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走读湖南第12期:濂溪故里与月岩仙踪的美食美景

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金秋的微风和煦轻柔,金秋的蓝天白云飘逸,金秋的田野遍地金黄。

走读湖南第12期:濂溪故里与月岩仙踪的美食美景


  秋风过处,那一片片稻谷,远看:好似翻滚着千层波浪;近看:又似笑弯了腰。稻谷由光秃秃到绿油油再成金灿灿,这是所有生命沿袭的轨迹,人类也不例外。


  一年四季中我最爱秋天。爱秋天的天,高远而纯净;爱秋天的风,清新而凉爽;爱秋天的雨,绵密而灵逸;爱秋天的色彩,缤纷而绚丽;爱秋天的气氛,成熟而迷人。

走读湖南第12期:濂溪故里与月岩仙踪的美食美景


  天涯大V一同来到这道县,隶属于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古称道州,历史上与衡州(今衡阳)、郴州、永州并称“湘南四州”。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县制,历为郡、州治所在地,其间1500多年为郡、州、府所在地。道县,古称道州,自秦设县始,有2200多年的建制史,其中1500多年为州府郡治所在地,曾与衡州(今衡阳)、郴州、永州并称湘南四大古城。在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熏陶中,形成了以北宋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为代表的理学文化,以晚清大书法家何绍基为代表的书画文化,以玉蟾岩为代表的稻作文化,以鬼崽岭为代表的神秘文化,以刘少奇同志早期革命伴侣何宝珍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道州龙船赛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福岩洞为代表的现代人类起源文化等七大特色文化。


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照耀着白茫茫的大地,反射出银色的光芒,耀得人眼睛发花。 一路上带着金黄灿烂的喜悦,珍惜岁月里,去寻觅我心中的诗……

  

周敦颐,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走读湖南第12期:濂溪故里与月岩仙踪的美食美景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秋天到了,池塘里的荷叶枯萎了,依旧风景宜人。

走读湖南第12期:濂溪故里与月岩仙踪的美食美景


周敦颐故居现场看到,其主体已恢复历史原貌,外围青砖蓝灰土墙,内部纯木结构。

走读湖南第12期:濂溪故里与月岩仙踪的美食美景


天涯大V走进道县,正巧碰上2018“走红军走过的路,徒步穿越大湘南”穿越活动(道县站)。
  道县历史文化厚重,同时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了道县90%的乡镇,留存的旧址39处以上。其中,何宝珍烈士故居、陈树湘烈士墓、湘江战役豪福指挥部旧址、红军北上离境时的清水关旧址、石厨头标语墙、红军标语墙、红军战斗经过潇水河的码头及浮桥、茶园渡遗址、禾塘决策遗址等,都彰显着厚重的长征精神和红色旅游文化。
  领取物资,轻装上阵。长路漫漫,征荣相伴。

走读湖南第12期:濂溪故里与月岩仙踪的美食美景

道县月岩,古"道州八景"之一,周敦颐求学、静养、悟道之处,曾获得明代徐霞客这般赞誉:"永南诸岩殿景,道州月岩第一"。

走读湖南第12期:濂溪故里与月岩仙踪的美食美景

  月岩有东西两个洞门,东洞门长65米,宽40米;西洞门长105米,宽60米,因东西两门贯通,故又称"穿岩"。

  一到洞口,宛若身临城阙,极具雄伟森严之感。步入洞门数十步,顿觉宽敞若广庭,月岩的美,在于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一般的喀斯特地形都是在地下,而月岩则在地面突现屹立出来。月岩的奇,在于一岭三洞,一洞三月,天光透入岩中,竟成三个"月亮",疑似鬼斧神工,独特而曼妙。置身洞中,如此近距离与月岩接触,更能懂"月岩"之名由来的涵义。

走读湖南第12期:濂溪故里与月岩仙踪的美食美景


现道州古城墙仍残存西门至道县一中,西门至濂溪电影院二段,全长1.5公里,另有东南二门安好。道州古城墙遗址对研究古道州的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这城墙脚下,曾走过唐代文学家元结、北宋政治家寇准、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如今,它已淡化为一个历史筑就的符号,让后人感悟。

从县政府往北直下一长坡,在城墙南门至东门段中部(今寇公街)的城墙上,有座飞檐重阁的古建筑--寇公楼。1019年,北宋宰相寇准遭奸臣陷害,年过古稀仍被贬为道州司马后,在高高的城墙上筑楼,亲笔题写"望太平"匾额,寄托百姓渴望太平的愿望。后百姓为纪念他,将此楼改名为"寇公楼"。
  

相逢总有千言 离别仅需二字, 感谢天涯湖南让我来到这里,收获颇多,不虚此行,同时感谢以下两位工作人员,人美心更美,不辞辛苦,细心安排,耐心讲解,期待有机会再相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