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親子溝通父母要坐矮椅子!這些非語言行為讓孩子願意聽你說

和孩子溝通,是解決問題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但很多家長往往會遇到這樣的困境,自己說的起勁孩子卻聽不進去。似乎親子之間的溝通都流於形式,孩子說的話父母聽不懂,父母講的道理,孩子又覺得不被理解。

其實,在親子溝通中最重要的一個前提是尊重。如果父母一味居高臨下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不僅自尊心會受到傷害,而且也會逐漸不願意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所以,如何在溝通中向孩子傳遞出父母對於其內心情感的理解和尊重就顯得尤為重要。

而非語言行為就能起來這樣一個橋樑作用,因為語言來表達的理解都是蒼白的,而一個動作、一個表情就能向孩子傳遞信心和勇氣。

親子溝通父母要坐矮椅子,視線交流讓孩子更願說心裡話

在和孩子的溝通過程中,有必要和兒童建立並維持起視線交流。

視線交流不是指要瞪視或直視,而是要通過端詳孩子的頭部、頸部漸漸地建立起非語言的接觸。

如果兒童不知道你要和他們溝通,那你是無法從他或他們那裡獲得任何信息的。所以如果你沒有真正地去看他們,那你也是無法知道這一點的。

父母能確認自己已經對兒童產生注意的辦法就是要和他們建立起視線交流。 如果一個兒童通常都不去看父母的臉,那麼告訴他必須看著你就顯得十分重要。

可以說類似的話:“如果你只是聽而沒有看我,我就不會告訴你。當我和你說話的時候我需要你看著我。”這些方式能有助於我們和兒童建立起視線交流。

同時積極地聽,包括蹲下來和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坐在矮一些的椅子上或者讓孩子坐在和你一樣高的椅子上。


親子溝通父母要坐矮椅子!這些非語言行為讓孩子願意聽你說

父母站在溝通不利於形成視線交流

這就讓適當的視線交流成為可能,而且平等溝通成為相互尊重的人際關係的一部分。

當有這種視線交流時,不僅能讓你的注意聚集在孩子身上,同時也在向他們傳遞一個信息:我很願意聽你說的話。

這種尊重的傳遞,會讓孩子卸下心理防線,願意主動向父母敞開心扉。


親子溝通父母要坐矮椅子!這些非語言行為讓孩子願意聽你說

坐著溝通利於建立平等的話語關係


相反,如果父母總是站在高處和孩子說話,會營造一種盛氣凌人的氣勢,形成壓迫感,讓孩子是否說出內心想法產生疑慮。

身體語言和交流內容要匹配,交叉類敵對姿勢讓孩子更內向

父母還需要通過使用適宜的非語言溝通方式來加強與兒童的聯繫。研究表明將近有80%的信息是包含在身體語言和聲調當中的。

身體語言指的是那種非口述的人際溝通方式,比如打手勢、臉部表情、身體的姿勢、講話的語速和語調。

如果你對一個兒童的行為感到滿意,那麼在你告訴孩子你感到滿意時你看起來也應該是很高興的樣子。 如果你反對某一特定行為時,那你的體態和聲音需要共同表達出這樣的信息。


親子溝通父母要坐矮椅子!這些非語言行為讓孩子願意聽你說

交叉類的敵對手勢會讓孩子感到沮喪

例如,孩子把繪本撕破了,這時你交叉著雙手告訴孩子“沒事,媽媽不會生氣的。”這明顯就是矛盾的信息。

因為交叉的身體語言,表現的是一種敵對、不滿的情緒意義,例如交叉雙手和腳,這些消極的動作往往會讓孩子不知所措。明明媽媽的身體傳遞出生氣的信息,但是她卻說沒有。

在這種矛盾中,孩子會焦慮、疑惑,甚至懷疑自己,他們不知道到底該說什麼

,打破了親子溝通的良好氛圍。

同時兒童的語言能力正在得到發展,但是依然需要得到來自父母的幫助以促進他們的表達。有時候重複那些你認為是孩子要表達的意思的話是有利於信息澄清的。

而且父母還可通過適當的非口述的方式去鼓勵兒童,如微笑、點頭、發出嗯啊的聲音、提 —些小的問題以獲得澄清,在必要時提供一些有助於表達的概念並一直等到兒童完全說完他們自己想說的話。

穩定的聲音、靠近式的溝通有助於向孩子傳遞信息

當和兒童說話的時候,父母也要控制好她們的聲音, 並且要保持以穩定而又讓人愉快的語調和孩子進行交流。

當父母由於發怒和挫折而抬高音量時,就在向兒童傳遞出這樣的信息:我已經對局勢失去控制了,只有通過威脅和讓人害怕的方式我才能重新控制局面。

當兒童由於成人可能的回應而受到驚嚇和感到焦慮時,他們就會增加心理負擔從而降低學習的效率。因此,憤怒的大聲呵斥無法幫助父母達成紀律約束的目標,即無法讓兒童形成適宜的行為。


親子溝通父母要坐矮椅子!這些非語言行為讓孩子願意聽你說

和孩子溝通時要注意語音語調

因此父母與兒童溝通時使用正常的聲音,而不要大喊大叫。

同時如果孩子和你離得較遠而難以溝通的話,你就需要靠過去,這樣才可能有適宜的溝通。

靠近兒童這一行為同樣也會傳遞出這樣的信息,即你對兒童和兒童正在做的事是很感興趣的。適度地靠近一個你希望進行交流的人,這也是一種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