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農村親戚“斷交”正在上演,每年都有些親人彼此不再走動,咋回事?

新大風歌


常言道:“富居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說的就是人情冷暖、你來我往的真實寫照,現在經濟飛速發展,人們在追求高生活品質的路上也毫不退縮,現在的農村你情我往之間的走動貌似少了許多,甚至屢屢出現“斷交”現象。究其主要原因無非有這3點,今天我就此話題作深入分析。

一、曾經的農村窮才談感情

回想30年前的農村經濟條件不發達,交通工具也不先進,好像之前農村的人情味很濃,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還交不起35塊錢的學雜費,然後找親戚借,鄰居把家裡的雞蛋賣了給我湊學費,這些充滿溫情的畫面始終在我腦海裡閃現。過春節走親戚,提著果子盒,步行甚至騎自行車都風雨無阻,雖然那時候的禮品很便宜但是這種行為本身就很有情懷,那時候人們都窮,親戚們之間的收入水平也都在一個起跑線上,誰也不比誰富多少,誰也不比誰窮多少。有時候農閒時候親戚之間還彼此走動走動,結婚添子,紅白喜事一大家子親戚齊坐一堂那種“其樂融融”的景象十分暖心。

二、富親戚怕對方製造麻煩而疏遠

隨著農村收入漸漸提高,有的親戚也找到了賺錢的門路,關係好的彼此幫襯以一下。但是雙方彼此差距太大的話就出現了隔閡,一方面是在一起的話題少了,再者人家富了你還窮,“人往高處走”你已經脫離對方親戚的交往範疇了,還有就是人家富你還窮,你和人家交往無非就是缺錢缺門路。農村有句老話叫:“救急不救窮”,人家幫一次兩次可以,三番五次的也惹人煩,所以人家為了躲避這種麻煩上身,索性就不予理睬了。講一個我身邊的真實案例。我二姑之前也是在農村種地,後來陰差陽錯的做起了服裝生意,之前生意好做,3年後就是鄉里有名的首富了,定居省城。我印象初中時候她家就已經開上奔馳了。剛開始她和我大姑、三姑之間的感情特別好,這一有錢之後就貌似發生了變化,家裡要是有事剛開始也是逢事必到,後來就不行了,親戚家誰家辦滿月酒了,誰家結婚了,她很少再回來了。你要是有事情去省城看她她往往也不來車站接下,到她家之後也並不是太熱情總感覺去就是給它家添亂去了,索性後來我們周邊的親戚也不再做“熱臉對個冷屁股”這樣的事情了。斷就斷了吧,碎了心也要放得下。

三、“家有一老,勝似一寶”是親情的紐帶

原來覺得農村的老話:“家有一老,勝似一寶”說的就是家裡要是有個老人的話,幹什麼事在毫無頭緒中會得到老人的指點而有主心骨,再者老人畢竟經歷的多凡事都看的明白透徹。其實我現在明白了還要一層意思,就是家裡甚至是家族有個老人的話,親戚之間還會在以看望老人為名實現親戚之間的互動與聯繫,但是一旦老人去世,周邊的晚輩親戚也就逐漸疏遠了。我奶奶的例子就說明了此觀點,我奶奶在我讀高中時候去世的,去世前我奶奶的外甥很多,我稱他們為表叔,那時候表叔們也和父親之間走動的比較多,也都是鄰村,誰家農忙時候忙不過來的話還彼此幫忙幹些農活兒,老表們誰生病了過來帶些禮品來看望下,但是奶奶去世後就變了,也沒有過多的聯繫及交往了。其實這些隨著我的社會閱歷及經驗也就逐漸明白了,也不悲傷,因為這就是現實。

總結:親情這層割捨不斷的血脈關係我始終覺得這是一道感情的樞紐與來往的恰當理由,雖說社會越來越現實了,但是這種親情若是得以延續,那麼我們的後代也會形成一種文化,但是這只是我的一種想法,所以做好自己最關鍵,不歧視窮親戚,也不過分巴結富親戚,一切做到坦然與從容。

(本文原創:三農記事本,關注三農領域,分享農村百味,歡迎關注並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