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新冠屍體解剖出現痰栓是怎麼回事?

中醫曹一


2020年2月《法醫學雜誌》預出版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屍體系統解剖大體觀察報告》,報告指出:死者肺部損傷明顯,炎性病變(灰白色病灶)以左肺為重,肺肉眼觀呈斑片狀,可見灰白色病灶及暗紅色出血,觸之質韌,失去肺固有的海綿感。切面可見大量黏稠的分泌物從肺泡內溢出,並可見纖維條索。對照複閱患者入院第20天CT片,見雙肺多發斑片狀磨玻璃影,可見空氣支氣管徵,以左側為重,雙下肺可見纖維條索影。結果提示:新冠肺炎主要引起深部氣道和肺泡損傷為特徵的炎性反應,肺部纖維化及實變沒有SARS導致的病變嚴重,而滲出性反應較 SARS 明顯。

而在重症患者治療的過程中,會用到機械通氣。機械通氣是在呼吸機的幫助下,以維持氣道通暢、改善通氣和氧合、防止機體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積。但呼吸機由於影響氣管原有氣管纖毛的擺動清除功能,氣道內細菌不能被集體抗菌措施清除,也不能被抗生素殺滅,並易隨著噴射吸入氣流形成的氣溶膠或通氣汙染的冷凝水倒流進氣道,所以本身存在引起痰栓的可能。

在治療上如果黏液成分沒有化解,單純用給氧的方式,可能達不到目的,有時候會起反作用。正壓給的時候可能會把黏液推得更深更廣,會加重患者的缺氧。所以在臨床上先化痰、吸痰、清理呼吸道、再進行給氧支持才更有效。從最近大量的病例分析中也發現,危重症病人的死亡率高達60%以上。通過屍檢證實,痰栓形成不利於呼吸機的氧有效抵達肺泡,導致呼吸機存在無效通氣。


Angel856


新冠屍體解剖出現痰栓是怎麼回事?還有人問新冠肺炎死者肺部有大量痰栓,痰栓導致缺氧是死因嗎?這些問題下面給大家一一回答。

目前屍檢觀察報告是肉眼觀察結果

2月28日,第一份觀察報告:即將發表在2020年2月《法醫學雜誌》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屍體系統解剖大體觀察報告》(預出版版本)。這是1例屍體解剖肉眼觀察結果。《報告》的通訊作者正是劉良教授及其團隊。

▲法醫學雜誌2020年新一期的網上預印版

該文作者身份均為法醫,尚無病理學者參加。結合標題解讀,這份報告記錄的僅為法醫肉眼觀察部分,而非更加深入的病理解析後的結論。

▲劉良教授接受央視新聞採訪

在2月24日,央視記者專訪了劉良教授,他透露自己率領團隊解剖的9例遺體中,男女比例基本相當,但年齡偏大,多在60-70歲,年紀最大的超過80歲,最小的是52歲。

報告顯示,劉良的法醫團隊觀察到本例死者肺部損傷明顯,炎性病變(灰白色病灶)以左肺為重,肺肉眼觀呈斑片狀,可見灰白色病灶及暗紅色出血,觸之質韌,失去肺固有的海綿感。切面可見大量黏稠的分泌物從肺泡內溢出,並可見纖維條索。

報告認為,屍體檢驗肉眼所見雙下肺纖維條索影,和患者入院第20天CT片,見雙肺多發斑片狀磨玻璃影的影像學改變分佈情況相符合,且病變進一步進展。考慮影像學所見磨玻璃狀影與肉眼所見肺泡灰白色病灶對應,提示COVID-19主要引起深部氣道和肺泡損傷為特徵的炎性反應。

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已完成11例,據首份觀察報告,肺部深處多粘液的情況,對臨床治療的化痰、排痰方案決策有幫助,對多器官的深入影響仍待進一步檢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