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疫情當前,是電商農業最好的發展時機嗎?

用戶6587274228744


由於農村電商發展太晚,今年剛好遇到疫情給了農村很大機會,農村電商也迅速崛起。

受疫情影響今年很多農產品都滯銷了,剛好很多年輕人又在家在網上銷售。所以今年農村電商也算是一次機會吧。


農村進娃


有一點促進。有好有壞,好的方面我不用出門。壞的方面個人體驗實在是不好。

比如我在前段時間不能出門,在今日頭條直播間那裡一個主播賣貨買了橙子,主播看貨色是一個好,快遞到貨那皮厚過肉。個小,全部次品。我在本地街上買,這樣的貨色五毛錢都沒有人要,平臺賣兩塊多。

只能說看人做了,誠信賣貨可能會越來越好。一次過估計那個賣家也就走到頭了!

從這一次的購物體驗我是不敢再有下次了!不知道你們都是什麼體驗?


農村三農拍攝者


很多人都在說,這次疫情是不是電商+行業的春天。說實話,電商農業個人不這麼覺得。究其原因如下:

第一、我們都知道現在的農業的淡季期,現在下來的農產品品類不是多。如果現在通過直播也好視頻也好去賣,你可配套的農產品不多,品類不夠豐富,導致客戶的粘性不強,給客戶造成的信賴度也不高。

第二、電商在沒有物流的保障,這就是一個偽命題。有了物流才有商流,尤其在疫情期間,產地物流是否通暢,銷地物流是否通暢,以及產銷之間經過的路途中是否有不可控,不確定因素,導致客戶體驗感不好,給售後造成很大的問題等!

第三、資金流的保證。我們都知道,由於疫情影響,很多企業都受到很大的影響,有的甚至關門,都是因為資金流的問題。農業我們都知道是個投資大回報週期長,你是否有足夠的資金支撐。反觀小而美的精品農業,搞產地社區直供還是比較靠譜。

我是沃隴先森,一個三農方面的創業者,如果感興趣,可以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學習。





沃隴先森


馬雲榮登紐交所回國後便宣佈了幾件大事,其中一件便是農村電商,這是今後阿里巴巴大力發展的一個方向,可以看出傳統的農業與先進的互聯網相互碰撞會擦出很大的一個火花,相信不久的將來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

今年疫情爆發以來,超市關門、商場停運,老百姓沒了地方買菜,賣菜的商家也沒了渠道買菜,這個時候網上銷售的優勢便顯現出來了,像我所在的地區周邊的幾個大商場相繼在美團、淘鮮達及微信的一些公眾號進行售賣蔬菜瓜果,大家在網上選菜下單後到指定的地方取貨即可,既避免了人員聚集,又減少了接觸傳染,方便你我,網上售賣還可以進行比價,唯一的缺點在於特殊時期工作人員缺少,買完的東西可能第二天才能取回來,時效性比較差。商場沒法購買,這也是沒辦法的最好辦法了,多多少少推動了農業電商的發展了吧。

近幾年由於微信的興起,很多農村的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致富路,我有一個高中同學家裡是種草莓的,一個村子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扣草莓大棚的,到了草莓成熟的季節就有很多小商販開車去收了,七八塊錢一斤收走,倒手賣給商場就十幾塊錢了,到我們購買者手裡能達到二十多塊錢,我同學常說,我們辛辛苦苦的種出草莓,錢全被這些收草莓賣草莓的小商小販賺去了,去年來我這收草莓的還開著小皮卡呢,今年都換上別克小轎車了,不賣給小商販我們自己往外賣也沒有銷量啊。自從這個微信興起後,他畢業回到老家便幹起了微商,把草莓拍好照片,採摘包裝過程一一給大家看,價格擺出來,銷量真心不錯了,今年年前銷售挑戰一個月內銷售一千單,整整賣了九百多單,幾萬元的純利潤到手了,他這個模式不僅將自己草莓高價賣出,賺了個盆滿缽滿,對於這個客戶也比市場上便宜了很多,低價買到了好貨,省去了中間商,雙方都收益了。

不僅僅是這次疫情讓大家看到了電商的方便性,其實自從進入了互聯網時代,網上購物早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了必須要有的東西了,由於農產品這類生鮮時效性比較短,售賣地區受物流時效性的影響,沒有衣物用品那麼普及,但在迅速發展,美團也好,淘鮮達、盒馬生鮮也罷,都是同城配送,一小時內到達了,讓我們在買菜的同時也能足不出戶,收到新鮮的蔬菜,相信現在的時期是農業電商最好的發展時期,也為很多不屑於電商買菜賣菜的人看到了其優勢與發展。



lcold先生


疫情之後很多商家開始更加覺醒和意識到電商的重要意義。但是電商只能代替生產之後的環節,不能完全代替所有。所以電商不能解決前端。

按照我目前的理解,電商會更強大,但是實體肯定不會消亡。只是部分實體會被擠垮讓電商代替,其他留下實業會跟電商磨合發展成良性對接。所以電商會和實業在未來更好的結合發展。

那些實業不會被消滅?

第一,生產型企業。

沒有產品電商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所以生產在一定程度上得感謝電商,電商加速了產品的流通也增加了流通通道。

第二,手工製作類

餐飲一類只能是電商提供服務讓他更好。

第三,技術類

理髮修理一類的但是也可以依靠電商變得更好。

第四,旅遊業

因為自媒體的帶動火了很多城市,但是旅遊只能親身體驗沒法代替。但是自媒體讓旅遊業更加活躍。

所以綜上會發現電商已經無處不在了,電商為這個社會的便捷和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所以電商和實業會結合的更好發展的更好。




果多味兄弟


電商農業其實就是“互聯網+農業”,大家對網上購物都不陌生。通過在網絡平臺上面選擇了自己相中的商品以後,下單、付款、物流快遞……。而電商農業只不過是把產品換成了農產品,我認為網上購買農產品看不見摸不著,會有很多弊端。

眼下疫情期間政府為了戰勝疫情,採取了很多措施。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特別是吃飯問題,想要吃飽就要購買很多農產品。所以在這一段時間給銷售農產品和做農產品配送的帶來了很大的商機,是商機也是機會。

做好農產品的配送銷售可以解決人們生活需求的同時,利用配送銷售模式可以讓消費者足不出戶購買到自己需要的食材,這也是配合政府在這一段時間為了防止疫情而採取的不出門隔離政策。確實是一件名利雙收的機會。

農產品畢竟是大眾產品,是千家萬戶生活的基礎產品,所以我們不能把這個商機當作“生錢機器”,要本著便民和為政府解決一些問題的態度去做。同時我們一定要搞好自己的安全防範措施,在此期間更要為人們提供更多優質的農產 品,因為農產品解決人們吃飯問題的同時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三農開拓者


一定是很好的機會,而且這場疫情已經倒逼三農領域電商化。這場疫情使得很多人開始認識到電子商務對於我們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

先從消費行為和心理層面進行分析

  • 疫情造成無法正常出門消費,大部分人選擇網購,包括生鮮類產品,這就給了三農電商很大機遇;
  • 三農產品屬於剛需產品;
  • 疫情原因造成物價上漲,在地菜價都有上漲,電商平臺三農產品一直保持平穩價格,消費者樂得消費;
  • 從心理層面來說,從田間地頭髮的生鮮三農產品對消費者有一定安全感;
  • 足不出戶網購的心理安全感;

5G時代視頻電商助力三農產品

視頻電商的興起對於三農產品營銷將會有巨大推動:

  • 場景化營銷會贏得消費者充分信任,促使爆單;
  • 直觀鏈接售賣方和消費者直接溝通與信任;
  • 視頻電商將使得三農營銷模式更多元化:認養、拼團、預售等等;
  • 視頻電商會進一步推動農旅助力鄉村振興;
  • 直播、短視頻從某種意義來說,也對農產品的質量追溯。

疫情促使電商物流發展

這次疫情,大部分人只能在家,這就使得很多消費行為和營銷行為轉到網上進行。電商物流成了關鍵環節之一。

引發傳統企業主反思企業轉型升級

很多對於電商嗤之以鼻的企業主,再也沒有辦法無視電商的力量,應該開始反思。很多人開始瞭解和學習電子商務。

總之,有沒有這次疫情,5G時代對於三農電商化都是必然,這次疫情只是加速進程而已。


石頭說電商


此次疫情,讓盒馬鮮生、叮咚買菜著實火了一把。而且盒馬鮮生還臨時解決了西貝、海底撈等部分員工的短期就業問題,這確實為農業電商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一方面突然的疫情讓大家無法在自由的去逛菜市場只能呆在家通過線上平臺進行購買,另一方面作為生活必需的米麵糧油等品種又是人們生活的保障,因而成為人們生活居家的首選!可以預見,從現在開始農業電商將進一步發展!

當然,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業電商的發展,必需從選種,栽培、種植,收割、運輸、保鮮和配送等全產業鏈進行全面的升級和改進,讓每一個產品從生產、運輸、儲存到銷售都透明化和可追溯,這樣才能迎來更好的明天!由於農業種植自身分散性和不可抗性的獨特的特點,也註定這條路很漫長!

農業電商要有好的發展,還得從源頭上解決種植過程中品質和產量問題,這才能保證消費者形成重複購買的習慣!因此,一個好的農業電商平臺必需在種植基地的選擇上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而且在運輸保鮮,倉儲物流上有足夠的能力才能真正成為領導者!而部分垂直農業電商也會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最終會形成某些特色產品為主的平臺電商諸如盒馬鮮生,叮咚買菜和京東、蘇寧易購等綜合電商以及自有產品銷售的垂直電商。

但是,毫無疑問此次疫情讓人們開始習慣網上購買,配送到家的農業電商!這對農業電商的發展前景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也會促使很多資本湧進來加快此行業的整合和發展!


另眼看世界1980


今年,因為新冠肺炎,人們過了有史以來最長也最難熬的春節。截止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仍處於嚴格的封閉中,大多數社會生產,也處於停工狀態。

除了遭受巨大損失的旅遊和餐飲行業以外,農業產業是受害者之一,特別是養殖業和蔬菜種植業。

不過,每一次受挫後,都伴隨著一個新的機會,疫情結束以後,農業的哪些方面將迎來機遇呢?

禽畜屠宰業

在疫情以前,人們普遍對活雞活鴨更追捧,總覺得新鮮,營養沒有流失,大部分菜市場裡,都提供活禽現殺業務。

年前,疫情局部爆發,還未波及全國的時候,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就於1月20日簽發緊急通知,要求立即禁止全省市場銷售活禽。此後,其他省市也紛紛跟進這一措施。

在國內,禽畜屠宰業一直以生豬屠宰為主,行業普遍存在環境汙染嚴重和產能相對落後的現象,2015年以來國家對生豬產業鏈的環保要求日益趨嚴,大量無法達到汙染排放標準的小屠宰場關停並轉,私屠濫宰得到較好整治。

2018年非洲豬瘟爆發以來,農業部連發多項文件,要求加快推進生豬屠宰清理整頓和標準化創建,中小屠宰場環保、檢疫成本大幅提升,龍頭企業呈現快速整合行業趨勢。

下游生鮮肉品主要包括熱鮮肉、冷鮮肉和冷凍肉三類,其中熱鮮肉和冷鮮肉主要供居民日常餐飲,冷凍肉則主要用於肉類食品加工。由於冷鮮肉在安全性、營養性和保質期等方面優於熱鮮肉,近年來在國內生鮮豬肉市場中的佔比逐步提升,隨著國內冷鏈物流的發展及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冷鮮肉有望成為豬肉消費的一大趨勢。

疫情過後,人們很長一段時間都對活的禽畜感到恐懼,家禽類的冷鮮肉也將成為新的趨勢,不管口感好不好,至少安全。

相應的,禽畜屠宰業的需求將激增,行業將迎來發展期。

蔬菜冷庫

這次疫情,不但餐飲業損失慘重,為餐飲業提供蔬菜水果的農戶一樣損失慘重,市場的蔬菜被賣出天價,但他們的菜還是爛在地裡沒人收。

大家都知道,蔬菜的採摘時間很短,保鮮期也短,時間一過就太老不能吃了,按時收了賣不出去,也只有爛在家裡。

現在,疫情的情況越來越好,相信再過一段時間,湖北以外的地方就能恢復生活秩序了,但菜農的菜已經爛了,這是不可挽回的。

相信在疫情過後,蔬菜冷藏業將在各個地區鋪展開來,有了冷庫,蔬菜的保鮮時間會長很多,受到突發事件影響時,還留有餘地入庫止損。

現在的蔬菜冷藏業,一般是蔬菜在採摘後,在原產地進行預冷,以便消耗掉蔬菜所含熱量。進行預冷卻後的蔬菜在運往銷地時,有條件應用冷藏車進行運送,到達目的地後及時送入冷庫進行保鮮貯存。

若在原產地未經預冷處理及冷鏈運輸,則需採取冷庫內逐步降溫的方法來進行降溫處理,確保入庫的蔬菜品質,不影響儲存質量。

在此以後,相信很多蔬菜原產地也將自己建立冷庫,以增加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有機食品

隨著現代人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無汙染、無化肥農藥殘留的有機蔬菜受到更多市民喜愛。

有機食品被譽為“朝陽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發表的一份報告分析表明,在過去的10年間,在一些國家的市場上,有機農產品的銷售額年遞增率超過20%。這與一些常規食品市場的停滯不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此前肺炎疫情,讓人們認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相信在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寧願花更高的價格購買更安全的食品。

有機蔬菜的種植講究的是安全、自然的生產方式,可以很好地促進和維持生態平衡。有機蔬菜無化學殘留,口感佳,而且已被證明比普通蔬菜更具營養。人們對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強烈,國內市場前景非常樂觀。

雖然目前有機蔬菜的價格平均比普通蔬菜高了4-5倍,但如果有更多的玩家加入這個產業,成本會慢慢降下來,行業競爭也更激烈,傳導到消費端,相信有機蔬菜的價格會進一步下降。

農村快遞

快遞,是近幾年飛速發展的行業,在移動互聯網的加持下,在農村網購已不是什麼新鮮事。

國家郵政局統計,今年全國的快遞量預計達600億件,其中四分之一來自農村。“從枝頭到舌頭”,隨著網購農村土特產成為人們的消費習慣,推進農村寄遞服務向縱深發展尤為重要。打通城鄉渠道,讓消費者“買得順、收得快”。

但相比於城市的快速配送來說,農村還處於需要自己去快遞點自取的階段,大多數的快件不能下到村子的每一戶。

疫情期間,為了自身的安全和防控需要,城市的人們可以足不出戶,就能在網上買菜買水果買生活用品,但農村還需要自己出門去採購。

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曾經說過,“中國有6億人住在農村,享有和城市一樣的公共服務是他們的期望,近年來農村快遞需求比較大,農村的快遞業務增長速度要比城市高10個點左右。”

另一方面,農村的很多土特產也可以在網上賣,疫情過後,加入電商的農戶也將越來越多,畢竟把農產品售賣交到代辦手裡,還不如自己在電商上賣,至少主動權在自己手裡。


一米家庭管家


任何一個產業都有它自己的週期

抖音,頭條等各類短視頻與直播平臺,

為產業賦能,提供互聯網基礎設施,

疫情本身加速了線上的進度

人人自媒體,人人皆商,人人直播

產業進入繁榮期,伴隨著野蠻成長

再到淘汰期~規範期~品牌期~寡頭期

農村電商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