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20家機構“把脈”2020年全球經濟動向

2019年世界經濟景象暗淡,讓人揪心焦慮。全球經濟充滿了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在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衝擊下,世界經濟持續下行,呈現多國同步放緩之勢。這既在很多人的預料之中,也在不少人的預料之外。不過,往事已矣,我們不妨把眼光瞄準2020年,看看以下眾多知名機構對明年全球經濟的展望。

20家机构“把脉”2020年全球经济动向

1.高盛:經濟增長將會逐漸加快

高盛表示,為應對更寬鬆的金融環境和國際貿易關係的大幅改善,預計2018年初開始的全球經濟放緩將很快接近尾聲。儘管在寬鬆政策和貿易的影響下,明年年均GDP增長率可能僅從今年的3.1%溫和增長至3.4%,但高盛預計,經濟增長將會逐漸加快。

此外,高盛表示,明年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依然有限,平坦的收益率曲線只是部分的反映出了長期溢價的結構性下降,同時,低失業率對通脹和貨幣緊縮政策的預測價值也已經下降,因此,它們對經濟前景的參考價值在逐漸減弱。

2.摩根士丹利:全球經濟增長有望明年復甦

摩根士丹利認為,隨著貿易局勢放緩和貨幣政策放寬,全球經濟增長將從2020年第一季度開始復甦,從而扭轉持續7個季度的下行趨勢。正在緩解的貿易局勢(全球經濟下滑的關鍵因素)將減少商業不確定性,使政策刺激更為有效。該投行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2%,而今年為3%。

摩根士丹利預計會有更多寬鬆措施,到2020年3月,全球加權平均政策利率將觸及7年新低。不過,在新興市場將很大程度推動這次復甦的同時,美國將經歷增長放慢。摩根士丹利預測,“顯然處於週期末段”的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長率將從2019年的2.3%降至2020年的1.8%。

摩根士丹利稱,隨著降息帶來的積極提振效果大部分已被消化,加上家庭將在收入增加和關稅導致的物價上漲之間尋求平衡,2020年美國經濟增長將更加緩慢。但經濟的基礎是穩固的,外部拖累有所減少,寬鬆貨幣政策得以延續,並有持續的財政政策支持。”

儘管美國經濟基礎穩固,但摩根士丹利仍認為,和即將到來的2020年總統大選一樣,圍繞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也是一個重要的下行風險。此外,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我們將看到一場勢均力敵的總統選戰的情況下——可能會對2020年的商業和家庭決策產生重壓。

3.花旗集團:經濟或保持溫和擴張

針對美國市場,花旗方面認為,美國經濟溫和擴展,股市表現可期。經濟或保持溫和擴張,通脹小幅低於目標水平。2020年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依然是消費者支出。而隨著飛機和汽車製造業逐步恢復,投資對於明年上半年經濟增長也將有明顯拉動作用。

花旗認為,2020年美國就業增速會放緩,但無需過度擔憂。消費者支出在2019年初略顯疲軟之後,消費者支出呈現強勁增長勢頭,花旗預計在2020年仍將持續。

4.摩根大通:全球經濟回暖導致低迴報

摩根大通策略師認為,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出現好轉,但整個固定收益、外匯和大宗商品領域(FICC)的回報卻表現平平。

摩根大通預計,美元變化並不大,在年底前歐元兌美元將達到1.14,美元兌日元為110。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至2.05%。德國國債下跌,收益率攀升至-0.05%,而10年期日本國債收益率將在2020年底升至0.05%。美國高評級和高收益債券以及新興市場企業債券的息差將會收窄。布倫特原油價格將在第四季度跌至55.60美元。另外,該投行建議做空黃金。

5.瑞銀集團:2020年全球經濟和市場可能更糟

瑞銀集團經濟學家在報告中認為,即使貿易爭端緩和,所有關稅取消,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的壓力也不會得到很大的緩解,理由是商業不確定性揮之不去、一些不利影響無法挽回。

瑞銀集團指出,過去兩年,全球貿易遭遇擾動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拖累。由於許多國家對外國商品的需求減少,這種情況造成了工業生產下滑。這也導致了企業投資的減少,因為企業正在觀望事態如何發展。

經濟和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明年中美在貿易問題上如何取得進展。基於瑞銀的基準情形,2020年全球GDP增速將從2019年的3.1%降至3.0%。這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低了大約0.5個百分點,瑞銀對中美商品加徵關稅的取消更加悲觀。瑞銀預計,繼今年上漲17%之後,明年全球股市的漲幅將不到4%。

6.美銀美林:全球經濟無憂,美股難重現2019年漲勢

美銀美林全球經濟研究部門主管哈里斯表示,貿易逆風將在大選年有所改善,這有助於經濟增長,但大選後風險將捲土重來,經濟將持續處於風暴眼中。

哈里斯預計,短期內貿易形勢改善將有助於幫助全球經濟小幅反彈,受寬鬆政策滯後效應影響,經濟活動將在明年春季有所回升,預計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速將略高於3%。在美國以外,全球通脹將持續低於目標,各國央行將開始鬆動並下修通脹預期,2020年全球通脹將略低於3.1%,2021年進一步降至2.7%。

隨著經濟復甦,貨幣政策預期將趨於穩定,全球大部分央行明年將按兵不動,同時財政政策趨向於維持現狀。在整體寬鬆的背景下,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概率較小。

7.德意志銀行:上調美國GDP增速,中國經濟將迎來新契機

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們將美國2020年經濟增速預期上調0.2%至2%。至於原因,上述經濟學家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在明年上半年美國更具韌性的消費者支出。

不過,該行也警告稱,雖然明年貿易緊張局勢消散,不過由於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最終也可能讓美國經濟的資本支出受抑。對此,德意志銀行預計,直至2022年,美國核心PCE都將低於美聯儲的目標。

最後,該行預計,為了避免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的通縮命運,美聯儲將不得不在2021年再降息50個基點,即使當前失業率已經接近紀錄低位。

另外,德意志銀行認為,中國經濟明年將迎來新的契機,從二季度開始緩速回升。以下三大因素將助力中國經濟在2020年實現觸底回升:

第一,出口增速有望迴歸正值,這得益於全球經濟趨於穩定,且中美雙方第一階段貿易磋商已達成。第二,消費支出提速,消費動力很可能會體現在汽車、手機等耐用品支出的復甦上。第三,擴張性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或將刺激基建投資,促進信貸增長,繼而推動經濟發展。

8.瑞士信貸:逆風之下,全球經濟與風險資產展現彈性

瑞士信貸認為,2020年全球經濟與風險資產有望展現彈性。瑞信預測,全球經濟將緩慢增長2.5%,表明衰退的可能性較低。在增長放緩之際,瑞信預計股市將貢獻個位數回報率。

瑞信預計,經濟將緩慢增長,流動性環境寬鬆,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緩解。隨著中美貿易摩擦趨緩,商業情緒應得到改善,從而利好成長型行業和股票。

主要經濟體與貨幣的前景,美國方面,瑞信預計2020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放緩至1.8%,並伴隨著核心通脹上升。美元將繼續受到支撐,但由於該貨幣相對大多數其他G10貨幣具有的利率優勢減弱,美元年內可能會走軟。

歐元區方面,貨幣政策進一步放寬的可能性較低,但極具彈性的信貸增長應支持經濟持續擴張,預計GDP增長率為1%。財政刺激與英國脫歐不確定性的消退應能支持歐元。

英國方面,假設脫歐進程順利,我們的核心預期是英國2020年的經濟增長將高於2019年。在英國脫歐問題得到解決的情況下,英鎊將大幅升值。

9.富國銀行:2020年波動將加劇,持有黃金美債是王道

富國銀行全球市場策略主管Paul Christopher表示,從歷史上看,在不確定性加劇和股市低迷時期,防禦性資產一直是投資者的選擇。由日常新聞推動的交易可能帶來糟糕的投資結果,並且可能造成情緒壓力。我們建議投資者將防禦性策略納入投資組合,以幫助度過不確定時期。

富國銀行表示,美國目前的經濟擴張週期是19世紀中期以來最長的——126個月,這意味著經濟下滑可能即將來臨。

Christopher稱,雖然我們預計當前的經濟擴張不會很快結束,但經濟已開始放緩,我們預計未來一年股市將出現大幅波動。最終,可能會出現經濟衰退,儘管未來12個月內不大可能。衰退是經濟和市場週期中正常和可預見的部分。

到2020年,至關重要的是用黃金、美國國債和低波動性股票等資產來平衡投資組合,以降低經濟增長放緩帶來的風險。

10.施羅德:全球經濟有望回升

展望2020年環球經濟形勢,施羅德首席經濟師Keith Wade表示,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增長放緩之後,環球經濟有望於2020年出現回升態勢,延續有史以來最長的經濟增長期。

該行預計中美之間可望達成“第一階段”協議,這或能阻止兩國互相進一步徵收關稅,並可能降低先行關稅。而貿易協議的達成可能推升環球貿易及商業投資信心,歐洲、日本以及美國等經濟體的經濟活動將得到改善。同時該行調高對中國經濟增長展望。

對於歐元區以出口為主導的大型經濟體系而言,中美之間即使只是達成部分協議都將是好消息。因不少歐洲經濟體系國內環境均較為穩健,基於貿易回升的前提下,該行預計2020年歐洲的經濟增長維持正面,將經濟增長預測由0.9%上調至1.2%。

隨著貿易復甦以及維持較低通脹,新興市場經濟體系前景於2020年亦將有所改善,政府措施或會扮演關鍵角色。施羅德認為2020年將會是中國的重要年份,因2010年政府承諾將於2020年實現經濟規模及人均收入增加一倍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國家至少需要確保經濟增長維持在6%的標誌性水平,因而不排除當局為達到此目標而適度放寬政策。

11.安本標準:全球經濟停滯不前,但不致陷入衰退

安本標準投資管理發佈市場展望稱,未來5年,全球經濟恐將有一段長時間停滯不前,將面臨低增長、低通脹和低利率的挑戰。2020年政策及政治形勢日趨不明朗,工業、貿易及投資活動將繼續受壓。安本標準已將2020年及2021年全球經濟成長率(GDP)增長預測下調至3.1%,此水平遠低於金融危機後的平均值。全球經濟即使明年能避過衰退一劫,風險卻已明顯升溫。

央行大規模放寬銀根,相信有助維持經濟正面增長,即使增長率偏低。安本標準預期美國聯準會將於2020上半年實施這輪小型週期的最後一次降息,而歐洲央行將會採取進一步的寬鬆貨幣政策。預計澳洲、加拿大、巴西、中國、印度及俄羅斯等國的央行亦將於未來數月採取進一步行動。此外,隨著政府官員重新審視稅務及開支計劃,2020年也會看到更多財政刺激措施。相信有助緩衝市場震盪所帶來的影響。

隨著英國脫歐進程難以駕馭,保護主義抬頭,全球貿易紛爭不斷,投資人需要洞悉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不利影響。長期政局不明朗,會令全球貿易、商業投資及服務業飽受持續直接的拖累,也不利投資氣氛。明年中美貿易關係緊張仍然是一大風險,預計爭端難以得到迅速解決。以科技行業為主的貿易衝突,令韓國及臺灣首當其衝,而日本與韓國之間的爭端也將進一步影響全球科技供應鏈。

12.黑石集團:全球經濟將出現拐點

黑石集團表示,全球經濟增長將在更寬鬆環境引導下出現拐點。2020年,製造業、企業支出和對利率敏感的行業(如房地產)可能引領經濟溫和回升,增長結構隨之轉變。此外,國際貿易緊張局勢可能會大幅緩解,而修訂後的北美自貿協定很快獲得批准的可能性有所上升,橫向貿易壓力也給全球貿易活動提供了一些喘息空間。

13.巴克萊:2020年歐洲股市將比美股更具吸引力

巴克萊表示,宏觀經濟環境和金融狀況將改善,盈利溫和復甦,估值有吸引力,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暗示著當前歐股牛市的延續。

巴克萊歐洲股票策略主管Emmanuel Cau指出,歐洲股市今年迄今的表現略遜於美國,但近期已縮小了部分差距。就2020年而言,我們認為歐洲股市和美股的上行空間大致相同,但目前歐洲股市的估值與美股相比具有吸引力。

巴克萊今年對這兩個市場都進行了重新評級,美國比歐洲的評級要高。Cau認為,投資者近年來對價值型股票,尤其是金融股的擔憂是他們逃離歐洲股市的原因,這意味著多數股票交易商增持美國股票,減持歐洲和新興市場股票。

除了歐洲宏觀經濟和盈利基本面走弱以外,我們認為,對歐洲市場產生很多負面影響的是政策不確定性、英國退歐、特別是貿易摩擦。但是,如果英國和歐盟之間的政治僵局在2020年結束,巴克萊預計全球投資者可能會重新湧回這兩個市場。

14.麥格理集團:2020是全球復甦之年

麥格理集團指出,市場正在為經濟復甦定價,美國股市創下新高,長期收益率遠低於近期低點。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有證據表明全球GDP增長仍在放緩,儘管製造業出現了一些暫時的“萌芽”,但這種樂觀情緒還是爆發了。

從近期來看,去年的經驗表明,2019年9月的關稅上調將繼續拖累經濟增長。隨著談判走向高潮,貿易緊張局勢有可能再度升級,這可能導致風險資產一度面臨壓力。然而,展望2020年,我們預計經濟將出現溫和但基礎廣泛的復甦,這將反過來支持全球風險偏好的實質性改善,隨著對衰退的擔憂消退,股市、收益率和工業大宗商品都將走高。在這個世界上,美元可能會逐漸走低,支持新興市場的預期復甦。

雖然目前對經濟反彈的預測多於現實,但我們認為,貿易“休戰”、中美政策刺激的結合,市場人氣的普遍改善和正常的庫存週期將足以結束當前的“減速恐慌”——注意到第四季度的增長似乎接近2012年和2015年小週期的低點。

不幸的是,這種前景是建立在美中貿易“休戰”這一令人期待已久的引人注目的基礎上的。儘管我們認為,考慮到美國總統大選年壓倒一切的政治必要性,達成一項協議是可能的,但還遠不能確定。鑑於全球經濟增長目前正接近停滯速度,進一步升級可能會使經濟衰退談判回到中心階段。

15.貝萊德:經濟增長將走穩並逐漸回升

貝萊德表示,經濟增長在未來6至12個月內將走穩並逐漸回升,金融環境寬鬆為其中的原因之一。

貝萊德認為,2020年有三個新投資主題。首先是今年經濟成長微幅反彈,成為支持風險資產轉好的新動力。多國央行罕見的在週期末段轉趨溫和立場,導致金融環境更趨寬鬆。寬鬆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一般會延遲一段時間才會出現,這一輪寬鬆政策的反應尤其明顯,因為受到貿易保護主義浪潮抵銷部分影響

同時,貝萊德還認為,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長的能力可能已經達到極限,這一情況在歐洲和日本尤其突出。因此,如果經濟衰退真的來臨,只有採取史無前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雙重組合方能應對。

16.中金:政策託底,經濟尋底

中金預計,2020年全球的主基調是風險緩和,政策託底;經濟增長逐步探底,直至暫時企穩。

雖然全球經濟可能放緩,但陷入衰退的風險相對較小。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在風險因素邊際緩和,且央行寬鬆對實體經濟支撐作用逐步釋放背景下,增長將經歷逐步尋底過程:1)預計全球增長在2020年整體相對2019年繼續放緩,其中美國1.7%,歐元區0.7%,日本0.3%;2)但放緩速度不再那麼急劇,增長動能逐步探底,直至暫時穩定。

17.中信證券:全球經濟弱勢回穩

中信證券認為,2020年全球經濟內生性增長動能減弱,政策託底經濟增長勢在必行。主要國家政策應對的重點將可能由“以貨幣寬鬆為主”逐步走向“財政貨幣化主導”,歐日和新興市場在財政政策方面具有相對優勢,這有望支持全球經濟在2019年的低基數下出現弱勢回穩。

正是基於經濟基本面放緩的嚴峻性,各國央行和政府已經開始籌措更多穩增長政策的推出,試圖拉平經濟下行的斜率,避免需求快速下滑。在史無前例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的環境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下降,而財政刺激政策則呼之欲出。我們預計2020年貿易爭端可能緩和、多國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加碼將使全球經濟在2019年的低基數下出現弱勢回穩。預計2020年美歐日的經濟增速分別為1.7%、1.2%、0.3%。美國經濟可能在明年下半年明顯放緩,而歐元區在政策託底下有望企穩。

18.廣發證券:海外經濟冬至未至

廣發證券認為,製造業修復及補庫存或提振2020年上半年美國經濟;政治週期等三因素疊加將約束下半年,年中有重啟QE可能。2020年美國經濟前高後低,全年實際增速或仍接近2%。 目前美國處於金融危機後late cycle階段,2020年衰退概率仍低。目前失業率下行速率放緩、時薪增速則處於高位或表明美國經濟處於金融危機後的晚週期階段。此外,低薪資地區的就業狀況往往是美國經濟週期性波動的主因。

綜合領先指標(CLI)預示2020年1H美經濟或階段性回升;製造業修復及補庫存或為2020年1H美國經濟關鍵變量;2020年1H房地產或仍是美國經濟提振項。三因素疊加或令2020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再現壓力。貨幣政策對美國經濟提振效應或將在2020年2H顯著減弱;未來一年大概率暫無新的財稅政策落地,“大選效應”也將約束企業投資;工商業信貸違約壓力上升,或將同時約束企業投資及個人消費。

2020年底附近美債收益率曲線或現二次倒掛,2021年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上升。 通脹約束降息操作,但企業違約壓力或令美聯儲重啟QE。若2020年美國通脹中樞上行,且核心PCE同比重回2%,則2020年美聯儲降息的可能性並不高。但美聯儲有可能在2020年中結束有機擴表之際順勢重啟QE。

19.國泰君安:全球經濟短期底或在2020年一季度

全球貿易帶動製造業下行,汽車業景氣同步放緩,全球PMI下行21個月(超過歷史上下行週期平均20個月)。國泰君安認為,主要經濟體(包括中國)短期底部或在2020年一季度出現,後續企穩或微反彈。

通脹方面,國泰君安表示,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菲利普斯」曲線顯示,美國通脹和就業關係變弱,而歐洲和中國的經濟情況和通脹相關性較強——在經濟仍有壓力的情況下,通脹難以全面回升。

20.光大證券:要收益,更要防風險

光大證券認為,2020年全球貿易環境邊際改善,美元上漲動力有所減弱。大宗商品價格獲得支撐,但反彈的幅度取決於全球經濟復甦的程度。美國大選在即,美股波動率上升,性價比下降。政治不確定性增加,黃金仍有階段性機會。美債利率低位震盪,歐央行貨幣政策變化或給全球債市帶來脈衝式擾動。

警惕美股泡沫化和美國企業債務風險。歷史經驗表明,美聯儲在經濟後周期階段的降息往往導致美股融漲,增加金融風險。當前美國企業債率已升至歷史最高水平,隨著債務的增加,美國信用市場規模持續擴大:BBB級企業債規模上升至3萬億美元,槓桿貸款突破1萬億美元,基於槓桿貸款的CLO市場也已擴張到次貸危機前的兩倍。如果外生衝擊超預期,疊加債務到期量不斷增加,或導致企業再融資壓力上升,增加信用利差上行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