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廣北農場原場長李子元

廣北農場原場長李子元

廣北農場原場長李子元

廣北農場原場長李子元

李子元,1911年2月生於今東營區龍居鎮西南李村,1941年3月參加革命工作,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3月至1953年5月,先後任山東省博興縣李林鄉鄉長,博興縣七區公安特派員,廣博蒲三邊政府特派員、指導員,蒲臺縣四、五區區長,蒲臺縣司法科長、公安局長、縣長,中共墾利縣委書記處書記等職。1953年5月至1978年7月,先後任渤海區農墾局黨委副書記,廣北農場副場長、場長,黨委副書記、書記,山東省建設兵團一師三團副團長等職。

李子元在廣北農場工作了26年,對廣北農場有著深厚的情誼。這位由譚啟龍省長親自簽發任命狀的農場領導人,待人和藹可親,臉頰上永遠掛著可親、可敬的笑容。每年無論春播,還是夏收,他都會打起揹包下到生產隊,與工人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開飯時,他到食堂排隊打飯;勞動時,他在田間地頭與工人們打成一片。他始終生活在群眾中,群眾也把他當作貼心人。全場的工人沒有一個不認識他、不熟悉他的。他心不離群眾,身不離勞動,處處關心工人疾苦,贏得了農場人的衷心愛戴。

李子元在工作中非常勤勉敬業。天氣晴朗時,他騎上自行車跑三個分場,檢查農業生產;陰天下雨時,他披上雨衣,拄著柺杖,徒步踏著泥濘路,硬是堅持把三個分場跑一圈,看看排水溝通不通暢,地裡澇了沒有。農場的每塊地都留下了他的腳印。天長日久,哪個支哪個鬥,他對有些地塊的面積都瞭如指掌。這片被當地農民形容為“消息(蟬)爬在門框上叫,人在蓬蒿下乘涼”的千古荒原,經過廣大農場人多年的辛勤努力,新興的廣北農場在這裡拔地而起,萬畝平疇,莊稼茂密,公路縱橫,溝渠林路配套齊全,處處呈現人旺財旺的新氣象。

正當李子元躊躇滿志、準備再展宏圖時,“文化大革命”開始。十年蹉跎,十年遺憾。當陰霾過去、春天來臨時,李子元年事已高,被調往惠民地區農墾局。1978年8月,任惠民地區農墾局顧問。1981年離休(享受地專級待遇)。

離休後,李子元時刻關注著農場的發展。每當有農場領導和職工前來探訪,他總是急切地詢問農場的經濟效益和一些老同志近況,真誠地為農場的每一步發展而高興,為職工群眾的安居樂業而快樂。

幾十年來,李子元已將廣北這個名字深深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之中。廣北有他魂牽夢縈的土地,有他割捨不下的老同志。晚年,只要身體許可,他幾乎每年都要來廣北看望老同志,並多次說過,死後一定把骨灰撒在廣北的大地上。這並非戲言和一時逞快之語,而是他深思熟慮後的鄭重抉擇,非如此不足以表達他對這片沃土刻骨銘心的感情。1994年清明時節,他來廣北與老同志團聚期間,決定實地察看一下骨灰撒放地點。在老同志陪同下,轉至支脈河攔河閘時,李子元停了下來。他向眾人表示:此處很好,就撒在這裡,我要與廣北的同志們一起奮鬥。聞聽此言,在場的老同志無不為之動容,老場長高尚的思想境界所展示出來的人格力量深深震動了人們的心靈。

1999年11月26日,李子元因病不幸去世,享年88歲。他在辭世前留下遺囑:身後喪事一切從簡,不向遺體告別,不送花圈,不留骨灰(按原來意見撒在廣北支脈河),不通知親朋好友,不麻煩單位,親屬自己辦理後事即可。11月28日,李子元的親屬們遵遺囑,到廣北農場撒放骨灰。儘管事先刻意低調行事,但農場的老農墾們還是知道了這一消息。他們聚在總場機關門前,等待著老場長的到來,執意要為老場長送一程。

凜冽的北風中,靈車緩緩而來,絲絲寒意浸透了每一個愛戴他的人。人們帶著不捨,揮淚告別了心中善良、可敬的益友和長者。

出總場,往東北方向前行。四五輛車,十幾個人簇擁著這位生前曾指揮過千軍萬馬的亡靈,來到他生前親自選定的地點——支脈河攔河閘。橫穿廣北腹地徑流入海的支脈河,是李子元再熟悉不過的地方,兩岸的萬畝田疇曾留下他數不清的奮鬥足跡。這裡是農墾人的家鄉、拓荒者的根。葉落歸根,老場長回來了,又回到了他親手開墾過的農場。這裡是他的熱土和永恆的家園。北風呼號,支脈河嗚咽,它們也在祭奠這位農墾英靈。親人們滿含淚水,懷著難以抑制的悲痛,依依不捨地將骨灰緩緩撒入支脈河水中……

( 中共東營區委黨史研究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