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孩子口裡的兒歌,讓母親憤怒,直接在群裡指責老師

“本文為小賢爸爸育兒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

還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總是哼著一些耳熟能詳的歌曲和小夥伴們一起放學回家。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小鳥說早早早,你為什麼背上小書包......”

還有什麼“我的好媽媽,下班回到家,讓我親親你吧.....”這些旋律簡單的歌謠,歌詞卻是異常的暖心。

孩子口裡的兒歌,讓母親憤怒,直接在群裡指責老師

讓辛苦了一天的父母,奔波了一天的辛勞,頓時自己就喜笑顏開。

孩子口裡的兒歌,讓母親憤怒,直接在群裡指責老師

孩子反覆哼唱一首歌,家長髮現歌詞有問題

在長春的一個女士,像往常一樣下班後去接孩子放學,孩子也高高興興的哼著歌兒就回家了,王女士一開始並沒有很在意,看來在學校的一天很輕鬆愉快。

但是,當王女士聽清楚歌詞之後,大發雷霆。“媽媽別上班,上班也掙不了幾個錢”。

王女士非常氣憤,這樣的歌詞不就是在影響自己的孩子麼,潛移默化的改變了孩子的三觀。

孩子口裡的兒歌,讓母親憤怒,直接在群裡指責老師

王女士不死心的搜索了相關的歌曲信息,直接讓王女士愣住。

“爸爸,我愛你勝過我媽媽,你打拼是為了這個家,”這比前面的歌,更不能讓人接受。

對於這個現象,王女士直接在微信群裡,怒懟老師。群裡的家長了解情況後也都紛紛表示不能接受,教育孩子的風氣越來越不正了。

孩子口裡的兒歌,讓母親憤怒,直接在群裡指責老師

家長將孩子送到幼兒園,希望得到哪些發明的發展

一、良好的行為習慣

首要的一定是一個好的習慣,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長期的日常生活裡逐漸形成的。它貫穿於孩子生活的各個方面。

良好的衛生習慣:在飲食、起居等小時鐘一點點養成的。文明禮貌的習慣:在待人街舞的過程中培育的。

葉聖陶老先生就曾經說過“教育是習慣的培養”。幼兒園老師的教育很重要,要教給孩子飯前便後要洗手,不亂扔垃圾等等。

二、做事情持之以恆

孩子在小的時候吃飯會很慢,會掉 在桌子上、地上、還有衣服上,做老師的一定要培養好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堅持自己去吃飯,並學會自己去吃飯。

孩子口裡的兒歌,讓母親憤怒,直接在群裡指責老師

很多事情都是,老師培養了孩子自己堅持、努力去做就會讓孩子慢慢成為習慣。遇到困難不放棄。

三、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讓孩子把上面的好習慣逐漸養成是需要過程的,不光是養成習慣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們主動去完成。所以積極性就很重要。

把積極性轉化為自覺行動的意識。要把孩子的思維轉化從“要我做”到“我要做”。

▲家長應如何有效地和老師溝通

現在的老師和家長之間的關係非常的緊張,所以怎樣溝通就顯得格外重要

孩子口裡的兒歌,讓母親憤怒,直接在群裡指責老師

有些家長和孩子的溝通總會狀況百出

1、想說不敢說

對於學校和老師的做法,家長有自己的見解,但是對於對這類想說但卻不敢說的家長,他們總是會擔心,自己的觀點表達的不夠明確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2、想說不會說

有想法、有見解,說了之後適得其反。問題沒有解決,反倒是引起了許多的不愉快。

孩子口裡的兒歌,讓母親憤怒,直接在群裡指責老師

▲那我們應該怎樣溝通呢?

☑不站立場

很多家長和老師溝通問題的時候,都是帶有情緒和立場的。所以,老師說的話,在立場上的一個加工,對老師所要表達的問題就有所偏差,自然就大家都相互聽不懂、和誤會的現象。

☑不偏離主題

很多家長在溝通的時候,會有一大段的鋪墊。比如,我的孩子2歲的時候摔倒過,4歲的時候差一點走丟,說了半個小時繞到了主題,為什麼孩子的成績下降了。

這樣下來一定會影響溝通的效果。而且對大家來說都是極大地浪費,浪費彼此的時間和口舌!在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要問的東西,並表達清楚,讓老師明白。

賢爸小結:

孩子的教育是大家所有人的責任,我們作為家長有義務對孩子以身作則,給他們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而學校教育,更是孩子不可或缺的。所以怎樣教育、教育什麼,就格外重要。希望學校和老師能夠任重而道遠


好爸爸就是我,我就是小賢爸爸。關注我,和您一起聊一聊關於育兒經驗和親子相處的問題,育兒之路不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