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關於痔瘡的六個認知誤區您有嗎


痔瘡是常見病,但有不少人對它存在以下錯誤認識。


誤區一:痔瘡不用治

痔瘡早期症狀不明顯,可治可不治。但如果出血不止,就必須治療。如果對痔瘡麻痺大意或因不好意思而延誤病情,久之可造成貧血甚至失血性休克。有的痔瘡患者在噴射性出血量達數百毫升後仍沒感覺;有的患者反覆出血達數月,面色蒼白,全身乏力,嚴重貧血;還有的發生痔核嵌頓,感染壞死。


關於痔瘡的六個認知誤區您有嗎


誤區二:痔瘡會發生癌變

有一部分人被明確診斷後,擔心痔瘡會癌變。其實,痔瘡一般不會癌變。據報道,痔瘡的癌變率很低。


誤區三:肛門有脫出物即痔瘡

除痔瘡外,許多肛腸疾病都會出現肛門口有脫出物,如肛乳頭肥大、直腸脫垂、直腸帶蒂息肉等。


誤區四:痔瘡出血會疼痛

事實上,痔瘡出血大多為內痔破損引起,而內痔所在的直腸黏膜是由植物性神經支配,感覺遲鈍,因此痔瘡出血大多是不會疼痛的。


關於痔瘡的六個認知誤區您有嗎


誤區五:痔瘡易復發,手術沒用

從理論上講,痔瘡手術後有復發的可能。但術後如果保養得當,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排便習慣等,則可明顯降低複發率。


誤區六:多數痔瘡需手術

痔瘡有自行緩解的傾向,大部分痔瘡有明顯的發作期和緩解期,症狀多在排便困難、飲食不節、過度疲勞、久坐久站等誘因下發作,只要解除誘因、對症處理、調節飲食,一般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痔瘡在緩解期可無任何不適症狀,當然也就無需治療。


文字 /《醫藥星期三》

圖片 / 網絡


關於痔瘡的六個認知誤區您有嗎

“健康杏林”是《醫藥星期三》報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醫藥星期三》報是全國郵發的,以中醫藥治療為特色的,刊發醫藥保健、健康養生知識為主的專業保健科普報。開設有“中華醫藥””中醫精粹“”民族醫藥“”藥膳食療“等中醫專版。全國郵發代號47-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