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新能源汽車政策明朗 產業鏈公司獲密集調研

新能源汽車政策明朗 產業鏈公司獲密集調研

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明朗之際,機構調研重點也開始轉向這一領域。

近20家企業獲調研

1月13日至1月17日這周,A股滬深兩市共有77家上市公司披露機構調研紀要,相較此前一週的112家下降超三成。值得注意的是,這周有近20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公司獲得了機構調研。它們分別是海達股份、寧波華翔、貝斯特、贏合科技、科士達、雅化集團、微光股份、得潤電子、中科電氣、德賽西威、中材科技、斯萊克、格林美、深科技、澳洋順昌、長安汽車、橫店東磁、中科電氣、中科三環。

去年四季度以來,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利好不斷。先是2019年12月3日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為行業長期發展堅定了信心;再是今年年初特斯拉Model 3降價,並宣佈將加速零部件國產化進程;緊接著,正當外界擔心未來特斯拉可能加劇國內新能源汽車競爭時,1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再給行業發展吃下一顆定心丸:2020年7月1日以後,新能源汽車補貼不會再繼續退坡。

受此影響,去年四季度以來,新能源汽車板塊表現搶眼,東方財富Choice新能源車指數2019年12月3日至2020年1月17日整體上漲37%,其中30家公司區間漲幅超過30%,漲幅最大者為英維克,區間整體上漲89%,其次為旭升股份、榮百科技,分別上漲73%、71%,漲幅前十股均漲超50%。

細分龍頭方面來看,寧德時代、星源材質、比亞迪、當升科技等龍頭個股同期分別上漲32%、42%、34%、35%。

新能源汽車被普遍看好

證券時報記者翻看調研紀要發現,機構在調研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時,著重關注企業新能源汽車業務主要產品、主要客戶、訂單情況以及未來規劃,以及是否已經進入特斯拉供應鏈等。另外,企業在氫燃料電池方面的佈局也較受關注。

貝斯特2019年已完成對特斯拉零配件供應商蘇州赫貝斯51%股權的收購,後者為特斯拉長期供應商,主要供應鋁合金和壓鑄零配件產品。1月16日,貝斯特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未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公司將堅持內生、外延共同發展戰略。其中,內生方面公司已投資新建汽車精密零部件一期項目,生產新能源汽車鋁合金結構件等產品。為了適應市場變化,貝斯特還已提前涉足氫燃料電池業務,且已成功交付了下游客戶霍尼韋爾氫燃料電池核心配套組件,應用於日本本田clarity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製造。

海達股份汽車領域業務分兩塊,即橡膠密封減振部件和輕量化鋁製品,2019年公司汽車業務北美市場逐步打開,整車密封部件、車輛減振部件的新項目量產,使業務收入同比呈現較好增長。目前其主要客戶有上汽榮威、上汽大通、一汽轎車等,尚未直接供貨特斯拉。公司接受調研時表示,未來汽車業務是公司重點發展方向,公司將積極爭取與特斯拉合作機會。

贏合科技表示,鋰電設備行業屬於投資拉動的產業,2018年-2019年在國內行業政策退坡及宏觀經濟環境影響下,行業處於洗牌階段。2020年電動車產業在逐漸復甦,歐洲政策支持、國內政策向好、車企加快向電動車市場佈局,特別是特斯拉在中國生產交付,將很大程度上推動汽車電動化進程,拉動整個行業發展。有市場人士預計未來5年電動車銷量的複合增長率將超過30%。

格林美表示,公司一直堅定看好新能源行業的廣闊發展前景,全球已掀起一股新能源浪潮,新能源汽車發展勢頭不可阻擋。未來3年,公司已簽署30萬噸三元前驅體戰略長單,進一步奠定了公司在國內以及全球三元前驅體材料製造領域的重要市場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