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印巴戰爭如果打響,兩國打到最後會怎麼樣呢?

秦皇見漢武


按照目前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情況來看,爆發全面的戰爭是不可能的,否則就是兩敗俱傷!原因很簡單,就是雙方都擁有核武器,這也是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束後,雙方沒有再爆發大規模戰爭的根本原因。一旦爆炸全面戰爭,那麼在國家存亡面前,核武器絕對會被使用!

雖然雙方全面的戰爭不會爆炸,但是小規模的還是經常發生的。關注印巴局勢的都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時常爆發衝突,並且伴隨著著人員傷亡,甚至人員犧牲的那種,不過規模都很小,一般很快就會結束,基本上就是襲擊哨所之內的。

而今年的二月份,印度和巴基斯坦,爆發了一場空中交戰,空中交戰的結果大家都是知道的,巴基斯坦在佔據劣勢的情況下,利用F-16戰鬥機一舉擊落了一架印度空軍的米格-21戰鬥機。另外巴基斯坦還堅持擊落了一架印度的蘇-30MKI戰鬥機。而印度也堅稱擊落了一架巴基斯坦的F-16戰鬥機。關於蘇-30MKI和F-16是否被擊落,都沒有確鑿的證據!不過印度的確擊落了一架米-17直升機,可是這架直升機卻是印度自己的,被失誤擊落的。

這其實是一場很嚴重的印巴衝突了,規模也是非常罕見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幾十架戰鬥機參戰,雙方裝備的先進戰鬥機型號幾乎全部參戰,印度空軍還出動了空中預警機和空中加油機,空戰的規格之高,在世界上近二十年來都非常罕見。但是雙方都非常默契,和商量好了一樣,立刻就停手,並沒有擴大沖突的規模。而雙方停止的原因,無非就是雙方都擁有核武器。

雖然雙方全面戰爭不可能,但是像上面的衝突還是很有可能的再發生,甚至規模更大,所以一旦雙方爆發小規模的戰爭,結果又會是怎樣呢?

我覺得雙方的意思就是不得不打,但是又不想擴大戰爭的規模,因為一旦規模擴大到全面戰爭, 雙方必然兩敗俱傷!所以很有可能,雙方都會尋求國際社會的介入,這個時候聯合國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雙方需要一個第三方出面調停。

所以印巴雙方爆發戰爭,很有可能就和當年的兩伊戰爭一樣,雙方焦灼,最後接受聯合國的停火協議!不過和兩伊戰爭不一樣的是,印巴都不敢擴大戰爭規模,因為造成的結果就是核武器肯定會被使用。

所以我覺得,印巴戰爭打響,就只有一個結果:接受聯合國的停火協議。


資訊所長


印度有核武器,巴基斯坦也有,對於兩個都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而言,他們之間的戰爭要麼是一場滅國之戰,要麼就只能是一場地區性衝突,中間絕對不存在打一場全面常規戰爭的可能。

因此在雙方實力都無法實現壓倒性勝利的時候,妥協自然就成為了兩國之間的必然選擇,因此無論是印度政府還是巴基斯坦政府,都不可能通過軍事手段來實現戰勝對手的可能。

這也就意味著雙方都在努力保持克制,而戰爭也都處於一個可控的狀態之下,這一點從最近一年多的印巴克什米爾衝突局勢爆發後,兩國的局勢變化中都可以看得出來。

2019年2月份~3月份期間,因巴基斯坦國內的恐怖組織“默罕默德軍”襲擊了克什米爾地區的印度警察,導致兩國在克什米爾地區,再一次爆發了嚴重的軍事衝突,嚴重的時候,雙方甚至還動用了大炮和戰鬥機互相發動攻擊,導致雙方出現了較為嚴重的人員傷亡,印度軍方甚至還為此損失了兩架戰機。

雖然這場軍事衝突爆發之後,印巴兩國不斷調兵遣將,互放狠話要徹底消滅對方,但最終這場衝突卻沒有變成一場全面戰爭,這其中的原因很顯然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和平發展處於主流的國際環境下,印巴兩國之間的全面戰爭,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南亞地區以及印度洋周邊的戰略安全,導致該地區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阻礙。出於各國利益上的考慮,中東國家以及亞洲國家,包括中美俄在內,都不會希望看到雙方發生全面軍事衝突。

其次,印巴兩國手中都握有核武器,這種戰略上的巨大威懾,使得兩國無法保證在毀滅對手的同時保全自身。這也就導致了印巴兩國之間的戰爭,一旦出現擴大化的可能,就會引發兩國之間的核戰爭,而這樣的局面是印巴兩國都不想看到的結果。

因此,無論是印度還是巴基斯坦,當本國在兩國常規軍事衝突對抗中處於劣勢的時候,往往就會選擇亮出自己的核力量去恐嚇對方,以此來實現嚇阻對方進行進一步軍事動作的目的。

事實上隨著今年2~3月份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活動加劇之後,巴基斯坦政府一方面在加強這一地區的軍事部署,並在國際上尋求支持的同時,還在4月份向外界公佈了一份巴軍方進行彈道導彈的豎井演練,這被外界認為是巴基斯坦在向印度宣示核武器手段。

事實證明,在國際局勢出現不斷變化的當下,和平仍然還是絕大多數國家在面對國際局勢變化時的首要選擇,在這個問題上,軍事實力處於世界頂尖的美國,也不敢做出輕率的戰爭決定,而印巴兩國作為兩個地區性的國家,並沒有足夠強大的實力去發動一場戰爭,因此在面對戰爭這個問題時,當然不會輕易地下達命令。


落下m


印度和巴基斯坦如果爆發軍事衝突,無外乎三種可能,其一是印度勝出,兩國重新對邊界問題進行談判;其二是印度失敗,被迫讓出克什米爾;其三是兩國啟動核對抗,雙雙元氣大傷,被迫同時退讓,第三國漁翁得利。


在目前,由於實力、決心等因素,巴基斯坦似乎都低於印度一籌,因此印度在印巴爭端中一直處於上風,這也是巴基斯坦在衝突中縷縷退讓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兩國動起手來,在沒有第三國幫助的情況下,巴基斯坦很有可能還會失敗。而巴基斯坦一旦失敗,則不得不同印度和談,對印度進行更多的讓步,甚至不排除讓印度得到更多的克什米爾的控制權。歷史上,巴基斯坦曾對多次對印度讓步,基本上都是在印度的軍事行動取勝的情況下進行的。

第二種可能,印度在衝突中被巴基斯坦打敗。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比較小,在印巴衝突中,印度往往都是有備而來的,是主動挑釁的一方。而巴基斯坦,大多數時候都是被動應對的。但是最近幾十年,尤其是第三次印巴衝突以後,印度並沒有打過什麼大仗硬仗,甚至說根本就沒有戰鬥經驗。而巴基斯坦則在對待國內反對武裝、阿富汗的武裝、以及在中東對沙特阿拉伯的支持等方面,有過很多的軍事行動,可謂是身經百戰。因此,儘管印度武器裝備更先進,真正與巴基斯坦大規模對抗,也不排除被巴基斯坦打敗的可能。如果印度失敗,印度對國內的控制能力還不至於受影響,但是印度在克什米爾攫取的成果,很有可能會由此放棄。印度和巴基斯坦關於克什米爾的界限,可能會回到1949年之前。


至於兩國互不退讓,而雙雙啟動核打擊的話,這對於印巴兩國都不是什麼好事。不到萬不得已,雙方都不會動用核武器的。兩國的核武庫都不大,一旦核對抗,雙方都會兩敗俱傷,同時兩國的核武都會很快用完,在國際上的國際地位必然會因之受損。


蘇綻


題主的問題是:印巴戰爭如果打響,兩國打到最後會怎麼樣呢?

印度不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如果爆發大規模戰爭,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兩敗俱傷!!

巴基斯坦很可能會失去難得的發展機遇期,而印度所謂的大國崛起之夢,也只能成黃粱一夢罷了,他很可能會永遠失去再次崛起成為大國的機會!

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亞地區的兩個對手國家,這兩個國家自從獨立之後,爆發了好幾次大規模戰爭,在這些戰爭中,印度是獲勝的一方,巴基斯坦就比較慘了,每戰必敗。

在1971年的時候,甚至把東巴基斯坦還得弄丟了,讓這個國家的實力降低了一半,本來就在面對印度的時候處於劣勢的巴基斯坦更弱勢了!

現在來看,印巴之間的實力對比可能要相差7、8倍之多,巴基斯坦處於絕對的劣勢的地位。

按照2019年全球火力指數排行榜,印度的火力指數排名為世界第四,僅次於我國、美國和俄羅斯,而巴基斯坦就差的多了,他的全球火力指數排名為全球第15位,比被美國數十年制裁的伊朗還有低1個名次。

當然,全球火力指數所考慮到的是武器存量和戰爭爆發之後從經濟、交通運輸、人口等方面所得出來的結論。

但是,全球火力指數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武器裝備的持續供應能力,印度和巴基斯坦在這方面半斤八兩,他們都需要從國外大量的進口武器裝備,所以一旦戰爭爆發,小規模戰爭不需要考慮這個因素,戰爭規模變大後,大量的武器裝備的消耗,讓能否及時的補充上來,就成為一個非常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了。

巴基斯坦大規模戰爭的持續能力,要遠超印度,所以和印度形成某種程度的戰略平衡。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戰爭開始之後,武器裝備的大規模消耗會讓很多國家吃不消,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爆發的第4次中東戰爭就很能說明問題。

1973年10月6號,以色列和埃及、敘利亞、伊拉克等國爆發了第四次中東戰爭,這場戰爭以色列動員了41.5萬人,而阿拉伯聯軍動員了多達百萬人之多。

這場戰爭不僅比的是雙方軍隊在前線的戰鬥力,比的也是後勤的補給能力。

由於雙方都極度依賴從海外進口武器,所以各方的主要支援國家,美國和蘇聯的運輸補給行動是否到位,就成了戰爭後期影響到雙方勝負的最重要的因素。

戰爭開始之後,雙方的裝備與儲備彈藥都下降到極度危險的程度,以色列全國的105毫米榴彈炮的儲存量下降到只夠維持兩天。

(以色列的M60巴頓坦克在西奈半島被摧毀。)

為了能夠為以色列補充武器彈藥,美國對以色列展開了5分錢救援行動。

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將協調工作交給國務卿基辛格負責,並且尼克松決定下令美國空軍把所有能飛的玩意都飛往以色列。

武器到達以色列後,很快被卸載,不做停留並且直接送到前線。

甚至為了支援以色列,美國將現役戰鬥機直接開往以色列,到達目的地之後換掉美軍標誌,塗上以色列空軍的標誌後馬上投入戰場。

甚至有證據表明,美國空軍的飛行員也直接介入到了這場戰爭中。

僅僅10天時間,美國就向以色列提供了2.8萬噸物資,有力支援了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戰爭。

(坦克從飛機上開下來之後直接奔赴前線)

在以色列缺少武器裝備的同時,阿拉伯國家也面臨著同樣的窘境,但是他們的支持者蘇聯只提供了1.6萬噸的武器裝備。

於是,在這場戰鬥中以色列取得了勝利!

  • 對印度和巴基斯坦來說,如果爆發大規模戰爭,他們各自支持者武器裝備能否支援到位,起到了非常決定的作用!

印度和巴基斯坦如果爆發大規模戰爭,也會遇到第4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和阿拉伯聯軍所遇到的問題,那就是當大規模戰爭消耗無數武器裝備和彈藥之後,如何能夠及時的補充,讓自己的武器不要變成燒火棍,顯得至關重要了。

印度雖然有美國、俄羅斯的支持,但是這兩個國家不可能像美國當初支持以色列那樣去支持他。

所以,當印度陷入消耗戰的時候,他就面臨武器裝備不足的困境。

尤其是俄羅斯,在供應印度武器裝備上非常困難,當俄羅斯往印度運送武器的時候,只能走海路,從空中也必須要繞個遠,畢竟他不能穿過巴基斯坦的領空明目張膽的去給印度送武器。

美國離的就更遠了,空運成本大,海運又特別慢。

巴基斯坦的武器裝備供應就穩定及時多了。

戰爭開始之後,依靠鐵路和公路運輸,友好國家可以將武器裝備源源不斷交到巴基斯坦軍隊的手中。

而且,路上運輸因為一直在巴基斯坦境內,其安全性、持續性都是有保障的。

如果武器消耗過快,友好國家完全可以通過空中運輸,在幾個小時之內就可以保證巴基斯坦得到必要的武器裝備。

所以,一旦拖入消耗戰,印度的所謂的人口、經濟、交通等優勢,並不是讓印度取勝的決定性因素。

最終,兩國很可能會兩敗俱傷

現代的技術兵器太貴了,隨便一輛坦克就幾百上千萬美元,隨便一架飛機就幾千萬上億美元。

(M1A1坦克,每輛900萬美元)

如果雙方的戰爭烈度達到第四次中東戰爭的程度,意味著印度在3周之內就得損失2000輛坦克,600架飛機,這等於印度一半的坦克和飛機被摧毀,也等於印度損失了價值至少30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同時等於印度2018年一半的國防預算。再加上其他物資和人員的損失,印度每天的損失至少會在50億美元以上!

用不了,印度的經濟就會被拖垮。

經濟被拖垮了,他的崛起之路也就也就中斷了。

當然了,由於巴基斯坦的實力過於弱小,在經歷這場大規模戰爭之後,雖然有友好國家的支持,他國內的經濟也會遭到非常嚴重的打擊。

最終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所以兩個國家還是應該以和為貴,不要打仗!


歷史風暴


打到後來巴基斯坦肯定滅亡,整個南亞次大陸印度一統江山,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亞丁灣海盜臨時工


印巴之間已經歷了三次戰爭,其中前兩次印方佔絕對優勢,已經肢解了東西巴。到了第三次,由於巴鐵受到了那個朋友的強勢力挺,迫使三哥既心有不甘,又無可奈何地停止了攻勢作戰,從此形成了時至今日零星不斷的衝突狀態,從而讓巴基斯坦保住了巴控克什米爾。如果雙方戰爭再次打響,其結局最大可能是,印方吐出已經吃下去的南部克什米爾,草草收兵。


如果論雙方各自的自身實力,他們的體量國力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上,印度方面在人口、兵源、財力、裝備水平規模、國際地位等方面,都比巴基斯坦佔有絕對的壓倒性優勢,這也是印度在前兩次印巴戰爭中獲勝的基本保證。而巴基斯坦方面,在這些領域與印度對比,都不足印度的1/10,可以想象巴方的弱勢差別有多大,以其一己之力不用說戰勝對手,就連保持不敗都幾乎沒有可能,所以迫使他們在這些年的衝突中,一直保持著低調的被動應戰的守勢狀態。


照理說印度具備如此強大的壓倒性優勢,又有各大國勢力的立場支持和裝備供應,就是整個拿下對手也並非不可能,至少可以保證整個吃下克什米爾,肯定是不在話下了。巴方雖然在兵員作戰素質方面,戰術指揮方面,作戰決心意志方面都普遍強於印度軍隊,但巨大的規模差距,使他們所具備的那點優勢已經無足輕重了,如果讓他們以一己之力抵抗印軍的攻勢,無異於螳臂擋車,失敗實在是很難避免的結果。


但是弱勢的巴基斯坦也不是孤立無援,他們的那個好朋友還會一如既往的力挺支援他們,朋友那種強大而又無形的信息作戰支援,必然會使雙方作戰的戰場態勢,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氣勢如虹,攻勢如潮的龐大三哥軍隊,空中機群各支編隊互為對手自相殘殺,並且還會對地面陸軍兄弟龐大作戰群,實施地毯式轟炸攻擊,形成大水衝了龍王廟的空地對攻,各路地面攻擊部隊,也不識對方真面目的以視距外的攻擊火力,互相傾瀉互相攻擊難解難分。

那支“弱小”的巴軍沒有參戰的資格,只有看戲的份兒,最後才能下場去當那個得利的漁翁,收拾殘局、打掃戰場、收攏俘虜、清點繳獲了,軍隊變成了收容所不知他們會是什麼心情。面對這種戰場態勢,也不知道三哥會有什麼感覺,什麼情況?怎麼回事兒?TMD為什麼就這樣了呢?這個仗還怎麼打?損失如此慘重還能打嗎?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撤。撤?巴軍的戰力還沒得到發揮,豈容侵略者說來就來說走就走?還得緊跟在後面一路打掃戰場,收容俘虜,清點繳獲直到對方國境線。


最後的結局是,在各方面的斡旋下,巴方退回到停火線巴方一側,三哥雖有大國雄心,做世界一級的偉大抱負,但那種神奇的自信被那種糊里糊塗的失敗帶走了,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但也無可奈何,只能憋屈窩火的接受這種現實,吃下去的再吐出來也不算太虧,認了吧。


鐵嶺鋒


我作為普通百姓構想一下。由於兩國國力相差太大,所以一旦戰勢難以控制形求全面戰爭,巴基斯坦局部戰爭可以爭鋒,全面戰爭肯定敗,國際社會如果不強勢干涉,巴方會挺而走險,不會等到巴國力枯竭而提前動用核武器向國際社會施壓,而且是拼命式。國際社會會被迫施壓印度,安撫巴國。印度會被核爆崩潰神經,不要問為什麼,印度是好戰而意志力又不怎麼堅強的國家,欺軟怕硬型,印度又會進入一段時間的反思期,印東北和印南部會出現一些動亂,各國會在印度低迷重新劃分格局。巴國領土基本保持不變,因為國際社會不允許印度洋再出現一個新的強權。


用戶6241800037


印度豬,前幾年也不顯示關於印度新聞,印度國傢什麼事,怎麼這些年印度豬怎麼這麼頻繁出來鬧事,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印度豬也出來這麼頻繁,肯定是受其它國家的挑撥出來,前些年,菲律賓,越南等等來和中國鬧事,現在怎麼樣有出來一個印度豬,叫我說應該狠狠揍一下印度豬,打死兔孫


不動82959952


印巴戰爭打響的結果會怎麼樣,然而實際上印度和巴基斯坦目前並不具備爆發大規模戰爭的條件,印巴只是在歷史上曾經爆發過3次大規模的衝突,其它小規模的軍事摩擦則不勝枚舉。不過即便兩國之間爆發過多次大規模的戰爭,印度和巴基斯坦也並沒有怎樣,只要戰爭始終在可控的範圍之內,那所有的問題就不會太大。


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爆發的戰爭主要可以分為3類,不同類型的戰爭所帶來的結果肯定是不一樣的。第一類也是最頻繁的一類戰爭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爆發小規模的軍事摩擦,比如在今年2月份,由於印度警察部隊在克什米爾地區遭遇慘烈的恐怖襲擊並造成42名印度警察喪生以及數百人受傷,這樣的損失讓印度軍隊對巴基斯坦境內的恐怖分子營地進行了空襲,隨後巴基斯坦軍隊為了回應印軍的空襲而出動戰機誘導印度戰機進入巴基斯坦境內並將其擊落。這次衝突讓印度軍隊損失一架戰鬥機和一架尋求直升機,而且印度的一名飛行員還被巴基斯坦給逮住,這樣的結果可謂是讓印度軍隊顏面盡失。
(今年2月被擊落的印度戰機殘骸)


除了今年2月份之外,今年8月份印度和巴基斯坦軍隊因為印度議會取消查謨-克什米爾邦的特殊地位也是再次發生小規模的軍事摩擦,不過這樣的小規模軍事摩擦並不至於給印巴雙方造成多麼大的傷害。當然,小規模的軍事摩擦發生多了,有些小摩擦總會有升級為大規模軍事衝突的可能性,這就是下面要提到的第二類印巴戰爭,即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大規模的軍事衝突。這樣的軍事衝突印巴總共發生過兩次,分別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印巴戰爭,印度和巴基斯坦各取勝一次。此類僅限於克什米爾地區的大規模軍事衝突會給印巴雙方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但是它也並不至於損害印巴兩國的根基,雙方最終基本都能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實現停火。

最危險的應該要數第三類戰爭,也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發生的全面對抗戰爭,這樣的戰爭一般都是由印巴在克什米爾地區的衝突引起,但是衝突最終可能會超出克什米爾地區。第三次印巴戰爭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一次全面戰爭,在此次戰爭當中印度出動了50萬人的軍隊,而巴基斯坦也動用了30萬人的軍隊,戰爭最終的結果就是東巴基斯坦獨立成為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因為這場戰爭失去了超過一半的人口,印度也由此獲得稱霸南亞的絕對優勢。在之前的幾次印巴大規模衝突當中,由於印巴雙方都還沒有獲得核武器,所以它們之間戰爭的危險性還不是很高。然而在上個世紀90年代印巴獲得核武器之後,很多衝突的危險性就開始變得跟之前完全不一樣了。


(第三次印巴戰爭)

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再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兩國政府就必須考慮核武器的問題了,根據美國媒體做出的預測,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爆發核戰爭,這可能會造成5000萬到1億人的傷亡,如此恐怖的傷亡數據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都難以承受的。在目前的情況下,印度和巴基斯坦再次爆發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並不大,兩國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則基本不存在。兩個核武器大國之間的戰爭可能是災難性的,所以印巴政府在兩國發生小規模軍事摩擦的時候還是會盡量保持克制,避免衝突升級是最明智的決策。


李姓先生


面對如今的克什米爾地區已經讓印度和巴基斯坦劍拔弩張,但是兩國真的因為克什米爾地區再次爆發戰爭,那麼兩國最終的結果很多人都會想,那就是爆發核戰。其實對於淡然小司的個人觀點來看,印度與巴基斯坦爆發戰爭,並不會爆發核戰,兩國最終的結果還會是維持目前所控制的狀態。

其實原因很簡單,對於世界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除了二戰末期,美國在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彈,就沒有發生第二次核戰的事件。也就是說,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都明白核武器會給對方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一旦打開核武器這個潘多拉的魔盒,那麼就意味著在打擊對方的同時,可能自己也會陷入死亡的陷阱。



而對於印度和巴基斯坦來說,在1998年就已經行了核試驗,並且逐步獲得了核武器。一旦雙方之間因為邊境戰爭而升級到了將要使用核武器的程度,那麼自然就是雙方之間可能爆發毀滅性的戰爭。對於這一點印度心裡非常清楚,巴基斯坦更為明白,因此,動用核武器就意味著巴基斯坦可能被滅國,而印度也同樣是如此。


畢竟根據美國《科學進展》期刊發佈一項研究成果,根據該期刊公佈的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印巴分別擁有140枚到150枚核彈頭,目前雙方還在追加核潛力。印巴不斷增長的核武庫會對地區和全球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印巴之間的衝突格外值得世界關注。兩國之間擁有的核彈頭,完全可以摧毀對方所擁有的城市。而對於兩國而言都不存在美國那樣的NMD防禦系統,根本就沒有任何防禦手段。這也就意味著一旦爆發核戰,兩國都將進入毀滅模式。

雖然印度相對於巴基斯坦來說,在整體的綜合實力上要佔據絕對的優勢,但是印巴之間在核力量上基本上是保持著微妙的平衡。就是說,在相互毀滅的程度上來說,雙方是勢均力敵的,印度根本佔不得半點優勢。那麼對待印度這樣一個想要成為世界大國的國家來說,根本不會拿整個國家的命運與巴基斯坦方面死磕到底。我們從今年的2月27日,巴基斯坦方面擊落印度米格-21戰機來看,印度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問題,與巴基斯坦開戰顯然不是印度最好的選項。

因此,雙方一旦爆發戰爭,戰爭相互推演道使用核武器的邊緣,就會導致雙方之間為了避免爆發核戰爭,而不得不選擇妥協。而且對於國際社會而言,肯定不會做事,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軍事衝突升級到使用核戰的地步。國際社會更不會讓印度佔領整個克什米爾地區,更不會讓印度將巴基斯坦滅國。那麼印巴之間可能爆發的衝突,並不會達到多麼慘烈的程度,隨著國際社會的介入,印巴雙方依然會恢復到現在所控制的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