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莫斯科戰役,莫德爾憑什麼不到3個月升司令?撤退中唯一強調反攻


莫斯科戰役,莫德爾憑什麼不到3個月升司令?撤退中唯一強調反攻

1941年9月,蘇德戰爭爆發3個月以來,蘇聯為自己的“大意”付出了慘痛代價,損失280多萬兵力,大片國土淪喪。德國運用“閃擊戰術”在戰場上節節勝利,尤其是基輔戰役的勝利,消除了中央集團軍群的側翼威脅,形勢一片大好。

不過,德軍各部的消耗也很大,尤其是坦克,像第3裝甲師的坦克只剩下個位數,急需休整。但德軍統帥部似乎沒有停止的意思,儘管將領們再次反對,但進攻莫斯科的“颱風行動”還是開始了。也正是這場戰役,成就了莫德爾的個人輝煌。

莫斯科戰役,莫德爾憑什麼不到3個月升司令?撤退中唯一強調反攻

莫斯科戰役,第3裝甲師不再擔任“尖刀”。

其實,德軍統帥部十分清楚部隊面臨的困難,中央集團軍群還在進行基輔會戰的“掃尾”和清剿,尤其是裝備、物資彈藥等沒有到位,再加上幾十萬兵員的減員,德軍的戰鬥力大幅下降。但在他們看來,莫斯科戰役必須進行,而且是越快越好。

首先,就在基輔會戰之際,斯大林在莫斯科周圍建立了兩道新防線,將最後的預備隊也用上了,集中了125萬人的部隊和近千輛坦克。不過,這些匆忙建立起來的防線並不完備,漏洞百出。也就是說,儘快進攻,就是不給對手太多的準備時間。

莫斯科戰役,莫德爾憑什麼不到3個月升司令?撤退中唯一強調反攻

其次,乘勝追擊,摧毀蘇聯抵抗的意志。蘇軍呆板的戰術在德國“閃擊”戰面前,毫無招架之力,接連失敗、士氣低落。與不斷勝利的德軍相比,此時士氣正旺, 應該乘勢而為,迅速攻佔莫斯科,徹底瓦解蘇聯軍民的鬥志,加快戰役進程。

更嚴峻的是,參戰官兵都穿著夏裝。“巴巴羅薩計劃”中,就沒有考慮會在冬季解決蘇聯問題,再加上“豬隊友”意大利在巴爾幹失利,以及基輔會戰耽誤了幾個月。所以,留給進攻的時間不多,必須克服困難,儘快恢復對莫斯科的攻擊。

莫斯科戰役,莫德爾憑什麼不到3個月升司令?撤退中唯一強調反攻

解決的方法就是,中央集團軍群各部向斯摩稜斯克轉進的同時,大量的裝備和補給也開始滿負荷的調運。幾乎被打光的第3裝甲師只有3天的休整時間,好在一批新的發動機及時運到,維修人員加班加點,坦克數量恢復到70多輛。

由於在基輔戰役中,第3裝甲師消耗過大,此次行動,莫德爾所部只能擔任掩護任務。莫德爾不以為然,戰役一開始,他依然將全師分成三個戰鬥群,向蘇軍兩個集團軍的結合部猛衝,蘇軍沒有想到德軍會這麼快進攻,防線瞬間崩潰。

莫斯科戰役,莫德爾憑什麼不到3個月升司令?撤退中唯一強調反攻

德軍取得“颱風行動”第一階段的勝利,莫德爾4個月從師長升為軍長。

莫德爾的一個戰鬥群一天推進了136公里,創下二戰單日進攻距離最遠的記錄。兩週後,第3裝甲師到達距莫斯科只有100多公里的位置。蘇軍再一次被打蒙,他們完全低估了德軍持續作戰的能力,甚至德軍自己也沒有想到,勝利會來得這麼容易。

“颱風行動”第一階段戰役勝利結束,在布良斯克地區50萬蘇軍放下武器。對於這樣的勝利,德軍上下格外看中,這是在克服種種困難後取得的大勝利,官兵們無不歡欣鼓舞。國內的媒體趁機大肆宣傳,彷彿“戰局已定,蘇聯完蛋了”。

莫斯科戰役,莫德爾憑什麼不到3個月升司令?撤退中唯一強調反攻

10月底,為完成對莫斯科的最後一擊,德軍重新調整兵力。當然,更多的還是“論功行賞”一番,莫德爾以優異的表現,和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的照顧,晉升為上將,並擔任第41摩托化軍軍長職務,隸屬第3集團軍群。

從師長到軍長,僅過了4個月。這樣的提拔,在德軍中引發了爭論,莫德爾的粗魯、愛罵人的毛病,再次成為人們反對他的主要原因。在勝利面前,他們並不看重他的戰績,或者說沒有顯示出他的實力。說白了,莫德爾的“人緣差”。

莫斯科戰役,莫德爾憑什麼不到3個月升司令?撤退中唯一強調反攻

儘管非議很大,但莫德爾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其實,在他心裡早就暗暗較勁,一定要拿出實力,讓他們“閉嘴”。可是,蘇聯的雨季來臨,意味著嚴寒的冬天就快到了。一夜之間,蘇聯的公路變得泥濘不堪,德軍幾乎寸步難行。

冰冷的秋雨除了將德軍凍得瑟瑟發抖外,行軍和後勤運輸成了大問題,50萬輛軍車中有15萬在泥沼裡報廢。儘管莫斯科已經近在咫尺,但攻擊速度逐漸慢了下來。蘇軍在斯大林的嚴令下,越來越頑強,“保衛莫斯科”成為當時最響亮、最振奮人心的口號。

莫斯科戰役,莫德爾憑什麼不到3個月升司令?撤退中唯一強調反攻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斯大林重新啟用朱可夫,接管莫斯科的防務。此刻他手裡有近250個師,又佔盡了“嚴寒”的優勢,戰爭的天平開始向蘇聯一方傾斜。而德軍從最初的136個師,實際縮減至83個師,而且遠離大後方,補給困難。

11月,蘇聯的秋雨過後,第一次寒潮襲來,氣溫就驟降到零度以下。穿著夏裝的德軍站在野外不停地跺腳取暖,坦克也不得不整夜空轉,防止被凍住。到了12月份,氣溫達到零下40度,德軍終於在距莫斯科17公里外停了下來。

莫斯科戰役,莫德爾憑什麼不到3個月升司令?撤退中唯一強調反攻

蘇聯開始大反攻,莫德爾不到3個月從軍長升為集團軍司令。

莫德爾意識到,德軍再也沒有能力組織進攻了,“必須收縮防線”。他一面命令工兵對退路進行清障作業,一面開始遣返傷員,並在後方建立後勤支援點,以備不時之需。果不其然,朱可夫下達了反攻的命令,蘇軍在900公里的戰線上全線反擊。

“喀秋莎”火箭炮發出怒吼的尖叫聲,身穿大皮襖,腳蹬滑雪橇的蘇軍,高喊著“烏拉”口號,向德軍陣地衝擊。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博克元帥下達了撤退命令,莫德爾帶領第41摩托化軍開始後撤,為加快速度,他命令丟到重裝備,輕裝撤退。

莫斯科戰役,莫德爾憑什麼不到3個月升司令?撤退中唯一強調反攻

“兵敗如山倒”,局面相當混亂,莫德爾不止一次擔任“交通警察”,指揮撤退。當然,他有遠見地建立防禦陣地,此時發揮了重要作用。他一面命令殿後的部隊埋設地雷,一面將沿途的村莊燒燬,目的就一個,讓追擊的蘇軍“也不好受”。

面對混亂的局面,莫德爾手提手槍,表情嚴肅,在他的叫罵聲和呵斥中,第41摩托化軍保持著有序撤退。不僅如此,他還組織小型裝甲戰鬥群對蘇軍展開反衝鋒,遲緩蘇軍的追擊。10天后退160公里,站穩了腳跟。

莫斯科戰役,莫德爾憑什麼不到3個月升司令?撤退中唯一強調反攻

儘管莫德爾只剩下不到一個團,但依然要求更多的燃料、彈藥和增援部隊,他要進行不斷地反擊。不誇張地說,他是當時整個東線唯一反對撤退的將軍。他甚至責罵友軍擅自撤退,將自己的部隊置於危險之地。

1942年初,朱可夫調集了4個方面軍,從兩翼對德軍中央集團軍群進行合圍,交匯點就是勒熱夫。統帥部的要求是,“不計任何成本,保住勒熱夫”。就在此時,當軍長不到3個月的莫德爾升任第9集團軍司令。這下,再也沒有異議了。

莫斯科戰役,莫德爾憑什麼不到3個月升司令?撤退中唯一強調反攻

一是自撤退以來,莫德爾表現出良好的戰鬥素養,不慌不亂地指揮部隊撤退;二是他一直反對撤退,這完全符合“某人”的想法。更重要的是,第9集團軍本就是個爛攤子,沒人願意接,也沒人有能力接。也就是說,莫德爾是不二人選。

也正是“兵敗莫斯科”,展現出了莫德爾善於防守的一面。他終於以能攻善守的實力,讓先前對他有爭議的人,徹底地“閉上了嘴”,也讓他成為二戰中最有能力的“防禦專家”。


大家怎麼看呢?歡迎討論和留言。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的救火隊員》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