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25萬億基建會拉動房價嗎?

嶽斐兒


25萬億不會流向房市了,09年的4萬億去了房市,那時的剛需還有,現在遍地房奴了,聰明的錢不會再傻到去有風險的樓市裡去了,因為沒有笨蛋接盤了


解世強雅志


需要指出的是,25萬億隻是目前7個省份推出的基建計劃,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壓力下,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省份推出自己的基建計劃。對於這25萬億,這不是一年投入的量,因為很多基建工程不是一年就可以完成的,這25萬億當中2020年度計劃完成投資只是接近3.5萬億元,其中,福建總投資2.97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005億元;總投資約5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4400多億元;河南總投資3.3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8372億元……因此,很多時候不能只看前面,而是要看其整體的全部內容。



另外,房地產不屬於基建,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包括公路、鐵路、機場、通訊、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那麼25萬億基建會拉動房價嗎?小編認為會對房價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因為基建會帶動水泥、鋼鐵、建築材料等價格上升,這樣間接會影響到房地產的發展,當然,影響不會很大,房價的漲幅更多是受供需關係、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影響的。

而且,這一輪的基建應該不太一樣,可能更多的會投入到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上,不是簡單的重走老路。


錦繡中源


首先你要明白一點:

為什麼投資25萬億基建?

是為了拉動經濟!

那咱們分析一下25萬億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

第一:25萬億基建投資,是直接投資基礎建設。

這25萬億相當於定點定事投資,全部必須用在基礎建設上。

基礎建設對老百姓的好處就不用說了。

我們現在出行這麼方便就是見證。

鍵是它對市場經濟的刺激,可以說不亞於上次的4萬億。

只不過上次是全部在房地產,這次是在基建。

但放出來的25萬億,最後會到大家的腰包裡。

腰包有錢了,你就可以瀟灑了!

對經濟的刺激作用立馬顯現。

第二:拉動的產業投資。

基礎建設,可以說是完全高於房地產建設的。

搞建設的朋友可能知道。

一個重大工程,用的設備,投入使用的設備是非常多樣的。

這樣,會直接拉到各個企業的效益。

可以說,這次的25萬億基礎建設,是把整個經濟產業鏈完全拉動了!

這樣,企業的效益變好,或者能抗住這次疫情的影響。

第三:對於房價的影響。

這個就要具體看了!

最起碼,老百姓有錢了,該買房的可能就要出手了!

但,並不代表房價就能上漲。

現在房地產還是以穩為主,住房不炒。

政策方面沒有任何放鬆。

25萬億是拉動的整體經濟,而不是房地產經濟。

只能說幫助一些房企度過難關而已。

所以,這25萬億對房價肯定有影響,但今明兩年來看,作用不大。

但兩年以後,如果沒有好的投資渠道。

政策變動更加寬鬆,那這25萬億最後肯定有一部分流到房地產。

助推房價上漲。你覺得呢?


狂浪大俠


25萬億的大基建工程在一定的程度上會提高房價。但是不會出現2016年時房價翻倍增長的那種情況。

新冠狀肺炎疫情嚴重影響了中國第一季度的經濟發展,為此全國各地紛紛展開大手筆的基建工程投資來促進經濟的發展。7個省宣佈在未來幾年內投入25萬億用於基建工程,其中在2020年落實的會有3.5萬億元;但是我相信在未來的幾個月內全國其他的省份也會有不少的省份跟進投資大基建工程:一是可以促進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可以促進經濟發展與提高就業率,三是可以得到中央財政的一定支持。可以預見在2020年內全國各地省份用於基建工程的金額不會低於5萬億元。

全國各地的大基建工程無疑會提高國家信貸的總額,也會增加貨幣發行量,這就意味著較高的通貨膨脹率必將出現。規模龐大的大基建工程建設會影響到鋼材、水泥、砂石的價格上漲,而這些原材料也是房地產行業用材料,這無疑會提高房地產建設的成本。大工程建設會提高從業人員的收入,從一定的程度上會增強民眾的購買力,這對目前比較疲軟低迷的房地產市場是有利的。當然一些地方政府目前為了穩定房地產市場,會讓一部分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幫助一些困難的房企渡過難關。

由於2016-2018年全國各地房價漲幅過快,過多的透支了房價上漲空間,房地產市場泡沫較大。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下,堅持房子只住不炒的前提方針,各地政府努力擠掉泡沫,以時間換空間。各地政府也收緊了對房地產市場的信貸,在各地展開大基建的情況下,國家也會注意調控房地產市場,再次流入房地產市場的資金不會有很多。

所以說房價從現在開始只會一直小幅度的上漲,但大漲的可能性則不會出現。希望剛需們看準了時機不妨下手買房子,在目前的社會大環境之下期望房價下跌是不可能的。


雄鷹展翅長空


在25萬億基建計劃推出來的時候,大家的關注度非常高,大家都在討論,基建計劃是否會拉動房地產的發展,或者說直接一點,會不會推動房價的上漲。

有人覺得,不會。他們也知道,08年4萬億的計劃推出後,房地產迅速走出低迷,開始進入了上升通道。不過他們覺得,現在跟08年,很多因素髮生了改變,比如,現在房價的基數已經非常高,上漲難度大,比如,當時的經濟發展本來就很快,一推動,就會更快,但是現在,經濟發展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都不好,即使推動也難以起到明顯的效果,也自然難以對房地產產生什麼直接和積極的作用。

他們的說法看似有道理,但是卻忽視了基建計劃產生各方面的推動,忽略這些,自然不能認清,基建計劃對經濟和房地產的影響。

大規模的基建項目,會推動經濟的發展。投資一直被認為是經濟發展的三架馬車之一,它涉及到各行各業的發展。加大基建項目投入,數以百計的行業會得到利好,這也自然能推動經濟發展。

大規模的基建項目,會加快目標區域的發展。基建項目的快速啟動,改善區域的交通等多方面的發展環境,能吸引更多民間投資,進而推動片區發展。

大規模的基建項目,可以直接利好於房地產。在一線城市的郊區,因為交通的原因,在這裡生活不便,房子價格也不高。但交通改善後,這樣的區域生活便利性將大大提高,房價自然也會隨之上漲。

另外,這樣多的項目,會提供非常多的工作崗位,會出現很多商機,讓人,至少是部分人收入增加。這是直接的,還有各行各業景氣起來,也會讓很多人收入豐厚起來。

有錢了,購買了強了,自然會支撐和推動房地產的發展。

因為這幾方面的原因,所以我認為,25萬億的基建計劃,會直接利好於房地產,推動房價上漲。




房產投資圈


大概率不會。

上一次4萬億拉動基建是全國性的,而且也是從樓市著手的,當時房價基數低,剛需族規模十分龐大,因此迅速推升樓市行情。

但此次情況卻大不相同,這次的25萬億是由七個省份各自陸續宣佈幾年內投入基建的費用,被金融媒體統計後羅列出的數據,並不是每個省都參與這25萬億。而且此次基建潮來臨之前,是一個已經大漲過多年的樓市,一個剛需族越來越少的樓市,一個正在經歷史上最嚴苛調控的樓市。

此次基建投入資金的方向也比較明確,比如河南,是以提升交通等大工程為主,比如修高鐵、建機場、修高速公路、提升中小城市和鄉鎮的基礎建設。而不是把錢投放在房地產,這跟當年那次基建潮是有著本質區別的。

最近有些城市有樓市調控寬鬆化的跡象出現,消息一出就迅速被約談,說明此次對於樓市的調控是動真格的。不會因為各省出臺的基建消息而讓樓市再一次推升新的行情。尤其有些三四線城市漲的比二線還高,因為有大基建熱潮出現就會繼續漲嗎?顯然是不現實的。反之,這類城市存在著比二線城市更大的下跌風險。


城市發展報告


25萬億基建從表面上看不會拉動房價,但實際上卻會對樓市造成較大提振作用。

25萬億基建既覆蓋了交通運輸、通訊、水利、供電供氣等傳統基建項目,也涵蓋了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項目,這從表面上看和房地產業沒有關係,但對房地產業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首先,大規模的基建項目會消耗大量的鋼材、水泥、沙子等建築材料,使這些建築材料的價格大幅上漲,而這些建築材料對房地產開發來說又是必須的,所以房地產開發的成本會因此而上升。

其次,交通、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可以使受益的城市變的更加宜居,更能吸引外來人口,這對樓市購買力的提升是有很大幫助的。

其三,高達25萬億的基建項目會釋放大量的貨幣流動性,這在提振經濟的同時大概率會引發通貨膨脹等副作用,在社會整體物價水平抬升的情況下,房價將很難獨善其身不上漲。同時,很多人為了財富的保值增值,會更多的將財富投入樓市,這又將抬升樓市的購買力。

所以小編認為,25萬億基建項目雖然從表面上看和房地產業沒有關係,但其實卻會對房價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雨桐撩樓市


不會拉動房價,更不會形成翻倍的情況。

疫情衝擊下,自春節後各地陸續復工以來,15個省份發佈了2020年的重點項目投資計劃。總投資接近25萬億元,2020年度計劃完成投資也近3.5萬億元。

很明顯,本次基建投資是為了對沖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完成2020年的經濟發展目標。

為什麼要推出重大基建計劃?

2020年作為十三五收官之年,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全年經濟目標並無變化。突如其來的“冠狀肺炎”疫情成為經濟發展的黑天鵝,嚴重影響著2020年經濟的發展。為穩增長、穩就業,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提升長期競爭力,加大逆週期調節成為應對沖疫情和經濟下行的最簡單有效方法。

經濟增長主要依靠三駕馬車,出口、消費和投資。基建成為最有效的手段。

1、對於出口來說,出口增長緩慢。作為中國主要出口國的歐美市場經濟持續低迷,疫情的全球化發展更加加劇了對外出口的難度。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2019年全球貿易遭遇嚴寒,中國進出口總值突破31.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低於全年GDP增長速度6%。

2、對於消費來說,受疫情影響最大。由於全民在家隔離,多數經濟活動處於半停滯狀態,疫情對消費的影響最大,尤其是交通、旅遊、餐飲零售下跌嚴重。疫情帶來的這部分損失,很難通過報復性消費彌補。此外,居民負債率由於房價增長而逐步升高,也影響著居民的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推動消費刺激經濟發展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但一時難以產生顯著效果。

3、對於投資來說,投資對於經濟恢復和穩增長效果最為顯著。政府投資一直以來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一直以來都作為政府託底經濟的重要工具。投資大致可以分為製造業投資、房地產投資和基建投資三類。製造業投資由於內外部需求和企業盈利拖累逐步下行,房地產投資由於受到“房住不炒”政策影響不作為短期經濟刺激的手段,因此基建投資成為穩增長的最主要手段。

這就是15省市發佈25萬億投資計劃刺激經濟的原因。25萬億基建投資是政府作為穩增長的最重要手段。但不會導致房價被拉動。

一是堅持“房住不炒政策”,房地產行業不作為短期刺激的領域。政府一直堅持“房住不炒”政策,對於房價的預期是保持穩定,不會大跌也不會大漲。只要資金不流入房地產行業,房價就不會大漲。

二是居民負債率逐步攀升,影響購買力。隨著過去二三十年房價的普漲,大部分居民貸款買房,導致居民負債率逐步攀升,居民購買能力下降,壓制了對於房屋的需求。


最後,25萬億的基建投資,大部分資金會進入不會大規模進入房地產行業,而是進入傳統的基礎設施投資,或者以5G通信為代表的新基建投資領域。所以不會導致房地產行業的再次繁榮,不會拉動房價的再次上漲。


生活中的財經小知識


首先我們看一下這25萬億是什麼,投了那些“基建”

7省推出25萬億重點項目

2月23日,在雲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五場新聞發佈會上,雲南省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處處長郭金華表示,2020年,雲南將推出525個重點項目,總投資約5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4400多億元。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階段發佈投資計劃的省份不只雲南。自春節後各地陸續復工以來,多個省份發佈了2020年的重點項目投資計劃。

2月20日,河南省發佈980個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3.3萬億元,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8372億元,涵蓋了產業轉型發展、創新驅動、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生態環保、民生和社會事業六大領域。

2月25日,福建省發改委發佈了《關於印發2020年度省重點項目名單的通知》,確定2020年度福建省重點項目1567個,總投資3.84萬億元。其中在建項目1257個,總投資2.97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005億元;預備項目310個,投資0.87萬億元。

而在春節前,四川、重慶、陝西和河北等省份已經發布了本年度重點項目投資計劃。2020年,四川省重點項目700個,計劃總投資約4.4萬億元,年度預計投資6000億元以上;重慶市重大項目1136個,總投資2.6萬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3476億元;陝西省重點項目600個,總投資3.38萬億元,年度投資5014億元;河北省重點項目536個,總投資1.88萬億元,年計劃投資2402億元。

從這7個省份公佈的重點項目投資計劃來看,總投資接近25萬億元,2020年度計劃完成投資也近3.5萬億元。另外,全國其他省份公佈了重點項目清單,但是沒有公佈投資總額,還有一些省份具體數據不夠詳實。

比如,浙江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為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落地落實,支撐重大標誌性工程實施,浙江未來將重點推進200多個重大項目建設,總投資超2萬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約3000億元。

重慶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是中國經濟的一個特點。各地啟動的這些投資項目並非針對疫情而來的,是在年度計劃中就有所安排的。當然,針對疫情的衝擊,各地肯定會在一些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上更加重視。

事實上,在各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類會議上,穩投資作為重要政策工具被凸顯出來。從重點項目復工復產的進度推進到各類要素的配給,以及應對疫情的政策措施中,各地都強力穩投資。

2月28日,四川省委召開常委會會議暨省委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要求聚焦“三駕馬車”精準發力,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搶抓政策窗口努力擴大政府投資,帶動擴大社會投資。

專家建議推出“新基建”

當下,以擴大基建規模穩定投資進而拉動經濟增長的思路再次受到矚目。

比如,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最近就建議啟動新一輪基建。任澤平認為,對沖疫情和經濟下行最簡單有效的辦法還是基建,推出“新基建”,有助於穩增長、穩就業,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提升長期競爭力。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中國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時,都採取了大規模擴大基礎設施建設來應對。

對於啟動大規模的投資應對危機,四川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宏觀組副組長王小剛向第一財經表示,這是特殊情況下的特殊舉措,可以儘快把經濟恢復起來,而且疫情反映了我們存在的短板,補短板是比較明確的投資方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也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發揮好政策性金融作用。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緩解融資難融資貴。會議強調,要積極擴大有效需求,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發揮好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加大新投資項目開工力度,加快在建項目建設進度。

“疫情暴露出我們在社會治理、公共衛生設施、應急能力建設、物資儲備體系等領域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短板就是下一步投資增長潛力所在,就是發展空間所在。我們將以更大力度、更加精準地補短板、強弱項,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叢亮2月24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在雲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五場新聞發佈會上,雲南省就發佈了基礎設施“雙十”重大工程,這項工程總投資約3.6萬億元,主要是聚焦基礎設施領域,包括鐵路、公路、跨境電網和智能電網、5G網絡全覆蓋、多式聯運物流網十大工程。

不過,任澤平認為,啟動“新”一輪基建,關鍵在“新”,要用改革創新的方式推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而不是簡單重走老路。比如要調整投資領域,在補齊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傳統基建的基礎上大力發展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

因為25萬億投入的是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教育醫療等新型基建,所以對房價的拉動不大。


回首依清風


我們都說拉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三架馬車是投資、出口和消費,其中佔比最大的就是投資,而投資裡面的核心是基建與房地產。要想知道25萬億的基建投資對房價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首先我們得弄明白基建的邏輯與範圍,再者就是現國家經濟所面臨的現狀,以及接下來的政策導向才行。

很多人問我,現在的房地產還能炒嗎?我覺得,自住改善可以,但是炒作沒有太多的必要。未來的房產要想跑贏通脹的問題不大,收益還是會有的,可是想要再像以前一樣的瘋漲,也不大可能了。

因為上頭已經非常明確,不會再以房地產作為拉動經濟復甦的工具,會堅持“住房不炒”的原則。接下來的房地產行業,也會在疫情過後,逐漸迴歸正常,未來的趨勢,應該是穩中有升的。

那麼,在投資裡面的兩個核心,如果房地產不動,動的就可能就是基礎建設。現在的基建分兩個,一種是老基建,一種是新基建。老基建指的是“交建路橋”,也就是傳統基建,修路鋪橋、水泥、鋼鐵、工程機械,這是老基建的四個範疇。新基建呢?主要包括: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物聯網、醫療設備、光伏新能源、特高壓電網等等,我覺得,這些可能才是接下來國家重點投入發展的方向。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我想要您的點贊與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