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感覺世界上的食肉動物很多都以貓科犬科為主,而貓科食肉動物的體型又比犬科大得多?

魔都Steve


貓科和犬科動物都是成功的肉食動物,貓科與犬科之間曾經為了佔據食肉動物頂級生態位展開了一場霸權之爭。在貓狗鬥爭中,貓佔了上風,這導致許多狗物種滅絕。

大約4千萬年前,犬科家族開始在北美繁衍生息,那裡有充足的食物供應,唯一競爭就是彼此之間的競爭。到2200萬年前,犬科的種類達到了40多種的頂峰。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史前犬科動物的體型逐漸增大,上犬(Epicyon)是當時生活在北美最大的史前犬之一,長約1.5米,重約450斤,與一頭獅子的長度和重量相當。恐狼(Dire Wolf)是另一種大型犬科動物,大約比灰狼大25%,大約1.5長,140斤重。

2200萬年前,生活在北美的犬科家族有三個分支,恐犬亞科體型龐大,顎部的力量足以咬碎骨頭,輕鬆地獲取營養豐富的骨髓,捕食最大的獵物。黃昏犬亞科(Hesperocyoninae)的狗也很大,但腿短,下顎較弱,不能咬碎骨頭來獲取高能量的骨髓,由於不能充分利用獵物身上的營養物質,黃昏犬亞科無法與恐犬亞科競爭,並在1500萬年前滅絕。最後一種是現存的犬亞科,它由包括狼、狐狸和家犬在內的僅存的9個物種組成,這九種狗的體型都很小,它們捕食的獵物都是中小型的,那些大型犬類因為速度太慢而無法捕捉的獵物。

恐犬亞科和犬亞科動物在幾百萬年的時間裡和睦相處,不幸的是,當貓科動物最終跨越白令海峽大陸橋,在1850萬年前到達北美時,這對恐犬亞科的狗來說是一個噩夢。貓科家族包含兩個現存的亞科,豹亞科包括獅子、美洲豹、美洲虎和老虎,還有貓亞科動物,包括獵豹、美洲獅、猞猁、豹貓和家貓,第三個種群是劍齒虎牙科,包括多種劍齒虎,在數百萬年前就滅絕了。

從進化的角度來說,這些貓科動物沒過多久就在美洲大陸上站穩了腳跟,隨著貓科動物的數量越來越多,恐犬亞科的狗開始滅絕。貓科動物和恐犬亞科動物獵食相同的獵物,但貓科動物是更好的獵手——貓科動物體型更小,也更靈活,它們有可伸縮的爪子,從而可以保持鋒利,使它們更有效地捕獵和攀爬;手腕和腳踝也有更大的活動範圍;並且伏擊獵物的狩獵技術使它們比那些行動緩慢、體型較大的狗更有優勢。而犬科動物的爪子是永久性的,因此由於與地面的不斷接觸而變鈍,恐犬亞科的狗生存越來越困難,它們的數量也慢慢減少,大約200萬年前,恐犬亞科滅絕。

如今,犬亞科是北美僅存的犬類,它們能夠與貓科動物競爭,雖然這群狗與恐犬亞科的狗相比體型相對較小,但是犬亞科已經進化出了一種高忍耐力水平來長距離追捕獵物,同時進化出群體狩獵技能與貓科動物競爭,適應捕食各種大小的獵物。


科學閏土


大家好

貓科動物共有14屬38種,分為三個亞科,獵豹亞科、貓亞科、豹亞科。作為食物鏈中的頂級捕食者,貓科動物通常都善於攀爬和跳躍,而且通常都是獨來獨往,少部分除外,捕獵時常常採用鎖喉的方式一擊必中。

貓科動物中最具有的代表的非老虎、獅子、豹科動物莫屬了,它們擁有強大的利爪和鋒利的牙齒,而且性格非常暴躁,常常讓對手毫無招架之力,當它們突然奔跑、攀爬或跳躍的時候,後腿的膝蓋和腳跟彎曲,提供了巨大力量。它們的前腿也同樣有力,而且極其靈活,能在追捕過程中離獵物一定距離時伸開前肢,抓捕獵物的身體並將其牢牢抓住。

一直以來,貓科動物幾乎是頂級掠食者的代名詞,無論是老虎獅子,還是猞猁雪豹、甚至是更小一點的金貓在它們各自生活的領地中幾乎都是最兇狠的捕食者,無論是身體構造還是戰鬥力都是進化得非常完美的,強大的力量、流線型的身體、粗壯的四肢註定讓它們在陸地上橫著走。

貓科動物有敏銳的聽力,能聽到人類很多聽不到的聲音,而且它們的超強視力能夠讓它們在黑夜裡作戰,在不同的光線下,它們的瞳孔可以迅速轉變,很多人都疑惑為什麼家貓、獵豹、老虎的眼睛夜晚都會發光,其實這只是發射外來光源的光,而且和其它科動物不同的是,貓科動物都有鬍鬚,鬍鬚不僅僅只是為了好看而已,而是精準的觸覺感應器。

外形上看,它們的頭圓而大,頜部雖短卻非常強大,能夠夾緊獵物並有足夠的力量將其骨頭壓碎。如果你掰開貓科動物的嘴巴,你會發現它們的舌頭都比較粗糙,大型貓科動物虎豹類還長有長長的倒勾,能夠伸縮自如,這是為了幫助它更好的吃掉粘在骨頭上的肉。

聰明也是貓科動物的主要特點,它們絕對不會去捕捉潛在危險的獵物,它會不斷的觀察其它動物的弱點而進行偷襲,仔細看你會發現貓科動物都非常敏捷,反應速度和爆發力都是一般動物達不到的,當然這主要是它身體構造的原因,與生俱來的天賦讓它可以踏上食物鏈的頂端。

犬科動物全球共有13屬36種,其中包括狼、狗、豺等動物。犬科動物四肢比較細長,而且都是中型身材,耐力非常高,犬齒及裂齒髮達,嗅覺靈敏、聽覺發達。它們善於快速及長距離奔跑,多喜群居,常追逐獵食,大部分都是食肉類動物,像平時大家見得最多的狗,各種品種的狼、狐狸、豺都是犬科動物的主要代表。

犬科動物是食肉類動物分佈最為廣泛的一種,幾乎世界各地都有分佈,除了極地和少數島嶼外,幾乎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從體型上來說,體型較大的犬科動物食肉性都比較強,可以成群的捕殺大型動物。體型較小的犬科動物食性相對於來說比較雜,老鼠、兔子、蜥蜴都是它們捕捉的目標。

很多人都很詫異為什麼犬科動物幹不過貓科動物?先從體型上來說,老虎、獅子、美洲豹無一不是非常強大的存在,最大的西伯利亞虎體重可達350千克。而犬科動物中最大的是北美灰狼,體型最重可達90千克,無論是從身形上來說還是戰鬥力都是大大不如的,貓科動物單挑有老虎,群挑有獅子,犬科動物單挑似乎找不出一個能和老虎較量一番的。

不過無論是貓科動物也好,犬科動物也好都有各自的優勢,大部分犬科動物耐力都是非常好的,而且作為群居動物非常善於團體作戰,像非洲鬣狗的咬合力甚至比獅子還恐怖。貓科動物基本上都擁有鋒利的牙齒和利爪,敏捷的身姿和與生俱來的毫無畏懼讓它們多數都成為了獨行王者。

希望對您有幫助





不科學的老李



早在史前時代貓科和犬科動物祖先就已經在它們共同佔據的生態系統中展開了一場爭奪戰。那是它們進化和適應環境的時期。兩者都是成功的捕食者,但貓科更是優秀的獵手。事實上,野生貓科動物是非常高效的獵手,以至於古代犬科動物無法與之競爭。在這兩者之間的特殊戰鬥中,貓佔了上風,導致許多犬科物種滅絕。



大約4000萬年前,犬科家族開始出現。犬科成員的生活很好,有豐富的食物供應,它們唯一遇到的競爭是來自彼此。大約2200萬年前,犬科在大約40個物種中達到了最多樣性的頂峰。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古老的犬類中的一些變大了。埃皮肯犬是當時生活在北美最大的史前犬科之一。它長約1.5米,重約225公斤,接近獅子的長度和重量。巨狼是另一種大型犬科動物,比灰狼大25%。它大約0.6米,1.5米長,重約70公斤,甚至更重。



2200萬年前,北美有三個犬科家族的亞群體。博羅法吉納犬(碎骨犬)體型巨大,下顎有力,足以輕鬆地將骨頭壓碎,吃掉營養豐富的骨髓,它們獵殺非常大的獵物。 西方狗也很大,但是腿較短,下顎較弱,不能咀嚼骨頭攝入高能量的骨髓。由於無法利用獵物身上的每一點營養,海皮羅辛納犬無法與捕殺同一獵物的博羅法吉納犬競爭,它們在大約1500萬年前滅絕了。


今天在北美仍然存在的第三個亞組是犬科動物群,它僅由九個倖存的物種組成,包括狼、狐狸和家養的狗。這九個物種仍然很小,它們捕食的是中小型獵物,而那些笨拙的碎骨犬動作太慢了。恐狼是這個亞科中最大的成員。 博羅法吉納犬和卡尼納犬和諧相處了幾百萬年。不幸的是,當貓科動物最終跨過白令陸橋,在1850萬年前到達北美時,碎骨犬的命運就要改變了。所有的貓都屬於貓科動物,在這個家族中有三個存在的亞科——豹亞科,包括獅子、豹子、美洲虎和老虎,貓科動物包括美洲獅、猞猁、豹貓和家貓,獵豹亞科包括獵豹。劍齒虎亞科,幾百萬年前滅絕了。


從進化的角度來說,貓科動物在整個大陸上建立自己並沒有花很長時間。隨著貓科動物越來越多,犬科動物開始受苦。兩類動物都獵殺相同的獵物,但貓科動物是更好的獵手。貓科動物體型更小、更靈活,它們有鋒利、可伸縮的爪子。伏擊獵物的狩獵技術使它們比速度更慢、體型更大的犬科更有優勢。犬科動物越來越難生存,它們的數量也在慢慢下降。大約200萬年前,博羅法吉納犬滅絕了。 犬科動物亞科現在是北美僅存的一群狗。儘管這兩類動物經常獵殺同一個獵物,但它們能夠與效率更高的貓科動物競爭。與碎骨犬相比,這組犬科動物仍然相對較小,並且已經發展出了長距離追捕獵物的高耐力水平。它們也更加靈活,能適應各種大小的獵物。一隻狼可以輕易地抓到一隻老鼠或小哺乳動物,而一群狼可以抓到更大的獵物。


科學家們很好奇為什麼這麼多犬科物種在這期間滅絕了,並認為是氣候變化影響了生態系統。他們分析了2000多塊化石,希望找到證據表明氣候變化是近40種犬科物種滅絕的原因。但事實證明,是古貓科動物的到來註定了犬科動物無法與更好更高效的掠食者競爭。大型犬科動物競爭力不及大型貓科動物,在進化史上消失了。 在犬貓之戰中,古貓科贏了——至少第一輪。貓科仍然比犬科更擅長捕獵,但是今天北美洲僅存美洲獅這一種大型貓科動物,犬科動物仍有灰狼和郊狼。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在地球上,在互相捕食中,在生死競爭中,除人科動物外,進化最完全的就是貓科動物。

為什麼這樣講呢?

我們首先看貓科動物的體型,看所有哺乳動物的頭型,看看它們之間的一樣與不一樣。

首先我們看蹄類動物,它們的頭型,蹄類動物的頭型都有一個長長的嘴巴和犄角,粗大的頭部的骨骼,嘴巴佔據了頭部的大部分。

血液的供應很大一部分供給了這些骨骼。

神經系統簡陋,大腦系統小,簡陋,觸覺,視覺,傳導能力低級。

簡單的大腦分析能力,決定了這些動物笨拙。

貓科動物,它們沒有長長的嘴巴,觸覺,嗅覺,視覺,聽覺都非常敏銳,大腦佔據頭部的位置大,而其它部分佔據的位置小,頭部的神經系統複雜,神經的傳導能力迅速。

它們身體運行的血液大部分都能夠滿足大腦供血的需要。有了充實的血液運送來的容養的供給,使它們的神經系統活躍,敏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識別能力,神經系統的優越,使他們全身系統敏捷。

貓科動物捕食前,都在觀察被捕食對像的反應,觀察被捕食對象的弱點及要害部位。

一但發現機會就會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出去咬住對方的要害部位至其死亡。

我們發現一頭獅子在萬牛群中衝進去捕捉一頭健壯的牛,咬住喉嚨。

而牛群四散逃走。

牛也只會用頭上的犄角頂,而獅子趴在地上牛頂不著。

其實一群牛去救被獵食的牛,用腳踏也要把這隻獅子踏死,但是牛的大腦根本沒有這樣的神經經驗系統與經驗。

牛不會觀察與總結,而不能成為一個聰明者,也沒有記憶和存儲信息的思維能力。

貓科動物有這個能力,在千千萬萬的捕食活動中,它們知道怎麼去撕咬被捕殺動物的要害部位,這些蹄類動物都不會。

根據以上的陳述,貓科動物是優透的捕獵者,而蹄類動物不是。


寶樹白石


你說的是哺乳類動物,吃肉的動物多者呢,魚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昆蟲類,甲殼類,那個不吃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