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關羽的揚名之戰“水淹七軍”淹的是哪七軍?共淹死多少人?

支持歷史作者


關羽被稱為武聖、義絕,其英勇無比,斬顏良誅文丑、溫酒斬華雄,但是也正是因為關羽的武藝太過高強,太過耀眼,而使其在他人眼中就是一員武將,但是殊不知關羽除了擁有傲人的武力外,其也擁有足夠的智謀,關羽的水淹七軍便是其智謀的體現。

關羽“水淹七軍”

關羽是蜀國集團裡為數不多的能夠抗的起大旗的人物,這並僅是因為關羽是劉備的結義兄弟,最重要的原因是關羽確實有此大才。


一次,關羽帶兵進攻魏國曹仁鎮守的樊城,寶仁自知不敵,於是一邊死守樊城,一邊派人向曹操要救兵。曹操也知此情況,樊城是戰略要地不能丟,於是曹操派大將於禁和龐德前去支援曹仁,一起抵抗關羽。

于禁來到樊城後,將部隊組織成七隻部隊,類似於七個大小相差不多的獨立團,擺成陣形,前後左右相互照應,這樣一來無論關羽如何進攻,于禁部隊都能相互支援,佔據有利地形,抵抗關羽,這樣一來關羽是沒有道理能夠打敗於禁的。

見此情況,關羽沒有立即撤軍,而是夜觀天象,斷定不久必有大雨傾盆。於是,關羽便派人打造戰船,準備大雨過後,利用自己有船有準備的優勢,打于禁一個措手不及。


果然,沒多久便大雨傾盆,連下七八天,並且引發洪水,于禁的大軍全都駐紮在低窪之地,發洪水于禁沒有辦法,只好慌忙的將部隊全都轉移到山坡處,而關羽則趁機利用自己事先打造好的戰船,集中兵力一舉打敗於禁,于禁被俘,將軍龐德不願投敵自盡,關羽大獲全勝。

關羽水淹七軍,那麼“七軍”共有多少人呢?

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致使曹操也不得不避其鋒芒,但是大家只知道關羽水淹七軍,卻很少聽說關羽水淹七軍中的七軍到底有多少人,那麼此七軍到底有多少人呢?


其實此七軍並沒有多少人,只能說是不多不少,一支軍隊大約有四千左右,七軍也就是兩萬八,在雜七雜八的加一起也就大約共三萬人。

三萬聽起來似乎並不多,為什麼直接讓曹操元氣大傷呢?

三萬雖然不算很多,但是這畢竟都是精銳,是曹操軍隊中的主力,自己的主力軍被滅是很傷士氣的,且是需要時間恢復的,曹操也是因此傷到了元氣。

“水淹七軍”是關羽的揚名之戰,此戰告知天下人,關羽不僅僅是一名能夠“溫酒斬華雄”的武將,還是一個足智多謀的統帥!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不喜歡吃白菜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關羽率軍進攻樊城。樊城守將曹仁抵擋不住關羽軍隊的進攻,急忙向曹操告急求援。曹操急忙派遣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前去樊城援助曹仁,抵禦關羽軍隊的進攻。秋八月,時逢陰雨連綿,漢水暴漲,水深平地五六丈深,于禁等七軍皆被大水淹沒。關羽命令他的水軍乘船猛烈攻擊被大水所圍困的曹軍,在全軍覆沒的窘迫情況下,于禁被迫向關羽投降,而龐德卻頑強抵抗,被擒後為關羽所殺。

東漢時期的兵制是以二與五的倍數為計算。最基礎的單位為伍,即每5個人為一伍;兩個伍為什共10人,五什為隊共50人,兩個隊為一屯共100人,五個屯為一個曲共500人,兩個曲成一部共1000人。據《後漢書·百官》記載,“大將軍營五部”,于禁為左將軍,最多管理五部,也就是說5000人。這5000人中又分前軍、中軍、後軍、左軍、右軍五個部分,戰鬥中有不同的責任和重點,或獨立作戰,或協同作戰。在這次戰鬥中於禁有立義將軍龐德同往,所部兵馬應該不會超過一萬,所謂的七軍,是表示于禁全軍覆沒,更是襯托關羽的英勇而已。





V587累


三國志中並沒有具體寫明是哪七軍,只有簡單的一句:“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

倒是在《三國演義》裡,有羅貫中個人對於七軍的一些描寫。“遂加於禁為徵南將軍,加龐德為徵西都先鋒,大起七軍,救援樊城。”


三國演義中對七軍的描寫

這七軍皆是北方強壯之士,其中有兩名領軍校尉:董衡和董超,加上于禁和龐德一共四人,剩餘的三人,就連羅貫中都懶得給他們個名字了。

雖然七軍的領導者不明,但可以斷定其中是沒有曹操收編的荊州將領,要不然也不至於被關羽借漢水暴漲給淹沒了。而五子良將中,張遼、樂進在淮南,張郃、曹真、曹洪等在關中的陳倉駐紮,徐晃在宛城作為接應,于禁領兵。

至於曹仁、滿寵等都被困在了樊城,曹彰在長安,所以除了于禁和龐德之外,其餘五軍應該都是夏侯惇在北方訓練的新兵蛋子,雖然勇猛但作戰經驗不足。也可以看看出,在曹操損失了夏侯淵,退出漢中之後,北方實際上已無人可用,否則也不會讓龐德這樣的降將當任副將,在之後還由徐晃率領十二營同樣是新兵蛋子的士兵去對付關羽了。


而七軍一共有多少人,以蜀漢一營編制為五至六千人來看(諸葛亮曾將五千多虎步軍交給姜維統領),可以推算出曹魏一軍的兵力大概為八千到一萬(多了也不行,實力不允許,老大不同意)。這樣來算的話,七軍一共就是七萬人,而且還是曹魏的北方精銳。也就怪不得曹操要以遷都來避關羽鋒芒了,除了無人可用外,軍隊的損失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一貳一橙


關羽作為中國民間的武財神,忠義英勇的典型代表,被尊稱為關公關二爺,擁有“武聖”封號,忠勇仁義、知恩圖報的事蹟千古流傳。

關羽在戰鬥的一生中,單兵作戰自不用說,過五關斬六將,戰呂布誅顏良,殺文丑斬華雄,令對手膽寒。若論指揮集團作戰能力,當以“水淹七軍”最為經典,也是他的得意之作。

東漢末年,關羽接劉備命令,準備北伐搶地盤,安排好後方守備後,率本部人馬開赴樊城一帶,攻打曹操領地,樊城守將曹仁見關羽來勢洶洶,急向曹操求援,曹操忙點于禁為主將,龐德為副將,率軍增援。援兵到後,曹仁讓他們在城外駐紮,保護樊城。

關羽長期鎮守荊州一帶,熟知附近天氣狀況,見於禁援軍駐紮在城外低窪地帶,很容易遭受水災。就命令部隊準備船隻,集結水軍待命。

不出關羽所料,當時正逢雨季,連降大雨導致山洪暴發,大水一直衝進于禁軍營,所在地區帶全部被洪水淹沒。關羽就勢發起進攻,使于禁全軍覆沒,本人投降,龐德卻寧死不降,關羽無奈只好將他殺了。但他無論如何也沒想到,這導致龐德的兒子龐會後來在蜀漢滅亡時,為報仇將關家全部滅門殺害。

于禁所被淹的“七軍”。到底所謂何來?也有爭議,並無定論。

有學者認為所謂“七軍”,是指七支人馬,相當於集團軍司令于禁,所轄的七支野戰軍。但此說法有疑問,好幾萬人的部隊,基本相當於張靈甫的整編74師的規模,為什麼要全部集中駐紮一起,能讓關羽一網打盡?

也有人認為,“七軍”是于禁部隊的常規編制,是一支部隊的七個不同作用的方面軍,即前軍、右虞候軍、右軍、中軍、左虞候軍、左軍、後軍,古時候一隻正規部隊均有這七部分組成。這種說法比較有說服力。

還有一種說法是,“七軍”並不是指七隻隊伍,或七隻不同功快和作用隊伍,而是一種泛指,“七”是很多的意思,“七軍”是指軍隊人數很多。

迄今對“七軍”的說法各有不同,爭論不定,所以讀者可自行判評。但學者們對被淹的隊伍的人數,大多數都認同在三萬左右。

關二爺打了這揚名千古的一戰,但隨後卻遭到孫權的背後插刀,被他偷襲後方,致使敗走麥城,被俘遇害。也是令人唏噓。


歷史微點


《三國志》🀄️只有寫秋雨連綿漢水暴漲於禁的七隻精銳部隊由於屯雜於地勢低窪之處!導致軍營全部被淹沒!關羽撿了個大便宜!就打贏了於禁 龐德!具體哪七軍未做交代!由此關羽《威震華夏》具體七軍有多少人一軍大概是四千人!那麼基本就是兩萬八千大軍!東漢末年~三國時代的主要三大戰役是 曺袁關渡戰役 曺孫劉赤壁會戰 孫劉夷陵戰役 其中曺袁關渡戰役是曺軍兩萬四千🆚袁軍十三萬!赤壁戰役是曺軍二十五萬🆚孫劉聯軍七萬!夷陵戰役是孫軍四萬🆚劉軍八萬!所以真實的歷史根本沒有三國演義那樣誇張!動不動就給你來個百萬大軍!


羽化飛仙靈蛇昇騰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這七軍



三國志關羽傳確實說過關羽利用水攻,使于禁所督七軍皆沒,生擒于禁,擄步騎三萬送江陵,但未言其所督七軍。


青峰山女史


七軍是指于禁指揮的包括龐德為先鋒的七之部隊,約3萬人

應該是相當於7個獨立團,統一歸於禁指揮。

而龐德的部隊是其中一支部隊。

每支部隊都在3~5千人左右。

三國志引 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關羽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


就這樣不怎樣


七軍,七路兵馬,歸於禁統領。

分別是,于禁軍部、張遼軍部、張郃軍部、朱靈軍部、李典軍部、路招軍部、馮楷軍部。

關羽看于禁所率軍馬駐紮地比較低矮,此時又正是秋雨季節,結果水位大漲,被關羽用水攻得手,結果於禁七軍大敗,龐德被殺,于禁投降。


古向今


所謂七軍是指前軍,後軍,中軍,左軍,左虞侯軍,右軍,右虞侯軍。三國時期也指很多軍隊,是一種泛稱。一支軍隊有4000左右。七枝軍隊就兩萬八千人,再加上于禁的親兵,一共有3萬人左右。這七支軍隊都是北方強壯之士,若不靠水淹,關羽未必能取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