著寶寶認識家裡的各種生活物件,並講解這個東西是做什麼用的。

自發塗畫

鼓勵寶寶自己拿筆塗畫,先教寶寶學會拿筆,讓寶寶能夠自己主動地畫出筆劃。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大多是隨便亂畫,父母應該鼓勵他模仿著畫出一些筆劃,鼓勵這個時期的寶寶塗畫,主要是為了培養他們運用筆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作慾望”。

動手遊戲

當寶寶一歲的時候,可以自己動手玩多種遊戲,如搭積木、疊棋子等,可先給寶寶做示範,然後讓寶寶模仿做,以後讓他自己搭著玩兒,從搭兩塊積木開始,逐漸增加。

這些都是訓練寶寶手的靈活性和準確性。

結語

早期教育不只是為了開發智力,主要任務是培養良好的個性和適應生活、適應社會的能力,使孩子將來成為能為社會接受,並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早期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其收效可能是緩慢的。做父母的不能急於求成。

Hi,我是餅乾,點擊上方關注。瞭解更多的育兒知識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