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醫生:實在太忙了,做不過來,咳嗽發熱不一定都要來醫院

不明肺炎被報道後實在太忙了,每次夜班接班後,門診排隊,總看個不停,都是發燒、咳嗽的,忙到最後,總結起來,起碼有一半以上是不需要處理的。近日,北京市衛健委發佈發熱就診指南,指出了發燒患者自行評估,部分情況可先在家休息觀察。

指南介紹:體溫不超過38℃,並且沒有明顯的氣短、憋喘等症狀;年齡在60歲以下或5歲以上;不屬於孕婦、慢性病患者或者肥胖。出現發熱症狀,可先休息觀察。

怎麼區分氣短、憋喘?

其實就是呼吸困難,表現為主觀上感受和客觀上體現:

主觀上:感覺空氣不足、呼吸費力。像在密閉空間或高原上一樣,感覺氧氣不足。

客觀上:吸氣時出現“三凹徵”、張口呼吸、鼻翼煽動、端坐呼吸、甚至發紺;重者可出現呼吸節律改變。

我們最容易、最早觀察得到的是三凹徵,三凹為吸氣時出現胸骨上窩、鎖骨上窩、肋間隙出現明顯凹陷。正常人這些凹陷是沒有的或很輕微的。

醫生:實在太忙了,做不過來,咳嗽發熱不一定都要來醫院

指南為什麼沒有提到咳嗽,咳嗽就是肺炎?

雖然肺炎的症狀有咳嗽,但是咳嗽不一定就是肺炎,咳嗽厲害也不一定就是肺炎。

單純的乾咳,即咳嗽沒有痰或痰液很少,這種咳嗽為一種防禦保護機制,簡單理解就是排毒作用,病菌在呼吸道繁殖,咳嗽可以將這些病菌咳出體外,不必緊張,相反咳嗽還可以減少病菌數量及停留時間,減緩肺炎的發生。注意,一些極度衰弱者及肺氣腫患者,因咳嗽無力,反而容易患得肺炎或肺炎遷延不愈。

咳嗽出現咳痰,才需要注意,特別是痰量增多

咳嗽是生理防禦,咳痰則是病態現象。痰液主要成分是氣管、支氣管的分泌物或肺泡內的滲出物。

醫生:實在太忙了,做不過來,咳嗽發熱不一定都要來醫院

為什麼會有這些分泌物及滲出物?

正常情況下,這些分泌物是存在的,但量極少,只是起到溼潤的作用。當呼吸道受到病菌(病毒或細菌等)侵入時,發生炎症,氣管及支氣管的黏膜會充血、水腫,導致分泌物增多;肺泡內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漿液滲出。這些分泌物及滲出物混合吸入的塵埃和某些組織破壞物就成痰。

所以,咳痰能反應出病情特點及輕重

一、痰的性質

①黏液性痰:常見於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及大葉性肺炎的初期;一些慢性支氣管及肺結核也可出現咳黏液性痰。

②漿液性痰:主要見於肺水腫、肺泡細胞癌;

③膿性痰:常見於呼吸道的化膿性細菌感染(

葡萄球菌、鏈球菌、假單胞菌屬等,特別是下呼吸道的感染,如肺炎、支氣管擴張、肺膿腫等。

④血性痰:呼吸道粘膜受到病菌侵害,損傷毛細血管或血管通透性改變後血液滲入所致。痰液帶血也可見於上述①②③中痰液中。痰中帶些許血絲不必恐慌,而痰中以鮮血為主則需重視,可能會因出血出現休克或窒息,如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癌等。

醫生:實在太忙了,做不過來,咳嗽發熱不一定都要來醫院

二、痰中幾種經典的顏色

鐵鏽色痰常見於肺炎球菌肺炎;黃綠色或翠綠色常見銅綠假單胞菌肺炎;金黃色痰常見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粘稠白痰及可拉絲常見真菌肺炎;惡臭痰常見厭氧菌肺炎;這些為都為明確肺炎。而粉紅色泡沫痰提示肺水腫,常見心功能衰竭,為緊急情況。病毒感染的痰多為清色或白色。

指南指出需要就醫情況,且就醫應到發熱門診

發熱伴有下面情況,可到設有發熱門診的醫院,避免出現交叉感染。各個地區都有設有發熱門診的醫院,就醫前應查詢,到最近的醫院發熱門診就診。

①在家觀察、休息病情無好轉;

②近期距離接觸過有發熱、咳嗽的患者;或去過有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的地區;

③孕婦及心肺、腎等基礎疾病和呼吸系統慢性病者。

醫生:實在太忙了,做不過來,咳嗽發熱不一定都要來醫院

至於發燒的處理,很多人就醫就是想著“退的快”,其實,發燒有利於抗病毒,為身體免疫反應,過低體溫不利於抗病毒,通常認為體溫38℃左右即可;超過38.5℃,可服用退燒藥(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等),也可以選擇物理降溫,如用冰帶冷敷頭部、四肢大血管處用酒精(25%~30%濃度)搽浴以促進散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