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亞洲下一個發達國家可能是誰?

iT科技菌


目前,在全世界共有24個無可爭議的發達國家。在亞洲能稱得上是發達國家的,分別是日本、新加坡、韓國、以色列這四個國家。而發達國家歐洲數量最多,有法國、德國、英國等16個國家。美洲發達國家有2個,分別是美國和加拿大;大洋洲也有兩個發達國家,分別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一直以來,國際上公認的發達國家標準有三個:一是,科學技術水平非常發達,人均GDP在2萬美元以上,工業基礎發達,第三產業佔GDP比例在60%以上。二是,市場經濟體系完善;三是,經濟國際化程度高,對外貿易發達,有大量跨國企業,金融國際化程度高。

其實,亞洲很多國家都有成為發達國家的潛力,但是國際社會把發達國家這個門檻訂得過高,使得很多亞洲國家對發達國家“望塵莫及”。第一類,像中東的沙特、卡塔爾、阿聯酋、科威特等國家,明明是人均GDP已經突破了2萬美元,但是由於是以石油出口為主,工業基礎薄弱,科技發展水平不高,市場經濟體系極為脆弱,即使人均收入達到發達國家的標準,也是沒有用的。

第二類,像印度、越南、印尼等到,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非常迅猛,印度經濟一度出現7%以上的漲幅。但是,起點基礎太薄弱,即使再努力,要成為發達國家恐怕也是在做夢。印度人均GDP不到2000美元,與2萬美元的標準,差距太大。雖然,印度也想成為發達國家,但是雖然目前經濟總量全球排名第五,但是離開發達國家距離還是相當大的。

第三類,像我們中國,GDP總量已經高達13萬億美元,而且早已經在2011年超越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的工業基礎雄厚,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而且我國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僅次於美國。市場經濟體系也在不斷完善,服務業和金融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唯一制約我們成為發達國家的是人均GDP,2018年,我國人均GDP 9600美元,離開發達國家還有很大距離。

所以,高收入國家並不能成為發達國家;經濟高增長國家也不是發達國家;GDP總量排名前三,人均不到2萬美元的中國,也在短期內也成不了發達國家。如果一定要找到未來最有潛力成為發達國家的地區,我們認為馬來西亞還稍微靠點譜。2018年,馬來西亞人均GDP 1.12萬美元,作為新興工業化經濟體,馬來西亞擁有較為完整的工業。這是除了中國和其他幾個發達國家外,別的亞洲國家是不具備的。

同時,馬來西亞在電子、汽車、鋼鐵、石油化工和紡織品等領域都取得不小成就。除此之外,旅遊觀光也成為第三產業近年來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此外,馬來西亞基礎設施建設也比較完善,教育水平在本地區名列前茅。

不過,馬來西亞要想成為發達國家,也有二道障礙:第一,政策多變,使得經濟發展受掣肘,現總理馬哈蒂爾推翻了前任總理納吉布簽訂的經濟合同,並進行重新審核,這種行為損害了馬來西亞的國家信用,嚴重影響外資流入,不利於馬亞西亞持續發展。

第二,馬來西亞是靠近新加坡的中南部地區,經濟發展程度比較高,而在沙巴沙撈越等其他地區經濟落後。如何通過各地區經濟均衡發展,把其打造成馬來西亞的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這才是發展經濟的關鍵。

亞洲下一個有望成為發達國家的最可能是誰?我們認為在未來二十年內,亞洲不會有新的發達國家出現,因為目前亞洲各國離開發達國家的標準還很遙遠。最有希望在2040年後成為發達國家的應該是馬來西亞。而中國主要是人口眾多、地區發展不均衡,社會福利事業欠賬太多,而且以中國龐大的GDP規模,要想長期維持在6%以上的增速也是有困難的。所以,中國要想成為發達國家可能要更晚於馬來西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