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湖北各縣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湖北省,位於中國中部偏南、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簡稱“鄂”,省會武漢。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的故里就在湖北,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因而湖北各縣市區地名由來都是有依據的。

以水得名

湖北各縣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利川市:因清江為境內大川且富水利,故名

長陽縣:隋以內長楊溪即今南漢溪設長楊縣,唐改長楊縣為長陽縣故名

枝江市:以蜀江至此分枝為諸洲而得名

南漳縣:因其境有古南漳水即今漳水,故名

浠水縣:以境內浠水得名

竹溪縣:以境內竹溪河得名

丹江口市:以境內丹江入漢水處得名

老河口市:因處漢江故道之口得名

襄陽市:因位於襄水之陽,故名

潛江市:因境內有古潛江河為地下河得名

漢川市:因漢江流經市境得名

廣水市:因境內有廣水河得名,而廣水河則來源於:因其河床淺寬,每當山洪彙集導致河面寬廣,故各廣水

洪湖市:以境內洪湖得名

鄂州市:號稱百湖之市,又毗鄰長江,水資源充足,古代很多沼澤地,盛產鱷魚,故後稱為鄂。

沙洋:因處漢江河灘地而得名。漢代名漢津口,西魏曾於此置綠麻縣。唐尉遲恭在靠近漢津口的瓊台山修建“沙洋堡”。1961年(一說1950年2月)設沙洋鎮。1985年改為卷橋街道。1993年更名漢津街道。1998年複名沙洋鎮。

陽新縣,沿雉水(今富水)往東不遠有深潭曰辛潭,邑因近潭,又居雉水之北,水北為陽,故名陽辛。因古“辛”與“新”通用,又含析置新縣之意,故稱“陽新”。

以山得名

湖北各縣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京山縣:因縣境東部有京源山,故名

大悟縣:因境內大悟山得名

英山縣:因境內英山得名

神農架林區:因境內神農山得名

赤壁市:因境內赤壁山得名

夷陵區:因境內有夷山得名,一說因""江水至此而夷,高山至此而陵""得名

竹山縣:因境內有黃竹山,故名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因境內五峰山得名

黃岡市:因境內黃岡山得名

崇陽縣:因縣北群山崇聚,縣治在南,故名。據《讀史方輿紀要》“自通城縣龍窖山發脈,歷方山岩頭而東至此,諸山崇聚,故縣有崇陽之名。”

黃梅縣:因山多得名,名副其實,連綿起伏,環繞著縣城,還有眾所皆知的五祖,六祖等。

宜昌:原為夷陵。一說因縣北有夷山得名。另一說因“江水至此而夷,高山至此而陵”得名。清順治五年(1644年)曾改“夷陵”為“彝陵”。

以文化命名

湖北各縣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新洲:與州治變遷有關。中和元年(885年)遷縣治於江濱(今黃州),稱新州

巴東縣:因在古巴東郡之東故名

孝昌縣:孝子之鄉,孟宗哭竹的故事便是發生在孝昌,孝昌意為孝道昌隆。

黃陂:與江西過籍有關,管轄地域地名帶有濃厚的江西色彩,體現了先民戀鄉情思

天門:古稱竟陵,大洪山餘脈至此盡,取陵之竟也之意,後為避康熙陵寢(景陵)諱,以境內西北天門山取“天門”,沿用至今

應城:因應邑地處要衝,乃安荊府咽喉,故名

孝感: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而得名

安陸:取地勢高平少水患之意命名

荊州:傳為古九州之一,一說為楚初立國荊山(今南漳)所派生出來的

谷城:據《九域志》載,“谷城,因神農氏在此嘗植五穀得名”

公安縣:古名潺陵,稱百湖之縣。三國時劉備投靠劉表,在此駐軍。劉備任左將軍,人請安問:左公安否,答曰:公安也,蜀國時遂改名公安縣。後歷次反覆,49年確定為公安縣至今。

以歷史人物得名

湖北各縣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羅田縣:取巴蠻酋長文小羅田光興2人名姓稱羅田

秭歸縣:據<>雲:屈原有賢秭,聞原放逐亦來歸,故名

雲夢縣:因其地為古云夢澤得名

松滋市:因其地為古秋茲地故名(一說)

隨州市:以古隨國得名

鄂州市:以古鄂國得名

棗陽市:以境內古棗陽村得名

以頌美吉祥之詞為名

湖北各縣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保康縣:取保民安居康樂之意

遠安縣:因其地’近瑤而遠”得名其意為此鄰少數民族距京城遠,祝願永遠安寧相處之意

當陽市:取“天子當陽,諸候用令”之意

恩施市:取“恩威並施”之意

咸豐縣:取“鹹慶豐年”之意

鍾祥市:取“祥瑞鍾聚”之意

宣恩縣:取“宣揚皇恩”之意

咸寧市:取“(易、乾象)萬國咸寧”之意

宜都市:取“宜於建都”之意

大冶:取大興爐冶之意。

沙市:意為沙洲頂端集鎮稱沙頭市簡稱沙市

監利縣:以“監魚鹽之利”的簡稱,監利縣有鎮名“分鹽”。

以物產命名

湖北各縣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松滋市:亦名祝松,因當地松樹滋生而得名。 (另外一說)

黃梅縣:因縣境山上多黃梅得名。

蘄春縣:以水隈多蘄菜得名。

複合地名

湖北各縣的由來,快來看看吧

武漢市:由武昌、漢陽、漢口三鎮取首字命名。

黃石市:由黃石港和石灰窯各取一字命名。

黃陂區:柔合古黃城與武湖得名。

通山縣:取境內通羊、青山兩鎮各取一字命名。

十堰市:因清中葉在百二河上築六個堰、犟二河上築四個堰故名。

嘉魚縣:以境內有魚嶽山,兼取(詩經、小雅)“南有嘉魚”之意命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