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目前美國最怕哪個國家?

第一軍情


目前美國沒有最怕的國家,只有擔心的國家和視為潛在對手(威脅)的國家。

這個世界目前還是一超多強,而如果說,什麼算是強,這就需要一個典型舉例國家作為對象。

一超多強,以目前的指標,可以解釋為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

而非常任理事國為聯合國大會推舉出的十個國家,所以有時候以“強國”稱呼確實有些不太合理,但是選出來的國家,往往也有一部分國家的代表性。

小學者個人認為,以法國作為強國範本最為合適。

法國無論是在外交,軍事,政治在世界範圍內也確實擁有較大的影響力,可以作為一洲一極。

在軍事上,法國無論是陸軍,空軍還是海軍,在地區都能在控制一定範圍。(北非,南美,歐洲)

政治上,屬於歐盟最核心的兩個國家之一,它與德國的動作就是歐盟的風向標。(英國暫時不算進,因為脫離歐盟,由此只剩英法。)

外交上,由於歐盟缺少英國後,只有法德執掌歐盟,在經濟一體化,政治一體化,軍事一體化三個歐盟發展進程中,德法的推進作用是互補的。(小學者以+號,-號舉例程度)

德國:

經濟一體化:+

政治一體化:+

軍事一體化:-

法國:

經濟一體化:-

政治一體化:+

軍事一體化:+

這就是兩個國家大致的作用。

而目前一體化進程,已經走到軍事一體化這一步,但是一直很難繼續推進或者說遇到的阻礙實在是太大。(申根協定——市場一體化,人文交流,歐洲經濟聯盟——經濟一體化與市場一體化,歐元區——貨幣一體化等等)

原因很多,小學者大致舉例,畢竟有點脫離主題。

一,軍事一體化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有了交叉性,兩者性質十分相同唯獨不一樣的是其中不包含或者主體不是美國。

軍事一體化與經濟,政治一體化之後的歐盟才算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整體。它只差是否主權為“一國”。可以簡單理解為各自有各自領土主權的“蘇聯”。

就只差領土主權這一件東西,其他全部都已經一體化。

然後一體化的歐盟,可以說就是一個比肩俄羅斯,中國,美國的第四個“國家”,只不過它是個聯盟體。

而美國是州的聯合體。(美國各個洲都有自己的洲旗,都有獨立的自治州法律,只不過美國也有憲法,但美國憲法並不過多的控制州的法律制定,即可以猜測為一個大範圍的範本一樣的存在,但是它也有法律效益。)

回過來,法國就是歐盟軍事一體化真正意義上的起到作用的國家,而德國不敢在軍事上過多涉足,這也是二戰後,歐洲各國始終都保有的警惕而導致的結果。

由此世界上發生的國際性事件,在軍事上,各個大國考慮歐洲歐盟的軍事外交首先就是法國其次才是德國。(利比亞衝突,法國可是率先軍事打擊利比亞的國家之一,基本上歐盟發動軍事上的動作都看向法國,而經濟上看向德國。)

說這麼多都是解釋法國作為一強的解釋。

那麼對應同等或者差不多處於一強的國家與超級大國大致是以下的國家:

歐洲:英,法,德國,俄羅斯,西班牙與意大利。(稍微末端。)

中東:土耳其,以色列與伊朗(最末)。

亞洲:中國,日本,印度。

美洲:美國,巴西。

非洲:埃及。(利比亞2011被打掉,處於軍閥,軍事人員混戰,算不上。)

大致就是以上。

其中,歐洲的歐盟作為一體化進程,就單獨先作為一個國家。

那麼歐盟在地理上,軍事外交政治經濟四個方面要面對西方,大西洋沿岸的美國,東方的俄羅斯,以及東南方的中東。

所以在安全領域,美國的威脅,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沒有俄羅斯在陸地上的直接威脅大。

這不僅僅是單純看地理上俄羅斯捱得近,也因為俄羅斯歷史上多次擴張都只從西方向,無論是瓜分波蘭,還是蘇聯建立。所以,歐盟國家與俄羅斯的交流永遠都有一個警惕的心和底線。這也是歐盟為什麼要軍事一體化的原因。

因為美國,靠不住。

與此同時,美國也不會讓歐盟最後跨過軍事一體化。

分散的歐盟才是美國需要的歐盟。

歐盟一旦軍事一體化,那麼它的政治,外交,軍事的能力全都會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甚至逐漸擺脫對美國的依賴,從而在地理上形成實質的威脅。

美國成為一超,其實真正意義上的原因,就是地理上那得天獨厚,在現代之前近乎絕對的優勢。

放眼看俄羅斯,西邊是準備一體化的歐盟,南邊是復興的中國,東邊是強大的美國。

由於歐盟主心骨,法,德與俄羅斯在21世紀的經濟,政治,外交的交流加深的情況下,俄羅斯急於擺脫經濟與政治困局,一方面要穩住歐洲,一方面頂住美國,一方面拉攏中國。

而現在,出現一個印度,對俄羅斯沒有任何實質威脅,對復興的中國有一定牽制力的印度。這對於俄羅斯地理上的威脅來說,這也是一個可以利用的點,且印度這個點在目前21世紀中葉以前的時間段某種意義上是一個“可控”的點。

所以我們常常看到俄羅斯賣高精尖武器給我們國家的同時,也賣給印度……

因為目前印度的軍事力量,你看印度的軍備構成就可以知道,永遠能被俄羅斯“可控”,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美國打算賣生產線給印度,美國加大對印度軍售時,俄羅斯就有些“著急”了。

因為印度不僅僅是俄羅斯的軍售來源,也是俄羅斯想要“掌控的點”。

看到俄羅斯這種操作,實際上美國同樣也可以,這就是為啥我們說,世界上只要有三個國家聯合,就足夠控制全世界。

一超或者接近一超的國家,都有能力把其他的國家當做自己國家戰略和博弈的點。

這就是一般強國與超級大國的區別之一。

中二的話語來說,“這個世界上,就是強國博弈的棋盤”

俄羅斯因為繼承了蘇聯的殘軀,雖然經濟不好,但是外交和軍事在整個大國博弈中依舊變化不大,只是相對而言弱了很多。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就是這個道理。

同理,瘦死的駱駝也有風化的時候,俄羅斯能不能翻身,實際上只需要時間,它一直在等,等著一個眾所周知的點,到了那個時間點,美國的壓力就沒有那麼大,機會就會出現。

中東——土耳其,以色列,伊朗。

土耳其的軍事能力和外交,有它的獨特魅力,這主要是來源於地理位置。

土耳其恰恰是歐洲與亞洲連接處的國家,也是與非洲連接處的國家。

歐盟來自於東南方向的壓力,就抗在土耳其的身上,是抗擊中東的前哨,是以一副俯視中東各國的國家。

由於它是北約成員國,也是距離中東最近的北約成員國,所以,美國除了在沙特,以色列發揮影響力,拉攏土耳其,或者使土耳其站隊美國,那麼中東就剩下埃及和伊朗。

然而美國特朗普,搞砸了……

埃及與沙特關係密切,沙特與伊朗宿敵,土耳其因為美國搞政變(各個國際媒體聲音不同,從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說法,是美國支持的人搞政變。那就這樣定義。),土耳其與俄羅斯暫時站隊,俄羅斯與伊朗關係密切,而敘利亞與伊朗關係密切,土耳其與敘利亞有小矛盾(北部問題)。

從俄羅斯敘利亞土耳其三方對敘利亞北部問題的處理來看,以及在中東打擊恐怖分子來看,土耳其的中東大國地位,地區性大國地位是值得肯定的。

這是從土耳其軍事+政治+外交在這次中東事務的表現來看。

而實質上,土耳其的軍事實力,尤其是陸軍與空軍,在北約成員國裡,都沒幾個是對手。

簡單地說,可能也就英國,法國打得過。(土耳其還是很強的。)

它呢,擁有成為強國的基礎,軍事,政治(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外交(地理優勢,北約成員國都得買賬),經濟(多年以百分之7左右的增速增長)。

只不過,從土耳其具備的基礎條件,可以看得出它有作為世界性大國的基礎,大概工業化發展幾十年的時間才有可能。

埃及,軍事上算得上地區性強國,傳統上中東事務都有埃及,只不過目前來說,埃及的問題主要是內政,國內老是出現軍事政變。國家的發展忽高忽低,所以不算世界性強國,地區強國還算可以。

以色列,因為宗教原因,因為地區衝突原因,因為國家發展潛力的原因,不具備世界性大國的潛力,但是作為中東的“小”國家,它卻能一個打多個。(多次中東戰爭。)

這得益於它的軍事力量相較於其他中東國家來說過於強大。

軍事力量的強大與否並不是軍事裝備的數量而是軍事裝備與人員的軍事素質決定。而以色列在宗教上,在中東主流宗教看來,都是異教徒……所以人員的衝突是以色列的家常便飯。

日本,一個被困住雙手的國家,就不用提及了,美國時刻緊盯的國家。明面上是解禁日本的軍事力量,實際上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在美國認為的“可控範圍內”。

為什麼?

因為日本發展航母需要艦載機,而21世紀的艦載機發展,日本還是0,所以只能買F35,然而,F35也是美國貨,從源頭扼殺日本艦載機發展,給日本F16的技術研發的F2,性質一樣,效果差不多,卻比美國F16高出一倍多的成本。這也是從源頭就遏制日本的發展。

唯一的就是美國現在有些玩火。讓日本發展“直升機驅逐艦”。

小學者自己以前發的問答提到過日本發展直升機驅逐艦的問題。

在出雲還沒出的時候,就提到過日本出雲級以前的直升機驅逐艦,它就是直升機驅逐艦,因為本身它的艦體設計就沒考慮過上艦載機且當時設計之初,F35方案還不是海軍多用途型號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垂直起降型,後來海軍要求,才搞的這垂直起降的玩意兒。

那個時候日本出雲以前的幾艘都沒考慮過垂直起降會灼燒甲板。

偏題了,回過來,日本有很多原因導致沒辦法成為世界性大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一直被軍事控制。(本國到處都是美軍基地)

哪個世界性大國被要求不準成立國防軍,哪個世界性大國連國家主權都得屈辱給外國的?連發動戰爭權力都沒有的國家……

如果日本算的話,那它就是一個奇葩。

但是。

日本永遠在美國的監視下。

因為美國真放了日本,放了不出一年,日本本土就有一次奇怪的地震。

日本自己是有成為世界大國,強國的基礎的,只不過,被人盯著而已,雙手被捆住而已。

我們國家就不提了。

印度是可以成為世界性大國的——前提,把國內能力解放的話。

種姓。

邦。

穩定。

印度的問題,無非就是根深蒂固的種姓問題導致的勞動力解放問題不充分與教育的不均衡。

教育的不均衡又反過來導致印度的種姓問題繼續下去。

教育的不平衡又導致勞動力的解放問題。

勞動力的不充分利用就阻礙了印度發展。

印度發展的阻礙又反過來阻礙教育的發展。

這是一環接一環的。

並不是說印度有多少年輕的群體就有多大發展潛力。

有潛力,這是沒問題的說詞。

但是印度這些年輕的勞動力能不能用到十分之一都是問題。況且,這些勞動力大部分都是低質量勞動力。為啥?

因為沒受到教育啊。

這只是全國範圍內看。

在深一點看。

印度還是個多個邦的聯合體。

每個邦的獨立性都不低。

你印度中央政府的行政令,不一定全國實行。

有些邦壓根兒就不聽或者腐敗嚴重。

這還只是很表面的東西。

印度是有兩個大黨派,一個人民一個國大。

兩個黨派都有相當多的支持者近乎總人口的三分之二……

印度以上省略,不然繼續偏題。

至於剩下的巴西。

國家內部問題,又有老美搞事,有基礎成為世界性大國,但是被老美搞得翻來覆去,沒機會。

不是我不提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是因為它就是跟班國家,一個跟班國家怎麼算大國。

大國最起碼的標誌就是有獨立自主的國家政策和戰略。

最後迴歸標題,目前美國最怕的國家。

俄羅斯。

最擔心的國家。

中國。

最厭煩的……“國家”?歐盟。因為歐盟成員國老是白嫖美國。(北約軍費,五分之三都是美國出的。)

最想搞的國家,伊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