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寶寶摔倒,扶還是不扶?3位媽媽的不同做法,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

對於剛學會走路的寶寶來說,摔跤是在正常不過的事。還記得女兒當時,還沒學會走,就想體會奔跑的滋味。常常不是被東西絆倒,就是踩玩具滑到,摔跤成了家常便飯...


面對寶寶摔跤,扶還是不扶呢?扶吧,怕孩子不勇敢、太依靠父母、抗挫折能力差;不扶吧,那麼小的孩子,蹲在地上哇哇大哭,怪可憐的!那麼,寶寶摔倒了,家長到底該不該扶呢?以下3位媽媽的不同做法,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

1、過度緊張,立馬扶起型媽媽

“哎呀,寶寶,你咋這麼不小心呢?痛不痛啊?快給媽媽看看”,很多媽媽看見寶貝摔倒後,一驚一乍的過度緊張,立馬跑過去扶起寶寶。寶寶心裡想:媽媽都這麼緊張了,我一定摔的很嚴重!原本沒有哭的孩子,瞬間開啟大哭模式。

寶寶摔倒,扶還是不扶?3位媽媽的不同做法,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

中科院心理所張梅玲教授,在《教育心理學》一書中提到:很多時候孩子摔倒了會哭,不見得是因為疼痛,更多是因為看到了家長過度緊張的反應,被這種焦慮的情緒感染,所以需要釋放情緒。

對寶寶性格的影響:

摔跤,是寶寶成長必經的階段,也是發展平衡和協調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摔跤,寶寶可以評估環境中的風險,量力而為。倘若寶寶一摔跤,媽媽的過度關心、緊張情緒會讓寶寶非常謹慎,甚至變得膽小,長大以後獨立自理能力較弱。

寶寶摔倒,扶還是不扶?3位媽媽的不同做法,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

就如《超人媽媽》中的馬雅舒一樣,“不行、不可以”成為她的口頭禪,怕沙子髒,就禁止孩子玩。怕孩子摔跤受傷,就將房間裡面的傢俱全部搬走,一家人吃飯都趴在地上,引發廣大網友熱議。

2、責怪型父母

前天帶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2歲多的兒子被板凳絆倒後,朋友扶起寶寶後,對著板凳說到:“臭板凳,撞到我們乖乖了,打它”。

寶寶摔倒,扶還是不扶?3位媽媽的不同做法,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

寶寶聽到媽媽這樣說後,馬上停止了哭聲,伸手打了板凳兩下。媽媽的這一行為,給寶寶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板凳應該為我摔倒負責,沒有板凳我是不會摔倒的

對寶寶性格的影響:

寶寶摔倒,責罵板凳,這種思維方式一旦養成,就會讓孩子在遇到挫折時,不是大發脾氣,責怪他人;就是下意識的推卸責任,選擇逃避;不能讓孩子從“摔倒”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很多“巨嬰”就是這樣養成的。

3、“狠心”不扶型媽媽

著名演員張柏芝,就在節目中公開表示:當兩個兒子摔倒後,堅決不去扶他起來,而是站在旁邊鼓勵他,像個真正的男子漢那樣自己爬起來。張柏芝之所以堅持不扶,就是想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

寶寶摔倒,扶還是不扶?3位媽媽的不同做法,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

當孩子摔倒後,很多媽媽不僅自己不扶,也堅持不讓身邊的人去扶。理由就是要讓孩子更獨立、更勇敢,不能從小寵愛孩子,以免“寵壞”孩子。

據梅奧診所精神科博士大衛•穆雷查克所述:“在嬰兒剛剛降生的前幾個月裡不管你怎麼寵都是絕對不可能慣壞孩子的,這段時間可以儘量滿足嬰兒的需求,這樣可以讓他覺得安全並且建立起健康的父子/母子關係。等到了嬰兒學步的年齡,其實適當的回應也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當孩子摔倒後,媽媽堅決不扶,會讓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長此以往,孩子要麼變得好強冷漠,要麼懦弱自卑。因此,堅決不扶型的媽媽,這一行為,將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寶寶摔倒,扶還是不扶?3位媽媽的不同做法,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

寶寶摔倒了,到底該不該扶呢?

很多媽媽都比較贊同“孩子摔倒了,讓他自己爬起來!”但到底該不該扶孩子起來,還需要看周圍環境與孩子的心情。

先看環境,再決定扶不扶

若孩子在家中摔倒了,周圍的環境都比較安全,那麼媽媽可以蹲下身來,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倘若孩子在商場或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方摔倒了,媽媽們還是需要趕緊將孩子扶起來,以免發生踩踏事件。

寶寶摔倒,扶還是不扶?3位媽媽的不同做法,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

再看心情,再決定扶不扶

觀察孩子摔倒後的心情,如果是孩子意外摔倒了,而且摔的比較疼時。媽媽可以蹲下來,伸出一隻手,讓孩子藉助媽媽的手,自己爬起來。媽媽的這一行為,既沒有因為摔倒而過度緊張,也沒有對孩子置之不理,而孩子也會得到安撫。

因此,當孩子摔倒後,到底該不該扶起來?還是要看周圍的環境跟孩子摔倒後的心情而定,媽媽不能太過緊張,立馬扶起來;也不要“狠心”,堅決不扶。

當寶寶摔倒後,媽媽應該怎麼做呢?

1、冷靜的看待“摔倒”

當孩子摔倒後,媽媽需要冷靜客觀的看待“摔倒”。不要太緊張,可以蹲下來,輕聲的問寶寶“你還好嗎?”暗示寶寶摔倒很正常,不用害怕;如果需要幫助,媽媽就在身邊,可以幫你。

寶寶摔倒,扶還是不扶?3位媽媽的不同做法,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

2、理解寶寶“摔倒”後的情緒

很多寶寶摔倒後,就會哇哇的大哭,有的寶寶還會說“打它,打”等表達情緒的詞。這時媽媽應該保持冷靜,給予孩子安全感。並安慰寶寶說:“剛摔倒,嚇到寶寶了;寶寶不怕,媽媽在旁邊”,並檢查孩子是否摔傷。

3、總結“摔倒”經驗,灌輸安全知識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當孩子情緒穩定後,媽媽可以將寶寶的摔倒過程,用故事的形式講出來。告訴孩子該如何做才能避免摔倒,同時給孩子講述一些安全知識。

琳琳在這方面就做的特別好,有次帶孩子去商場,商場中的樓梯絆倒了孩子。然後琳琳就帶著孩子來到梯子邊緣,然後告訴他:“這個是樓梯,要抬高腳邁一步,你剛才沒注意,所以才會摔倒;以後小心看一下,邁一下就好了。”從此,孩子再也沒有被樓梯絆倒過。

寶寶摔倒,扶還是不扶?3位媽媽的不同做法,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媽媽應多教孩子一些安全知識,該解釋的應該給孩子解釋清楚。父母陪不了孩子一輩子,但教會的知識會讓孩子一輩子受益。

陪伴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場漫長的修行!“摔倒”也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小插曲”。父母不可太關心,也不可不“狠心”,面對孩子“摔倒”後的正確打開方式應是:你需要,我就在身邊;你不需要,我就放手。

END

今日話題:

寶寶摔倒了,你扶不扶呢?

我是文文爸,也是3歲女寶的爸爸,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