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2019年,那些被《人民日報》表揚的節目和影視劇


2019年,那些被《人民日報》表揚的節目和影視劇


《人民日報》對文娛行業的評論一定程度被看作是行業的風向標。2019年,《人民日報》重點表揚的這些節目和影視劇,可以給行業帶來哪些啟發?


綜合自人民日報

《人民日報》向來是輿論風向標,尤其在內容創作領域,受到《人民日報》的關注和認可已經成為作品的質量認證。臨近年末,傳媒內參—傳媒獨家梳理了《人民日報》2019年表揚的節目和影視劇:


節目方面,《人民日報》重點認可和鼓勵了文化節目、原創節目、現實節目的創作,《國家寶藏》《朗讀者》《上新了·故宮》《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文化節目多次受到表揚,《現在的我們》《致敬英雄》《閃亮的名字》等傳播正能量的原創節目、《奇葩說》《拜託了冰箱》《女兒們的男朋友》等關注現實的網絡節目也是《人民日報》的重點關注對象。

影視方面,《人民日報》表揚了《大江大河》《最美的青春》《外灘鐘聲》《啟航》《都挺好》《小歡喜》《破冰行動》 《歸去來》《老酒館》等十餘部作品,集中於現實題材,探討內容創作的核心關鍵。


2019年,那些被《人民日報》表揚的節目和影視劇


附節目紅榜和影視紅榜:


節目紅榜


  • 《歌手2019》:給平凡的追夢之心以舞臺


《人民日報》(2019年01月24日11版)


2019年,那些被《人民日報》表揚的節目和影視劇


年初開啟的《歌手2019》選擇在原創音樂上突破。正如導演洪嘯所說,“翻唱帶來的是時代感與回憶,而創作帶給我們的是未來。”舉薦原創音樂人的420多萬張票,也清晰地標註了“舞臺並非明星專屬”的呼喚。給那些可能缺少天分但勇敢追夢的人一次綻放機會,給那些在灰頭土臉的日子裡沒有選擇放棄奮鬥的人一個高光時刻,舞臺才具有時代的價值。


  • 《中國詩詞大會》《聲臨其境》:“升級”我們的文化供給


《人民日報》(2019年02月21日12版)


2019年,那些被《人民日報》表揚的節目和影視劇


文化供給“升級”不會一蹴而就,需要持續發力。取得的進步,可喜,但不能止步。要讓優秀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不僅“火起來”,更要“一直火”。第四季《中國詩詞大會》首次增加傳統詩詞在現實場景中的應用題,生動展現經典詩詞活在當下的魅力。《聲臨其境》第二季不僅繼續用“聲音飆戲”,還別具匠心地把擬音師邀請至舞臺,將這一群“聲音的魔術師”展現給觀眾的同時,也真實呈現他們面臨的生存危機:從業者寥寥,技藝面臨失傳。


  • 《上新了·故宮》:讓文化氤氳在每個角落


《人民日報》(2019年04月08日11版)


2019年,那些被《人民日報》表揚的節目和影視劇


用文化空間和傳播方式的微創新、大變化帶動文化氛圍的營造、文化氣質的涵養,久而久之,必然會醞釀出滿是文化味的生活日常。無論是展覽陳列的豐富還是文創產品的各異,再到《上新了·故宮》等文博綜藝節目的生動演繹,都是在探索人們與公共文化空間、與文化之間更為有意思和有意義的互動方式,既延展了歷史文化的時空,也推動了文化需求的生長。


  • 《國家寶藏》《朗讀者》《上新了·故宮》《見字如面》《一本好書》等:文化綜藝 靠啥引關注


《人民日報》(2019年04月22日11版)


2019年,那些被《人民日報》表揚的節目和影視劇


《一本好書》《見字如面》《朗讀者》《上新了·故宮》等相繼湧現,實現了從重數量到重質量、從“高冷”向“親民”的發展。近年來,“90後”“95後”觀眾日益成為文化類綜藝節目的主要觀眾。“年輕人同樣非常喜歡有質感的東西。”《國家寶藏》製片人、總導演於蕾說。


當下,“文化+旅遊”催生了《魅力中國城》等聚焦城市發展、挖掘城市內涵的節目,甘肅慶陽的“剪紙”和“千歲香包”、雲南德宏的葫蘆絲、廣西崇左的花山岩石等都在節目中得以展示;“文化+科技”締造了《加油!向未來》《機智過人》等科技類綜藝節目,高冷枯燥的科學知識也具有了趣味性和人文氣息……


  • 《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精神和鳴


《人民日報》(2019年04月25日20版)


2019年,那些被《人民日報》表揚的節目和影視劇


在中國的新時代,尤需以歷史為背景,以人民為中心,以學術為基礎,以創新為化古,使中華文化永流傳。《經典詠流傳》似乎也正是沿著這個思路,做出了可感、可敬的積極嘗試,並且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成功。


《經典詠流傳》的每個節目均把經典詩詞既放在縱向的歷史長河中去解讀本源,也置於橫向的世界語境中,以當代人(包括大批外國朋友)能夠接受併為之感動的方式,使臺上臺下一起產生強烈的“精神和鳴”。這種和鳴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


  • 《現在的我們》:用正能量打造大流量


《人民日報》(2019年05月09日20版)


2019年,那些被《人民日報》表揚的節目和影視劇


沒有當紅明星,只有普通的奮鬥者,沒有華麗的舞臺包裝,只有動人的鮮活話語,“用正能量打造大流量”,用榜樣的力量培育時代新人,正是共青團中央宣傳部、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廣播電視臺聯合策劃《現在的我們》這檔青年人物價值觀察紀實節目的初衷。


培育新時代新青年,需要廣大文藝工作者紮根本土、深植時代,從一點一滴做起,發揚工匠精神,鍛造文藝精品,回應“青春為何,青春何為”之問,為年輕人樹立起真“偶像”、好榜樣。


  • 《致敬英雄》《閃亮的名字》《我是未來》《機智過人》《我就是演員》《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讓更多電視綜藝成為“中國智造”


《人民日報》(2019年05月23日20版)


2019年,那些被《人民日報》表揚的節目和影視劇


近年來,創作者在不同主題、領域開發出多樣態、差異化的原創電視綜藝,深耕細作類型,追求精品化,增強對社會現實的觀照、對觀眾審美的引領。《致敬英雄》《閃亮的名字》讓觀眾看到英雄、瞭解英雄、崇敬英雄;《我是未來》《機智過人》聚焦人工智能、前沿科技,使內容兼具審美特質與科技屬性;《我就是演員》以平實視角,打造關於表演的“圓桌論壇”,讓演員與觀眾再次迴歸表演藝術的本真;《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電視化手法讓觀眾領略詩詞之韻、文化之美……這些優質電視綜藝以原創姿態煥發新的生機,再次證明:互聯網時代,電視綜藝面臨挑戰,更存在機遇。


  • 《美麗中國·古風國韻》《聲入人心》:最是“經典”潤人心


《人民日報》(2019年05月29日05版)


2019年,那些被《人民日報》表揚的節目和影視劇


《美麗中國·古風國韻》將中國古典詩詞樂舞等進行全新編創,把中國古典文化瑰寶以精美的現代舞臺展現出來;《經典詠流傳》以公眾人物演繹中國古典詩詞為主,帶領人們“讀詩成曲,傳唱經典”;而《聲入人心》音樂會則走進全國十餘個城市,向當地觀眾展現歌劇、音樂劇等西方音樂經典,以流行的、大眾化的方式呈現西方古典音樂的藝術魅力。


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新的文化現象,引發觀眾熱烈反響,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們願意對文化經典進行更多、更深的瞭解,起到了陶冶大眾情操的社會美育作用。


  • 《奇葩說》《女兒們的男朋友》:讓網絡綜藝成為優質精神食糧


《人民日報》( 2019年11月22日 20 版)


2019年,那些被《人民日報》表揚的節目和影視劇


相比網絡劇集,網絡綜藝更加關注現實,一批辯論類、談話類、情感類、觀察類節目對人們日常生活進行如實展現,對年輕人生活方式和心理狀態進行具體描述,對夫妻、親子、朋友等社會關係進行深入剖析。例如,《奇葩說》以辯論形式探討職場、養老、育兒等社會熱點話題,《拜託了冰箱》通過美食烹飪傳遞不同嘉賓的生活理念,《女兒們的男朋友》通過父親對女兒戀愛的觀察視角探討代際觀念差異。


影視紅榜


  • 《天下無詐》:利劍有鋒 天下無詐


《人民日報》(2019年03月07日20版)


2019年,那些被《人民日報》表揚的節目和影視劇


近日播出的電視劇《天下無詐》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觀眾熱烈反響。該劇講述的是為了破獲一起涉案金額巨大的電信詐騙案件,原刑警隊長鄺鍾臨危受命,與戰友一起緊急成立反電信詐騙支隊,經過殊死鬥爭,最後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的故事。這部熱播劇,對涉案題材影視創作在形式創新和內涵提升上,都具有較大啟示意義與研討價值。該劇強烈的現實觀照性,提升了涉案劇反映當下現實生活的敏銳度,讓涉案題材的影視劇創作具有更豐富的現實生活內涵與當下意義。


  • 《都挺好》:現實題材電視劇應如何書寫現實


《人民日報》(2019年04月25日20版)


2019年,那些被《人民日報》表揚的節目和影視劇


近日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引發了觀眾關於“原生家庭”“老人贍養”“代際溝通”等問題的思考,其延伸出的熱議拼接起當代家庭的全景式圖譜。敢於直面現實的真問題,善於多維度和多視角反映生活、塑造人物,勇於以積極、光明、溫情作為堅定的藝術選擇,《都挺好》在書寫現實層面的有益實踐,值得創作者深思。


哪裡有現實的焦點,哪裡就有表達的渴望,哪裡便應該有與之相匹配的影像書寫。抓住生活中的熱點、痛點、難點,創作才能產生介入和觀照現實的力度。


  • 《反恐特戰隊之天狼》:用影像書寫新時代英雄


《人民日報》(2019年05月23日20版)


2019年,那些被《人民日報》表揚的節目和影視劇


《反恐特戰隊之天狼》的敘事雙線並行,將現實主義風格與浪漫主義風格有力交織,既呈現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一線反恐戰爭,又描繪有情有義、熱血激昂的年輕英雄人物的成長,表現對人性刻畫的深度追求。


《反恐特戰隊之天狼》以年輕人看得下去、聽得進去、悟得出來的表達形式,利用VR技術擴大了敘事時空,在技術層面之外,將藝術想象和故事融為一體,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創新意義,尤其是對新時代英雄形象的塑造進行了有益探索,在人物的刻畫上展現出人性深度與複雜性。


  • 《破冰行動》:創作應追求“以人為本”的境界


《人民日報》(2019年06月06日20版)


2019年,那些被《人民日報》表揚的節目和影視劇


《破冰行動》將一個容易簡單化為動作類型劇的題材,轉化成一個有現實主義基礎和人性觀察深度的電視劇。雖然作品是以製毒和禁毒、臥底和反臥底等強烈的衝突性事件展開,但作品中的每一個主要人物,無論長幼,都具備了充分性格和心理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破冰行動》的創作具有示範作用:我們不能簡單地去消耗一個好題材,也不能簡單地去用類型片套路博取收視,而是“選擇要嚴、開掘要深”,要把樹人物和做精品作為創作的目標,從而讓傾向性“從故事和場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 《外灘鐘聲》《啟航》等:以藝術匠心提升影視原創力


《人民日報》(2019年06月06日20版)


2019年,那些被《人民日報》表揚的節目和影視劇


現實題材創作要將現實主義原則貫徹始終。偶像化、傳奇化、輕淺化的創作趨向與現實主義原則存在衝突,題材拓寬、開掘卻不深,對生活事理、特定職業的藝術轉化與提煉不夠,都會致使劇作的事理邏輯與人物情感邏輯不通。


表演不在線、藝術匠心缺失、製作粗劣同樣會傷及作品的生活實感,造成創作質量不均衡。近期《大江大河》《最美的青春》《外灘鐘聲》《啟航》《都挺好》《破冰行動》等作品的成功,恰恰是將現實主義原則貫通了創作製作全流程,有力證明了影視藝術的原創力是合力的結果。


  • 《最美的青春》《小別離》《大江大河》等:以積極的力量照見時代生活


《人民日報》(2019年06月20日20版)


2019年,那些被《人民日報》表揚的節目和影視劇


如電影《過春天》《地久天長》,電視劇《最美的青春》《小別離》《劉家媳婦》《姥姥的餃子館》等,追溯歷史大潮中一個或幾個家庭的情感與命運故事,鐫刻了時代的記憶。電視劇《逆流而上的你》《只為遇見你》以都市青年情感敘事為核心,唱響時代浪漫之歌。《春天的馬拉松》《照相師》《大路朝天》等影片,《雞毛飛上天》《情滿四合院》《那些年,我們正年輕》《大浦東》《大江大河》等電視劇,濃縮半個多世紀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進程,具有題材和敘事創新的突破意義。一些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如《村戲》《江湖兒女》《白鹿原》《黃土高天》《正陽門下小女人》《外灘鐘聲》《芝麻胡同》等,表現世事變遷、歷史滄桑,貼近生活與時代,沒有炫目的視覺,有的還具有史詩傾向,屬於現實主義範疇,同樣引發觀眾的共鳴。


  • 《可愛的中國》:堅守革命信仰的典型形象


《人民日報》(2019年07月18日20版)


2019年,那些被《人民日報》表揚的節目和影視劇


電視劇《可愛的中國》時間跨度為1926至1935年的十年間,集中展示的是方誌敏一生中最有光彩、最具代表性的革命歷程。電視劇敘事脈絡清晰,情節曲折,反映了當時革命鬥爭的錯綜複雜和殘酷激烈,從而使劇作具有非常強的觀賞性和吸引力。


作為一部人物傳記體的電視劇,由於藝術創作的需要,劇作在紀實的基礎上不乏虛構的成分,但其對歷史過程、事件和人物的反映、把握和塑造,卻是大事不虛、準確可信的。劇作在拍攝、製作上同樣下了很大功夫,呈現出精深、精湛、精緻的藝術品相,堪稱一部成功而完整講述方誌敏主要革命鬥爭事蹟的電視佳作。


  • 《小歡喜》成功的奧秘


《人民日報》(2019年09月12日20版)


2019年,那些被《人民日報》表揚的節目和影視劇


《小歡喜》作為一部現實題材作品,成功的最大奧秘就在於,它始終緊貼著人物的靈魂,推動任務和情節不斷往前走。那些我們容易忽略的心理過程情感反應,特別是其微妙之處,不是被燴成淡而無味的“一道湯”,而是極其精準地從生活表層剝離出來,加以強化和放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