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投資房產,二線省會城市(武漢)好一些,還是環一線(惠州,嘉興)好好一些?

花石匠


回答之前我覺得有必要申明一點,就投資而言,二線省會城市並不一定完全好於環一線,因為二線省會城市其實是要作區分的,二線強市和二線弱市,但樓主列出了武漢,惠州,嘉興三個城市,因為有些這個問題答案毫無疑問是,武漢>惠州>嘉興。

首先從近三年的新房房價上漲率來說,其實是惠州大於武漢大於嘉興的,2015年時,惠州均價5000左右,嘉興均價6000以上,武漢均價8000以上,再看2017年底,惠州均價12000左右,嘉興均價12000以上,武漢均價16000左右,因此可以簡單算出惠州上漲了1.4倍左右,武漢1倍左右,嘉興1倍左右,但是因為投資需要兼顧二手房價格,因此武漢收益絕對是高於惠州和嘉興的!

從近三年的房價變現上來看,在政策穩定的情況下,其實全國房價是分先後普漲的,尤其是一二線城市和受一線影響的環一線城市,因此可以判斷出,三個城市基本上漲價率是相差不大的!

然後從地區發展來看,其實房價差異變現是和當地經濟發達程度嚴格相關的,幾乎可以這樣判斷,越發達的地方房價越高,因此就這一點也可以判斷出這三個城市房價幾乎會同起同落,而武漢相對較發達,因此房價可能也會表現更好!

再者從地區經濟發展平衡程度來看,江浙地帶發達城市較多,各城市的經濟平衡程度相對於廣東和湖北來說要相對好很多,湖北武漢一家獨大,廣東珠三角和非珠地區經濟嚴重不平衡,這也就決定這湖北本省居民還會大量湧進武漢,廣東非珠地區人口還會持續導入到珠三角,因此從這個人口導入程度來說武漢大於惠州大於嘉興,大量人口持續導入是未來房價投資的最根本的基礎!就這一點未來需求來說,武漢大於惠州大於嘉興!

因此,綜上所列的幾個因素來看,三地房價投資收益應該是差不多的,但是從兼顧其他方面來講,武漢大於惠州大於嘉興!從投資角度來講,這三個城市從自身的投資金額來考量會更加好一點!


惠州說


其他兩個地方不太清楚,我就在售上海周邊城市一手新房,想要在這裡置業安家的可以關注下,再說這個時我們先了解下嘉興市。

嘉興市東接上海,西挨杭州,北鄰蘇州,南與寧波市隔海相望下轄2個區(南湖區、秀洲區)、3個縣級市(海寧市、平湖市、桐鄉市)、2個縣(嘉善縣、海鹽縣)。

2018年上半年城市GDP百強城市排行榜39位,屬於長三角城市群以上海為中心起點城市,長三角城市群是是中國唯一被世界承認的並且在2010年經濟擠近全球6大城市群排名末尾第六名,國家提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江浙滬皖四省30個市相聚研討會長三角以上海為中心城市群發展戰略,目標爭取把上海長三角城市群建設成直追美國紐約城市以及日本東京城市群,嘉興市緊靠上海,地處上海G60科技走廊,上海與嘉興平湖交接處建造了一個張江長三角科技產業園,計劃未來導入大量科研機構企業,導入大量工作人口.未來長三角高鐵線路將密佈,城與城的對接更頻繁,值得期待



以下均為一手現房大概價格,略有差異,請勿認真

目前這裡大多是上海和杭州兩地外地工作購買居多,因為上海杭州都限購,他們都買這裡上班開車1小時,目前嘉興市區房價比較高外地人首付需要5成,單價大約在1.3-2.8萬不等,其他縣區嘉善縣與平湖市緊靠上海松江區與金山區單價在1.3-2萬不等,海鹽縣8000-1.3萬不等,海寧市杭州地鐵貫穿全境,即將建造完成目前單價1.3-1.8萬不等,桐鄉市8000-1.6萬不等,以上都是根據地段偏遠度,成熟度,月成熟地段越便宜。

其他城市不瞭解,所以不多說,嘉興對於上海和杭州工作的外地人來說還是很方便的,社保沒有資金不夠確實值得考慮的,(需要在環上海周邊城市安家置業的朋友,可看上圖關注)上海上班的大都住松江,青浦,寶山,浦東臨港新城等一線地方那個坐地鐵不要一小時,這裡距離相差不大,價格便宜,政策沒有限制,急需買婚房,想把上海小面積置換大面積改善環境,自己在上海住給父母買個環境好的地方,這裡都是值得選擇,勤快點的天天可以來回,懶點的一週回來一次。


上海周邊買房導向


該問題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來分析:

宏觀

普遍性來講,二線省會城市的房產升值空間會比環一線城市好些。三個理由:

1:教育資源配套

2:高鐵樞紐

3:人口吸引力

教育資源

無疑,二線強省會城市的教育資源配套是非常不錯的,就拿武漢、南京、西安三座城市來舉例,這三座城市的教育高校資源要比廣州和深圳強。更別提環一線城市的惠州、東莞、嘉興、廊坊了。

高鐵樞紐

中國城市的房產競爭,第二個重要因素就是高鐵的崛起,中國規劃了11個高鐵米字型樞紐,分別是:北京、鄭州、武漢、西安、南京、長沙、重慶、成都、合肥、貴陽、南寧。除了北京和重慶兩座直轄市,其他都是省會城市。

人口吸引力

2017年,中國人口吸引力(常住人口增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深圳、廣州、杭州、長沙、武漢、成都、重慶、合肥、西安、鄭州。

所以,很明顯,上榜的城市大多都是二線省會。例如杭州、長沙、武漢、成都。

從宏觀上來分析,二線省會城市的房價上漲空間要大於環一線城市

微觀

我這裡所談的微觀,指的是兩座城市,東莞和中山,這兩座城市都是環深城市,未來的房產升值空間不可限量。

就目前來說,東莞發展濱海灣新區,有望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下一個前海。為什麼這麼理解,一位東莞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半個小時高鐵時間,可以到達3個國際大都市,廣州、深圳、香港。這是東莞的交通優勢,未來隨著深圳人口的飽和,東莞將是深圳人口外溢的最大受益者。目前東莞的南部臨深五鎮均價已經突破3萬,有的已經達到4萬,但是東莞的西部、東部、北部,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其中西部應該是最具潛力的地方,因為隨著穗莞深城際鐵路、未來還有廣深港第二高鐵、多條地鐵從東莞的濱海灣新區對接到深圳的寶安區。東莞西部地區將迎來歷史最佳機遇。

所以,城叔認為:東莞西部地區的房價升值空間要優於武漢和成都。

好了,大家怎麼看呢?如果你對房產與城市的潛力有何疑問,歡迎在留言區提問。城叔盡力解答。

城市觀察君,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一級規劃師,30年時間,調研了全國70個大中城市,系搜狐財經、百度百家號、鳳凰財經資訊、北京時間、等多家媒體簽約的財經作家。歡迎您關注今日頭條-城市觀察君,更多房產投資乾貨等著你。

蔣昊說經濟


投資房產,二線省會要比環一線強。

雖然現在說投資房產會被不少人“嗤之以鼻”,但成功率最高的投資,還得是房地產。而純粹為投資考慮,那像武漢這樣的二線省會城市,要遠勝於像惠州,嘉興這樣的所謂環一線。

理由如下。

第一,如果沒有協同發展的計劃,那麼環一線始終不是一線城市的一部分。

環一線對一線城市的意義,往往是居住方面的補充和“次一級選擇”。

如果一線城市有將環一線“吸納”進來的計劃,或者說是“幫一把”的計劃,那麼,這個環一線就有投資的價值。否則,意義不大。

畢竟,環一線始終不是一線城市的一部分。他們吸引人才、發展經濟的能力有限。

舉幾個最簡單的例子吧,比如惠州。在深圳暫時沒有合併計劃的情況下,那裡的房子,價值不大。

再比如燕郊。多年以來,燕郊通地鐵的小道消息不絕於耳,可到如今還是遙不可及。目前的限購之下,燕郊房產哀鴻遍野。而當未來燕郊失去了它北京居住“補充”的意義,那它還有什麼價值?

第二,二線省會城市始終是該省發展的重點。

舉全省之力發展的,往往會是省會。除非,個別省的省會真的扶不起來。

因為重點發展,所以它的經濟發展大的趨勢是上升態勢,其吸引人才、項目的力度會不斷加大。

這種局面下,二線省會城市的房價至少不會出現非常大的“腰斬”性波動。

我們可以看看河北的石家莊,近幾年在經濟上已經有逼近唐山的趨勢了。

第三,一旦一線城市有了居住方面的福利政策,那環一線的優勢將蕩然無存。

而環一線的房價一旦逼近一線,那也就沒了意義。

從以上三點可以看出,純粹為投資考慮的話,那像武漢這樣的二線省會城市,要遠勝於像惠州,嘉興這樣的所謂環一線。

當然,如果你要賭惠州會併入深圳、燕郊會併入通州的話,那也沒人會阻攔你。


靜觀財經


這個問題我太適合回答了,因為2016年初,我在老婆的家鄉武漢漢陽王家灣周邊購買了一套住宅,當時入手的單價11500左右一平,由於當時手頭資金不夠寬裕,所以買了一個83平的小兩居。今年王家灣附近均價2萬左右,而且沒有新房可買,因為政府限價,開放人才購房降低百分之二十,戶口落地,武漢新房推出數量不多等因素,最近整個武漢新房基本都是秒光,現在只後悔當時買小了。同年底我在嘉興的下面嘉善縣購買了西塘孔雀城大三房,時價近一萬元。其實2016年初買武漢前當時想在嘉興買的,那時孔雀城才六千出頭,也基本都是上海這邊去買的,本地人並不多,區位很偏僻,就離高鐵站比較近,主要因為盤子大,臨滬等,漲得也很快。但我當時放棄了嘉興先選擇了武漢,年底存了錢又借了些買了孔雀城,現在看來這兩個決定都是對的,武漢的兩萬左右,孔雀城一萬五左右,均有溢價,但嘉興的價格遠不敵武漢。

同年,我的小舅子在惠州的惠城區買了婚房,當時不到一百萬買了個一百三十幾的大三房,當時惠州的價格還沒有嘉興價格高,現在他那邊的價格已經漲到一萬三四左右,跟我的嘉興房價差不多。

我建議想買的話,首選武漢,其次惠州,再次嘉興。嘉興的房價已經被2017年炒的太高了,現在入手不是好時間,而且嘉興整體較小,下轄的縣市都比較強,整體的設施也比較差。嘉興稱為禾城是宜居城市,尤其最近和上海對接的比較快,高鐵,公路都很方便,但短期內不會有地鐵對接。而惠州也很宜居,尤其大亞灣的發展,惠州能承接不少功能,再加上惠州地域非常大,未來前景較好。

如上希望能幫到你。


妹圖秀秀VIP


對惠州的房地產行情不甚瞭解,所以,不好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但可談一點關於武漢房地產市場的情況,僅供參考。

在“房子是用來住的”理念下的全國性房地產調控,武漢房價快速上漲的勢頭得到了遏制,目前,武漢新開盤地產項目的備案價都不高,甚至已出現了同區域新房與二手房價格倒掛的現象。

要想在武漢投資房產,除了有錢之外,你得滿足兩個條件:

1、\t你得擁有購房資格。這個與全國大多數熱門城市的限購政策一樣。要麼你有武漢戶籍、要麼,你在武漢連續較慢了兩年社保。當然,你名下本身的房產不超過2套。

2、\t你還得有運氣搶得到房子。很多人不知道,目前武漢房地產市場的火爆程度。區域稍微好一些的房子,都需要錢+運氣。秒光盤比比皆是,特別是在光谷等熱門區域,更是一房難求。

“全款的往裡走,按揭的不要堵在門口,公積金的把小黃車挪走。”這在武漢真的不是段子,而是鮮活而殘酷的現實。

在備案價備不上去的情況下,於是就出現了綁定裝修、甚至是收取茶水費等另類方式。

幾年前,在武漢買房還可以找關係給點價格優惠,現在,找關係只為能買到房子。

為什麼武漢房子賣得這麼好?因為在不少人看來,目前武漢的房價相對較低,未來還有較大的升值空間。

當然了,因交易火爆帶來的一些不正常現象,主管部門也已悉知,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地產商規範經營。


斑馬消費


謝謝悟空,富凱財經股佰通來了😁。首先說接下來幾年投資房地產,增值性收益會比較有限,中央多次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那就是不鼓勵投資性買房,這一輪調控政策的力度也是空前的,延續的時間也是創紀錄的,前幾天幾個城市剛剛有點鬆動,馬上被住房建設部叫停,幾個城市的政府也紛紛站出來說沒有放鬆,可見高壓的態勢會較長時間持續下去,大概率的情況下,應該會持續到房地產長效調控機制出臺才可能會有所鬆動。

再來說一下這兩類城市哪個更有潛力,既然前面的基調已經確定,投資性收益未來會比較有限,那就要看那類城市的出租收益更好一些,這個因為恐怕會成為未來較長時間內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很顯然,各個省會城市是一個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集散地,這類城市的供給和需求都會比較旺盛,房產無論是出售還是出租,都應該比較容易變現,隨著國家規劃幾個大城市群戰略的推進,一些處在核心地位的城市,這個優勢會更加明顯。

相比較之下,環一線的城市就差一些,大家買房是投資一線城市未來會向外膨脹的預期,但實際上這類城市各方面的配套都比省會城市差很多,無論是教育、醫療、公共交通還是治安力量,一線城市的財政收入,是不會分配給它的行政區域之外的城市的,而這些城市也不是其所屬省市的發展重點,從上級獲得資源的能力也比較有限,所以必然會出現公共配套的嚴重錯位,比如北京東部的燕郊,就越來越凸顯這樣的矛盾。


富凱財經


投資房地產最好在江浙一帶,雖然國家準備發展粵港澳大灣區,但是上海在中國有不可忽視的卓然地位,也被一部分人認為是中國大陸唯一的可以稱得上是城市的地方。從吃的文化上講,江浙滬一帶多種口味,且保持了正宗味道亦可生存和發展,雖然餐飲行業倒閉在江浙滬比比皆是,但是成功個案也多如牛毛,尤其是夫妻店,而在其他地方如廣州和深圳則因為相對來說必須尊重本地口味偏多。再從住來說,也就是地理位置,長江、黃河自古被稱作文明發源地,得中原者得天下也是古來之共識,常熟、寧波、嘉興、蘇州、杭州組成了一個自發的商業共同體,且牢不可破,舟山、紹興等地提供了一定的文化孕育基礎,小橋流水人家深入人心,除了冬季前後天氣問題比較突出,可以說是理想的居住地。再說行,大陸最發達的交通路網密集佈滿了江浙滬核心商業和文化中心城市,不怕麻煩完全可以在任何一個城市居住,在另一個城市工作,這是我在江浙滬最深切的體會。而在廣東,除了廣佛同城外,也就只有環深圳個別地方可以達到江浙滬的便利,但是廣佛同城的代價太大,不值得推廣和學習。我個人來說,如果不是畏懼江浙滬一帶的溼冷,我一定首選江浙滬。


蠻儒—濤


2008年4萬億救市,房價翻了番兒的上漲,一部分人通過買房賣房先富起來,“投機”房地產成為那幾年最熱門的話題。

但是在去年大會上,歷史性的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觀點以後,投資房產的思路就應該改變了!

通過一系列的樓市調控,限購、限售、公積金政策調整等的主要目的,就是打擊短期炒房,房價“維穩”將是未來很長時間的主基調。

長效機制、租購併舉的前提是,有足夠多的租賃住房上市,緩解居住壓力。但目前看,公租房、廉租房的供應遠遠不能滿足,居民個人住房供應租賃市場將勢必成為主力。

回到問題,投資房產是選擇二線省會城市還是環一線城市,都將圍繞上訴的思路。

今年,我們聽到若干次“環京房價腰斬”、“環滬房價大跌”等新聞,但是隻要細心的人都會發現,只要是一線城市房價開始鬆動,最先下跌的必然是打著各種“環”的三四線城市。一個很明確的趨勢是,越是北京外圍樓市跌幅越大,越接近市區抗跌能力越強。

同時,環一線城市並不意味著它將成為一線城市的一部分,人才吸引能力和經濟發展都有限。一旦一線城市樓市調控放鬆,環一線城市房價將會非常危險。

而反觀二線省會城市,集中了全省最優質的資源,借全省之力發展,天然具有對省內其他地市人口的吸附能力,這種人口的流向勢必會對房價進行託底,至少房價不會出現腰斬,近兩年房租上漲趨勢更是明顯。

因此,瘋狂太原人認為投資房產不是賭博,而要看長遠收益,建議選擇二線省會城市。

認同我的觀點,請在文章下面點贊,關注我,一個專注樓市的小夥伴。


瘋狂太原人


既然是投資,就要考慮變現。從這個角度出發的話,當然是省會城市優勢更大。城市越大,人口越多,被接盤的可能性才越大。否則,就算房子的帳面價值升高,但變現的難度高的話,就失去了投資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