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農業生產資料和人工成本上漲,糧食生產難度加大,如何提高農戶種地積極性?

龍百曉生


農業生產資料和人工成本上漲,糧食生產難度加大,如何提高農戶種地的積極性?

我國是以農業大國起家的,作為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我們沒有依靠國外的糧食援助。相反,在解決了國內吃飽穿暖的問題上,還為國際糧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可是,現在農村農民都有一種同感,那就是越來越不想種地了,因為種地成本不斷增加,農作物病害問題越來越難防治,而農民辛苦種出的農產品受市場行情影響太大,其價格跌漲不停,若遇極端氣候可能連本都收不回來。

因此,如今農村出現拋荒土地的問題比較突出。很多農民不願種地了,離開家鄉進城打工。雖然他們進城打工大多也是幹些體力活,但至少付出的勞動是有保障的,工作一天就有一天的收入。在一些建築工地幹活一天能掙兩三百塊,遠比種地要強。


或許,在幾年前我們還會以自給自足的大國農業而自豪,可是現如今農村土地拋荒問題、糧食問題卻不由地讓老百姓所擔憂。

一、糧食進口比重逐年增加

“糧食安全關於國家穩定”這個道理大家都懂,糧食對於我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學者曾說過“當前中國面臨的最大危機,不是房地產泡沫,不是中等收入陷阱,而是糧食安全”,我認為這話有一定道理的,不管怎麼講“房地產泡沫、中等收入陷阱”至少難以出現群眾餓肚子的問題,而如果出現糧食安全,其後果遠比前兩者要嚴重得多。

儘管糧食安全不會發生,但不未雨綢繆肯定是不行的。隨著這些年的大豆、小麥等糧食的進口量逐漸增加,今後會不會出現糧食進口量超過國內生產量?我們吃飯問題會不會被人卡脖子?沒有遠慮必有近憂。


二、農村土地拋荒問題嚴重

在農村的朋友,通過十年前和今天的對比就知道,現在土地拋荒問題的嚴重性。在過去,土地是被人爭著種的。舉個例子,小編小時候就親身經歷過,如果周圍有那戶人因為出去打工了,周圍鄰居會主動找他家商量,想種他家的地。可是現在,別人主動讓你種他的地,你會說自己的地都不想種了,那還有心情種他的。

短短十來年的時間,大家對土地的態度轉變之大,讓人嘆息又心酸。其實,不是農民不想好好種地,而是現實讓他們無奈地拋荒土地。


那麼,如果才能重拾當年的種地熱情,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呢?如果在家種地就能掙錢養家,誰還願意遠離家鄉進城打工?所以,我認為首要工作是,讓農民覺得種地有賺頭,應該圍繞這個目標制定政策和措施。

1、提高種地的補貼標準,美國農場主的收入大部分來自國家的財政補貼,我們可以借鑑他們的這一經驗。

2、研究出臺“農作物種植保險”,如果糧食價格沒有賣到規定的價格,政府就給予差額補償。


不管怎麼做,千方百計保障種地農民的勞動價值,提高種地積極性,才是重中之重。


鄉鑑


這種情況確實存在。但很難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原因如下:

一、提高糧價缺乏客觀條件。

自古以來都是物以稀者為貴。現在國內糧食產量連年豐收,供大於求,市場糧價平穩,客觀上不存在糧價上漲的條件。能保持住現有糧價,己經很不錯了。

二、為什麼要進口糧食。我國進口的糧食,以大豆為主,去年進口九千多萬噸。這是因為我國對大豆的需求量太大,且價格便宜,每市斤大豆到港價格才1.7元左右。而我國若自已種植大豆,如果要滿足需要的話,僅大豆佔用耕地需要耕地7億畝,一是佔地太多,我國紅線耕地只有18億畝,如生產大豆佔地過多,影響糧食生產,不能保證糧食安全。二是成本太高,每斤大豆進廠價是2.3元之多,廠家不可能捨濺買貴,提高成本。三是不進口這麼多大豆不行嗎?不行。不能退回每人每月二兩油的年代。

三是認為種地收益不好的,絕大多數是人多地少的小農戶。人多地少,規模太小,必然加大成本,減少效益。而以黑龍江等產糧大省大區,糧食生產有規模,效益還是很好的。拿我們延邊地區農村來說,我們村裡有很多一個人種幾十畝,幾百畝耕地,全部機械化,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收入很可觀的,有樓有車,生活富裕。


琿春徐飛768


對於這個問題目前也是我國農業生產面臨的一項難點。

從國家發展的角度來看,糧食的市場化、與國際接軌是一個大趨勢

——可能很多人不太理解這塊,為什麼我們必須要與國際接軌、降低糧價,其實從這幾年的發展來看,我們自己能感受到,人們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了很多,農民收入主要是打工收入,其實這些改變並不是憑空出現的,所以,我們的糧食市場化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一環。

在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工業反哺農業也成為現實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一定的規律的,我們利用農業刺激了工業的發展,目前隨著工業發展達到一定規模,從消除工農剪刀差出發,工業反哺農業的時代也已經來到。

我們先是實施了託市收購,後在2006年全國取消農業稅,給予各種糧食直補等,當然,最大的改變是這幾年開始在農村地區推行養老和醫療保險。

這點我們也必須為國家說幾句,以醫療保險為例,很多農戶強調每年的醫療保險金會年底清零,買藥價格會貴,其實,這種情況並不是僅僅針對農民,對於城市來講,醫療保險可不僅僅是一年百十塊,而是每月都要繳納,買藥的話,同樣價格也不便宜。

農業更大的出路在於規模化

目前,針對農業,國家除了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增加補貼項目外,還沒有更好的解決的方案。

在目前來看,國家主力推廣的是規模化經營,以此促進農戶規模化經營,獲得規模效益,保障糧食生產的問題,但面臨的一個新問題則是,由於我國農民天然對土地的依賴性,加上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難度大,造成很多農戶對這一政策的牴觸。

因此,我們現在面臨的情況是,誰都知道靠四畝地難以發展致富,但另一方面又誰都不願意退出土地。

這也是我們目前農業發展面臨的一大問題,可能只能通過時間去慢慢改變。


每日糧油


原有的家庭土地承包模式對農民基本失去意義,幾畝地搞得好就幾千塊收入,不怪農民無積極性,一想到種一年地的錢抵不上看一次病,就沒有勁種地了,而且隨時間推移,看病越來越貴,日用工業產品越來越貴,種地的價值趨向於零,所以年青人擁向了城市,老人沒辦法在城市找工作,只有回家種幾畝薄田維持生存,一旦生病,基本就是等死。好在國家大力開展農村扶貧工作,使農民生活有所改善,但是要提高農民種地積極性,還必須改變現有承包模式,政府必須拿出具體措施。1,提高農民種地積極性,必須解決農民規模化種地問題,即種一畝淨收入1千,則給農民30畝地種,使他一年種下來有3萬淨收入,農民種地才有盼頭,種地才有力氣種。2,政府要讓農民有能力種得了30畝地。這就需要政府提供農資後勤保障服務,農業技術服務,農業機械服務,農業灌概排澇基本生產條件服務,在農忙時提供免費勞動力服務。3,如果農民種蔬菜,政府還得提供農產品運輸服務,農產品銷售服務,確保農民種得了,運得起,銷得出。


老鄉2439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農民是靠生產農產品銷售獲取利潤來維繫生產生活的o當生產資料、勞動力工資上漲,糧食價格下跌,農民生產極積性肯定減弱o要想提高農民生產極積性我想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

一:調整種植結構,改變種植品種o在有條件地區減少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改種瓜果蔬菜及其它經濟作物o

二:減少高產米質差雜交水稻品種,改種低產米質優常規水稻,提倡優質優價,提高農民收益o

三:支持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發展,提高農產品轉化利|用o

四:清除人為阻礙農產品順利流通的一切障礙O

最後想說的是:適當減少農產品進口也是一項不錯選擇o


蔡青木


中國農民中50~60歲的佔很多人,總量相當龐大,進城務工年紀也太大,無人要,也只能在家守著一畝三分地,再幹點其他活。再個還有幾億農民工,因城市房價太高,真正落戶城市的微乎其微,遲早也會回農村!中國這些年來的發展離不開這些農民工!如何讓農民也能享受到一點發展紅利,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由於中國的制度及農村實際情況,若農村完全與國際接軌,可能是國家災難性問題!但願中國有太多懂國情實際情況的專家!而不能聽信灌了點洋水的書呆子磚家話!天佑中華,天憫農人!!!


鐵關漫道


我真是搞不懂。活著的人沒有地死了的人,還有好幾十年的地。郭嘉是個土地,這麼多年不變的話,將來這個人的和地怎麼分呢?有死了十多年的人了,你怎麼也得十年或五年一小調整吧,讓活的人有這是怎麼搞的?為什麼活的人和死的人都不一樣呢?活人沒地種死人有地種。


用戶2799255166510


現在種地呀,真是大問題農資以及各種物資比如種子化肥農藥全都漲價。種地年景還不太好連年旱,包米粒降價有時本錢都回不來,但是還得種:不種地幹啥去年青的外出打工去,歲數大的打工沒人要,歸根結底一句話還得吃飯不,所以這就得靠國家服住一下或者幫打下井。再幫跑經濟作物,必須是腳踏實地經濟作物還是養值,防止被騙因為我們家種甘草被騙八百元,所以說上邊可以派經濟人服持一下,農業還是有一定發展空間,我們還其待中國農業在全國遍地開花,走向世界變成創新改革的最前 鋒,讓世界矚目。


綠樹成蔭


農業不久鼓勵誰就會淘汰誰在研究這個話題就感到無趣!


用戶97903140317李萬


國有國策,家有家規,等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