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將軍看到一處險要說:此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皇帝得知大怒:該殺

將軍看到一處險要:此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皇帝得知大怒:該殺

文|武品文史

將軍看到一處險要說:此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皇帝得知大怒:該殺

公元597年,隋朝發生叛亂事件,大將軍虞慶則率兵平亂,將軍勇猛神武,很快就將叛亂鎮壓,隨後就率領大軍班師回朝,一路上也沒什出什麼意外,然而當虞慶則將軍回到京城之後沒幾天,就被皇帝楊堅打入大牢,最終以“謀反”罪被處死,為何大將軍虞慶則會被處死,這次平亂到底出了什麼事情?也許可以在隋朝皇帝楊堅的身上找到答案。

楊堅曾是北周大臣,但是周武帝宇文邕卻並不重用他,甚至因為楊堅家族威望甚高,有過除掉楊堅的想法,只是還沒有實施就去世了。

將軍看到一處險要說:此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皇帝得知大怒:該殺

太子宇文贇即位後,楊堅的女兒被封為皇后,楊堅成了國丈,還晉升為大司馬、封隋國公。楊堅一下就成為了國之重臣。但是宇文贇是歷史上出了名的暴君,搞得怨聲載道,天怒人怨。因此楊堅暗中積蓄實力,廣納志士,想要推翻暴政,最後在宇文贇身患重病彌留之際,楊堅聯合內臣篡擬了一份詔書,一舉奪取了北周的天下。

楊堅登基之後勵精圖治,悉心治理,並帶頭勤儉節約,讓天下百姓無不歡喜,他的功績也在史書上留下了濃濃的一筆。但是,他的身上也有皇帝這個職業的通病,那就他好殺功臣與猜忌刻薄。熟悉南北朝歷史的人也許知道,隋朝之前的魏晉南北朝,是歷史上最動盪,最殘酷的時期之一,幾乎是一年一小政變,三年一大政變,每次都是血流成河。

將軍看到一處險要說:此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皇帝得知大怒:該殺

楊堅就是從這樣的生活中艱難的度過來的,那個時候經常會聽到武將叛變謀權的事情發生,所以楊堅成立隋朝之後,他的猜忌心理也是表現的淋淋盡致,面對曾經幫助自己成就大業的功臣大將也是毫不留情,常常因為一些小事就頓起疑心,最後往往被楊堅以“謀反”的罪名殺掉。連《隋書》都評價楊堅“天性成猜”,他就是悶在那裡,猜忌周圍的一切。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造成冤假錯案,這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開國名將虞慶則的死。

將軍看到一處險要說:此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皇帝得知大怒:該殺


虞慶則和楊堅一樣曾是北周的官員,因為家族龐大,所以虞慶則很年輕就成為了一名將軍,但是他並非一無是處靠關係上位,而是一位有真本領的將軍,他不但膽識過人,而且武藝超群,特別善於騎射能左右開弓,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

在楊堅奪取北周政權之時,虞慶則也因為不堪忍受宇文贇的暴政選擇擁護楊堅,因此在隋朝建立之後,虞慶則被封為大將軍。在這之後虞慶則盡心盡力幫助楊堅四處征戰,曾經抵擋突厥數十萬大軍的進攻,並且在雞頭山大破突厥,讓虞慶則一戰成名,威震四海。隋文帝楊堅隨即提拔虞慶則為尚書右僕射,可以說此時的虞慶則已經達到了人生的巔峰,和楊雄等將領合成隋朝“四貴”。

將軍看到一處險要說:此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皇帝得知大怒:該殺

公元597年,隋朝發生叛亂,隋文帝派遣虞慶則前往鎮壓,虞慶則擊破平亂之後就班師回朝,走到半道的時候,虞慶則看到一個地方的地形非常奇特,就隨口說了一句:“這裡有天險屏障,只要糧草充足,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作為一名將領,遇到險要之地往往會不由自主地進行分析,也是行軍打仗所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然而這句話卻被自己的妻弟記了下來,他就這件事上報給了楊堅,並且添油加醋地說:虞慶則選好一個天然險關的地形,意圖謀反大隋朝。

將軍看到一處險要說:此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皇帝得知大怒:該殺

原來虞慶則的妻弟和虞慶則的小妾有不正當關係,他擔心虞慶則發現,於是就想借此機會害死虞慶則。而楊堅本來就有嚴重的疑心病,整天就想著怎麼找出這些功臣的毛病,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楊堅不由得憤怒的說到:“該殺!”

隨後誅殺了虞慶則,而罪名則是謀反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