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二戰著名的88炮有什麼缺點?

戰武奇兵


在二戰歷史上,88炮無疑是大家公認的優秀高炮。它以不務正業聞名,“上打天,下打地,中間打空氣”。其強大的火力,精準的射擊創造了無數輝煌,讓盟軍恐懼萬分。

不過88炮不是一門炮,而是一系列炮的總稱,包含防空炮FLAK、反坦克炮PAK、坦克炮KWK以及海軍炮等等。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就已經使用88毫米口徑的高射炮了。一戰後,受《凡爾賽條約》限制,德國不能發展大口徑高射炮,只能在瑞典博福斯公司秘密研製8.8釐米FLAK 18型高射炮。

FLAK 18在西班牙內戰中首先作為反坦克火炮使用,取得了優秀戰果,隨後又在法國、北非戰役中一鳴驚人,成為反坦克炮中的佼佼者,從此開始了不務正業之路。

▲FLAK 18

不過,88炮在眾多優點同時也有一些小瑕疵,並在歷史演變中不斷修正和完善。

1、身材高大,不利於隱藏。

88炮畢竟是高射炮,它的柱式炮座提供了360度快速旋轉追擊敵機的能力,也造成了身材太高難以隱蔽的問題,在野戰反坦克中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德軍士兵通過開挖戰壕,建立圍牆,在炮身上敷設偽裝物的方式減少暴露,克服了一部分影響。這一缺點直到1941年後的FLAK 41和PAK 43型才得以緩解。

2、炮管問題。

高射炮屬於加農炮,膛壓高、初速快、射程遠、威力大,但也帶來內膛磨損較大的問題。

例如FLAK 18型,其採用整體式炮管,炮口初速 840米 /秒,身管壽命只有900發。在野外戰場,士兵沒有足夠的工具設備,想更換身管非常麻煩。而且整根炮管報廢也很浪費。

▲FLAK 36

所以到FLAK 36型時,萊茵金屬設計了三段可拆換式“9型”炮管。身管分三段,可單獨更換磨損部位,既節約材料,在戰場上也能方便快捷的更換。

但三段式身管帶來新問題——後內管與中內管間侵蝕嚴重。火炮開火後,發射藥筒頸部經常被卡住,導致退殼困難。所以後來萊茵金屬又改成了兩段式身管,將後內管和中內管合二為一。

這個問題也在FLAK 41和PAK 43型上出現,成為困擾88炮很久的一個缺點。

▲FLAK 37上的“指令顯示器”

3、重量太大。

88炮當作固定陣位防空炮使用時,重量大點無所謂。但作為野戰反坦克炮,重量太大就成了炮手的噩夢。

原本88炮配有前後兩輪掛車,機動性還湊合。但有一個型號出現了嚴重問題,就是PAK43/41型。它是混合型號,將PAK43的71倍徑88毫米身管,安裝在leFH18型榴彈炮叉式炮架上,外形低矮便於隱蔽,但全炮重4噸多。

▲PAK43/41型

由於沒有掛車,在東線泥濘的戰場上,十幾名士兵全力推動它都很困難。所以前線士兵不喜歡它,稱它為“穀倉大門”,調侃其笨重。

但PAK43/41反坦克炮威力極大,在固定陣位上打坦克效果很好。只是蘇軍一反擊,這些炮挪不走,就只能無奈炸掉。有一次90門新炮剛送到軍隊手中,突然要緊急轉移。由於沒有牽引車,所以90門炮一炮未發就地炸燬,以免落入敵人手中。

德國也知道問題,有意將重型反坦克炮自行化,阿爾德特公司還開發了88毫米火炮載車。但陸軍武器局不滿意,加上裝甲板供應不足,最終沒有大批量生產。更多的計劃只是在模型階段就取消了。

▲“阿爾德特-萊茵金屬”武器載車

4、十字形大架製造複雜,放列時間長。

88炮標誌性的十字形大架穩定性好,但製造過於複雜,影響了整體產量。PAK43/41就是因為炮管富餘,但炮架沒到位才改用榴彈炮炮架的。

另外,十字形大架放列時間長,野外作戰展開速度慢。而且操作人員多,一個FLAK18型高炮班有12名炮手。

▲PAK 43型

5、防空指標稍差一點,不能說太優異。

作為防空炮,88炮的性能指標不是最好的,不如反坦克方面的成績大。防空效能不如105毫米Flak 38和128毫米Flak 40高炮。據德軍統計,1937年88毫米高炮射擊靶機實驗中,平均47發炮彈能擊落靶機。

在二戰初期實際作戰中,擊落一架敵機要4000發炮彈。戰爭後期,隨著盟軍轟炸機速度越來越快,防護越來越好,飛得越來越高(10000米以上),88炮擊落一架敵機平均消耗炮彈飆升到16000發!而同期105毫米高炮需要 6000發 ,128毫米高炮要3000發。

88炮在某些指標上,也不如英軍的3.7英寸Mk3型高炮和美軍的M1型90毫米高炮。

▲與英國、美國高炮對比

綜合來看,雖然88炮有些小問題,但遠遠遮不住輝煌。它在防空、反坦克以及支援步兵方面取得的驚人成績,使它和虎式坦克一道成為德國軍事工業最響亮的名片之一。


和風漫談


88炮作為二戰名炮,雖然取得了大量戰功,但是其本身也是優點和缺點都極為明顯的。 很多人提到88炮的防空效果不好,這就比較偏面了,88炮屬於重型高射炮,主要用於射擊敵方飛行編隊、要地防空等任務,並不適合野戰防空任務,因此自然是無法和FLAK38、博福斯40等小口徑高射炮相比的,但是對付高空轟炸機群等目標,還得靠88炮等大口徑高射炮。

88炮的缺點也很多,首先就是目標太大太高,不過這也是不可避免的。88炮本身畢竟是高射炮,因此其炮架較高,這樣一來利於快速調整射擊方向,過高的高度和較大的目標導致隱蔽性極差,很容易被敵方發現而招來攻擊。而實戰中,88炮很多時候是作為反坦克炮使用的,此時需要先挖好射擊陣地,較為費時費力,不如反坦克炮方便,而且對於反坦克戰而言,射擊方向是相對固定的,因此專門設計的反坦克炮高度往往較低。 然後就是重量太大,不易機動。88炮本身屬於重型高射炮,噸位和體積太大,依靠步兵是根本無法機動的,只能通過牽引車或者整合到機動底盤上才能實現高機動性。所以很多時候德軍88炮的損失都是由於無法撤離造成的,炮組只能死戰到底或者炸掉火炮逃跑,導致了很大的損失。
很多人也提到了炮管壽命較短的問題,不過這個問題存在較短。早期的FLAK18式炮管壽命只有900發,在實戰中實在撐不了太久,到了後期的FLAK36、FLAK37等改進後的新型號,達到了3000發、10000發左右的水平,算是解決了這個問題 不過任何武器總是有優點和缺點並存的,即使88炮有著這些缺陷,但是也並不妨礙其成為人類武器史上最為著名的火炮武器之一。


戰爭之王


88毫米高射炮是由拖拉機牽引的對付移動目標的一種武器,它的射速高達每分鐘25發左右,可以提供強大的火力打擊,而且對於任何類型的移動目標都能保持高精度,無論是天上的飛機還是地面的坦克。由於它的炮彈初速度高,在使用特殊的穿甲彈後可以輕易的擊毀大部分的盟軍坦克,使其在各個戰場上都威名遠播。

但是任何武器都不可能是無懈可擊的,而88毫米高射炮在執行對空防禦時最大的缺點就是反應不夠迅速,這是重型高射火炮的通病,所以很難對付盟軍的俯衝轟炸機,俯衝轟炸機俯衝時速度很快,88高炮難以瞄準射擊,經常被其所炸燬。而在對地射擊時,尤其是在反坦克時,由於其高平兩用炮架很高,使得無法向那些專門的反坦克炮那樣隱蔽良好,其炮位容易被發現而遭受打擊。



無論如何,88炮的優異毋庸置疑,德軍還專門研製了反坦克版的Pak43型88毫米炮,炮架得到了降低以提高其生存性,既可以固定在十字型炮架上射擊,也可以在牽引狀態下的輪式炮架上緊急射擊,由於可以做360度的全方位射擊,使其成為德軍士兵最喜愛的反坦克火炮。尤其是其強大的穿甲能力,即便在後期也可以保證摧毀絕大部分的盟軍裝甲車輛,是二戰最著名的火炮之一。


戰略論


二戰著名的88炮

北非戰役中,意大利的反坦克47毫米反坦克火炮,可以說是可有可無除了能擊穿英軍的十字軍坦克外,英國的瓦倫丁III型坦克步兵坦克,幾乎可以直接衝向意大利的陣地上掩護步兵,意大利的反坦克47毫米炮幾乎對英國的瓦倫丁III型坦克步兵坦克傷害為零。

當時德國的隆美爾指揮下的北非軍團也拿英軍的步兵坦克沒有方法。瓦倫丁III型坦克步兵坦克,雖然速度慢當其正面裝甲達到驚人的65毫米,武裝一門40毫米L58坦克炮,當時英軍這一款反坦克炮還是非常有實用用價值的,可以擊穿當時德國初期的4號坦克和三號坦克。

當時德國坦克唯一可以跟英軍坦克抗衡的只有少量F型43突擊炮,和4號坦克的最型改良型F2坦克,但當時隆美爾手裡只有5萬多人,分別是第5輕型裝甲師,和第7裝甲師,和其它步兵師部隊,第5輕型裝甲師就是以後的21裝甲師,2個裝甲師加起來才500輛坦克。

當時第5輕型裝甲師,裝備了10幾門88毫米防空炮,這些火炮引起了隆美爾的注意,當時隆美爾在北非就像後孃養的一樣,手上威力最反坦克火炮是PAK38坦克炮50毫米60L火炮,遠遠看這種火炮的炮身非常的大其實也就是嚇唬人而已,PAK38坦克炮50毫米60L火炮雖然勉強可以擊穿,瓦倫丁III型坦克步兵坦克的65毫米裝甲,但大多數都會跳彈,在激烈陣地戰中一次失手往往就會成為英軍坦克的靶子。在1940年到1941年北非戰役初期,德軍在武器方面幾乎是落後於英軍的。但除一種火炮例外。

為什麼隆美爾在北非戰役中會出名呢,原因就在於拿著一堆德國二手的破爛裝備,跟英軍死磕。1940年到1941年初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可謂是一窮二白,當隆美爾視察部隊時,深深的被那10多門88毫米炮吸引,當時那幾門火炮是元首拿來給非洲軍團防空的,隆美爾問炮兵種炮有打坦克的可能性嗎,炮兵對隆美爾說:“可以的穩穩的,該型88毫米防空炮口徑倍數54L,最大射程發射高爆彈時炮口初速830米/秒,最大射高8000米,高仰角射擊的最大射程為10705米,水平射擊時為5000米。理論上在2000米距離內可以擊穿80毫米鋼板。”

88毫米防空炮在1940年5月的一場遭遇戰中,首次投入戰場對英軍裝甲部隊進行打擊。當時隆美爾指揮的第七坦克師從比利時境內向敦克爾克高速挺進,突然遭到英軍裝甲部隊的伏擊,隆美爾眼看軍隊就要被英國坦克衝散了,這時一個防空連急忙架設火炮對英軍進行打擊,慌亂之中,打掉了英軍7輛坦克,英軍面對突然而來的猛烈炮擊,嚇得急忙撤退了。

德國88毫米炮徹底出名的一戰發生在1941年六月的薩拉姆戰役中,隆美爾的精心佈局下,海爾法亞隘口伏擊戰中,英軍264輛坦克發動進攻,最終在88毫米54L防空炮的打擊下,超過123輛坦克被88毫米炮擊毀。德國88毫米炮54L徹底成為德國一門神器,德國開始在前線大量佈置88毫米防空炮,在東線的入侵蘇聯戰役時該炮的威力進一步得到驗證。戰爭是靈活的,德國在北非戰役中通過艱苦壞境發明了新戰法,而意大利人卻在一處陣地上因為找不到撬開150毫米炮彈箱工具而向英軍投降。


二戰著名的88炮有什麼缺點

1、身材高大,不利於隱藏。

88炮畢竟是高射炮,它的柱式炮座提供了360度快速旋轉追擊敵機的能力,也造成了身材太高難以隱蔽的問題,在野戰反坦克中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德軍士兵通過開挖戰壕,建立圍牆,在炮身上敷設偽裝物的方式減少暴露,克服了一部分影響。這一缺點直到1941年後的FLAK 41和PAK 43型才得以緩解。

2、炮管問題。

高射炮屬於加農炮,膛壓高、初速快、射程遠、威力大,但也帶來內膛磨損較大的問題。

例如FLAK 18型,其採用整體式炮管,炮口初速 840米 /秒,身管壽命只有900發。在野外戰場,士兵沒有足夠的工具設備,想更換身管非常麻煩。而整根炮管報廢也很浪費。

所以到FLAK 36型時,萊茵金屬設計了三段可拆換式“9型”炮管。身管分三段,可單獨更換磨損部位,既節約材料,在戰場上也能方便快捷的更換。

但三段式身管帶來新問題——後內管與中內管間侵蝕嚴重。火炮開火後,發射藥筒頸部經常被卡住,導致退殼困難。所以後來萊茵金屬又改成了兩段式身管,將後內管和中內管合二為一。

這個問題也在FLAK 41和PAK 43型上出現,成為困擾88炮很久的一個缺點。

3、重量太大。

88炮當作固定陣位防空炮使用時,重量大點無所謂。但作為野戰反坦克炮,重量太大就成了炮手的噩夢。

原本88炮配有前後兩輪掛車,機動性還湊合。但有一個型號出現了嚴重問題,就是PAK43/41型。它是混合型號,將PAK43的71倍徑88毫米身管,安裝在leFH18型榴彈炮叉式炮架上,外形低矮便於隱蔽,但全炮重4噸多。

由於沒有掛車,在東線泥濘的戰場上,十幾名士兵全力推動它都很困難。所以前線士兵不喜歡它,稱它為“穀倉大門”,調侃其笨重。

但PAK43/41反坦克炮威力極大,在固定陣位上打坦克效果很好。只是蘇軍一反擊,這些炮挪不走,就只能無奈炸掉。有一次90門新炮剛送到軍隊手中,突然要緊急轉移。由於沒有牽引車,所以90門炮一炮未發就地炸燬,以免落入敵人手中。

德國也知道問題,有意將重型反坦克炮自行化,阿爾德特公司還開發了88毫米火炮載車。但陸軍武器局不滿意,加上裝甲板供應不足,最終沒有大批量生產。更多的計劃只是在模型階段就取消了。

▲“阿爾德特-萊茵金屬”武器載車

4、十字形大架製造複雜,放列時間長。

88炮標誌性的十字形大架穩定性好,但製造過於複雜,影響了整體產量。PAK43/41就是因為炮管富餘,但炮架沒到位才改用榴彈炮炮架的。

另外,十字形大架放列時間長,野外作戰展開速度慢。而且操作人員多,一個FLAK18型高炮班有12名炮手。

5、防空指標稍差一點,不能說太優異。

作為防空炮,88炮的性能指標不是最好的,不如反坦克方面的成績大。防空效能不如105毫米Flak38和128毫米Flak40高炮。據德軍統計,1937年88毫米高炮射擊靶機實驗中,平均47發炮彈能擊落靶機。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在二戰初期實際作戰中,擊落一架敵機要4000發炮彈。戰爭後期,隨著盟軍轟炸機速度越來越快,防護越來越好,飛得越來越高(10000米以上),88炮擊落一架敵機平均消耗炮彈飆升到16000發!而同期105毫米高炮需要 6000發 ,128毫米高炮要3000發。

88炮在某些指標上,也不如英軍的3.7英寸Mk3型高炮和美軍的M1型90毫米高炮。

綜合來看,雖然88炮有些小問題,但遠遠遮不住輝煌。它在防空、反坦克以及支援步兵方面取得的驚人成績,使它和虎式坦克一道成為德國軍事工業最響亮的名片之一。


鐵桿軍迷


當然有缺點,聽老王細細講吧。

我們常說的88mm炮,主要是8.8cm Flak 18、36、37以及Flak 41等等,Flak是德語“防空加農炮”的縮寫,根據功用,又衍生出kwk(坦克炮)系列、pak(反坦克炮)系列,所以這是個大家族,單說哪個炮有什麼毛病還真難得講。



這些加農炮的種族毛病算一個吧,因為強調直射能力,無論防空還是反坦克都要求彈道平直,因此所有88炮的曲射能力都很一般,不是不能曲射,只是一款88mm的炮曲射能打啥?李雲龍的意大利炮都有75mm口徑呢。



下面放張88炮的高爆彈裝藥,看看這份量,可能還不如大口徑迫擊炮。



因為是對空火力,打的還是高空目標,88炮自然不可能像37手拉機那樣低射速。克虜伯公司的解決方法是加裝了一個半自動裝填機,因此一分鐘能打出最高接近20發炮彈,這在那個年代是很恐怖的火力。



但隨之而來的是長度和重量上的麻煩,這也是88炮此後一直存在的毛病。它們還有個巨大沉重的高平移動炮架,有許多早期的Flak18最後都放到了Flak36/37的炮架上,這主要是因為37配套的拖車炮架能更快的展開進入戰鬥。

西班牙內戰時,希特勒為支持弗朗哥叛軍,組建了“禿鷹軍團”,軍團中包含了四個重型高射炮連,送過去的Flak18都是從漢堡港秘密輸送的,被拆散封進了大箱子,外面寫上“聖誕禮飾品”、“傢俱”字樣。



早期的Flak18炮管是一體化結構,這樣便於高射炮的炮彈飛行穩定和射程的提高,但因為88炮身管較長,因此也帶來了造價昂貴和膛線磨損過快的毛病。後來改進後採用了三段炮管設計,但這種結構會影響膛線結合,接縫處容易產生燃氣積垢,時間長了會導致身管腐蝕。同時三段管的炮身震顫會高於單管。

通過西班牙內戰這個試驗場,納粹德國鍛鍊了大批軍人,也實驗了各種新武器,88炮在其中首次被用來對地射擊(約7%,剩下93%都是對空),取得了很不錯的效果。



因此德國人修改了Flak18的拖車炮架,一體化炮管也被改成克虜伯很擅長的多管連接結構,這樣成本可以下降不少,還可以單獨拆卸損壞的部分替換。

雖然多段式炮管產生了這樣那樣的性能問題,卻可以使88炮降低成本和加工條件快速生產。這種火炮在設計上本就技術超前,一點點影響瑕不掩瑜。



於是經典的Flak 36/37出現了,並專門生產了反坦克炮彈pzgr。德軍隨後將之投入到“黃色行動”中,再之後就產生了隆美爾在北非的那個“你們怎麼能用高射炮打坦克呢”的英軍故事。



這個時候的88炮性能沒有什麼話說,最大的問題是炮架高度。為了能高平兩用,取得更高的對空仰角,88炮炮架非常高,這使得它在戰場上的佈置非常尷尬,即便能快速展開,也因為高度使得自身目標過於突出,從而引起敵方注意,招來打擊。



德國人為此不得不採取笨辦法解決問題,即在地上挖一個合適的火炮掩體安置大炮,有時候條件所限不可能快速挖坑,便只有通過沙袋等物品修建環形防禦陣地,儘可能的保護火炮。所幸在炮兵作業中這些本來就是常事,問題不算特別嚴重。



到Flak41時,高炮架被取消了,其實就是將高射炮架倒了個兒,垂直炮架和支撐件都變水平配置,這門炮不是克虜伯而是萊茵金屬研發的,在1943年才進入實戰,取消了三段式身管(Flak36/37的其實也是萊茵設計),改為雙段式設計,倍徑從74降到71,底座也變成更適合站樁輸出的迴旋炮座。



不過41炮雖然先進,卻又犯了德國武器的通病——過於精密複雜,使得故障率遠高於Flak36/37。這也是它難於量產,產量也上不去的原因。



最突出的問題集中在材料短缺造成的生產困難與品質難以保障上,許多Flak41都發生了本不該出現的退殼問題,打完的空蛋殼經常性的卡死,大大影響了射速和可靠性,並且德國人那時已經沒有精力去解決這個問題了。



這些88mm防空炮統統都有的問題是:過度追求高平兩用性能,導致防空部隊不是防空部隊,反裝甲部隊不是反裝甲部隊,為軍隊作戰編成造成了混亂。

過度複雜的炮身結構也帶來了各種維護困擾和可靠性問題,在移動作戰時簡直夠嗆,對人員和運輸團隊帶來的壓力特別大。



因為是高炮機構,一門僅88mm口徑的武器居然要7-17個人操作,無論比起對手的76炮還是105炮都太複雜了。



克虜伯當時也推出了新的88炮——PAK43,聽名字就知道與防空炮已經沒關係了,這型反坦克炮可以看做是88防空炮的戰防簡化版本,扔掉了那些累贅和過於複雜的地方,專門突出對地面功能,它可以直接在未展開的炮架上開火,因此可以實現讓士兵們強行推著前進的作戰方式。又因為這種兼容性較強的能力,德國人在炮管生產速度高於炮架的時候使用了其它炮架來支撐PAK43炮管,這些炮被稱為PAK43/41。



像“斐迪南”、“獵豹”、“犀牛”和早期“獵虎”都裝備過PAK43。這個老王苦苦思索半天好像找不到啥毛病,算是德國人終於悟了吧。



安裝到坦克上的88炮前綴換成了kwk,一般二戰軍迷最順眼的是虎王上那門kwk43/L71,曲射10公里,2000米距離上可以打穿203的垂直鋼板,而且配合光瞄,在這個距離準確度超過60%,即便拿到現代,考慮到彈種的進步,這種威力也是比較可觀的,盟軍坦克沒有誰能抵禦。



另一個也很出名的88炮是虎式坦克上面那門kwk36/L56,也就是俗稱的“短88”,這枚老虎的利齒撕碎了無數的盟軍坦克,成為敵對陣營士兵無盡的噩夢,就單純殺傷效率而言,它怕是可以排在歷史頂點那一層級。在北非的作戰中,隆美爾手下的虎式曾經在2700米打爆了一輛謝爾曼坦克,同期還有個英國秘密考察虎式的坦克專家目睹了虎式在1600米打爆坦克的事件;蘇德戰場的普羅霍夫卡,虎式坦克也常在1300米幹掉蘇聯坦克。



不過無論是長88還是短88,最大的問題是體積和重量,這倆玩意兒實在太大,這使得虎式系列不得不加大自己的腦殼。同類的問題也出現在安裝了PAK系列88炮的獵豹殲擊車上。



如果非要再接著找問題,那麼只能說隨著戰爭的深入,德國已經無以為繼,他們的彈藥生產越來越低劣(稀有金屬特別是鎢的缺乏),以至於88炮的實際穿甲能力根本達不到紙面要求。



有時候打炮就是隨緣,被大幅降低素質的穿甲彈時不時的就爆出未擊穿對手的T34或M4的事件,連L71這種大藥瓶的彈丸都被降到了L56的程度,短88能幹啥可想而知。電影《狂怒》裡那輛M4A3E8完全就是憑本事跳彈的。


王司徒軍武百科


在二戰中,88炮無疑是各國軍隊公認的大炮裡最好用的產品。它是有名的“萬金油”,空中打飛機,陸地打坦克,水裡能夠打王八(艦船)。不管英美還是蘇聯人一碰上88高炮就傻眼,正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88來幹架。在野戰中,只要對面一擺上88炮,盟軍和蘇軍就會頭疼。


其實88毫米高炮是專門為打飛機設計的,但是讓它一戰成名天下知的卻不是它的防空方面的戰績,而是在地面戰鬥中。

1941年夏天,北非戰場上,英軍跟德軍冤家路窄又一次相遇,英軍坦克以數量三比一的優勢向德軍進攻,想打一個漂亮的殲滅戰。當英軍進攻的時候,沙漠之狐隆美爾急中生智,將德軍中的10幾門88高炮分開後向英軍坦克平射過去。

這一戰德軍打掉了120多輛英軍坦克,88炮的威名也傳揚開來。


說起88炮容易讓人走入誤區,總以為它是一種型號的火炮。其實不是這樣,它是系列的,包括了防空炮、反坦克炮和軍艦配備火炮。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沒有一種武器是萬能的,任何一種武器都有短板。雖然88炮的戰績貫穿了二戰始終,擊毀了無數坦克,但88炮這種威名遠播的武器其實也有其不足的地方。

一、身高馬大,樹大招風。

88炮本身是高射設計,其炮座是圓形的,這樣的設計讓它的機動性得到了極致,但體積大,太顯眼 目標大,隱蔽性差。樹大招風,炮大了容易招致對方打擊,不利於保護自己。


辦法總比困難多,88炮這一設計上的硬傷被德國人用想方設法彌補。譬如給大炮穿上迷彩衣,給炮座打造洞房(放在戰壕裡,或者加上圍牆)。

但是這樣的辦法也只是略有效果,在稍微空曠一些的地方,88炮長長的炮管還是能讓人一眼發現,讓它幾乎不可能做到像反坦克炮一樣隱蔽起來,搞突然襲擊。

二、短命的炮管。

高射炮的特性註定了它有有高膛壓、高初速,高威力這三高,這三高都是優點,但還有一個負面的高,就是炮管磨損高。

在瞬息萬變的戰場,在分秒必爭的戰爭中,更新炮管也是負擔,而且浪費材料,浪費其它資源。給運輸線和生產線也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更換也非常麻煩,費時費力。


戰場上的信息反饋到後方後,兵工廠研製出的新式88炮就革除了這個弊端,炮管變成了分段式可拆卸的,更換方便,磨損,省時、省力、省材料。

但凡事沒有十全十美的,拼裝式的炮管克服了老毛病,但冒出了新毛病。那就是炮管連接部分容易被氧化,日久天長炮管接口處的腐蝕就會影響管道暢通,影響到彈藥筒退殼速度。直到再次改成了兩段式,這個缺陷才被克服。

三、塊頭大,移動難。

88炮塊頭大,又是鐵疙瘩,重量驚人,有幾噸重。做防空炮的時候,跑位是固定的。但作為反坦克炮的時候,就要南征北戰,四海為家,戰場不停變化,大炮也要隨軍攜帶、這樣笨重的傢伙,確實叫人頭疼。一旦臨時撤退,時間來不及,敵人打過來,那就只能忍痛捨棄,將它炸燬,真是太可惜了。


四,架子大,難伺候。

88炮的架子是有名的大架子。十字狀的大架倒是穩定,但鋪開的時候耽誤工夫,而且就像個明星,一出場動不動就是10幾個炮手伺候著,有點滑稽。

在戰場上,這樣的“豪華配置”顯然是不實用的,畢竟作為一個火力單元,用人越少越好。十幾個人伺候一門炮,對人力消耗太大。

五:防空上的矮子。

88炮的設計是防空的,但它的本質工作卻沒有做好,有點不務正業。

相比來說,沒有反坦克方面那麼優秀。相比於88炮在反坦克時候百分之三十的命中率,防空的時候,每38發炮彈才能擊落一架飛機的戰績實在讓人汗顏。這還是在教練射擊時攻擊靶機時取得的成績,在實戰中,沒有3000發炮彈,很難重創一架盟軍戰機。到了二戰後期,88炮擊落一架盟軍飛機需要1萬多發。而美軍在二戰中M1 90毫米防空炮在實戰中射擊11萬發,擊落300架飛機,擊落一架飛機不到400發炮彈。孰優孰劣,不言自明。

不過瑕不掩瑜,88炮在二戰中的總體表現還是出色的,無愧於它“戰神”的英名。


小約翰


88炮的缺陷就是火線太高,而且製造成本同樣很高,因此拿來進行反坦克作戰實際性價並不算太高,不過畢竟好在88炮即能作為高射炮,也能作為反坦克炮,因此還是得到了德軍的喜愛。

88炮本身是作為高射炮設計的,因此火線高度就較高,便於快速調整射擊方向,這樣才能良好的進行防空作戰。但是這對於反坦克作戰而言是一個巨大的麻煩,火線過高導致其目標太高太大,更容易被敵軍發現,隱蔽性相對於低矮的反坦克炮差的多,非常容易被摧毀。

因此即使有了88炮,德軍還是發展了一系列新式反坦克炮,比如Pak40、Pak43、Pak45等,就是因為歸根到底88炮並不是反坦克炮,使用上還是有諸多不便。

然後就是成本和生產問題了,88炮本身作為重型高射炮,生產較為麻煩,而且造價很高,其一般是用來要地防空任務而不是反坦克任務。可以說德軍使用88炮進行反坦克任務也算是一種失敗了,畢竟戰爭初期德軍連一個可靠的專用反坦克武器都沒有(pak37作為戰爭初期的主力反坦克裝備,性能太差)。在有了更好的選擇之後,自然不會多麼重視88炮了。


戰壕


不能有較對自己步兵支援和對敵人步兵和火炮壓制,不過這貨一般不出現單一炮種,會有128.150等野戰炮配合,或者他配合其他的火炮。


非攻天下



路123833211


太高!本身是高射炮,為了射擊裝彈行軍方便,88炮真的太高了,你仔細觀察下,炮兵是站在炮架上開火的,而你看的很低的88炮要不就是在工事裡,要不就是改裝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