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冬季溫室大棚如何做好通風?

三秦莊稼漢


知識科普:對於“冬季溫室大棚”來講並不無法體現具體是那種溫室大棚,這樣的說法也只是一個統稱,普通人來講也是可以的。但對於溫室行業或蔬菜種植的人員來講,有著非常大的區別。尤其是大棚的通風操作,看起來比較簡單。但它與實際的種植有著非常大的關係,它操作時機嚴重影響作物的生長情況,如操作不當還會引起作物因受凍出現死苗的現象。

▲ 溫室溫度變化情況

關鍵詞:溫室大棚、溫室通風口、通風降溫

一、引言

在這裡需要給大家進行一下科普知識,什麼樣的大棚可以在冬季進行種植?在這裡提問的作者既然提到“冬季”這個詞,說明是在北方地區。那麼問題來,什麼樣的溫室才可以進行冬季種植啊!其實對於瞭解這個溫室行業的人來講,能適合北方地區冬季種植的大棚也不多,也就是日光溫室與連棟溫室(這裡就不分玻璃或陽光板連棟溫室了,因為只是覆蓋材料的問題,其他設備基本相似)。在這兩種溫室的雖然有不同的結構,但它們有著各自的不同的配置情況,用來保證冬季正常的溫室種植。在下面我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兩種類型的溫室是如何進行通風的。

▲ 日光溫室通風

二、溫室大棚通風的目的

關於這個“通風”目的來講,在沒有實際的溫室大棚種植的人員來講,通風不就是與開窗通風一樣,也就是用來透氣的作用。然而,在溫室大棚種植行業中的通風,不僅僅是通風透氣的作用。它的主要的目的是降低溫室內的溫度、溫室內的空氣溼度、二氧化碳的含量、氮氣等,補充新鮮空氣進入到溫室內,保證作物有足夠的氧氣含量。在冬季的溫室種植,溫室內與溫室外環境溫差比較大,在進行通風的時候也是非常有技術含量的。這些也都是多年的種植經驗中逐步的總結出來的。雖然有想要溫室環境檢測設備的輔助下,在配合人工經驗才能達到一個非常平衡的狀態。

三、日光溫室是如何做好通風

作為北方特有的日光溫室來講,在種植市場中主要是土牆日光溫室與磚牆日光溫室存在,兩者相比磚牆的日光溫室佔有比例比較多一些。在這裡,我就講解一下市場佔有率高的磚牆日光溫室的通風口有哪些。一般日光溫室設計通風口為頂部通風口與底部通風口,另外很少一部分有後牆通風口。

⑴日光溫室通風口設計

▲ 頂部通風口位置

①頂部通風口

在日光溫室頂部通風口的設計位置,一般在保溫被捲起最高的位置一下。頂部通風口一般開啟的大小在20-40公分就可以。日光溫室的覆蓋薄膜分為三部分,頂部通風口就是頂部塑料薄膜的位置,它的開啟走向也是有下往上的,它並不是捲起的。而是採用直接採用繩子拉起的方式,相對比較傳統。一般的都是人力拉起的方式,設計簡單,還節省費用。不過也可以設計成電動的,採用電機的正反轉動,就可以解決頂部通風口的開啟與關閉,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設計成電動的,方便了不少人力。

▲ 底部通風口位置

②底部通風口

在日光溫室的底部通風口的設計科技含量還高一些,它採用的卷膜器的方式,有手動和電動卷膜器。在底部通風的關閉與開啟,採用的是捲起的方式,塑料薄膜會在卷膜杆上,通過電機的轉動實現的。底部通風口是在日光溫室前屋面的最底層,底部進入冷空氣後,由於氣壓的作用,熱空氣與潮溼的空氣就會從頂部通風口排出。在底部的通風口的最大開口尺寸為40-50公分,基本就可以很好的滿足通風的效果。關於後牆的通風口來講,日光溫室如今設計很少預留,這裡就不過多解釋了。

⑵日光溫室通風口如何使用

①怎麼使用頂部通風口

關於頂部通風口使用的時間,它也是日光溫室進行通風的第一步。尤其是在冬季進行種植的日光溫室,在上午開啟保溫被後,接下來就是給溫室大棚進行通風散熱、減低溫室內的溼度。在這一點上,開啟的時間非常關鍵,一般為太陽昇起的時候,在北方的冬季大概在9點左右。在這個時候開啟頂部通風口,也是從小到大緩慢開啟,這個取決於天氣的情況。在頂部開啟通風口,先開啟小部分,冷空氣進入,熱空氣就會排出。如何一次性開啟過大,會導致冷空氣進入量過大,突然的降溫會把作物的尖給凍壞。這個過程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才能保證大棚內的作物不會因為溫度下降過快導致凍害的發生。

▲ 通風口使用

②怎麼使用底部通風口

底部通風的使用更為關鍵,這也是因為底部通風口的位置基本是與大棚種植土壤平衡。作物的生長與地溫(土壤溫度)非常關鍵,在開啟底部通風口的時間就非常重要的。肯定不會是在上午進行的,一般都是會選擇在11點以後,這個時間已經是一天當中溫度比較高的時間段。這個時候大棚內溫度也非常好,單純的頂部通風口基本無法滿足通風降溫的需要。這個時候就需要開啟底部通風口,使得底部通風口與定不通風形成一個對流。這樣就可以加速溫室內的空氣流動,降溫的效果也就非常顯著。對於大棚內的土壤溫度也不會受到影響,保證的土壤的溫度,就是最有利的作物生長需要的溫度。

小總結:在日光溫室冬季種植的過程中,對於通風口的使用是有頂部通風口開始的,在正常的天氣情況下,上午頂部通風口緩緩的有小到大開啟,才能保證作物不會被冷空氣凍傷。中午左右開啟底部通風口,才能保證大棚土壤溫度不下降。這些就是日光溫室通風口的使用指南,在實際的使用過程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的操作。

四、連棟溫室是如何做好通風

連棟溫室還有一個高大上的稱呼—智能溫室,也就是說連棟溫室有一套完美的溫室環境控制系統,可以保證溫室內的生長環境穩定。連棟溫室可以一年四季進行種植,並不是只在冬季進行種植。關於智能溫室它不僅有頂部開窗進行通風降溫,還有一套風機溼簾降溫系統,在炎熱的夏天也能保證溫室內的溫度恆定。

⑴連棟溫室降溫設施設計

▲ 頂開窗設計

①連棟溫室頂開窗

連棟溫室也是溫室行業中的總稱,它主要還分為玻璃連棟溫室和陽光板連棟溫室,區別主要是覆蓋材料不同。在這裡主要講的是連棟溫室的頂開窗設計,連棟溫室的頂部一般為文洛式,說簡單點就是三角頂部,開窗也就是在三角的一個面上。一般設計都是文洛間隔,開窗也都是聯排的,這麼做主要是為了更好的控制開啟狀態。它採用的是電動開窗設計,屬於聯動控制,一次就可以開啟一部分。如果連棟溫室規模比較大的情況下,需要幾個電機進行分區控制,達到更好的散熱均勻的。

▲ 溼簾位置設計

②風機溼簾降溫

如何單純的從字眼中理解,覺得是非常高大尚的系統,實際它是有風機和溼簾構成的。兩種不同產品在連棟溫室中設計的位置是對立的,基本是以東邊風機、西邊溼簾。風機採用的是負壓風機,有著非常大吸力。而溼簾,是一直特殊物質做成的成品,在安裝在連棟溫室西側,基本上是佔到牆體的三分之二吧,反正越多降溫效果越好,另外還需要一個蓄水池,它是保證溼簾內水循環,當然蓄水池越大,降溫的效果越好。在實際的設計中是有一個設計公式的,也是根據大棚的建築面積來的。

⑵連棟溫室降溫設施使用

▲ 頂開窗實景

①連棟溫室頂部開窗使用

在連棟溫室的頂開窗的開啟與關閉非常的容易啊,在連棟溫室內有專門的控制櫃,只是在控制櫃上按鈕頂開窗的開或關就行了。它的開啟時間也基本是在上午開啟,一直保持在下午關閉。頂開窗也主要是進行大棚內的溼氣,一夜的相對密封的種植,室內的溼度肯定非常大。就會形成高溫、高溼的空氣,對於蔬菜作物來講非常容易出現病害的發生。它的開啟狀態也是根據天氣情況,適度的調整頂開窗的大小,保證溫室內的溫度不會有較大的波動。才不會影響到做的整體的生長情況。

▲ 負壓風機

②風機溼簾系統使用

風機溼簾降溫系統主要是在夏季使用的,它的降溫速度非常快,可以在30分鐘把溫室的溫度下降5度左右,基本可以滿足作物生長的溫度。而在冬季對於風機溼簾的使用並不是很平凡,一般也是在中午連棟溫室內的溫度比較高,單純的頂開窗不能達到降溫的效果。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啟風機溼簾降溫系統,在冬季使用的時候,溼簾一般就不用水就可以了。這個時候溼簾就相當於通風的窗口,由於風機的運行,使得大棚內形成負壓,從而外面的空氣就會通過溼簾進行到大棚。這個過程是通過風機的運行進行的強制通風散熱,它的效果是非常不錯的。在整個降溫過程需要注意溫室內的降溫情況,不要把溫度降的過低。需要隨時注意溫室內的溫度計、溼度計的變化。

總結:在冬季進行溫室種植,對於溫室的通風來講,主要就是利用溫室本身設計的通風口進行合理的通風降溫。其實它的核心是需要有著專業的溫室種植經驗的人,在配合相應的大棚溫度、溼度檢測設施,隨時調整溫室通風口的大小,保證溫室的溫度在一個適合種植的溫度的範圍,基本就可以滿足作物生長的溫度就可以了。


起點農業


冬季蔬菜大棚裡面的通風,是以“保溫加流通叫喚空氣”為原則的。因為在冬季裡面外界溫度是比較低的,再加之在蔬菜大棚裡面此階段種植的黃瓜苗比較小,所以在通風上面並不是那麼的積極,(在我甘肅農村老家裡面此時蔬菜大棚裡面種植的黃瓜是最多的,此外還有個別的西紅柿苗)。

1、一定要注意通風的時間,我們老家話說就是“拉風口”,一般就是早上的10點開始拉開,到了下午的4點半左右開始合上。

在我老家叫做“拉簾子”,早上是先拉開簾子,再拉開風口;晚上是先合上風口,在放下簾子,是一個很正確的順序了。

2、一定要注意通風的天氣,一般情況下在晴天、陰天裡面都是可以拉風口的。如果今天是下雪天氣那就沒有必要拉開風口了,一般這個時候會選擇直接不拉開簾子和風口,或者只是拉開簾子,不拉開風口這兩種選擇了。

3、一般在這個時候,蔬菜大棚裡面在北方地區說實話種的蔬菜不是很多,尤其是在種類上肯定是沒有夏季那麼的豐富,雖說的換季蔬菜大棚,但不可能全部的蔬菜都可以實現換季。

所以在這個時候拉風口,一定要根據所種植農作物的生長現在來做的,一般情況下屬於苗期裡面的農作物是隻是要求在晴天氣溫比較高,光合作用比較好的時候需要做到通風,如果這兩個條件都不滿足的情況下,一般是不建議拉開風口做通風的了。

4、有的朋友通風的時間是很短的,比如早上太陽出來的10點開始,到中午兩點的時候一過就把風口合上了,這個是完全根據當地的一個氣溫和所種植農作物的生長情況來決定的,畢竟地區之間是有差異化存在的了。

5、建議在蔬菜大棚的透風口上面在架設一層比較薄一點的塑料薄膜,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治外面的風吹進來一些雜物到大棚裡面,不過我們村子我沒有發現有菜農這樣去做過。

總結

冬季裡面蔬菜大棚的通風比起其他季節來說是最謹慎的一個時間段,我們村子裡面這個時候蔬菜大棚有一半多是空著沒有種植的,另外一般種植的是黃瓜,還是在苗期裡面,所以通風就很是謹慎了。


寧寧說的話


1、一定要注意通風的時間,我們老家話說就是“拉風口”,一般就是早上的10點開始拉開,到了下午的4點半左右開始合上。

在我老家叫做“拉簾子”,早上是先拉開簾子,再拉開風口;晚上是先合上風口,在放下簾子,是一個很正確的順序了。

2、一定要注意通風的天氣,一般情況下在晴天、陰天裡面都是可以拉風口的。如果今天是下雪天氣那就沒有必要拉開風口了,一般這個時候會選擇直接不拉開簾子和風口,或者只是拉開簾子,不拉開風口這兩種選擇了。

3、一般在這個時候,蔬菜大棚裡面在北方地區說實話種的蔬菜不是很多,尤其是在種類上肯定是沒有夏季那麼的豐富,雖說的換季蔬菜大棚,但不可能全部的蔬菜都可以實現換季。

所以在這個時候拉風口,一定要根據所種植農作物的生長現在來做的,一般情況下屬於苗期裡面的農作物是隻是要求在晴天氣溫比較高,光合作用比較好的時候需要做到通風,如果這兩個條件都不滿足的情況下,一般是不建議拉開風口做通風的了。

4、有的朋友通風的時間是很短的,比如早上太陽出來的10點開始,到中午兩點的時候一過就把風口合上了,這個是完全根據當地的一個氣溫和所種植農作物的生長情況來決定的,畢竟地區之間是有差異化存在的了。

5、建議在蔬菜大棚的透風口上面在架設一層比較薄一點的塑料薄膜,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治外面的風吹進來一些雜物到大棚裡面,不過我們村子我沒有發現有菜農這樣去做過。


燕青走緣分


我是來自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的新農人阿全。是個種植養殖的農場主,分別種有大棚八畝葡萄,四畝草莓。

草莓大棚是要保溫的,冬季如何做好通風?讓花能自然授粉,果產量高,少畸形果;減少蟲害,提高產量設計通風很重要。作物不會受凍不會高溫潮溼少發病又可保證正常生長。

以我家農場為例;我這屬於福建閩東山區;農場海拔360米左右,位於山腳下盆地中;夏季炎熱冬天最冷時零下七度。

我建的單體保溫棚7.5~8米寬;高3.3米左右,棚距間隔80釐米;連體大棚7米寬,用12米寬塑料膜剛好可以全覆蓋。在離地高50釐米地方用60釐米寬塑料膜封住;地下部壓土十釐米;在離地高1.2米處綁卡槽棚頂下來的塑料膜固定住;棚兩側高低一致也平行,留寬60-70釐米的通風口;如果中午溫度過高時再打開前後棚頭塑料膜,棚內溫度瞬間與外界一致;這樣保證大棚通風能夠順暢;有效減少病蟲害發生,控制溼度。確保作物快速生長,氣溫降低時就逐漸放下塑料膜,直至夜間四周全部封嚴實。這樣通風較為理想也省時省力方便。今抽空加班回答你的提問,希望能幫助到你。如果不明白可以私信我再見。

附圖:我家草莓園大棚通風設置






鄉村阿蓮阿全


鄉村新雨解答:通風對於冬季溫室大棚蔬菜生產有降溫、排溼、調節補充氧化碳、排除有害氣體等多方面的作用。做好溫室大棚通風,是管護大棚應知應會的一項重要常規技術內容。

溫室大棚的類型和結構

目前生產中應用的大棚,按棚頂形狀可以分為拱圓形和屋脊形(以拱圓形較普及)。按骨架材料則可分為竹木結構、鋼架混凝土柱結構、鋼架結構、鋼竹混合結構等。按聯接方式又可分為單棟大棚、雙連棟大棚和多連棟大棚。

大棚用竹木、鋼材、水泥件等材料作成支架或拱架,然後在上面覆蓋塑料薄膜而形成的一種棚式結構。利用塑料薄膜的透光保溫性,在不利於蔬菜生產的季節裡,創造適合蔬菜生育的小氣候,進行提早或延後栽培。利用塑料大棚生產各種蔬菜可明顯延長蔬菜生育期,顯著提高栽培蔬菜的產量和經濟效益。

溫室大棚特性

塑料大棚的氣密性強,所以棚內空氣溼度和土壤溼度都比較高,空氣相對溼度經常可達80%以上,密閉時為100%。塑料大棚內,在薄膜上經常凝結大量水珠,積聚一定大小時水滴下落,使得地面潮溼泥濘,因此應當加強中耕和通風換氣。農業大棚由於其密閉、保溫等特點,導致大棚內環境與外界截然不同。棚內空氣溼度變化規律是隨棚溫升高,相對溼度降低;隨著棚溫降低,相對溼度升高。 

冬季溫室大棚狀況

在冬春低溫季節,大棚往往密不通風,裡面過高的空氣溼度會抑制植株正常的水分蒸騰,減緩土壤正常的水循環,誘發和加重病蟲害發生,並容易造成落花落果。冬季往往是大棚蔬菜育苗期,然而冬季也是一年中光照時間最短、冷空氣活動最為頻繁的時期,時常會遭遇降溫、大風和雨雪天氣,大棚內通風不良和光照不足,棚內照度大大降低,一般只有自然環境中的50%左右。加上蔬菜幼苗抵抗力弱,如管理不當,極易發生猝倒病、立枯病和地下害蟲等病蟲的蔓延。

自然條件下,正常的耕作方式是依照自然氣候變化而為,農業耕作帶來各類影響,大自然能自我修復及調整,而由於大棚特殊的建造結構、高集約化生產程度、高複種指數、肥料施用量大、無雨水淋洗、高溫高溼、高蒸發量、反季節栽培等特點,與對照的露天大田相比,大棚內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影響棚內蔬菜品質和區域環境。冬季大棚增溫應注意:一是冬季在棚內用煤爐取暖時,應保證室內煙道部分密閉不漏氣,不能在棚室內用明火加溫。二是對已經發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氣體危害的植株,可用0.5%石灰水或小蘇打1000倍液噴灑葉面可以減緩危害,並加以適當通風,即可減輕危害。

冬季通風注意事項

在塑料大棚管理工作中,通風是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尤其是在冬季更不能忽視通風方式和方法,如果通風方法不當,很容易出現蔬菜各類病害頻發現象。為了掌握大棚溫度變化和放風時間,每個大棚內必須設置兩支溫度計,隨時觀測棚內地溫和氣溫,依據棚內實際溫度髙低,來決定是否通風、什麼時候通風、什麼時候停止通風。

★陰天放風

如果遇到連續陰天,在大棚內溫度允許的情況下,要將放風口適度敞開通風。可選在中午13:00~14:00時,將放風口開到10釐米左右,通風20分鐘,然後關閉通風口;一小時後棚內溫度稍微回升,再次放風10分鐘。經過這樣連續3-4次的間隔放風,可以將棚內大量有害氣體排到棚外,同時,也利於降低棚內溼度,減少病害的發生。

★灌水後放風

大棚蔬菜冬季澆水,應選擇晴天並在通風口關閉狀態下灌水,灌水後不能立即通風,如果灌水後立即通風,會引起棚內溫度快速下降。具體方法:灌水後等到棚內溫度上升到27℃時,開小風口放風30分鐘左右,然後關閉通風口,待棚內溫度再次回升到30℃時,保持此溫度,然後開小風口第2次通風,待溫度下降到22℃左右時,關閉通風口。到棚內溫度下降到20℃左右時,再開小風口通風15分鐘左右,然後覆蓋草苫或保溫被保溫(要捲起頂膜進行通風換氣,以防掃地風對蔬菜作物的危害)。通風時間和通風量必須因蔬菜種類而異。如大棚栽植黃瓜,為抑制霜黴病的發生,在澆水後,就必須儘量大通風,降低棚內溼度。

綜上所述,造價高、規格高的溫室大棚往往自帶自動感應通風換氣系統(農用有壓排風扇等)。內設有溫度傳感器及溼度傳感器、控制器、進風管路(豎直設置於所述棚體內且頂端伸出所述頂罩),頂端連接有無動力通風器,進風口設有多個;排風管路,水平設置於所述棚體內且一端伸出所述側牆,伸出端連接有抽風機等。室外氣溫上升之前可開放溫室的側窗和天窗,使空氣對流自行換氣通風。當然,更多的設施地還是需要人工進行通風換氣,保證大棚的“優質小氣候環境“,無論採用什麼方法方式,科學合理通風換氣都是做好蔬菜大棚管理的第一要義。


【請您點擊右上角按鈕即可關注@鄉村新雨,歡迎進入我的主頁免費學習更多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本文系原創頭條首發,抄襲必究!】


鄉村新雨


1、溫度

因為冬季的溫度是非常低的,所以我們在進行大棚通風的時候,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溫度。在通風時,我們要觀察大棚內的溫度情況,如果大棚內的溫度高出了種植蔬菜的適宜生長溫度範圍的話,才可進行通風工作。防止在通風后,因為冷風進入,導致棚內溫度過低,而造成蔬菜出現凍害,影響蔬菜正常生長。所以我們在通風時,一定要對種植作物的生長習性有充分了解,清楚該作物每個生長階段對溫度的要求,以此做好通風工作。

2、通風量

在冬季大棚通風的時候,我們要以從小到大、從少到多等為通風原則。要注意做好大棚中各個地方的溫差,在局部高溫的地方,要適當早通風,擴大通風口。相反,在溫度較低的地方則要適當晚通風。在結束通風工作的時候,要和開始通風的原則相反。在通風的時候,要防止冷風直接吹向植株,造成植株生長在溫度忽高忽低的環境中,導致蔬菜出現凍害等各種不良情況,影響正常生長,造成產量下降。

3、通風時間

然後還需要我們注意的就是通風時間了。在通風的時候,應該在大棚內溫度較高、溼度比例大且作物光合能力強的時候進行。然後在對蔬菜施用水肥或者是撒施藥劑之後,棚內的溼度會有所上升,因此也要注意做好短時間的通風工作。如果遇到了久陰驟晴的情況的話,要將大棚外的覆蓋物適當揭開一些。減少通風量,防止光照突然變強,導致水分蒸發速度加快,從而使蔬菜出現失水萎焉等不良現象。



林鄉人剛子


(1)逐漸加大通風量每次通風時,不能一次開啟全部通風口,而是先開1/3或1/2,經過一段時間後再開啟全部風口。可將溫度計掛在溫室內幾個不同的位置,以決定不同位置風口大小。進入春季,隨著外界溫度的升高,逐漸加大通風面積和延長通風時間,當外界夜溫穩定在15℃以上時,就要晝夜通風。

(2)反覆多次進行高效節能日光溫室冬季晴天12:00~14:00室內最高溫度可以達到32℃以上,此時打開通風口,由於外界氣溫低,溫室內外溫差過大,常常是放風不足半小時,氣溫已下降至25℃以下,這時關閉通風口,使溫室貯熱增溫,當室內溫度再次升到30℃左右時,重新放風排溼。這種放風管理應重複幾次,使午後室內氣溫維持在23~25℃。由於反覆多次的升溫、放風、排溼,可有效地排除溫室內的水汽量,二氧化碳氣體得到多次補充,使室內溫度維持在適宜溫度的下限,並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發生和蔓延。遇多雲天氣,更要注意隨時觀察溫度計,溫度上來就放風,溫度下降就閉風。否則,棚內黃瓜極易受高溫高溼危害。

(3)早晨揭苫後不宜立即放風排溼冬季外界氣溫低時,早晨揭苫後常看到溫室內有大量水霧,若此時立即打開天窗排溼,外界冷空氣就會直接進入棚內,加速水汽的凝聚,使水霧更重。因此,冬季日光溫室應在外界最低氣溫達到0℃以上時通風排溼。一般開15~20釐米寬的小縫半小時,即可將室內的水霧排除。中午再進行多次放風排溼,儘量將日光溫室內的水汽排出,以減少葉面結露。

(4)不放底風黃瓜對底風(掃地風)非常敏感,低溫季節生產原則上不放底風,以防冷風掃苗,引發各種病害發生。





80後的創業艱辛路


冬季溫室大棚如何做好通風呢?下面我說三大點,進入冬季,外界氣溫逐漸降低,閉棚時間增長,棚內溼度也隨之增加,如果通風管理不當,易致蔬菜病害多發、果實皴皮、葉片幹邊和傷根等現象。那麼,冬季大棚該如何通風呢?

一、安裝緩衝膜後,使進入棚中的冷空氣先被緩衝膜擋到後牆上,從而延長冷空氣吹到蔬菜上的距離,給冷空氣與棚內熱空氣一段對流的時間,使吹到蔬菜上的空氣與棚溫相當,從而避免蔬菜的幹邊、果實的皴皮等。大棚的入口處,也是一個較大的放風口。冬季冷風從入口吹入會造成大棚內靠近入口處3~5間內的蔬菜生長不良。有些入口處漏風,尤其是在人進出大棚時,會造成冷風的吹入,從而導致棚入口處的蔬菜植株低矮,棵子弱,有時甚至會發現緊靠入口處的蔬菜發生冷害。為保護好大棚入口處的蔬菜,防止冷風吹入大棚,菜農可以在棚門口處設置緩衝間。

二、適實放風剛拉開棚時,因為棚內溫度與蔬菜植株的溫度相當,這時蔬菜上並不會產生露珠,但是隨著棚內溫度升高較快,而植株表面的溫度升高慢,植株溫度低於棚內溫度,從而造成棚內溼氣在蔬菜植株表面凝結成露珠,如果這時將通風口打開進行放風,就會導致冷風急劇將蔬菜葉面及果面的露珠吹乾,從而造成幹葉、皴皮。

有些菜農為圖省事,當棚內溫度上升到25℃以上時,一次性將放風口開到最大,也會導致植株體表面溫度變化劇烈造成蔬菜生長不良,果實發生皴皮。

三、澆水後不要著急放風冬季棚室澆水後棚內地溫降低明顯,若在澆水後接著通風,會使棚內溫度一直保持在低位,地溫自然也提升不上來。根系長時間處於地溫較低的環境下,就容易出現傷根的情況,進而導致其吸收肥水的能力變弱,蔬菜生長髮育受阻。

當然,澆水後也不能長時間不通風。如果菜農一直關閉通風口,棚內溼氣排不出來,到夜間溫度降低時,形成較多的露水,更有利於病原菌侵染。而且一直不開通風口,會使棚內二氧化碳缺乏,光合作用停滯,造成植株營養匱乏,植株抗逆性下降,不利於蔬菜的正常生長。



沭東公社


1,在連續陰雨雪天氣後。溫室大棚應在晴天少量揭蓋,防止低溫弱光過後突然揭蓋,造成植株凋萎死亡若葉片正常,再逐步增加揭草簾數量,直到全部揭開「若發現有萎蔫現象出現,應及時再蓋上幾條草簾,讓作物適應。

2,久陰轉晴後,應反覆放風,使溫室大棚室,內外溫差與前幾天接近,同時,讓大棚緩慢升溫,避免溫度急劇上升,引起植株凋萎死亡。

3,通風時要注意防止放風過急,以及門口要放遮擋物.防冷風直吹,引起植株凋萎死亡



阿印VLOG


冬季溫室大棚合理的通風有降低溫度溼度的有效作用,這也直接關係到作物的生產情況,對於茄果蔬菜等等作物的生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種植戶都知道作物生長環境需要適宜的溫度溼度,並且要求室內有害氣體濃度低於會對作物生長產生危害的最低限。而冬季溫室大棚的基本功能就是為作物創造一個可控環境 ,特別是對於在冬季溫室中合理有效通風就顯得非常關鍵。

對此我們種植戶可以根據冬季溫室大棚的通風時間、通風量以及通風的溫度等等,來做一個有效的管理措施。

一、冬季溫室大棚放風要點

{1}、溫室大棚的通風時間一般應在棚內溫度過高相對溼度較大光合作用加快的情況下進行。其次,在澆水施肥或噴灑農藥後,溼度增大也應短時通風。遇到久陰突晴時要對棚外覆蓋物進行間隔揭簾放風量要小以避免光照過強蒸騰加劇造成作物失水萎蔫。

不用作物生長對溫度有不同的要求,通常情況下白天的氣溫至少要比夜間氣溫高出5~8度。溫室大棚內氣溫應根據作物種類按適溫界限進行調控。

{2}、大棚通風時要堅持從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原則。同時也要注意調節棚內局部溫差,在高溫處要相對早通風放風口較大。在低溫處要相對晚放風放風口較小。關閉放風口時則應該由大到小、多到少逐步進行。

其次,通風換氣時應避免冷風直接吹向棚內作物,這樣非常容易造成溫度忽高忽低,漸而造成作物葉片和幼果遭受冷凍傷害。溫室通風可以通過放入相對溼度較低的室外空氣與室內空氣交換,排除室內空氣中多餘的水蒸氣,降低室內空氣的相對溼度。

{3}、通風時棚內的溫度高於植物正常生長需要的溫度時在進行通風降溫,這樣可以防止因放風后室內溫度過低對作物造成冷害或凍害。適宜的溫度環境是冬季溫室大棚作物能否正常生長的關鍵。初冬要注意適當通風降溫控制植株旺長增強植株的抗逆能力。其次,在冬季溫度大棚作物生產中注意採取多種有效措施增加光照時間提高光照強度是促進作物的光合作用及提高蔬菜產量的有效措施。

冬季溫室大棚作物塑料膜封閉性強棚內溼度大,溫室大棚通風情況下棚內空氣相對溼

度為7成左右,陰雨天或灌水後可達90以上。深冬季節或陽光不足的溫室大棚,實行人工補光尤為重要,但因成本較高,目前很難大面積推廣,不過可作為改善棚內光照條件的應急措施。

1.棚內的溫度高於植物正常生長需要的溫度時在進行通風降溫。以防止因放風后室內溫度過低對蔬菜造成冷害或凍害。所以,我們種植戶掌握各種蔬菜的生長髮育各個階段對溫度的要求特別的重要。

2.深冬溫度管理的核心是搞好棚內提溫、保溫。要注意選擇透光性好、壽命長的全無滴膜並注意經常清掃膜面始終使棚膜保持較高的透光率。在保持棚內溫度不降低的前提下儘量早揭晚蓋使棚內蔬菜早見光、多見光以更多地增加光合產物的積累。如遇連陰天只要無雨雪時就要拉起草苫或間隔拉苫增加散射光照維持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

3.進行通風換氣促進棚內高溼空氣與外界低溼空氣相交換可以有效地降低棚內的相對溼度。流芳個人建議防治病蟲害時採用噴粉劑、撒藥土和煙燻等方法既可防治病蟲害又能有效控制土壤和空氣溼度。


溫室大棚內因密閉的作用白天內部空氣中二氧化碳往往很低,合理的增施二氧化碳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加速作物生長增產增收。

冬季大棚保溫和通風對溫室大棚種植作物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如果光靠人工來管理溫室大棚的情況效率低也不科學,在一定的安全上也存在著很大隱患。流芳建議可以利用設備來有效減輕種植負擔減少人力勞動,只有科學種植有效管理才是把作物的利益最大化,也是冬季溫室大棚有效放風的重要舉措。

以上均為流芳根據自身和當地種植經驗所總結,僅供大家參考!歡迎關注流芳,以便相互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