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天然氣斷氣讓德國沒氣?美國是否會因北溪二號線顛覆德國政府?

靜夜史


美國不會顛覆德國政府,雙方畢竟是盟友,博弈會有底線。德國不會斷氣,更不會沒氣。德國是歐盟的核心,又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還是美國的盟友。對於德國,美國其實沒有多少手段打壓。畢竟,如果美國對德國下手太狠,就會引發盟友們人人自危,危及美國的盟友體系,而盟友體系則是美國世界霸權的保障之一。土耳其為何能夠頻頻與美國唱反地,依仗的還不是北約成員國的身份嗎?

美國對“北溪2號”非常不滿不假,卻不會因此顛覆德國政府。第一,德國是美國的盟友,顛覆德國政府對美國毫無利益可言;第二,德國是世界第四大經濟,又是歐盟的經濟引擎,綜合實力不弱,美國也沒有能力顛覆德國政府;第三,美國打壓“北溪2號”是為了維護與西歐國家的關係,為了賣本國的頁岩氣,顛覆了德國政府,美國怎麼與西歐做生意?

1.美國與德國是盟友,顛覆盟友的政府,美國不會這麼幹。德國是美國的重要盟友之一,兩國都是北約成員國。在美國3億多人口中,德裔美國人超過英格蘭裔美國人,佔美國人口比例最高。例如,美國二戰盟軍總司令、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威爾與現任美國總統,都是德裔美國人。美國與德國因“北溪2號”鬧一點矛盾,都沒有涉及兩國的根本國家利益衝突,美國怎麼可能會因為“北溪2號”推翻德國政府?德國總理默克爾

2.美國也沒有能力顛覆德國政府。2018年,德國GDP總量近40000億美元,人均GDP近50000美元,還是世界第一貿易順差大國。整個歐盟來講,德國也是經濟引擎。德國的綜合實力,根本不弱於英國與法國。即使美國有心要顛覆德國政府,也根本沒有這個能力。美國近在眼前的古巴都沒有能夠顛覆,更何況是遠在歐洲的德國?即使是30000駐德美軍,有能力顛覆有18萬德國保衛的政府嗎?

3.美國阻止“北溪2號”是為了與德國做生意。美國為什麼要阻止“北溪2號”?難道是為了顛覆德國政府嗎?當然不是!與之相反,美國是為了與德國做生意。美國國內每年生產1000億立方米的頁岩氣,希望德國能夠大量購買。而德國通過“北溪2號”能夠購買更便宜好用的俄羅斯天然氣,美國人當然要阻止“北溪2號”建成。如果顛覆了德國政府,西歐哪個國家以後還敢與美國做生意?

歡迎留言,你認為德國是不是歐洲第一強國?


美國觀察室


德國和美國因為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事件發生了外交危機,俄羅斯方面也受到了巨大的牽連,當然這次事件主要就是針對俄羅斯,俄羅斯方面已經表示美國雖然把這個項目寫進了國防授權法,但是俄羅斯依然會自己繼續推進這個項目,完成剩下的10%,這個項目將會在2020年順利完工。可以看出美國方面已經無法阻擋這個項目的完工,因為俄羅斯和歐盟已經投入了上百億美元,所以這個項目勢在必行。

當然德國對美國把這件事寫入國防授權法,也是非常的惱火,德國方面認為美國干涉了德國的內政,美國是否會因為北溪2號顛覆德國政府?美國一直都在顛覆德國政府,美國傳統精英並不喜歡默克爾,而且還經常指責德國總理默克爾和俄羅斯的關係走的太近。在德國國內有很多的精英美派,現在這些派別還沒有上臺,比如說德國的前國防部長馮德萊恩就是一個典型的親英美派,雖然她和默克爾的關係也非常好,但是有著本質的不同。現在馮德萊恩已經是歐盟委員會主席,在很多事情上了都不斷的向北約靠攏,和容克之前的方式完全不同。

德國之所以能夠頂住美國的顛覆,主要原因還是強大的經濟實力,歐洲各國都爆發了不同程度的民粹主義危機,英國脫歐以後西班牙也想脫歐,可見歐盟的局勢並不樂觀。但是德國經濟表現比較好,德國國內沒有爆發民粹主義危機,當然這也是默克爾務實的態度造成的,默克爾一直都是本著務實的態度和全世界展開合作,從而保證了德國的經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這也是美國方面不能讓德國出現政黨更迭的原因,默克爾和普京是現在在位時間最長的領導人,兩位有著比較強的執政經驗,深知國際戰略都是以國際利益博弈為核心,但是又都小心翼翼保持距離。就目前來看美國方面想逼迫默克爾下臺可能性不是很大。

美國方面一直在制裁歐盟,同時鼓動英國脫離歐盟,目的就是削弱德國的實力,讓德國實現政黨輪替,從而更好的控制整個歐洲。避免世界出現多元化的現象,順利實現跨大西洋戰略合作伙伴戰略,從而應對俄羅斯的不斷擴張。可以說現在美國對德國的方式已經是在顛覆,第1步就是削弱歐盟的實力,第2步就是制裁歐盟,第3步則是讓德國實現政黨輪替,把德國國內的政治勢力變成其美派。


江淮聖手


覺得德國還是有相對理性的民風基礎的,只要看住那些莫名其妙的NGO,盯住試圖客觀問題感性化,放大化的濫媒(不知道德國有沒有,簡單講言論自由是原則沒錯,可胡說八道的東西一定及時予以駁斥),國內矛盾及時化解……雖說外部勢力誰願意幹什麼你沒辦法,可應該不會發生禍國殃民的顛覆事件……!


看球客


這次美國製裁“北溪2號”線,確實給德國逼到了牆角,早在北溪2號線剛開工時,美國就威脅制裁德國,並稱德國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就是俄羅斯的“俘虜”,理由是德國把數十億美元“給了”俄羅斯,而沒給美國。但在涉及國家根本利益面前,德國不可能聽任美國擺佈,而是和俄羅斯仍按計劃進行施工。到現在,總投資110億美元的“北溪2號”線工程已完成90%,德國是不可能因美國的制裁,而放棄這條“生命線”的,面對越來越不聽話的德國,美國會不會惱羞成怒,去顛覆德國政府呢?


答案是不可能的,
這是因為,別看這屆美國政府對德國非常不滿,但相同的價值觀,並不允許美國胡來,如果美國悍然去顛覆一個盟友的政權,那麼以美國為主導所建立的國際秩序,將被徹底打破,特別指出的是,德國是歐盟第一大經濟體,德國在國際經濟的地位,在歐洲,乃至世界都舉足輕重,德國又是歐盟的領頭羊,北約重要成員國,如果美國顛覆德國政權,就違背了北約共同防禦條款,也就是等於是窩裡鬥,那樣,北約也就會分崩離析,美國也會徹底失去對歐洲的控制。


還有就是,美國之所以極力反對“北溪2號線”的建設,其根本原因,就是為了阻擋俄羅斯對歐洲的滲透和影響,如果美國對自己的盟友動手,使北約壽終正寢,那就正中俄羅斯下懷,俄羅斯會不經德國“邀請”,就會像力挺敘利亞那樣,力挺德國,而遠離家門口,而又孤家寡人的美國,在歐洲根本就不敢和俄羅斯直接面對,所以說,如果美國和德國真正變成敵人,那麼俄羅斯就會完全“接管”歐洲,美國也就再不可能在歐洲指手畫腳了。
在失去歐洲後,沒有了歐洲盟友支持的美國,在中東也就不可能存在了,這之後,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還會嚴重影響美國的亞太戰略,甚至是全球戰略,一個眾叛親離的美國,也將會徹底被世人拋棄,所以說,美國還沒傻到去顛覆自己盟友的政權,現在美國所能做的,也就是從經濟上,令德國就範,但已投巨資,又馬上見利的德國,會讓步嗎?


海之波濤3


首先要了解一個基本情況,那就是從過去的市場運作情況來看,俄羅斯的天然氣有大量的是銷售給歐洲的。歐洲所購買的天然氣當中,俄羅斯的天然氣佔據了很大的比例。對於這一點,美國之前並沒有進行阻攔,因為這關係到歐洲的切身實際利益。畢竟從美國開採頁岩氣,然後在橫跨大西洋運到歐洲,其成本要高得多,本身就不具備經濟競爭力,如果美國要在這個方面挑戰俄羅斯的市場優勢,勢必要進行鉅額補貼,美國人沒有這麼好心。所以雖然美國早就對俄羅斯下了制裁令,但是卻對於歐洲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是這個原因。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的俄羅斯天然氣通過烏克蘭過境。美國在烏克蘭攪起顏色革命之後,和烏克蘭在政治上形成了同盟。這使得美國準備以此為手段,同時敲詐俄羅斯和歐洲國家。結果現在這個新的天然氣管道即將開通之後,就使得俄羅斯天然氣可以直接運輸到歐洲,避開了美國控制的俄羅斯,這對於美國來說喪失了一個有力的能源工具。所以美國才會表現得這麼氣急敗壞。

其次,新天然氣管道的終止施工其實影響不大。主要是承建的部分歐洲公司因為美國的壓力而主動停工,正在觀望。如果美歐之間不能達成妥協,這些公司可能會退出協議。但問題在於全世界有能力修建天然氣管道的公司,不僅僅在歐洲,其他地方也有。俄羅斯真的要建這條管道的話,至少在委託施工方面有很多備選方案,美國人對歐洲公司施壓,不過是損害了這些公司和國家的利益,並不能真正使得整條管道崩潰。

那麼美國人會不會沒有底線採用軍事手段,強行切斷這些管道乃至於進行轟炸,使得這些管道徹底被廢?答案是不會。原因很簡單,如果美國採用這樣的行為,那就是對俄羅斯宣戰,俄羅斯雖然在常規武器上不如美國,但在核武器上絕對可以和美國相提並論,不落下風。俄羅斯出兵,格魯吉亞和烏克蘭的時候,美國人什麼軍事行動都沒有,就證明美國人沒有膽量在俄羅斯周邊動武。

再次,德國人可能會在某些限度範圍內對美國人讓步,但是放棄新天然氣管道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德國不是一個小國家,在經濟上面來看是全球第四大國。從人口和麵積上來看,是除俄羅斯以外歐洲第一大國。同時又是歐盟的核心國家。這樣一個國家可不是美國人予取予求的對象。當然在美國人的壓力之下,德國人可能會做出一定的讓步。比如,承諾增加對美國頁岩氣的採購量,從俄羅斯採購天然氣的時候,除了使用新管道之外,還依然從經過烏克蘭的舊管道當中,購買一定數量。甚至於可以擴展到其他方面,比如承擔更多美國駐德國軍隊的費用支出。

但是德國一定不會接受完全放棄新管道的建議。原因很簡單,這涉及到德國自身的能源安全以及化工原料安全的重要問題,實際上也就是德國的核心利益所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爭端,使得原油管道的安全性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新管道由於從海上入境可以有效的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德國冬季取暖主要依靠天然氣,如果沒有天然氣,德國冬季採暖就沒有保障了。同時德國也是一個化工大國,有很多化工產品需要以天然氣為原料,沒有穩定的天然氣供給,對於德國這樣的支柱產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最後,美國人不可能顛覆德國政府。第一,在這件事情上,德國民眾普遍支持本國政府,美國人的提議不得人心,沒有民意基礎很難進行顛覆。第二,德國作為一個發達國家,政治體制是非常成熟完善的,美國人進行顏色革命的那套操作在德國發揮的空間很有限,不會有什麼特別大的效果。第三,德國和美國曆史上顛覆的那些國家不太一樣,它是美國盟友體系當中的重要成員。顛覆德國,實際上也就意味著美國的聯盟體系出現了嚴重問題,很有可能導致整個盟友體系崩潰。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實際上也就意味著美國的世界霸權壽終正寢了。也就是說倒下的是德國,但陪葬的是美國。這麼蠢的事情,美國人自己不會做的。簡單來說就是美國一沒能力,二沒有辦法承擔這件事情的後果,所以是不會做的。


用戶4325101516


美國無法做到讓德國沒氣,使用國防授權法案對北溪2項目進行制裁,只能說明他的氣急敗壞,卻不代表制裁的效力就能讓北溪2段氣,這個氣斷不了。這當然會使美國對默克爾惱羞成怒,但是這種惱羞成怒不是從北溪2才開始,特種統一上臺就對總理怎麼看都不順眼,但要想顛覆默克爾政府,他做不到!




別以為美國這種以國防授權法案的制裁來勢洶洶,已經打跑了瑞士和荷蘭兩家項目施工公司,現在施工也已經暫停了,就可以徹底廢了這個北溪2項目,就可以讓德國沒氣。這個項目的確是由德國和俄羅斯主導建設的,但從這個管道里通向德國的天然氣,並不全都是終點,其中的大部分都是過境德國,終端用戶涉及大部分歐洲,也就是說美國的這項制裁目標是是大半個歐洲。

因此新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德國前防長馮德萊恩已經代表歐盟表態,反對美國對這些歐盟成員國的制裁,將啟動歐盟貿易機制維護這些國家的權益。這就等於德國是在歐盟機制的支援下對抗美國的制裁,而歐盟與美國之間的這種關稅之戰,已經持續將近兩年,雙方的較量至今分不分上下。更關鍵的是,別把美國的這種制裁當成尚方寶劍,光砍別人傷不著自己,他這種制裁的本身就是傷敵1000,自損八百他自己也得吐血。




而德國和這些項目參與國,在這項工程已經接近完工的條件下嗯,按份額分擔的巨大資金投入,也基本已經全部支付,誰也沒辦法做到為了屈服美國的這種制裁,而讓這筆龐大資金打水漂,更沒有理由因此而放棄即將到手的巨大利益,無論如何,這項工程都得進行下去,對美國的這種制裁沒啥感覺的俄羅斯已經表示,如果有需要俄羅斯願意提供鋪管船,可以保證工程的順利施工,得美國隊北線兒的這種制裁無法給德國斷氣,德國也不會沒氣。


至於美國會不會因此而顛覆德國政府?至少特總統早就有這種衝動,他對默克爾總理沒人清楚來由的強烈偏見,從他們雙方第一次見面就明顯的展示出來,執政三年來那種偏見讓雙方的關係越來越對力,可以揣測,特老闆早就巴不得換了這位一直跟自己打太極拳,讓這裡無可奈何的德國總理默克爾。但是默克爾在德國的地位,這跟他特老闆在美國的地位截然不同,不論是資歷,聲望,不論是政壇還是民間,那種擁戴和支持率都無人可比,要不是他主動宣佈不謀求繼續連任,就找不出第二個人可以取代她讓德國人接受。



即使是那位相當親美的,現任歐盟主席的前任德國防長馮.德萊恩,也代表歐盟對默克爾主導的北溪2項目,以實際行動與堅定的支持,由此可見,德國人對默克爾和北極二項目的支持,是普遍的,堅定的,美國為了廢掉北溪二項目而顛覆默克爾政府,一點兒希望都沒有。


鐵嶺鋒


“北溪2號”的修建觸犯了美國的利益,因此美國在《2020國防預算法案》裡明確提出將會對參與“北溪2號”建設的企業與個人進行制裁。

截止到現在,美國還沒有因為“北溪2號”對德國發出制裁,更不可能為此顛覆德國政府。不這麼做一是因為美國的實力不足以短時間內顛覆德國政府;二是因為這麼做會讓其他盟友對美國心生顧忌,讓美國成為眾矢之的。

為了利益,美國極力阻撓“北溪2號”建設

“北溪2號”是俄羅斯與歐盟合建的天然氣管道工程,這個項目從俄羅斯出發橫穿波羅的海海底直接抵達了德國。項目一旦建成,俄羅斯每年將可以向歐盟提供5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美國之所以會對這個項目極為不滿,是因為“北溪2號”建成後會讓美國每年損失數百億美元。畢竟美國向歐洲出口的頁岩氣價格比俄羅斯天然氣貴30%以上,在俄羅斯天然氣面前毫無競爭力。

美國為了保住歐洲這個龐大的頁岩氣市場,才會在12月20日簽署《2020國防預算法案》。迫於美國製裁的壓力,已經有參與“北溪2號”深海管道鋪設的公司主動退出了這個項目。

美國不會因為“北溪2號”顛覆德國政府

美國與德國目前最尖銳的矛盾就是“北溪2號”的建設,可是美國自始至終都沒有為了阻撓“北溪2號”的建設就顛覆德國政府的想法,因為這對美國來說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美國無法在短時間內顛覆德國政府。美國如果想要顛覆德國政府,目前所能依仗的就只有駐德美軍了。可是駐德美軍雖然都是精銳士兵,可是滿打滿算也就只有35000人,根本是無法在短時間內戰勝擁有18萬士兵的德國軍隊。

本身現在法國與德國關係緊密,只有美國對德國發動進攻,那麼法國會在第一時間援助德國。所有駐紮在歐洲的美軍聯合起來,都打不過有法國幫助的德國。美國何必去做這種註定的事情呢?


美國試圖顛覆德國政府,會讓美國成為眾矢之的。德國再怎麼說也說美國的盟友,與美國一樣同為白種人的主導的國家,美國如果為了一個天然氣管道項目就對德國下手,只會讓其他盟友與美國離心離德。

特別是美國盟友裡的韓國、日本、沙特等非白種人主導的國家更會對此心存顧忌,甚至可能直接走上反美的道路。這也會直接威脅到美國事件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美國引以為豪的24小時球球作戰能力也將不復存在。



美國的確不願意看到“北溪2號”的順利修建,可是美國同樣不會為了阻撓這個項目付出更大的代價!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吖! 不方便的話,也謝謝您看我的回答!

大澤遺珠


天然氣沒有斷氣,德國也不是沒氣。而是原來的北溪1號線超負荷運轉,德俄又建了大致並行的第二條線。本來是個純經濟項目,正好趕上美國的頁岩氣革命成功,美國成了全球第一大頁岩氣生產國,對外出口油氣量逐日增加。這樣,北溪2號的成功將影響美國的頁岩氣進歐洲。美國的頁岩氣與俄羅斯的天然氣相比,既沒質量上的優勢,也沒價格上的優勢。美國於是拿出下三濫的手段,運用國家力量來干預經濟規律。


美國現在運用的辦法是制裁承攬北溪2號工程的公司,這是一家瑞士與荷蘭人的聯合公司。該公司在美國的威脅下,已決定暫時停下來。美國還在調查,制裁也會跟進,但相信工程會完工。因為1200公里的管道鋪設,只剩下了100多公里。俄羅斯表示自己會把活幹下去。德國政府與默克爾顯然都很生氣,但卻毫無還手之力。原因在於世界經濟由美國經濟和金融力量主導,其它西方經濟特別是貿易是依附在美國身上的。歐洲從來沒有建立起不受美國幹憂的經濟系統。


理解了這一點,就可以知道,美國根本不需要顛覆德國政府,就能把德國幹爬下。其實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制裁與伊朗有貿易往來企業,德國就受到了衝擊。德法英三家開通了INSTEX支付系統,就是為了規避美國製裁的風險。但歐洲行動遲緩,內部分散,至今這個系統沒能使伊朗脫離美國的制裁。可見,僅憑它的功能還是不足於打破美國的制裁。由此我們可見,沒完全動用國的經濟力量,沒有骨氣的外交,才是德國和西方其它國家的主要問題。

德國現在是歐盟的事實領導,如果歐盟能團結一致,以制裁反美國的制裁,大致雙方旗鼓相當,美國就會有不可承受之重。但不僅僅是歐盟內部,連德國內部也不一定意見一致。受美國欺凌的西方國家應該看看俄羅斯和東方大國是怎麼做的:走自己的路,不受美國的指揮才能獲得應有的尊重。另外,世界經濟由美國與美元主導的日子也確實太久了。這種經濟體制已經成了經濟發展的阻力。棄美元,反對霸權,應該成為各國的共識。美國對德國及歐洲其它國家的壓制,也許會讓這些國家清醒,從而走向抵制美國的道路。


天太2


美德雙方在北溪2號項目上分歧嚴重,美國口口聲聲制裁阻撓北溪2號也是為了歐洲盟友的利益。可是美國長臂管轄對北溪2號項目進行制裁,導致工程延期;受損的並不僅僅是俄羅斯,還有對來自俄羅斯天然氣翹首以盼的一眾歐洲國家。作為美國口中的盟友,美國卻用對待敵人的方式來對待德國等歐洲國家,德國當然會反應激烈了。


德國總理默克爾是一個務實並且政治立場堅定的領導人。美國和歐洲國家在許多問題上分歧嚴重,矛盾重重;可是默克爾始終沒有在美德盟友關係上和美國說事。尤其是美德同為北約成員國,德國依舊是大力支持北約的存在和正常運轉。在有北約個別成員國懷疑北約存在必要性的時候,德國毅然是立場明確的表示對北約的支持。美國作為北約的老大,怎麼可能會去顛覆這樣一個忠實的北約盟友?

德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天然氣合作項目北溪2號,是德國極其看重的項目。美國出於對俄羅斯在歐洲勢力擴張的擔憂,所以才對北溪2號下手。關鍵是美國的制裁措施讓自己的盟友德國也同樣受到巨大損失,美國人可沒有顧及那麼多,這是美德矛盾激化的重要原因。美國人向來如此,按道理講德國早就該對美國的自私自利,落井下石習以為常了。

歐洲是美國的戰略勢力範圍,也是一個政治制度相對完善的地區。德國作為重要的歐洲國家之一,是美國在政治和軍事上的重要合作伙伴。德國是美國遏制俄羅斯的前沿陣地,美國在德國有大規模駐軍,雙方一直保持著頻繁的軍事往來。如果美國因為德國和俄羅斯的天然氣合作項目就顛覆德國,那麼美國也太愚蠢了,再說了如果顛覆德國估計美國將會失去整個歐洲。這種國際玩笑可不是隨便開的,美國人肯定也不會那麼做!


明空奕奕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瀏覽支持。同時大家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明空奕奕


最近德國和美國因為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被寫入美國國防授權法案展開了一場外交戰,德國聯邦政府發言人表示,德國政府拒絕接受此類域外製裁,而且聲稱這次的制裁影響到德國和歐盟的企業,構成了對德國和歐盟內政的干涉。而俄羅斯的發言人表示,以後可能連喘氣都要問美國人,兩個國家之所以反應這麼激烈主要還是因為這個項目寫入了美國國防授權法。以法制的形式確定了商業競爭,這在美國曆史上還是比較少的,不得不說現在美國的整個國際戰略已經轉變。

以前的時候傳統的帝國主義列強都是開疆闢土,利用堅船利炮打開別國的市場,現在已經到了一個新的時代,美國似乎不需要再用武力,只需要通過經濟的方式就可以掠奪其他國家,因為美國現在建立了以美元為霸權的經濟體制。而且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有著高速運轉的機制,美國現在的債務非常多,但是美元的信用卻很高,這導致美國可以隨意對別國進行制裁。那麼美國是否會因為北溪2號顛覆德國政府呢?

所謂的顛覆德國政府,就是在德國扶持一個親美派,現在歐洲反對美國的急先鋒是馬克龍,到了馬克龍也遭到了美國24億美元的經濟制裁,這次的經濟制裁讓法國的經濟雪上加霜,最後導致法國國內出現了大罷工。而德國總理默克爾始終保持一種溫和的態度,從來不是一個極端的反美派,但是卻是一個很好的不合作派。默克爾一直主導全球化,所以和各個國家建立友好的關係。由於默克爾執政多年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她從來不以意識形態為中心做國際交往,最近也表示不會抵制我國的華為,德國方面始終以利益為中心和世界各國交往。最終的目的就是建立強大的經濟實力,增強德國抗民粹主義力量,穩定德國政局。

繼英國出現政治碎片化以後,德國方面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政治碎片化,上一次大選是默克爾險勝,而美國方面極力主導讓德國的親美派上臺,目的就是推進自己的跨大西洋合作伙伴戰略。美國試圖把大西洋變成北約的內海,從而共同抵禦俄羅斯的威脅。這是寫入國防法案非常明確的向德國表示,不要在俄羅斯和美國之間搞平衡,要堅決的服從美國的跨大西洋合作伙伴戰略。如果美國有能力顛覆德國政權,美國一定會這麼做,也就是實現德國政黨輪替。但是由於德國經濟的抗風險能力比較強,搞了多元化的外交,所以美國始終沒有得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