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青島自駕游去西藏,由青藏公路進藏好還是由川藏線入藏好?

馬到成功58957


我去年6月份初同老伴自駕游去了一趟西藏,上海出發經成都進藏,川藏線進,青藏線出,從成都到拉薩經格爾木,共計18天。

進藏前諮詢了很多去過西藏的戰友,因為川藏線平均海拔低於青藏線,可以逐步讓自己身體適應高原氣候,防止高反,而且川藏線沿途美景比青藏線多一些,如:折多山,貢嘎山、姊妹湖,東達山等等,如果是在青島出發我推薦川藏進,青藏出。返回時走青藏線,沿途景點有崑崙玉珠峰、可可西里、長江源、唐古拉山口,可以去看看青海湖,茶卡鹽湖等,還可以順便去敦煌,看看鳴沙山月牙泉,莫高窟等。

去西藏有很多條路,但最美的還是318。美景都在路上,當然途中有很多盤山路段和急的彎路,雨季時還特別要注意防泥石流和塌方路段,車上需要提前備好人和車用的各種急應物品,總之自駕遊進藏是對人的一個心裡和意志的考驗。

以上一點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您旅途愉快,一切順利!











兵部飛鷹的自駕


如果是在青島出發我推薦川藏進,青藏出,我去年就是走的這個線路,第一站去的河南開封,玩一天,第二站去的西安玩3天,第三站就是成都了,一路慢節奏不要太趕,玩夠了成都就直奔川藏線了,沿途太多美景了,例如:折多山,貢嘎山、姊妹湖,東達山等等,慢慢走可以好好欣賞美景的同時海拔高度也是慢慢增長的,身體也不會那麼難受,當然也要根據自己身體反應決定行程的速度,回到主旋律,回來走青藏線,青海湖,茶卡鹽湖,都在這條線路上,還有胡楊等等,如果你不是很急,可以去敦煌,看看莫高窟,在說內蒙古阿拉善呼倫貝爾哈爾濱瀋陽大連上船到煙臺,或者直接回青島,沿途路過曲阜,可以看看孔廟,出發前一定要做好攻略











行者北大雙


川藏進去比較合適,邊遊邊開慢慢悠悠一週左右,不會有特別明顯的高反,回程可以走青藏線想去敦煌就在格爾木往北走柳格,想去青海湖就往東,都是不錯的,當然也可以走新藏線進入南疆,但這條線路需要開邊防證,西藏新疆各一張,吃的方面藏餐作為沿海地區的人真的吃不慣,所以只能吃川菜,到了新疆就可以大快朵頤了,價格便宜又美味,這是我18年帶兒子單車穿進新出拍的











後知後覺的一世孽緣


不知道你是什麼車,15年7月我騎車川藏進青藏出,見得最多的就是SUV或者越野車,很少見到轎車,見到的轎車大部分是藏民的,當然藏民的車很多都是五菱宏光等這些,外地的還是SUV和越野車居多。

我認為哪進哪出看你自己,但是建議避開七八月份的雨季,七八月份,一旦下雨,道路不同程度的受損,作為外地的你只能原路返回或者等待路通。尤其是川藏線,因為很多路都在山裡,滑坡落石經常發生,也很危險。

青藏線路況相對就好很多,但是風景就不如川藏線了,青藏線有很多幾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景色是一樣,比如真正的windows XP桌面,看的你都審美疲勞了。

既然是自駕遊,肯定想走不同的路線,如果不是七八月,我都想建議你川藏進,新藏出,如果剛好趕上七八月,建議青藏進新藏出,當然了看你們的計劃了,自駕遊,關鍵是玩的開心,注意安全,提前做好準備




朝聖安菲爾德


我去年六月份是從濟南出發川進青出,用了21天的時間,行程8000多公里,318線可以說是最經典的一條線路,號稱國內第一景觀大道,如果第一去還去建議走318線吧,比較方便,景色也壯觀,希望我的建議能幫助你








勇敢走天涯


青島出發入藏,從距離行程上差別不大。如果是第一次自駕進藏,建議還是選擇川進青出。如果夏季出發,川藏南線上可能會遇上自然災害(青藏線上也會發生),但對於適應高原狀況和沿線路況來講,走川藏南線更好。

青藏線從格爾木後,海拔上升很快,平均4000以上,沿線植被覆蓋少,高海拔,含氧量低,容易產生高反。川藏線上海拔逐步升高,而且植被豐富,雖然高海拔,但含氧量相對高些,容易適應高原。等到川藏線進藏已經適應高原,青藏線出藏通常就沒有問題了。

路況上,青藏線沿途一般,路面沉降和暗坑,大貨車多,容易堵車,需要特別專注駕駛。青藏線行程較為艱苦,尤其從格爾木到那曲之間800多公里的路程,一天行程較為疲勞,中間很多地方歇停條件較差(沱沱河有所改善)。走川藏線,配套較好,可先享受川藏線沿路壯美風景,回程青藏線再艱苦點也好過。青藏線沿途景點相對較少,崑崙玉珠峰、可可西里、長江源、唐古拉山口等,各項服務配套對比川藏線上都差很多。


大手牽小手一起去走走


好的,很高興和你探討這個話題,青島自駕游去西藏由青藏公路進藏好,還是由川藏線進藏好?根據這兩條線的路況,以及你進藏的季節,旅遊景點的取捨等三個方面,給你做一一分析,供你選擇參考。

首先我們從路況上來考量

暫且不考慮你在內地的行程和安排,在內地行程全程高速的情況下,我們把終點設在拉薩。走青藏線:青島---格爾木--拉薩3840KM。走川藏線:青島--成都--拉薩3900KM,單程沒有大的區別。也就是說,這兩條線在距離優勢上沒有多大區別。青藏線是海拔在4500多米的高原行駛,景色單一駕駛容易疲勞,根據2019年從走青藏線的車友們反饋的信息,青藏線(109國道)西藏安多到青海的格爾木,特別是可可西里路況不是很好,搓衣板路炮彈坑比較多。川藏南線(318國道)穿越橫斷山脈路途的景色多樣化,但道路崎嶇,路況複雜,駕乘具有挑戰性,但氧含量高於青藏線,你可根據你的行程情趣進行選擇。

二從出行的季節考量

建議你進藏自駕遊的季節3~10月,3~6月,9~10為最佳,這兩個最佳季節你可以選擇遊川藏南線進藏,這兩個季節都是川藏南線上景色最美的時期。7~8月希望你選擇由青藏線進藏,這時得橫橫斷山脈是雨季自然災害頻繁,走青藏線較為安全。

三從旅遊資源上考量,

青藏線上的旅遊景區主要青海湖,有茶卡鹽湖,一望無際的可可西里,那木措,羊八井等高原風光為主的風景區。川藏線上的景區比較豐富,雅安,康定古城,瀘定橋等古城風光,著名的景區有四姑娘山,稻城亞丁,春季雅魯藏布江的桃花,巴松措,魯朗風景區等眾多的風景區都是以原生態環境,雄,奇,秀,美的高品質自然風光而聞名中外可以說,318國道上一路的風光陪伴你西行,是你欣賞高原風光的不二選擇。

以上三個方面,可根據你駕駛的車型,身體狀況,旅遊愛好等諸多因素進行合理選擇進藏路線。如你不想走重複路線,可以川藏線進,青藏線出;也可以青藏進,川藏線出。要補充說明一點的,兩條進藏的路線基本的車型都完全可以暢通。


起源fjs


自駕去西藏青島出發基本穿越大半個中國啊,要看你計劃多少天,想要怎麼玩,幾個人,有沒有老人或者孩子,有沒有預算要求,這些都是給建議之前要考慮的,如果以上均無,也要看個人喜好,青藏路況好,滇藏川藏風景美,從青島出發川藏和青藏都可以考慮。高反的問題,因人而異,但是青島海拔接近海平面,如果題主是青島人,可能適應了低海拔氧量,建議備一些紅景天以防高反影響旅途狀態。

要從景點考慮還是走連霍高速,具體路線:

青島走瀋海高速到日照,轉日蘭高速到河南蘭考,再轉連霍高速到甘肅蘭州,然後轉京藏高速到青海格爾木,再改走國道109直到拉薩。

回程走國道318到四川成都,改走滬蓉高速到江蘇南京,轉寧連高速到連雲港,轉瀋海高速回青島。

青藏高原海拔高,坡陡彎急,路況複雜,皮卡一定不能超載。高速公路一般都是在城郊繞行,如必須進城,應詢問一下收費站工作人員或第一個碰到的交警或當地的司機。我的辦法是車停城外,坐公交去旅遊。








孤獨是最忠誠的伴侶


主要要搞清楚這個“好”的內容,才能決定選擇那條線進藏:

1.距離:從青島出發到拉薩,走青藏線約3829公里;走川藏線約3893公里,兩者距離相差僅幾十公里,差距不大;但川藏線沿線山區較多,走川藏線估計要多一天的時間;

2.路況:從青島到西寧和成都都可保持全程高速,青藏線重載貨車相對多些,路況雖全程油路,但舒適性比不上川藏線;川藏線整體油路路況好,但巴塘-海通溝一帶幾十公里因修路路比較爛一些。

青藏線全線相對平緩;但川藏線山道多,拐彎多,對駕駛技術要求更高一些;

環境:青藏線沿線多為無人區,蒼茫荒涼;川藏線沿途為山區,植被較好,沿途風景秀麗,有中國最美景觀大道之稱。

高反:至於進藏人最關注的高原反應問題,以個人經歷感覺青藏線更嚴重,因為西寧過後海拔是持續升高,沒有緩和的餘地;川藏線則不同,從成都到拉薩,海拔高度呈波浪型提升,自駕者可選擇安排在海拔較低處住宿,如巴塘、然烏、林芝等地,逐步適應高海拔地區生活。

從這四個方面考慮,自駕者從青島出發走哪條線就清楚了。依本人之見,建議川藏線進,青藏線出走一環線,既可觀賞和體驗兩種不同風格的風景,在高反的問題上也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

個人意見,供大家參考。








牛在旅途2014


這兩條路我也都走過,這兩條公路風光迥異,都值得走一趟。

1:川藏公路,一路上要翻越十萬大山,大多數都是山路。

2:青藏線,一路上要穿過茫茫的無人區,只有崑崙山一小段山路。

那麼,是不是山路更難走呢?依據我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不是的!不是的!

1:先說下川藏線,只有巴塘一段不好走,路面很差,還容易塌方。只要不趕上雨季,基本也沒什麼問題。其他路段至少都是柏油路或高速路。

2:青藏線看似平坦,其實路面都是坑。因為海拔高,絕大多數地方都是凍土路基,被貨車一壓全是坑。走青藏線一定要注意車子底盤。

還要重點說一下,青藏線堵車也更多,因為進出西藏的物資,都從青藏線運輸,路上全是重卡。

看看我當時的視頻,重卡多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818b212d474b47108e9b395b05aafe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