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認為自私的人是醜陋的嗎?

南方妹紙


這個很難說吧,雖然說相由心生,但是那是需要很久的時間。非要說醜陋也只能說內心,外貌未必。

本人做過十年直銷,說閱人無數也不誇張,人生百態,見的太多了,陽奉陰違、心口不一、口蜜腹劍的小人,坦蕩率真、真誠無私、有付出有擔當的正人君子,自私的人未必醜陋,正直的人未必美麗,我覺得50歲以後人的臉可以識別他的過往的為人處事,圓潤順暢不糾結的臉應該是心地善良的,不過還有眼神更可以很直觀地知道一個人的內心,我覺得這些都需要長期積累個人打交道的經驗和感覺


愛諾麗的馬軍


自私的人心裡只有自己,想事情做事情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心中沒有愛,不顧他人的感受;

眼睛裡只有自己,把個人利益看得比山還重;

心眼比針鼻兒小,貪婪之心比無限膨脹;

對自己“好上加好”,對他人“冷酷無情”;

“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得到多少都永遠不會滿足;

不知道感恩,倒明白算計;

吃小虧佔大便宜,佔不到便宜“罵爹罵娘”;

給多少都嫌少,吃著碗裡看著鍋裡,覺得全世界就他自己最吃虧。等等等等。

1、自私的人,心理狹隘之極

因為其心裡只有自己,容不下任何人,所以沒有“心海”,而是相對密閉的狹小空間,如果靠近這樣的人,就會有一種“缺氧”窒息的感覺。

自私的人看問題偏執,且會有一種對他人的嫉妒、防範之心。本來一件挺美好的事情,他(她)偏往“陰暗面”、往壞處去想,想別人說這話什麼意思、做這件事情什麼動機、能達到“什麼目的”,這“目的”對自己有沒有利,“好事兒”裡有沒有自己,如果沒有,則想方設法去詆譭別人、詆譭“美”。

2、自私的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個人利益永遠高於一切,甚至高於國家利益。總想怎麼才能更利於自己,自己方便舒服就行,從來不管不顧會有什麼“後果”。

比如這次新冠“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有人覺得“麻煩”、“耽誤事情”,不配合工作,就想逃避檢查,出行車輛時強行衝“卡”。殊不知這是為了他和他人的健康及生命負責任,意識不到“事態”的嚴重性,心裡只有自己,“唯我獨行”。

3、自私的人,覺得全世界的“美麗”只屬於他一個人

這種人,看見美麗的鮮花都會“掐”一朵。

我們小區種植了很多的鮮花,玫瑰、月季、牡丹,可每當剛開的時候就“不見了蹤影”,有人覺得好看“掐”下來回家自己欣賞,有人用這些玫瑰花瓣來“美容護膚”。所以,遇到這樣的人,美麗的鮮花很難開到“綻放”。

自私的人,就是“醜陋”的

生活中,自私的人唯利是圖而缺少朋友,大家都會像躲“瘟疫”一樣遠離他,因為他看見你就想能從你身上沾點啥“便宜”。他有難處你“迎著他走”,你有難處他會“遠遠的躲著你”。

再比如,有的家庭也是一樣。有的老人覺得生養孩子就是為自己養老送終“用”的,不管你的境況如何,用“我生你養你”來“綁架”孝心;有的孩子認為“父母生我養我你就得管我”,甚至管一輩子,以此“綁架”對父母的感恩之心。

那些地鐵裡嗑瓜子隨地吐、“健步走”走在路中央讓車輛亦為此“讓行”、高空拋物、買菜把菜農的白菜“扒”得只剩點菜心的人,看了這種種自私醜陋行為,覺得語言的描述都顯得蒼白無力。

凡此種種,所以自私的人眼睛的只有一個“影像”,那就是自己。只有“一種利益”,那就是“對我有利”。只有“一種美”,那就是“我想得到”。

這種醜陋,折射出了其人性的本質,人格的障礙,人品的問題。

小結:

切不要做自私的人。因為自私的人心胸狹窄、個人利益為重,幹不成一番事業;不懂互助互愛、人間有真情,內心永遠不會有愛,也不配別人去愛。

自私的人不懂的“寬”的意味,更不懂“寬容”。一個“不會寬容的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從古至今,這話依然富有哲理。


親吻生活一愛欣


我不喜歡自私的人 ,特別是夫妻之間有一方自私自利,只想自己的人是醜陋的!

1、自私的人習慣以自我為中心

自私的人心中只有他自己,他從來都不會考慮別人,即使有時口頭上會替別人著想(這一點和虛偽的人類似),但真正涉及到個人利益的時候,他是絕對不會做半點讓步的。

2、自私的人很貪婪

在極端個人主義思想影響下,自私的人私慾將會無限制的膨脹,最為突出的表現便是貪婪,貪婪的索取金錢、名利甚至做到斤斤計較,錙銖精算的地步。

3、自私的人很敏感

自私的人由於過分關注自己的利益,使得他對外界的反應尤其是那些涉及到或涉及不到他自己的事情他都會十分敏感,因為他害怕吃虧,害怕別人佔有他本應或不應得到的利益,他的心態極其脆弱,長此以往,自私的人都或多或少具備一些神經質的特徵(這和焦躁的人有些類似)。

4、自私的人很多疑

和妒忌的人類似,自私的人多疑的秉性展示得相當完美,在極端個人主義陰影的籠罩下,他們懷疑社會、懷疑他人、懷疑世界,他們認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算計他,因此他必須也費心的算計別人,也只有這樣他們才不會吃虧,才能在他們營造的所謂自私的世界裡獲得“勝利”。

5、自私的人很性格孤僻

由於極度的自私,他們性格會變得冷酷和扭曲,因此他們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他們身邊沒有一個摯友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困境,而他們本身又具備了多重消極人格特徵,這便導致他們個性越來越不能和周圍的環境相融合,同時他們也和別人的距離越來越遙遠,在經過較長時間的心理異化後,他們的個性越發變得孤僻,也越發難以溝通和交流。

6、自私的人很冷酷

自私的人是沒有感情可言的,即使和你假意產生感情,也是有著更加貪婪的目的。因此這類人不具有生活的熱情,心靈已被物質熔鍊成鋼鐵一塊,在他們心中人與人之間沒有感情只有利益,於是他們習慣於用冷冰冰的利益關係來替代人與人之間純潔和善良的感情。

7、自私的人很吝嗇

由於對利益索取的極度貪婪,他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吝嗇的個性特徵。不僅表現在金錢,同時也表現在感情上,你可能誤認為他們行為很節儉或是不太愛合群,但是這些都是表象,他們的實質是自私,因為他們從來不會為別人多花一分錢,包括自己在內,同時他們也不會多付出感情,除非他們認為付出感情會獲取更大的利益,也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極不情願地表露出自己的感情,但他們表達感情的方式卻又是那麼做作和蒼白。


巖子yz


我個人覺得人性之初,即不是善,也不是惡,而是私,為什麼這麼說呢?我的觀點是這樣的。

人都是有私心的,這個和一個人的品德沒有關係,它是人性的基本元素,就像孩子生下來就要吃奶,他不管母親如何都哭著要吃,這種人性也叫天性,是與生俱來的。一個人長大以後都和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要親一些,一個人成家以後,對自己的孩子都要比對外人要好,這些是什麼?其實這些就是自私,也正是有了自私,人的關係才有了遠近親疏之分。一個企業要發揚團隊精神,這是一部分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是自私,一個國家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是一個國家團結起來一致對外,也是自私,而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就成了一個噓頭,因為根本做不到,如果做到了,一個國家就沒有必要自己先團結起來了。也正是因為有了自私,每一個人,每一個團體,每一個國家都有了自己的對手和敵人,都給自己畫了一個勢力範圍,也正是因為有了自私,人性才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樣繁衍出眾多的罪惡,也正是因為自私,國家才有自己的法律法規來遏制這種現象,限制人性這種肆意妄為。

其實人性本私是普遍存在的,我們也無需大驚小怪,我們常說的公有制,私有制,其實也是人性本私的一個翻版,人性本私,我覺得也不是一件什麼丟人的事情,它就如同一個人裸體一樣,是真實的本來面目,只不過人類是有文明的,人會用文明把自己自私本性給隱藏起來,這或許也是人和動物的最大區別,就像有人說的,人是最虛偽的,不錯,這種虛偽的本身就和文明有些相輔相成,甚至說如出一轍,都是蒙在自私本性外面的一層面紗,如果我們把這層面紗撕去,就是赤裸裸的人性。

人性本私並不可恥,可恥的是為了自己的私心而不顧他人,有的人為了得到一根牙籤而不惜毀掉他人一棵大樹,這種自私就必然會遭到譴責,我們都知道人是社會動物,不是獨居動物,這就需要我們把自己自私的人性限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這樣人與人之間才能夠有一種合作的空間,否則我們就只能單打獨鬥,內訌不斷,這是我們都不願意看到的結局。

人性本私本身並不醜惡,它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如果人類不自私,不吃其他動物,也不吃其他植物,人也就無法存活到今天,所以自私的本性也譜寫了一個生存的法則,那就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弱肉強食,我們的人性也是如此。

大千世界,人性萬千,而人性本私則是通用的,私心人人都有,不同的是大小有別,卻非有無之分,把人性的弱點擺出來,並非獻醜,而是要看透人性,看透人與人之間勾心鬥角的本質,看透世界上硝煙不斷背後的真實,如果我們能做到這點,對我們周圍發生的任何事,或許就見怪不怪了,我寫此文,目的也就在於此吧!


驕然


自私就是醜陋。有一句俗話:人不為自,天誅地面。所有人都是自私,可以這麼理解。當然也有那些少部分私慾滿足了,便不那麼自私。

比如一個自私的人,他為了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而拼命的去努力,這樣子的人,其實是我們社會大眾的真實寫照。普通百姓,其實都是這樣子的人。如果你不想成為這樣的人,你就要拋卻自私,拋卻自私就要拋棄一些無謂的慾望。慾望是使人更加的自私。所以老子在道德經說到,人要少私寡慾。人如果去幫助別人少點自私,這樣看起來,幫助了他人,成就了自己,這樣的,才是最大的私。如果你想做什麼事,都是為了自己。那麼你就沒很容易變成一個小人。你變成小人以後,你的世界,周圍的人都會有小人的存在。因為萬事萬物對於人來講都是感召而來的,你想要擺脫小人,你自己就要變成大人,這樣你周圍的人也會慢慢的變成好人。

至於,自私是不是醜陋的,那就要看你自己什麼來判定和認為了。其實根本就沒有標準的。你認定自私就是醜陋,那就是醜陋的自私了。

這只是個見解!歡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討!


思風人


每個人都自私,每個人都有醜陋的一面,也有善良的心,這都是生與俱來的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只要太過貪慾,便是處處自私的表現,太過自私自利就會傷害到國家,朋友,甚至也傷害到自已的親人。因而一個自私自利,沒有愛心的人是十分醜陋的人格表現,在生活中,工作中會讓人厭惡,卑鄙。自私的人格是很悲哀和孤獨,也十分醜陋。人啊,寬容,厚愛,大公無私,吃虧點,心靈是很優美,坦然,福澤深厚,後代會受益無窮,做人也光明磊落,生活也安康,幸福!


堅定的信念W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自私的人是醜陋的嗎?我認為不是的。

首先自私是一種人的天性,而且人應當要愛護自己,只有先愛護好了自己,才能更好的去愛護他人,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愛護,憑什麼相信他能夠愛護別人?中國古話有一句叫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愛護他,憑什麼去愛護別人?他拿什麼去愛護別人?



所以說自私的人並不醜陋,但是這個自私是有一個前提,不能傷害到別人,如果說要求大家都不能夠自私,都必須要互幫互助,相親相愛,我覺得這是一種強人所難,因為每個人所擁有的是不同的,而且如果認為一個人不能夠去幫助別人,就認為這個人自私,認為這個人非常的醜陋,我認為這是一種道德綁架,同時這才是一種更加醜陋的行為。


可能有些事情在你看來是可與他人分享的,但是在別人看來,這可能就是她的底線,這是他僅有的,那你這個時候拿出來的這一點分享,對於別人來說,就是天大的難處,所以說自私並不醜陋,每個人要量力而行,。


瓜牛影視


自私的人,他為了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而拼命的去努力,這樣子的人,其實是我們社會大眾的真實寫照。普通百姓,其實都是這樣子的人。如果你不想成為這樣的人,你就要拋卻自私,拋卻自私就要拋棄一些無謂的慾望。慾望是使人更加的自私。所以老子在道德經說到,人要少私寡慾。人如果去幫助別人少點自私,這樣看起來,幫助了他人,成就了自己,這樣的,才是最大的私。如果你想做什麼事,都是為了自己。那麼你就沒很容易變成一個小人。你變成小人以後,你的世界,周圍的人都會有小人的存在。因為萬事萬物對於人來講都是感召而來的,你想要擺脫小人,你自己就要變成大人,這樣你周圍的人也會慢慢的變成好人。你後面這句話說的沒錯,幫助別人,順帶就是成就了自己,人不都是這樣嗎?這才是人活著的意義。



戀愛牆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也許只是少數,但不可否認不存在這種現象。我們可以說他們自私,但不可說他們醜陋。

首先,“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也並不是貶義!每個人都是個體,都有選擇按照自己所規劃的方式生存下去的權利,我們不能強迫他按照大多數人的選擇來決定自己的行為,這樣的我們得到的也只是一具“木偶”而已,而不是具有獨立思維的人,只要他的行為沒有影響到周圍人的利益,他自私又何妨!

其次,其實每個人的性格都是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所形成的,自私的人也是如此!一個人為什麼會自私,因為在他性格形成的過程中周圍的人都是自私的人!她們將自私的這種性格潛移默化的交給了他!我們不能評判這個受影響的人的錯,錯的是他周圍的大環境

而有時,表面自私的人實際上卻並不自私,他只是沒有把這份愛用在了你的身上而已

從小在孤兒院長大的孩子,他們從沒有感受過父愛母愛,周圍的人也都是匆匆而過,沒有人在乎他的感受,所以他深知孤兒院的孩子的痛,他對周圍的人自私,卻把這份愛傾注在孤兒院的孩子身上,我們能說他自私嗎!

從小家庭貧困,從沒感受過富足的生活,當有了自己的孩子,寧願別人說自己自私也要將所有的愛傾注在兒女的身上,我們能說他們自私嗎!

我們總說別人自私,有的是人云亦云,而有的只是一群無聊的人利用輿論來排擠人的手段罷了!原因是因為他們沒有將這份好處傾注在你的身上所產生了嫉妒的心理

我還是那句話,只要沒有侵犯其他人的利益自私又何妨,做的問心無愧就好!就算一個人自私,錯的不是這個人,而是身邊的大環境!


風過有痕ws


不是。

我們常常認為,自私就是“損人利己”,因此是壞品質。誠然“損人利己”是不好的品質,但並不能因此“自私”就是壞品質。那麼“好的自私”是什麼呢?就是“利人利己”。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利人利己”的自私不僅是一種好的品質,更是推動繁榮進步的重要動力。

經濟學有一個最基本的假設,就是“經濟人假設”:

經濟人(Economic man),又稱作“經濟人假設”,即假定人思考和行為都是目標理性的,唯一地試圖獲得的經濟好處就是物質性補償的最大化。——摘自維基百科

我認為這就是樓主所說的“自私”了吧。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裡提出,在一個能夠自由交易的社會里,個人依照他們自己的利益行動時也會提升共社會總體的利益。人人都自私,因此人人都會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去工作、交易,從而令社會總財富增加。“我們之所以能吃到麵包,不是出於麵包師的恩惠,而是出於他自利的動機”,亞當斯密在書中這樣寫道。在現代社會,這仍然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

所以,大膽地自私吧,大膽地為自己謀利益吧,你其實是在為社會做貢獻。

當然,我們看見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違反道德、違反公平的原則,甚至違反法律。我認為這是不應該的。因為,一個法律完善、公平競爭、誠信度高的環境是能使每個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保障。而法律、道德本身也是從所有人都自私自利的社會里逐漸演化出來的、能保障大部分人利益的合理規則。我們在“自私”地謀取利益時也應該注意自覺維護這個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