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一道一年級的數學附加題 家長:我看著怎麼是三元一次方程組

一道一年級的數學附加題 家長:我看著怎麼是三元一次方程組

相信有不少家長髮現:現在小學階段的數學題目,相比自已讀小學那會來說,難度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啊。感覺自己讀小學那會兒題目根本就沒有這麼難。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做加減法還是掰手指頭。然後數大一些,手指頭不夠數了就數手指節。

但是現在一年級的題目可就不是這個難度了。有網友開玩笑說,以自已之前的初中知識不知道能輔導孩子到幾年級。部分一、二年級的題輔導起來都有點吃力。不是開玩笑,自已會做,但不知道該如何講讓孩子聽得明白。

我們知道圖文算式中,是用圖形或文字代替數。在同一道圖文算式中,相同的圖形(文字)代表相同的數,不同的圖形(或文字)代表不同的數。

小學一二年級在一道題目中,一般只有兩種圖形。比如下面這幅圖片中的圖文算式。


一道一年級的數學附加題 家長:我看著怎麼是三元一次方程組

圖文算式有一個重要思想,那就是等量代換。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找到只有一種圖形(文字)的算式,以此作為突破口。以第2幅圖為例,直接可以得出小魚=12-5=7,小蝦=15-7=8。求出一個圖形代表的數了,那一個圖形所代表的數就簡單了。

那你有沒有想過一年級的數學題,竟然在一道題中出現了三種不同的圖形。只知道它們兩兩相加的和。要同學們求出這些圖形分別代表什麼數?下面這道就是某網友發的一年級的數學考試附加題。


一道一年級的數學附加題 家長:我看著怎麼是三元一次方程組

我們說這種題如果能求出任何一種圖形所代表的數,其他兩個就解決了。但關鍵哪一個都不好求。

如果把這些圖形用字母代替,大家會發現這可是係數都是1的三元一次方程組了。可能作為家長用加減消元法把這題做出來,但是要講給孩子聽讓孩子能夠理解,還真不是那麼容易。


一道一年級的數學附加題 家長:我看著怎麼是三元一次方程組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這樣講跟他講,他聽得懂嗎?能明白嗎?還是說直接用數字去湊?

一年級學的自然數的加減法,數字不是很大,用排除法或者說一個一個數字去湊,也能湊出答案來。畢竟是填空題,答案能夠填對就可以。

用拼湊的方法,在考試過程中是屬於沒有辦法的方法,也算是一種策略。但是如果說每次像這樣去湊的話,也不是方法。畢竟用數字去湊,這樣的效率實在太低,而且數字稍微變大之後,做這樣的題目要花大量的時間。

我們說會做一題,非常不錯,會做這一類題舉一反三,效率才是最高的。當然在要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它的前提是能理解這樣的題目。

下面圖中的題目也是一年級的拓展題。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難度不小。

一道一年級的數學附加題 家長:我看著怎麼是三元一次方程組

要使每組兩隻小動物拿的氣球上數的和相等,應該怎樣互換氣球?

這題難就難在要互換,我們以第一小問為例。

左邊是2、4、5,它們相加的和是11。右邊是7、3、9,它們的和是19。右邊比左邊大了19-11=8。所以右邊要給左邊 4,兩邊的和才會相等,但這裡沒有4,所以就要從左邊找一個加4後得數與右邊某個數相等的氣球,然互換一下就好了。

我們發現左邊只有5符合這個條件,5+4=9,所以把左邊的數字5和右邊的數字9互換,這樣左右的和就相等了。

第二題和第一小題是完全一樣的解題思路與方法。

各位家長,你會用什麼樣的方法教一年級的孩子,讓他能理解這種題目?

艾老師每天會更新學習資料,還有重點知識點的總結,大家想多多瞭解的,可以點擊關注 "艾老師微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