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0 敦煌書法拾遺:敦煌寫經用墨,竟有五種顏色


書法講氣、血、筋、骨。其中“血”,便指的是水墨表現。

關於“墨”的文獻記載有很多,其中《尚書·伊訓》、《尚書·說命》、《禮記》曾有過明確表述,說墨起源於殷商時代。而且從河南殷墟出土的部分甲骨文上,就存有用硃砂和普通素墨書寫文字的痕跡。

墨分為天然墨和人工墨兩種,它的產生、使用,發展,與人類自身的社會行為有關。文字出現伊始主要為標識或記錄之用。遠古時期,個人並沒有記錄需求,而塗抹標識又並非筆墨不可,所以在早期,文字和墨的主要使用者或改進者,主要為部落群體或國家的管理層。這側面說明人工墨的產生,是以社會發展為主要推動力的。

所以古籍中有“墨始造於黃帝之時”“周宣王時邢夷作墨”的說法。部落或國家的繁榮會使記錄工作量加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紙、墨、筆的發展。

至於天然墨,據考古發現,最早能追溯到石器時代,1980年陝西臨潼姜寨村仰韶文化古墓中,曾出土有石硯、研石、水盂和黑紅色氧化鐵礦石。使用時,只需用研石在硯上兌水研磨礦石,便可直接用於書寫記錄。

這就是“石墨”。

敦煌書法拾遺:敦煌寫經用墨,竟有五種顏色

墨的發展

1981—1989年在湖北江陵九店村56號墓出土有戰國古墨,部分已粉化,比較完整的是一塊呈板狀的,尺寸為2.1釐米長,1.3釐米寬,0.9釐米厚。

這大概是出土人造墨中最早的一塊墨,可惜至今沒有成熟的成分分析研究。

南越王趙昧墓出土的古墨,包括石硯和研墨石等為一組,呈扁平狀,實測單粒直徑在0.81—1.31釐米,厚0.23—0.42釐米。

此時出土用墨,質地相對細膩,而且稍顯紅色,與後期之茶墨相似,此為前漢墨之代表。

在1972年時,武威出土一種墨丸,同樣呈上小下大的圓柱狀,高4.5釐米,底徑2.8釐米,色黑且亮,此為後漢墨之代表。

自漢至唐,墨的數量單位一般用“丸”,少用“枚”。趙壹曾在《非草書》中說到“十日一筆,月數丸墨”,可見當時的筆墨技術雖然成熟,但並不耐用。

敦煌書法拾遺:敦煌寫經用墨,竟有五種顏色

秦漢及魏晉時期是墨史上的一個分水嶺,當時盛行松煙墨,以松煙為原料加以搗杵,去掉雜質,加膠定型,從而實現書寫需求,這種方式一致延續到現在,只不過工藝上改進較多。

到了隋唐之後,制墨工藝更加受到當權者的重視,政府專門設立制墨機構,史稱“墨務官”,專門為朝廷抄寫典籍經卷提供優質松煙墨,這使得隋唐時期制墨水準又提高了一個新的臺階。

唐朝文化空前繁榮,所以唐代制墨,品種也自然豐富許多,有多種顏色出現,比如硃砂墨,用硃砂研磨加膠制墨書寫。

唐末五代由於戰亂頻繁,大量北方墨工紛紛南遷,制墨中心亦隨之轉移。奚超、陳贇,時之巧匠;“墨聖”李廷珪更是繼承其父李(奚)超首創搗松和膠的技術,唐宋之墨達到了“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一個新水平。

1988年,安徽合肥馬紹庭墓所出土六角松煙墨,中央刻有陽篆銘文,造型精緻,墨色濃郁。

當然,墨色差異也不完全是墨的原因,由於古人用墨為加水研磨,與今日墨汁相比有一定差距,所以顏色差異與紙張的纖維結構、工藝、表面砑光等也有不小關係。

不同類型的麻紙和皮紙,即便是使用同樣的筆墨,也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筆觸、點畫,以及枯筆效果和滲化效果等等,這能從唐朝所留傳一些墨跡看出端倪。

敦煌書法拾遺:敦煌寫經用墨,竟有五種顏色

除了剛才所說普通素墨,還有硃砂墨、金銀粉、紫墨、血書等

硃砂

用硃砂為原料書寫的作品,在開頭就已經說過,甲骨文時期便有了。龜甲、玉片、陶皿等,皆有朱書出土的實例。

當時硃砂較稀少,價格不菲,主要來源於波斯及中亞地區。據《新唐書·西域傳》中說,吐谷渾地區大量出產硃砂原料,即敦煌文書記載之“丹”,這也就是後來所用硃砂書寫就稱為“書丹”的原因。

敦煌書法拾遺:敦煌寫經用墨,竟有五種顏色

所以在當今流傳下的作品中,“書丹”作品幾乎都是有些出處的。比如敦煌書法作品中的抄經,或者相對更早期一些魏碑“墨磚”,都是身份地位到達一定高度才會去追求的東西。這也側面證實硃砂墨之珍貴。

金銀粉

從唐朝開始,工匠就已經能夠製作多種顏色顏料,銀硃、鉛白、鉛丹、鐵紅、銅綠、綠鹽、金粉、銀粉等,均能由人工合成。

敦煌書法拾遺:敦煌寫經用墨,竟有五種顏色

所以唐代寫經有金粉書於藍紙,銀粉書於黑紙,此為抄經、壁畫常用材料。

紫墨

紫墨是比較少見的,且墨色不易保存,所以流傳很少,至今不知此顏色用途以及原料。

敦煌書法中有一紙為紫墨本,《佛說地藏菩薩經》題簽“佛說地藏菩薩經”。

敦煌書法拾遺:敦煌寫經用墨,竟有五種顏色

血書

在古代,血書有明志的意思,有信徒為示虔誠,刺血寫經,還有一些討逆檄文也用血書寫,當然,當今也有人用血書道歉或者宣誓。

《大身真言》題記“天祐三年歲次丙寅四月五日,八十三老翁刺血和墨,手寫此經,流佈瓜州……”

這比較有意思,八十三歲老翁刺血寫經,後經過考證查驗,發現此老翁共十本刺血抄經。

敦煌書法拾遺:敦煌寫經用墨,竟有五種顏色

墨的演變發發展,大概就是如此,每個文化繁榮或社會發展迅猛的時期,都會促進書寫工具的發展,即便今天也是如此。

筆墨,作為與書寫最為直接相關的工具,對其種類之梳理以及不同時代特點的瞭解和把握,是準確理解文本書風的一個主要支撐點,從各個朝代用墨差異中可見筆法也是有細微差異的,它有助於我們深入研究具體筆法的形態及成因。

《中國古代寫本識語集錄》

《沈樂平——敦煌遺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