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堅守誠信!這個井研人的創業之道值得點贊


堅守誠信!這個井研人的創業之道值得點贊

伴著大米加工機器的轟鳴,一名中年男子飛快地穿梭在一間間操作室裡,看遍每個環節的生產,才能安心地開始一天的工作。他,就是井研縣林翔米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世林。

堅守誠信!這個井研人的創業之道值得點贊

憨厚的外表、抖擻的精神、堅定的眼神。王世林給人的第一印象便是踏實、精幹、自信。他是土生土長的井研人,目前在井研縣原三教鄉經營著自家的林翔米業。公司以種植生態有機水稻、糧食收購、大米加工以及銷售為主,是全國誠信經營示範單位、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省放心糧油進農村進社區示範加工企業。談及創業之路,他告訴記者“今天這一切,來得並不容易。”

首份工作收到假錢

王世林是井研縣東林鎮人,今年56歲的他經歷了他人的欺騙、嘲笑、白眼……然而骨子裡那股不服輸的勁頭,讓他的事業蒸蒸日上。

堅守誠信!這個井研人的創業之道值得點贊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迎來了農村人外出務工的熱潮,但王世林一直不願外出務工,生活水平與本村人的差距也越來越大,在妻子多次勸說下,1994年,他與同村人一起到樂山城區打零工。“我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王世林說,“機緣巧合下,一個副食店老闆讓我幫她看管副食店。”

老闆向王世林開出了每月200元工資的條件,但需交6000元押金。這個數字讓王世林有些害怕,但他又特別想幹這件事,在和家人商量後,他賣掉家裡的豬,再東拼西湊交了押金。

懷著滿滿的信心,王世林開始了這份工作,每天都提早上班。然而,事情總有意外。“第二天我就收到了300元的假錢,還是會計來收賬時發現的。”王世林說:“以前我很少見到100面額的錢,根本不知道錢的真假。”

面對這300元,他心中打起了退堂鼓。“我之所以堅持下來,是附近當兵的人給了我鼓勵。”王世林告訴記者,當時他的店裡有很多當兵的人來光顧,熱情的他經常與他們拉家常,大家就熟絡起來,還結下了很深的友情。“他們瞭解這個情況後,就經常來店裡玩,後來就沒人拿假錢騙我了。”

大膽開拓自立門戶

堅守誠信!這個井研人的創業之道值得點贊

在副食店一干就是3年。1997年,副食店老闆要把店面轉讓出來,這意味著王世林即將失業。在沮喪中,店老闆說了一句“店面一年租金是1萬元,你想做這個生意不?”

王世林回家左思右想後,咬咬牙把積蓄拿出來,再向親戚借了些,共2萬元,把店盤了下來,再進了些貨,開始自立門戶。

“我把誠信看得很重,利潤看得很輕。”王世林說,有一天店裡突然來了近百人買東西,原來是平時愛和他聊天的老人帶動鄰居一起來照顧他生意。一方面是信任他,另一方面他賣的商品比其他店便宜。

憑著勤奮、誠實、友善,王世林的副食店生意越來越好。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堅守誠信!這個井研人的創業之道值得點贊

走進林翔米業大門,“誠信、敬業、和諧、創新,遠離公害、擁抱健康”幾個大字映入眼簾,這便是王世林的創業之道,也是他為人處事的準則。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些字“是用心雕刻上去的”。

“家鄉本來就是糧食大縣,如果能賣家鄉大米不是更好嗎?”王世林後來在門市上遇到了一個井研人,“他看我賣米生意好,就萌生開米廠為我提供米的念頭。於是我就借了10萬元給這個人,剛開始提供的米還行,後來不但把劣質米給我,還缺斤少兩。”對此,王世林很氣憤。他堅持出售的每袋大米都貨真價實,如果大米質量不好,寧願斷貨也不會以次充好。

經過深思熟慮,2006年,王世林決定開米廠。剛開始資金缺乏,就跟人合夥。但由於規模小,辦廠受到很多限制。“資金投進去了,一直不能生產,虧得也差不多了。”最後合夥人撤了出來,王世林覺得自己有很大責任,於是把合夥人投資的錢全部還給了對方。

合夥創業的失敗並沒有阻止王世林前行,他又四處借錢,於2009年成立了井研縣林翔米業有限責任公司。

為把控質量,不管是稻穀收購還是大米加工,再到最後銷售運輸的環節,王世林都要親自把關,嚴格監督。“雖然很累,但心裡踏實,從研發、種植到產品加工,層層可溯源,只為讓消費者吃上放心的大米。”

功夫不負有心人。用心做出的好產品在市場上經受住了考驗。目前,公司有2500畝有機示範基地,帶動一千多家農戶增產增收。公司年加工稻穀10萬噸,年銷售大米2萬噸。

談及未來,王世林信心滿滿:“誠信是我一生的堅守,我一定會將生態、有機長期堅持下去,讓越來越多的人吃上井研林翔的優質大米。”



堅守誠信!這個井研人的創業之道值得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