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疫情之後百業待興,能聊聊此次疫情對各行各業的正負影響嗎?

靜怡勤反覆練


的確,人是創造經濟價值的主體,疫情期間居家隔離交通管制,購買力下降。精神層面消費自然就會轉到基礎生活消費上面去,娛樂行業尤其受到打擊,基礎民生領域還是值得關注的


李說


1.我是中小企業的老闆。最有發言權,首先對中小企業影響最大,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力量,是現代化經濟建設的中堅力量。相比於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受疫情的影響更大。

2.根據2018年國務院統計,我國中小企業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徵:“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3.朱武祥等人對995家中小企業受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響的情況及訴求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總計58.05%的受調查企業應收預計下降20%以上,62.78%的企業認為員工工資及五險一金是主要的支出壓力,超過2/3的企業資金維持能力不超過2個月,其中34%的企業認為難以維持1個月,企業的訴求主要是在社保、租金、員工薪資等成本支出方面給予補貼或減免。

4.從中小企業的分佈來看,廣東、江蘇、浙江和山東四省受疫情衝擊最大。

5.根據第四次經濟普查,中小微企業主要集中於東部地區,佔全部中小微企業的61.7%;東部中小微企業平均營業收入1,085.9萬元,分別比中部和西部高11.9%和12.1%。中國中小企業景氣指數顯示,廣東、江蘇、浙江、山東四省中小微企業景氣指數顯著高於全國水平。除湖北地區外,四省在此次疫情中,經濟衝擊較大。

6.從中間投入的佔比看,第三產業和勞動密集型行業受批發零售、客流和物流影響最多。根據朱武祥等人的調研,中小企業較多分佈在高科技行業(含軟件、互聯網)、零售與服務業(含教育、孵化平臺)、餐飲住宿娛樂文化旅遊、加工製造業等行業;綜合來看中間投入的影響,餐飲住宿娛樂文化旅遊,密集型加工行業影響較大。




阿秀廠電熱片


疫情對各行各業的深遠影響大家都有目共睹,幾乎所有行業都受影響,民生領域尤為受創嚴重!

我們來重點闡述一下後疫情時代中國未來爆發性增長行業。

第一、大健康產業和醫藥產業:由於疫後殘留在人們心目中的恐慌,醫藥健康產業還會繼續高速增長。

第二、5G新商機:無人駕駛以及智能AI家居、自媒體長短視頻、遊戲及線上娛樂等行業將得到空前發展;

第三、線上教育、知識付費、原創文化產業等迎來爆發期;

第四、無人零售、無人餐飲、無人機配送、遠程醫療等高科技行業強勢崛起;

第五、各種配送平臺和上門服務平臺全面崛起,包括生鮮配送,客製化餐飲配送等;

第六、線上辦公,尤其是實現群體協作的辦公軟件成為趨勢,工作不再受地理空間限制;

第七、宅商業大行其道:同城物流,跑腿服務宅經濟全面崛起;

第八、心理諮詢和心理醫生成為熱門行業,因疫情造成心理諮詢需求增加;

第九、VR/AR 等場景體驗類項目,將引領虛擬世界一步步走入現實;

第十、區塊鏈和分佈式商業:疫情帶來的社會失序使人們更加重視區塊鏈技術在醫療和數據監測方面的應用,分佈式商業和個人品牌興起。




大志戲功名H


危險並未消除,儘量減少外出

.

五一之前,不管別人怎麼說,防控怎麼降級,儘量減少出門次數,出門帶口罩,進門消毒,出去買菜一次多買點,不要天天出去,在家運動,必須上班的,單位和家兩點一線,別亂逛,單位工作時刻警惕,口罩帶好,別坐公交,別上飯店,別串門,原因在於:

一、到現在還沒有特效藥;二、治療好的出院後還有反覆;三、每天還是百人死亡;四、無症狀患者的存在;五、病毒發源地不在武漢;六、疫苗最快4月底才臨床試驗,成功否還要驗證半年;七、病毒排查試劑盒有效率才百分之五十;八、最長潛伏期有達到27天的;九、新冠病毒可能會與人類長期共存;十、該病毒不光影響肺部和呼吸,對心臟等其他臟器也有嚴重影響;十一、其他國家確該人數也在迅速上升;十二、口罩當前還是很難買不到,去醫院除急診和發熱呼吸科外,其他科室得預約。

因此,每個人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國家放鬆控制,允許人員流動,那是考慮國家經濟方面,沒辦法再封村封路封小區。年前各類生產企業屯的庫存也即將消耗殆盡,不開始生產,人們的日常生活所需接濟不上,要保社會穩定,必須開工復工。但是不代表這場戰役結束了,老人們身體弱,有很多基礎病,要少出門,在家做運動,這個時候要生病,醫院診所都難進!



經濟信息速遞


1、餐飲、服裝、旅遊

因為疫情的影響,整個餐飲行業都受到了嚴重的衝擊。本來春節期間定好了餐,都取消了,該出去吃飯的人都宅在了家裡,開始自己做飯吃。即便想點外賣,由於小區的封閉式管理,外賣也送不進去,只能止步於小區門口。

就算你出去取外賣,還得損失一個口罩,用完了就得銷燬,為了一頓飯,損失一個N95,還冒著感染病毒的風險。

況且現在的口罩,是稀缺資源,屬於戰略儲備物資,更是一罩難求,即便是土豪也不願意為了一頓飯扔掉一個口罩。

而且,這裡還有個問題,就是送進來的東西你還得先消毒,但是現在的消毒液、消毒酒精也成了戰略物資,很稀缺。所以,哪怕家裡的飯做得不那麼好,不那麼可口,但是在利弊權衡之下,我相信大多數人會選擇宅在家裡自己做飯吃。

而這種狀況絕不是持續一個兩天就完事了,時間跨度很可能是好幾個月,我相信你能想象到這些餐飲老闆有多焦慮了。

服裝生意,也是重災區,本來準備了一個冬天的貨,就準備春節這幾天大賺一筆。現在好了,關門歇業,等你開門做生意的時候,氣溫已經升高,很有可能已經是夏天了,誰還會去買冬裝呢?

全年銷售最旺的一個月沒了,之前上的冬裝成了庫存,還得積壓到下一年,但是你的店能否熬到下一年呢?

本來春節是一個重要的旅遊黃金週,但是受疫情的衝擊,旅遊景點關閉,大型文娛活動取消,人們也終止了出行計劃。人們都宅在家裡不願意出門,而且這種狀況也要持續一段時間。

這裡有一個數據,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景點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2020年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肯定會超越2019年,但是現在受疫情的影響,本應火熱的旅遊市場瞬間冰凍。這讓那些靠旅遊業公司、導遊們情何以堪?

2、養殖戶、種植戶

養殖大戶沒人給送飼料,那些圈養的家畜就得掉膘、餓死,即便有飼料,但是你這些東西賣給誰呢?人都不出門了,餐飲業也停擺了,根本賣出去,時間越久,你虧得越多,根本扛不住。

那些種鮮花的,別說市場停兩個月,就是停一個月,這些花都得爛在地裡。即使你運到了城裡,沒人上街,你又能賣給誰呢?可不就砸到了自己手上了嗎?

3、小微企業、個人創業者

對於很多小微企業來說,賬面上的現金一般只能維持到下個月,因為錢是銀行貸來的,這個月有收入,才能給員工發工資,才能還貸款。停工一個月,沒了收入,他拿什麼給你發工資,還貸款?還有很多個人創業者,一家大小的吃穿用度全靠自己的這點小生意維持著。

一旦生意停擺,沒了收入,一家老小吃穿用度,都成了問題,那真是夜夜失眠,心裡慌得很。而且他們的錢都壓在貨上,貨賣不出去,錢就收不回來,房租還得付,到時候就得清倉出貨,而且這會引起連鎖反應。

前幾天還看到一篇採訪西貝餐飲董事長的文章,裡面說因為疫情的影響,西貝餐飲在今年春節前後一個月的時間營收損失在7—8億元。兩萬員工一個月的工資支出就要1.5億元,如此下去,西貝餐飲賬面上的現金撐不過3個月。

看起來很悲觀,但是我相信作為一個有著20多年經營經驗的公司董事長,曾經面對過無數的危機也走過來了,這時候他肯定已經想好了對策。

為什麼這樣說呢?作為一個公司的領導,哪怕一個很小的個體創業者,都有自己的風險應對策略。

比如,貨突然賣不出去,或者現金流突然斷了…..,對於這樣的危機事件,你必須有應對辦法。作為經營者,如果你連這個意識都沒有,連危機備案都沒有,那你真的不配做生意,也不配做一個老闆,更不適合創業。

而且很多老闆的應急預案不止一種,比如拆東牆補西牆,因為老闆們不止一個公司,也止一個收入渠道。

再比如和員工協商,工資暫時只發80%,甚至50%,等危機過後,再補發。我相信在外力面前,平日裡博弈的雙方會自發的抱成團,只要大家還想幹,不想一拍兩散,都會各讓一步。你也不要把老闆想得這麼脆弱,你以為老闆都是吃閒飯的嗎?

馬雲剛創業的時候,公司一直在虧錢,為了養活公司,還得自己扛著麻袋去義烏小商品市場上貨,然後自己又扛回來擺地攤賣貨,就靠他自己,也把公司養了好幾個月。

能當老闆的人,沒幾個弱逼,如果太弱,早被市場淘汰了,怎麼可能混到老闆這個位置上呢?

我曾經做社區團購的時候,為了節省開支,沒招那麼多員工,自己一個人配貨、送貨、既是前臺,又是售後……,一個人幹了三、五個人的活,也挺了好幾個月。

不要忘了,老闆也是從基層幹起來的,就算是一個餐飲小老闆,最開始也是從採購、洗菜、配菜、顛勺……開始。真到了緊急時刻,沒有人手,他無非辛苦一些,至少不會讓業務停擺。

因為情況不一樣,現在不是讓你在好與更好裡面選擇,而是讓你在壞和相對不太壞裡面選擇。

就像我家裡,平時不怎麼開火,因為都在忙工作,現在一家人窩在家裡,媳婦就是火頭軍,一天要做三頓飯,既要照顧小孩,還要打掃衛生。她憋了一肚子火,天天罵我,嫌我不會做家務,什麼忙也幫不上。但是,就算吃泡麵,我們也能活下來。

4、個人

肯定也有人會說,我不工作哪有錢還房貸、車貸……,確實,這也是現實存在的問題。作為個人,你必須有自己的一套風險管理機制,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中,未來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

我相信,這次危機不是第一次,但也絕不是最後一次,個人面對危機的時候,你不得準備應急預案嗎?如果你的頭腦中時刻有這個意識,才算是一個真正成熟的人。

就像我父母都是國企職員,在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他們的企業兩年沒發過一分錢工資。企業賣不出產品,發不出工資,可是員工也得養家活命,怎麼辦?

作為個人只能自救,幸好那時家裡有餘糧,日子過得雖然艱難,但是也挺過來了。

因為我父母都是50後,經歷過很多,有這種憂患意識,以及危機防範意識,比如一段時間內沒有收入怎們辦?買不到糧食怎麼辦......

他們都有自己的一套應對措施,確保家庭成員在危機時候都能挺過來,而且還能過得相對不錯。

相反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像80後,90後,00後,大多數沒有經歷過這種危機,根本沒有這種意識。甚至很多人都是超前消費,當月的工資還沒到手,就已經計劃好如何消費了。

所以面對危機,首先要改變你自己的心理預期,不要老想著還和以前一樣的花錢方式,要做好收入減少,甚至無收入狀態下挺幾個月的準備。

其次,你要思考你的收入方式,不能將你的工資作為唯一的收入渠道,多拓展你的收入渠道,嘗試通過互聯網做一、兩個副業來衝抵風險。很多時候,只有經歷過血淋淋的現實之後,你的風險意識才會培養起來。

這對於個人和企業都是一種進步,而且我相信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大部分都能扛過去這次危機,而且會越來越好。


穿三線型態狙擊手


以下行業可能最值得我們去關注。

醫療行業:

通過這次疫情我們發現,平時相對寬鬆的醫療資源,一旦出現突發情況,將變得很難應付,因此應急醫療有可能會成為熱點,疫情過後,全社會性的傳染性疾病的防控顯得尤為重要,消殺消毒殺菌行業或許會迎來新的重視。

生物、製藥技術:

現在,新病毒的檢測時間已經達到30分鐘之內,這和生物技術是分不開的,生物技術不僅用於診療,還可以用於製藥,疫情過後,生物技術產業有可能成為熱點之一,疫情過後,生物製藥產業發展可能將會得到很大重視。

遠程辦公協作工具:

線上辦公軟件,尤其是能夠實現個體協同的辦公軟件,工作不再受地理空間限制,增加協同軟件的發展,研發協作和提高工作效率,很大的可能在將來會推動遠程工作的機會,類似於字節跳動、釘釘等期間就免費推出了它的產品供大家在家辦公使用;

自媒體行業:

內容產業在未來也許會進一步爆發,自媒體、網紅、短視頻等行業在疫情期間基本不受影響,甚至出現流量上漲的情況,如今只要涉及買賣就避不開短視頻,通過製做內容變革傳統商業模式已經到來,內容行業在未來將會更繁榮的發展。

無人零售:

傳統零售業整體蕭條疲軟,“無人零售”:無人超市、無人零售、無人餐飲、無人機配送等高科技行業回強勢崛起,不僅能夠節約土地和人力成本,還能將銷售滲透到人們日常的碎片化消費場景中,獲得相應消費數據以此精準把握用戶需求,佈局新興渠道。

配送行業:

各種配送平臺或上門服務平臺等,比如通過河馬、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等近年來每日新鮮蔬菜水果購買配送,蔬菜水果的新鮮程度與超市或菜場的新鮮程度無基本差別,定製化餐飲配送,清潔/保姆/搬家等各種上門服務,同城物流,跑腿服務等行業。

物流體系:

疫情中的物流無人化將會擁有更完善的物流體系,例如物流機器人應用於倉庫、分揀中心、以及運輸途中等場景的,貨物轉移、搬運等操作的機器人,國外傳統工業智能製造Dematic、Swislog,以及Amazon等互聯網巨頭,都在陸續佈局物流機器人。


可樂爽歪歪


疫情應該很快就會過去,各行各業也會開始步入正軌。疫情對有些行業的影響是很大的,例如餐飲行業、影院行業、旅遊行業、線下教育行業、會展行業等。間接也會影響很多其他的消費,例如旅遊行業受影響,自然交通出行會受影響,酒店賓館住宿會受影響,旅遊中的餐飲會受影響,景點的一切銷售都沒了。等等。

這些影響很多其實是搶不回來的,因為過去就過去了。這些行業中,有三類企業受影響最大:1、對現金流不充裕的企業;2、庫存壓力大的企業;3、業務模式單一的企業。

有些企業嚴重的會倒閉掉,或者要通過截流例如裁員等來減輕負擔。有些企業一時半會恢復不過來。甚至要轉型。

當然,國家地方政府都會出臺一些措施來減輕企業負擔,包括減免稅負和提供貸款等。但,有些企業能支撐,有些也比較難。這要看企業的情況了。

而且,即便像鍾院士所說,4月下旬可能會最終控制疫情,在這段時間,很多工作的恢復也依然是謹慎的,例如大型展會、各類宴會等。

當然,有些行業是受益的。例如醫療行業,醫藥行業,口罩物品等。而日常生活還要正常過,所以,各類日常用品商城、便利店等生意都會更好,而且,線上配送要比平時更忙,一切在線的生意都比單純線下要好很多。例如炒股的不僅沒有影響,反而還會增加。

其實,不管是哪個行業,都要從這次疫情中吸取經驗教訓。醫療行業要加強對這類疫情的系統反應能力和機制,以及資源的重新匹配等。包括物資的存儲。特別是資源的匹配和重新配置方面,是需要重點解決的。

對政府而言,如果構建一種快速反應機制,並有效進行資源配置很關鍵。同時,如何平時加強對疫情的認識,對公共衛生事件的意識和反應能力及速度,至關重要,事關人命甚至國家未來。

對企業來說,有些東西不要糾結,攤上了就認了。重要的是立即重新制定規劃,如何開源節流,如何應對下一步的發展,能活下來先活著,錢永遠賺不完,多賺少賺倒沒什麼。也不要抱怨,抱怨也沒用。在美國流感生病檢測還有話費幾千美元的費用,但中國都是免費的。

我們不能去追責,追也沒用,要放眼未來,防止下一次再發生類似之事,我們如何應對。

同時,對很多企業來說,從商業角度,要把疫情看做市場的新機遇。很多企業都是在市場發生危機之後才崛起的。這就要看企業自身有沒有這樣的意識。例如未來的在線化,例如數字化營銷,例如視頻化時代,例如共享模式等等。

總之,看到正反面,要充滿信心,重新上路,迎接新未來。


王德惠觀察


將比2003年非典疫情對汽車業的危害更大

COVID-19在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方面均已超過 2003年非典 疫情 2003年,中國還沒有成為汽車強國,也沒有成為全球 汽車製造商的主要供應商

» 當時中國人的汽車保有量只有24萬輛,比現在少了 10倍( 200萬輛)

» 在ARS流行期間,中國汽車銷量增加,因為人們購 買汽車是為了避免乘坐公共交通

» 雖然中國汽車產量在非典危機期間下降,但總體汽 車銷售和收入卻越來越積極

此次疫情爆發之際,正值銷售額大幅下滑、貿易緊張局勢 加劇以及預測遭到抑制之際

在全球貿易緊張局勢下, 2019年中國汽車銷量下滑 2.8%,這是近二十年來首次下滑 全球汽車製造商預測中國汽車銷量將進一步下降 2020年,在得知冠狀病毒爆發之前

長期的危機可能會給全球汽車製造商帶來災難性的經濟損失 ,導致零部件儲備枯竭和供應鏈瓶頸。


FrankYuMF


本次疫情,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由於本次疫情出現在春節這個特殊節日,正是人們回家探親訪友的好時節,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

首先受到影響的就屬於餐飲業,大家不能去酒店餐廳聚餐,各省市餐飲行業接到通知必須關門待業。

其次受到影響的就屬於娛樂場所,親朋好友見面找一個娛樂場所娛樂一下,也是在所難免的,受疫情的影響大家都不能出門,娛樂場所一片冷清。

然後各單位及企業都延遲了假期,推遲開工復產,對於製造業來說,延期員工工資還需要支付,企業不能復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損失。

再者受本次疫情的影響,蔬菜大棚種植戶,新鮮蔬菜由於運輸的問題,運不出去,只能爛在地理,造成農民損失慘重,苦不堪言,辛辛苦苦的種植一無所獲。

再來說說本次疫情下,部分商家趁機高抬疫情物資價格,如:口罩,酒精,醫用手套,消毒液等等,趁火打劫的行為不可取,在國家有難的同時我們都需要伸出援助之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你的一份小小愛心,都可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所以大難當前我們應奉獻自己的一點愛心,不應該做對社會造成危害的事情。


小媛兒生活錄


這些行業中,有三類企業受影響最大:1、對現金流不充裕的企業;2、庫存壓力大的企業;3、業務模式單一的企業。

有些企業嚴重的會倒閉掉,或者要通過截流例如裁員等來減輕負擔。有些企業一時半會恢復不過來。甚至要轉型。

當然,國家地方政府都會出臺一些措施來減輕企業負擔,包括減免稅負和提供貸款等。但,有些企業能支撐,有些也比較難。這要看企業的情況了。

而且,即便像鍾院士所說,4月下旬可能會最終控制疫情,在這段時間,很多工作的恢復也依然是謹慎的,例如大型展會、各類宴會等。

當然,有些行業是受益的。例如醫療行業,醫藥行業,口罩物品等。而日常生活還要正常過。所以,各類日常用品商城、便利店等生意都會更好,而且,線上配送要比平時更忙,一切在線的生意都比單純線下要好很多。例如炒股的不僅沒有影響,反而還會增加。

其實,不管是哪個行業,都要從這次疫情中吸取經驗教訓。醫療行業要加強對這類疫情的系統反應能力和機制,以及資源的重新匹配等。包括物資的存儲。特別是資源的匹配和重新配置方面,是需要重點解決的。

對政府而言,如果構建一種快速反應機制,並有效進行資源配置很關鍵。同時,如何平時加強對疫情的認識,對公共衛生事件的意識和反應能力及速度,至關重要,事關人命甚至國家未來。

對企業來說,有些東西不要糾結,攤上了就認了。重要的是立即重新制定規劃,如何開源節流,如何應對下一步的發展,能活下來先活著,錢永遠賺不完,多賺少賺倒沒什麼。也不要抱怨,抱怨也沒用。在美國流感生病檢測還有話費幾千美元的費用,但中國都是免費的。

我們不能去追責,追也沒用,要放眼未來,防止下一次再發生類似之事,我們如何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