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癌症患者增免疫力,這四招助你一臂之力

眾所周知,免疫系統是我們人體的天然屏障,它可以幫助我們抵禦外邪侵襲,維持內環境的穩定。

一旦這個能力喪失或下降,丟了“根本”,人體就易受到病毒,疾病等外界侵擾。就如打仗時還沒等敵軍進攻,自己就先丟失了“領地”。尤其是對於癌患來說,增強免疫力是戰勝疾病的首要一步。

癌症患者增免疫力,這四招助你一臂之力

​於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患者及其家屬的潛意識裡就有“免疫力=抗癌力”的觀念。在給予癌患的飲食照料上,只要跟沾上“增強免疫力”的營養劑,保健品能帶基本都往家裡堆。

但心細的覓友會發現:且不說這些營養品有沒有吃上,就算全都進補了,該面臨的問題還是會來,似乎“提高”免疫力並不能對預防癌症有半點作用。

提高免疫力,對抗癌真的沒有半分作用嗎?

當然不是,前面有談到免疫力對我們人體的重要性,但要清楚一點的是,免疫力不是越高越好,免疫力不等於抗癌力。

用我們熟知的“非典”“禽流感”等流行性傳染疾病舉例,同樣被感染,孩童的治癒率要高於成年人,極少有孩子因這些病不治而亡的。

癌症患者增免疫力,這四招助你一臂之力

理論上來說,孩子的免疫力沒有成年人高,治癒率怎麼反而高呢?其原因分析起來也挺讓人不可思議,也正是因為它們的免疫力不如成年人,免疫反應較弱,體內能動員的力量也有限,所以規模小,其對身體的傷害也沒那麼大。

那麼,導致疾病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上海中醫藥大學的何裕民教授曾給出過答案:免疫失調才是致使癌症進展的“元兇”。美國癌症協會的一項研究也間接證實,人體免疫系統的和諧是癌症自然消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見,相比於盲目提高免疫力,協調好人體免疫系統才是關鍵。

那麼,我們應該要從哪幾個方面調整好免疫?

其實,要調整好我們的免疫系統很簡單,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飲食要好

這裡指的“好”,並非指的是什麼山珍海味,也並非指的是什麼海參,蟲草等補品,而是食材種類豐富,色彩多樣,且“質量”要好。

癌症患者增免疫力,這四招助你一臂之力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食物一定不要去碰。

1.“便宜”的菜:

超市一般會在9點以後進行蔬菜水果出售,有絕大部分人會為省錢,特意選擇那個時間購物。

但需要說明一點的是,新鮮的果蔬中含有的維生素C,類黃酮等營養成分要高,而像綠菜花,蘿蔔等十字花科的蔬菜置於室溫空氣中超過6個小時,則物質損失率可高達75%,還可能產生對健康不利的物質。

所以超市中切好、搭配好的半成品食材儘量少買,果蔬類以新鮮為主。

2.剩菜:

癌症患者增免疫力,這四招助你一臂之力

現代人有個習慣,總喜歡將吃不完的飯菜放進冰箱,但這裡有個弊端,冰箱並非“無菌”箱,冰箱裡的細菌數量會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呈成百上千的增長,而對於腸胃功能虛弱的人群,就易導致急性腸胃炎。

因此,綠葉菜、涼拌菜類一定儘量不要過夜,其它放在冰箱存放時間儘量不要超過24小時,且在高溫加熱後食用。

3.“黴”食:

水果放久了會腐爛,但多數人會選擇把爛的切掉再繼續食用。但互助君要提醒覓友們的是,那些肉眼看到的發黴部分,是黴菌菌絲完全發展成型的部分,而很多不成型的,肉眼不可見的黴菌則潛伏在其附近。

另外,也並非所有黴素用高溫加熱就可以消滅,像水果中的展青黴素,食用後易導致肝中毒。

日常生活中像長斑的雞蛋,發芽的土豆等都是變質的,易引發中毒,如有發現,

應儘早扔掉。

2.睡眠充足

需要指出來一點的是,這裡說的好並不是鼓勵覓友要多睡,而是指的是在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保證睡眠質量。

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員發現,每週只睡4個小時的人,血液中抵禦流感的抗體比睡了8小時左右的人要減少一半。

對於睡眠質量不好的覓友,可以通過冥想、按摩、聽輕音樂等放鬆方法幫助睡眠。

3.規律排便

顧名思義,應當保證大小便的正常暢通,不要刻意憋尿,養成規律排便的習慣。

癌症患者增免疫力,這四招助你一臂之力

對於化療後出現便秘的覓友可以參照下文進行調整:
化療難以承受的便秘之“堵”,三招輕鬆應對。

4.保持心情愉悅

有研究發現,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能降低人體壓力水平,還能促進睡眠。與大笑有關的情緒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壓力激素,增加某些免疫細胞並且激活其他的免疫細胞。

而要調整好心情,覓友們可以嘗試從轉移注意力,培養如唱歌,跳舞,下棋等興趣愛好,學會自我減壓,調整好心情。

癌症患者增免疫力,這四招助你一臂之力

編後語:

平衡好機體免疫可以說是保證健康的一個“保護牆”,用著名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教授的話來說,它就像駐紮體內的一支軍隊,承擔著防禦重任,以防人體受到細菌、病毒等“敵人”的攻擊。

我們要做的應該是以理性的角度去協調好它,才能讓它發揮出真正的作用。

其實癌症也並不是很可怕,要得到科學的治療與合理有效的康復,帶瘤生存幾年,幾十年都不是難事,康復樂園自98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腫瘤康復,更腫瘤康復資訊,請關注“康復樂園”公眾號平臺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