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評價美軍二戰時期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表現?

威史


在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場,是美軍當時參與二戰的主戰場,主要對手就是當時的日本海軍。而太平洋戰爭,是在1941年日本當時“北上”掠奪資源計劃失敗之後,選擇“南下”進攻東南亞而由此爆發。

太平洋戰爭的最後結果,雖然美國海軍在前期的太平洋戰場打得非常艱難,不過最後還是以美國海軍的大獲全勝,整個日本軍國主義戰敗投降而告終。說實話,太平洋戰爭無論美國海軍的表現怎樣,但它作為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絕對的當家主力,這是誰都不能所改變反對的。

那麼,美國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幾個階段的表現都是怎樣的呢?

首先,太平洋戰爭爆發的起點,日本偷襲美國駐夏威夷珍珠島太平洋艦隊基地。這起事件導致了美國在太平洋上,除了航空母艦之外的絕大部分主力作戰艦艇全部報廢。由此也導致了美軍此後的一段時間之內,在太平洋區域的海上作戰力量一度被日本海軍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而另外一個階段,就是與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殘酷地奪島之戰。

比如最著名的硫磺島戰役,硫磺島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可謂是非常具有戰略意義。對於當時的美國海軍來說,奪取了硫磺島,就可以以此作為戰略轟炸機的起飛基地,就此可以輕鬆對亞洲戰場的日本佔領區域、甚至日本本土實施戰略轟炸。而硫磺島對於日本軍隊來說也非常重要,失去了硫磺島的日軍就等於失去了太平洋防禦甚至進攻的門戶。

所以在整個硫磺島戰役期間,當時的美日兩軍可謂是重兵較量,雙方投入的飛機、大炮、軍艦以及賓利不計其數。比如兵力非常劣勢的日本守島部隊,利用硫磺島當時的各種地形與美軍殊死頑抗。

到最後,雖然日本已經失去了硫磺島的軍事控制權,但整個硫磺島戰役下來,日本守島部隊可是對美軍當時的進攻部隊,造成了超過2萬人以上的美軍死亡。

還有一個階段,就是當時著名的美日中途島海戰,這場戰役也被稱為二戰期間太平洋戰場的戰略轉折點。中途島海戰以美國海軍,伏擊了日本海軍主力“聯合艦隊”,造成了“聯合艦隊”元氣大傷,短時間內已經沒有了還手之力,而美國海軍也由此以防禦轉為主動進攻戰略。

都說二戰期間的美國大兵都是少爺兵,不過真的仔細瞭解二戰的人並不這樣認為。就比如太平洋戰場上美日兩國之間的奪島戰役,面對日本守島部隊的殊死頑抗,美國當時的那些“少爺兵”依然打出了“山姆大叔”的威風。

頭條“軍器戰位”報道!

發佈:牧小明

作者 : 感謝我們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願世界沒有戰爭。

軍器戰位:關注每天為你講解軍事武器裝備知識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軍器戰位”每天講解軍事知識


軍器戰位


美國軍隊一直都是一支職業化專業化程度非常高的軍隊,無論是美軍的組織能力、訓練還是戰鬥意志都是非常嚴苛的,在加上美軍擁有當時世界上第一流的火力、裝備和後勤,所以美軍的戰鬥力非常之強,在太平洋中對戰日本的表現也是非常搶眼的。

那麼就舉幾個例子來看看的美軍在太平洋中的戰鬥。

中途島海戰


中途島海戰,美軍魚雷機編隊在低空冒著防空炮火和零戰的阻擊,毫不畏懼的衝向日本航母,由此也創造了俯衝轟炸航母的機會,而且美軍的魚雷機編隊在此次戰役中幾乎全部犧牲。

所羅門海戰

美軍驅逐艦拉菲號在混亂的液戰中衝向日本戰列艦比睿號,但是由於距離太近所以發射的魚雷並沒有引爆,於是拉菲號繼續使用高射炮掃射比睿號直到被擊沉。

硫磺島爭奪戰

這場戰爭可以說是美國損失最慘重的戰爭之一,硫磺島戰役,只持續了一個多月,在這個小小的島嶼上,共犧牲了六七千的美國軍隊,而日本軍隊也犧牲了兩萬多人,由此可見這場戰鬥的慘烈。而且最終美國攻下硫磺島,並把它建立成美軍在太平洋上的據點之一。


這些例子還有很多很多,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獨自與日本海軍戰鬥,並還取得優勢,可以說美軍在太平洋的表現其實是非常耀眼的。


這個歷史很正


太平洋戰場共進行了五次戰役,當美國投下原子彈,為戰爭劃下一個圓滿句號,日本投降。因此麥克阿瑟戴副墨鏡,脖子高昂著,一人前去受降,甚至連枝槍都不帶。有人為此總結了一下下,太平洋戰爭就是吊打,美國以其強大的國力和軍力,對陣已經毫無還手之力的日本,除了硫磺島還有一點像樣的戰鬥,基本都是橫掃。

硫磺島之所以這樣慘,是美軍在所必爭之地,只要控制了這裡,其轟炸機即達到了作戰半徑,後勤補給亦可輕鬆實現。日本負隅在20平方公里的小島上,依託即設地形和永久陣地,逐寸與美軍展開爭奪。不可小覷美軍戰鬥意志,以戰死2.2萬的代價,與日戰損比達到了1.23:1,殊死較量,也是最後一搏。

後世一論之,日軍被指戰法選擇得當,充分發揮了地形和火力優勢,給美軍造成不小的傷亡。37天內直殺得昏天地暗,山河失色,到美軍成功將自己的旗幟插上頂峰,慘痛在心,甚至都忘了成功地拍一張照片。

前沿指揮官才察覺到似乎少了一點什麼,弄了幾個人擺了一個大pose,成為一座塑像,也成為永恆的紀念,成為二戰美軍最精典的畫面,上刻著不朽,更是一種犧牲和勇敢精神的象徵。硫磺島是美軍太平洋戰場的代表性戰役,以強大的裝備實力,不謂不是秋風掃落葉,但其慘烈的程度,似乎不亞於美軍打的任何一場空前絕後的戰爭。


魂舞大漠


除了1942年初那段時間之外,總體表現不錯,組織得有章有法。知道揚長避短,積少成多。

1942年初的時候,美軍自己剛在珍珠港讓日本人揍了個鼻青臉腫,對鬼子的底牌和能耐還處在高估的狀態。在各個方向上都表現得縮手縮腳,這也不敢動那也不敢打,太平洋方向上把個挺有希望的威克島戰鬥勝利拱手送給日本人了。在東南亞方向上也是如此,珍珠港事變後不敢放手一搏出擊臺灣的日軍基地,反過來讓人家抄了菲律賓的老窩。加之殖民地老百姓也不願意給美國、英國、荷蘭這幫西方殖民主子當死忠的走狗,所以,東南亞的局勢爛得無可收拾。

到了1942年2月,美國人決定反擊,首先選擇了馬紹爾群島。這是個很合適的目標:離開日本本土足夠遠,防禦力量薄弱,但又是一戰之後日本經營了一段時間的殖民地,不能說完全無足輕重。打一下足夠讓日本人丟面子。結果兩艘航空母艦在哈爾西的帶領下到馬紹爾狂轟濫炸一氣,雖然給日本人造成的那點損失完全不夠看,但在美國老百姓面前還是掙足了面子。

等到春季,日本人要對澳大利亞方向動手,美國人不含糊,看出這是要命的一招。馬上湊出列克斯夫人和約克城兩艘航空母艦去插一槓子。兩邊在珊瑚海一帶捉迷藏似的的你來我往了好幾天,終於撞了個正著,開始大打出手。日本人沉一艘輕型航母,一航母重創;美國人損失了列克斯夫人,約克城受傷。但日本的莫爾茲比攻略作戰泡湯了,從戰略上看,美國人贏了這一局。同期美國人還玩了把模式創新,用海軍的航空母艦搭載陸航的中型雙發轟炸機,上演了一出“東京上空三十秒”的大戲,賺足了世界的眼球,也把日本的老臉扔進了屎坑。惱怒之下,日本人要找美國人玩海上決戰了。

然後聯合艦隊首席智囊黑島龜人大佐把一切搞得極為複雜:說是海上決戰吧,卻又是中途島又是阿留申的我全都要。尤嫌不夠,在中途島還要搞一把分進合擊。也就聯合艦隊當年家底厚,還能由著他胡鬧。但是包括山本在內的日軍高層一心想著算計別人了,壓根沒考慮過要是被人算計了該怎麼辦?美國人這邊不哼不哈地已經破譯了部分日軍的JN25密碼了,連AF都通過一出瞞天過海的雙簧配合被羅徹福特少校猜出了是中途島。美國人看出了關鍵之後立刻全力加強中途島方向:不僅調集岸基航空兵增援,剛襲擊東京的企業號和大黃蜂號也立即出動,連遠在西南太平洋受傷的約克城號也必須在72小時內達到可用狀態!

所以,從戰前準備的角度看,美國人比日本人更全面。要不是實際戰鬥中斯普魯恩斯沒經驗太對手下的驕兵悍將聽之任之險些翻了盤之外,美國人在中途島的勝算其實比日本人要紮實得多。

轉過頭來輪到美國人動手的時候,挑上了瓜達卡納爾島。在與日軍爭奪瓜島的半年裡,美軍總體上較好地協調了軍種配合作戰的各種要求。其海空作戰的原則,對己方始終以保障島上美軍的後勤供應、兵力優勢、對亨德森機場的控制為核心;對日軍始終以空中力量打擊日軍補給艦隻,削弱其陸地作戰能力為核心,不為其它誘惑如日軍戰鬥艦艇而分心,表現出很強的專一性和韌勁。最終將日軍徹底餓垮,奪取了太平洋戰爭的主動權。

綜上,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表現可圈可點,其作戰過程中體現出了統帥部在戰略上的全局意識與前線部隊在戰術上的穩妥和進取精神。因此,美軍方能在漫長的戰爭中逐漸通過抵禦、相持、反攻並最終戰勝兇惡殘暴的日軍。


asiavikin


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表現是比較英勇的,在美國人的心目中,歐洲戰場是歐洲人的戰爭,而太平洋地區的戰爭是美國人自己的戰爭。

美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也是被日軍打的丟盔卸甲,尤其是麥克阿瑟在菲律賓,大約10萬的美菲聯軍被包圍在巴丹半島,最後麥克阿瑟隻身乘坐魚雷艇撤出巴丹到達澳大利亞,美菲聯軍不久後投降,這是美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投降,後來投降的美軍遭到了一次死亡行軍。
麥克阿瑟是憋了一口氣,他那句我還要回來的,絕對不是說著玩的。美軍一開始的戰略方針是先歐後亞,在太平洋方面投入不足,而且這個時候美國的工業生產還沒有入戰時狀態,各種物資都是比較緊缺的。

不過,對於美軍來說,在戰爭初期,美軍由於戰備不足,還是被日軍打得丟盔卸甲,比被德國人收拾的蘇聯人好不到哪去,後來麥克阿瑟一定要重返菲律賓,就是要出戰爭初期被山下奉文打得丟盔卸甲的這口惡氣。
這種都是後期美軍士兵的樣子,1941年的時候,美國人可不沒有這個水準。
這是1941年的時候,美國大兵的樣子是這樣的,用的還是拉大栓,而且還不一定有。
美國人在菲律賓還有這種騎兵部隊,本土也有,不過美國的騎兵喜歡用手槍,而不喜歡用馬刀。

在美國投入戰爭以後,的確是點燃了美國這個巨大的巨大的鍋爐,但是在這個鍋爐燒開釋放出水蒸氣之前,美國人的仗打得還是比較艱苦的,當然這個艱苦是個美國人自己比,如果中國人有這種供應情況,國軍都能開始收復失地了。當時,美國人主要還是用著拉大栓,坦克還是剛剛開始生產,海軍就那幾艘倖免於難的航空母艦能夠進行一些打了就跑的襲擊,在中途島和瓜島的大戰中,美軍也是竭盡全力,採取得了戰役的勝利。
這種航母排隊的陣勢是到了1943年下半年到1944年初的陣勢,這個時候,美國強大的工業實力轉化成各個戰場上的技術裝備,同時沒有受到嚴重損失的美國人口,經過一年多的訓練,也轉化成了上千萬的美軍,美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優於日軍。




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海軍航空兵也經常出現駕機撞擊日軍軍艦的情況,尤其是自己的飛機受傷的情況下。不過,1941年時,美軍的飛行員還是新手居多,飛行技術較差,美軍憑藉著這些人撐過了戰爭初期,當日軍最初的那批超一流飛行員在幾次大戰中消耗殆盡後,美軍飛行員也是無論數量還是質量上都佔據了優勢。

美國人撐過了1943年以後,隨著美國這個巨大的工業鍋爐開始全力開動,各種海量的軍用物資開始源源不斷的流向各個戰場,同時經過一年多的訓練,大批美軍也開始投入戰場,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對當面的日軍佔據了優勢,但是在太平洋的海島上還是經過了十分艱苦的戰鬥才逐步逼近日本本土。


紅色手電筒


表現很好!很堅強,很頑強。太平洋戰爭徹底殲滅了日本的精銳海軍、陸軍,包括關東軍精銳。

消滅了日本的精銳,日本法西斯就基本滅亡了,剩下的就是收拾殘餘,佔領日本,徹底改造日本!

都達到了這些目標。


光明嶺


打狗不疼,空有餘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