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150GW存量光伏電站待確權:拿不到補貼 也賣不出去

劉明是某民營光伏投資企業存量光伏電站出售的“專職善後人員”,2019年超過200天的時間奔波在各個項目地中,一方面為存量光伏電站尋找買家,另一方面為已經簽訂出售協議的電站處理後續事宜,大部分都是土地、審批手續等合規性問題。

數百個出差的日子,劉明身兼數職,協調上下關係,努力將這些電站包裝的盡善盡美,以促進交易的順利推進。因為他深知,公司正等待這些光伏電站出售後的資金來維持運營。

事實上,在數千億元的補貼拖欠背後,大部分的民營光伏投資商正處於水深火熱的“煎熬”中,有讀者在後臺的留言很形象的反映了當前民營光伏投資商的境況:

“青海的新能源在電力交易後實際到手的電價是0.167元/千瓦時,現金流根本無法支撐還本付息。棄風、限電、細則考核、電力交易、上稅(優惠政策到期)……就像一個脖子套在絞索裡、只有腳尖觸地的人,心裡卻要嚮往詩和遠方”。

為了活下去,光伏電站交易愈發頻繁,但很顯然,這個市場已經成為一個買方市場。

超4GW光伏資產交易:買方意願為主,補貼目錄之外的項目難出售

筆者梳理了2019年的光伏電站資產交易信息,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有超過4GW光伏電站進行出售,交易金額近140億元。

150GW存量光伏電站待確權:拿不到補貼 也賣不出去

然而,從目前的交易情況來看,七批補貼目錄之外的光伏電站項目很難出售。某行業資深人士蘇敏(化名)告訴筆者,如果買方要收購未進目錄的光伏電站項目,那麼買方會提出由於該項目還未進入補貼目錄中,所以只能按未含補貼的脫硫煤標杆電價來核算定價,其餘部分只能等該項目進入補貼目錄再洽談。“但目前買方基本不會收購未進目錄的光伏項目,同樣,由於出價太低,賣方也不會出售”,蘇敏補充道。

事實上,截至目前,中國存量光伏電站規模已經近200GW,但僅有約50GW光伏電站進入補貼目錄中,這意味著,剩下約150GW的光伏電站,既拿不到補貼,也很難通過出售來換取現金流。

筆者瞭解到,正如蘇敏提到的,那些未進入補貼目錄的光伏電站在出售時,被要求以脫硫煤標杆電價的價值核算價格,這基本只相當於整個光伏電站投資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買方市場下,這些亟待救命錢的民營投資企業很難有話語。

“光伏電站投資包括資本金與負債兩個部分,但買方一般是承債式收購的,有的項目還可能會涉及往來款,例如母公司與光伏電站之間的資金往來等”,蘇敏解釋道,一般來說,買方主要會通過三個方面的因素來制定一個初步價格,一是光伏電站的投資總額;二是當下光伏電站的標杆上網電價,即能夠收到的電費以及之後電費的實現途徑;三是地稅、運維費用、賣方的借款本金利息等未來需要交納的錢。

綜合考慮上述因素之後,買方會測算目標項目的未來收益率,制定出初步的收購價格,然後雙方在此基礎上進行一系列談判,決定最後成交價。

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補充道,在目前資產交易中,大多以買方意願為主,買方通過公司內部財務核算模型來為出售的資產報價,而交易價格與電站質量、當地光照資源、消納有關。在電價相同的情況下,不限電地區光伏電站估值會更高一些。

合規性問題已成最大“隱憂”,消納風險尤甚

雖然目前光伏資產交易變得十分頻繁,但具體交易仍存在不少的不可控風險。買方需要對出售資產進行盡職調查,確定光伏電站是否存在技術問題、是否能夠保證未來的發電收益,關鍵手續文件是否齊全、合規,是否存在施工建設質量等問題,此外,還存在財務、稅務、商業、估值等一系列風險問題。

但在這些問題中,關鍵手續文件的合規性已經成為光伏電站出售的最大隱憂,“畢竟技術方面的缺陷是可以彌補的,但在手續合規性上,很多文件基本上是電站的‘死穴’,某行業資深人士說道。

彭澎介紹道,買方在收購某個光伏資產時,除了當地光照資源、電價、電力市場交易情況、限電情況、土地價格等必要因素外,規模大小也是買家著重考慮的因素之一,目前規模較大的電站資產更受買方青睞。

“目前買方基本要求單體光伏電站規模在50MW以上,而2016、2017年國內有大量的小規模電站建設,很多光伏電站規模在20MW至30MW,甚至還有10MW的小電站,目前這些小型電站交易會比較困難”,彭澎強調,目前主要困難是相關手續的辦理方面等問題,合規性問題有可能會影響電站的整個交易結果。

另外,限電也是光伏電站資產交易最大的風險之一。近日山西省能源局發佈的《2020年度省調發電企業發電量調控目標預案》徵求意見稿中提出光伏機組安排基準利用小時900小時,剩餘全部參與市場化交易,“這無疑會對山西省的電站交易帶來很大的影響。”彭澎說道。

筆者瞭解到,該徵求意見發出後,一些前期已經談妥的光伏、風電等資產交易都被按下了暫停鍵。但好消息是,據悉山西相關主管部門正計劃將光伏保障小時數調回原有數值。

一方面,存量電站中未被確權的合規光伏項目正在無止盡的消耗投資企業的現金流,另一方面,多變的政策環境也給光伏電站的交易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此前財政部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徐雲波代表提出的關於妥善解決光伏發電補貼拖欠問題的建議發函答覆》中透露,擬放開目錄管理,由電網企業確認符合補貼條件的項目,簡化撥付流程。但這份擬放開補貼目錄的文件在徵求意見之後,也石沉大海杳無音訊。

希望相關部門可以儘快給企業一個明確的消息,同時穩定政策環境,起碼讓這些為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貢獻力量的企業可以撐到這數千億元補貼問題解決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