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對於不肯學習不肯做作業不肯看書的孩子,你們有什麼招?要崩潰了?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8


遇到這種孩子確實讓家長頭疼,不知道你家小朋友是否聽老師的話?可以建議跟老師溝通一下,讓老師跟孩子對話一遍。因為有時候父母的角色小孩子如果處於叛逆期,基本上對父母的話是聽不進去的,所以會遇到越催越拖延,家長越暴躁,對孩子就會習慣性吼叫,惡性循環。說說我家的情況,父母對小孩總會有心有餘力不足的時候,遇上他一而再再而三時,真的控制不住洪荒之力,後來我想到了跟老師說一遍,讓老師單獨給他發微信(有時候我會把自己小號改成老師的頭像和稱呼),然後把微信給他看,基本上任務都會立即執行。但這個方法不能經常使用,用的時候也要用客氣的語句去講:“老師說,你最近有在進步,他想跟你聊聊哦”。

以上的方法只是偶爾使用的小技巧,其實最根本的孩子內心對於學習的理解,只有他真正認可學習的價值和作用,這樣他才會主動學習。如何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價值呢?

1~挖掘他的興趣,都說只有興趣才能產生動力。

2~與身邊的同齡人多交流,小孩子之間很容易形成攀比,學習亦如此。我有親戚小孩子跟我家是同個年齡段,所以我會讓他們一起學習做作業。

3~運動。這個我認為挺重要的,科學也表明運動可以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認知心理,學業成績。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媽媽吐槽熊孩子


一定要挺住!千萬不能崩潰!熊孩子還是要找方法去引導的。

首先,要耐心的和孩子溝通,問清楚為什麼不肯學習,是老師講的聽不懂,作業不會寫,還是想出去玩,還是想看一會電視?你得讓孩子說出來,我們好對症下藥;

其次,聯繫一下孩子的老師,問問孩子在班級裡有什麼異常沒有,上課認真聽講不,有沒有做小動作,搗亂不,下課和其他孩子打架不,還是下課一個人玩,讓老師幫忙找原因;

再者,父母也要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做到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只要孩子在家,就不要抱著手機,電視不放,多看看書,或者練練字,孩子看到父母都這麼認真學,自己慢慢也會養成看書學習的習慣;

最後,週末一起帶著孩子去圖書館,孩子會看到這麼多和他一樣大的孩子都在看書,自己也會去找一本看的,發現了書中的樂趣後,就會愛上讀書了;

也可以帶孩子看些勵志電影,比如《風雨哈佛路》,主人公莉絲過著居無定所,流落街頭的日子,經常在地鐵站、走廊學習,用2年時間完成了4年的課程,獲得《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以優異的成績進去哈佛大學。相信看完這部電影,孩子肯定會受到觸動,隔一段時間就可以看一部類似的影片,孩子慢慢就會感化的。

以上就是我認為比較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教育孩子是一項費時費腦的偉大的課題,作為家長,我們真的需要用心去研究。





常麗平


孩子“不聽話”,是指孩子的言行沒有與父母或長輩的意願相符合。其實這是父母或長輩對孩子言行的思維定式。因為父母或長輩的社會實踐經驗豐富,比如人們常說的“父母或長輩吃過的鹽比孩子吃過的飯還多”,所以父母或長輩的意願是對的,孩子沒有照做就是“不聽話”。可以肯定的說通常情況下父母或長輩的思維方式是與社會道德相符合的,孩子在父母或長輩的引導下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少走彎路。“不聽話”的孩子就是有個性,父母或長輩話他就是不聽,這時父母或長輩就會對他大聲吼叫,甚至打罵。越是這樣“不聽話”孩子的牛勁越突出,這就是孩子的叛逆表現。這種情況父母或長輩經常把責任推給孩子,其實是父母或長輩的教育方法有問題。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他周圍的世界是充滿好奇的,有的孩子這種好奇心很強,促使他一定要去親身經歷一下。父母或長輩遇到“不聽話”的孩子時,一定要注意教育方式,俯下身來跟他交流,聽聽他想法,細心引導教育,有時也可以讓他去體驗一下挫折,要教育他不能事事都去親身經歷,學會學習別人的生活實踐經驗,少走彎路。教育孩子學習很重要,它可使人快速成長。


常法飄飄


要解決孩子不肯學習、不肯寫作業、不肯看書的問題。首先,需要從我們家長出發找原因。不是每個孩子天生就不愛學習的,肯定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因為我們家長教育方法的不妥當,讓孩子慢慢養成了不愛學習的習慣。那麼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大剛是這麼認為的:

多和孩子溝通尋找原因

孩子不愛學習肯定是有原因的,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多和孩子溝通,確定孩子不肯學習的具體原因是什麼,然後才能更好的解決。有可能是孩子學不會,導致孩子不知道怎麼學,在加上我們家長對孩子的引導不夠,慢慢的孩子就開始厭學。也有可能是孩子對現在的學習內容不感興趣,這樣就需要和孩子溝通,從簡單的、孩子最喜歡的內容開始讓孩子學習,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把學習內容分成好多塊,降低學習壓力

如果將所有的學習內容或者作業一下子都堆在一起,孩子勢必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他的內心就會因為作業多、任務重而退縮,從而逃避學習、逃避寫作業,要想讓孩子快速進去入學習狀態,就要從孩子最喜歡、最簡單的學習內容和作業開始,這樣更容易讓孩子啟動學習,只要啟動起來再學習就容易多了。


大剛課堂


做作業對於學生來說肯定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不喜歡呢是正常的,還有一個現象就是,當你去用命令的方式讓孩子去完成作業,孩子內心是不情願的、排斥的,當孩子聽到被命令,首先大腦給出的反應是“拒絕”,而不是“行動”。所以,首先想一想你督促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是什麼情景。

溝通真的很重要,分享幾組對話:

“吃完飯了,趕緊去做作業”“我們吃完飯了,接下來該做什麼啦?”

“先去寫語文,寫完語文再去寫數學”“你想先做哪一門功課呢”

“快點寫,別寫的亂七八糟的”“寫作業的要注意哪些問題?”

前者和後者的對話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前者孩子時被動寫作業,後者因為合理地引導變成了主動,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經過自己的思考然後說出來的話要比聽到從父母嘴裡說出來的話有用的多。

和孩子一同制定學習計劃,選擇一個時間充裕的時間和孩子好好的交交心,引導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學習計劃,一定要讓孩子自己說出想法,如果孩子有好的想法,一定不要吝嗇家長的鼓勵,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認真聽聽孩子制定這樣計劃的原因。

最後就是和孩子一起制定獎懲措施,這樣完成任務時孩子也會更有成就感,相反,完成不了就要受到懲罰嘍,其實懲罰是最難的教育方法,好多家長總是用不好。

身教重於言傳,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多也要學會聆聽孩子內心想法,學會換位思考,這樣孩子才能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


勤奮的大窮貓


這估計是這段時間很多家長的共同心聲了,網課的壓力基本上都轉移到了家長身上。沒有老師和課堂紀律的約束,孩子們自然就沒有那麼自覺。我的孩子還算比較聽話,偶爾有這樣情況出現時,我是這樣對付孩子的:

一、家長以身作則自己先學習,當然不能在手機上學習,而是真正的在充實自己,然後邀請孩子一起。正常孩子都會給個面子。

二、能用語言解決的咱輕易不動用武力,先曉之以情磨破嘴皮告訴學習的重要性。確實不聽,咱……也不能隨便打。

三、協議式學習,在完成各項任務後獎勵看電視或玩耍時間。如果孩子比較小的話,這個還是有吸引力的。

四、威脅式學習,禁止一切活動關禁閉,零花錢暫停,吃幾天青菜蘿蔔。

五、直接把老師搬出來壓制,孩子還是比較怕老師的,能解決燃眉之急。

六、如果以上都不能解決,學習的事暫緩不要硬上,雙方都先各自冷靜,然後再重複上述幾條。

孩子不聽話都屬正常,我們做家長的還是多點耐心,同時也要保重好身體不要輕易生氣。





根土學林


學生不肯學習,不肯做作業,不肯學習家長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引導。

一是用鼓勵的方法去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不肯學習,主要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老師及家長的批評,心理受到了刺擊,對學習缺乏了信心。這時,家長要做好心理疏導,幫學生重拾信心,找回自我。

二是從培養習慣入手,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孩子按時到校,專心聽講,認真作業,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下午回家後,主動完成家庭作業。

三是和老師多溝通交流。家長要和老師多溝通交流,共同把脈會診,瞭解學生在校的學習現狀,解決孩子在學校的疑難和困惑,找出解決的辦法。

四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今天的學習是為將來生活的更美好。學習的目的是讓孩子將來走出社會有更多的選擇,人生的路更寬廣。

五是讓孩子吃點苦,懂得學習和勞動一樣不吃苦,就取不得好成績。家長要叫孩子多幹家務,農村的孩子多幹農活。也可帶孩子去社區工地上走一走,看看工人師傅的勞動場景,讓孩子受到勞動教育,也許孩子的學習態度就有所轉變。


楊德福8086


孩子學習不努力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動力問題,學習動力最密切的是學習目標問題

有一位父親帶著三個兒子到草原上獵殺野兔,在到達目的地時,一切準備就緒,開始行動前,父親向三個兒子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此時此刻看到了什麼景象?”

大兒子說:“我看到了我們手中的獵槍,草原上奔跑的野兔,還有一望無際的草原”

父親搖搖頭說:“不對”

老二回答說:“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獵槍野兔還有茫茫無際的草原。

父親又搖搖頭說:“不對”

而老三回答只有一句話“我只看到了野兔”

這時父親才說:“你答對了”

看到上面的故事,家長應該有所感悟,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幫助孩子明確目標

有目標的學習叫藍圖,沒有目標的學習叫糊塗,目標大於方法,目標成就未來,學習目標越明確,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越高,學習的質量也就越好

之所以孩子不肯學習不願意學習,是因為孩子眼中的世界有太多無關緊要的“草原”“獵槍”等等誘惑的因素,學習在他的範圍之內是明顯不足的!

怎樣才能讓學習成為孩子的目標?

單純的說教和理性的分析,孩子是難以體會到學習的好處。

這時候可以利用崇拜的力量!

榜樣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一個人在童年時代崇拜什麼就將會在那方面有強烈的慾望!

崇拜周恩來的人,喜歡沉穩儒雅,智慧超群

喜歡拿破崙的人將永於進取,百折不撓

崇拜愛因斯坦的人,將會對科學發生濃厚興趣

崇拜貝多芬的人,不僅酷愛音樂,還會像貝多芬那樣蔑視權貴,傲然對待苦難

崇拜牛頓的人,對待科學就有認真的態度實際上等等偉人還有很多

偉大的人物或偉大的發明創造最容易激起孩子的求知慾,最容易喚起他們向上的精神

一個孩子讀了冰心的作品後,並對冰心崇拜的五體投地,當時他便決心要做一個像冰心那樣的作家,學習語文的動機十分強烈。

作為父母,儘管我們自身沒有了遠大的理想,沒有了夢想,但是我們不要拿現實的問題跟孩子講,毫無吸引力!

經常唸叨好好學習,多掙錢,以後生活好這些話,對孩子來說是沒有任何吸引力!因為他根本沒體驗過!

只有偉大的夢想和理想以及卓越的事情,才能夠對他們產生興趣。所以我們作為父母要營造出這些有能量的氛圍,包括引導孩子接觸有能量的榜樣,看相關的書籍,講相關的故事。

孩子不一定能成為偉人但是會產生強大的牽引力

一旦孩子有了主要的動力來源,那麼相信他對學習是很容易克服和堅持的。

抓緊幫孩子樹立遠大理想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大索老師


其實在早些天前,我也為這件事抓狂,不過經過自己不斷的找出問題,發現問題,到現在的孩子有所改變。

1.參與家務勞動

這個時候的孩子最怕提的話題就是學習。所以讓孩子參與到家裡的家務勞動,大家集體幹,有分工,有合作,先讓孩子融入到這個集體,每天如此。讓孩子認識到大家對他不孤立,不放棄。

2.家長陪同讀書、學習。

父母每天陪同孩子一起早起,一起讀書(家長可以看自己學習書),這讓孩子認識到無論是哪個年齡段,都是要看書的,學習是必須的。一起陪孩子做做操,放鬆放鬆。當孩子該上網課的時候,這時候有一位家長陪同就行了,家長也要認真聽講記筆記,讓孩子意識到原來聽課都是要記筆記的。讓孩子真正理解家長對學習這件事的態度。

3.教育孩子是父母兩個人的事

父母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一定要保持觀點一致,特別在孩子面前不能有任何分歧。

我現在感覺,只有家長做到表率作用,才能讓孩子真正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才能讓孩子快速的進入學習狀態。


美人魚日記


上班後,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就是放長假!

可當這一天真正來臨的時候,我們才發現,放長假居然是一件令人崩潰的事!

受疫情影響,我們無法上班,孩子們無法上學,更慘的是,孩子居然要在家上網課!!!

平日裡輔導個作業都氣到要吐血,這可是全天在家上網課啊我的天,老母親們瞬間生無可戀!

微博上有一個熱門話題:陪孩子上網課的心酸,點進去看,全是媽媽的血與淚!

@老母親A:看著孩子上網課,我總有種衝動,想去摸摸板凳是不是烙餅鍋,如果不燙,她為啥坐在上面不停動來動去呢?

@老母親B:孩子正上網課,我走到他身後,發現他耳機裡放著課程內容,平板上卻是繪畫軟件。我大怒,質問他為啥不好好學習,人家雲淡風輕地回答:塗色又不影響聽課。

@老母親C:今天我家娃上網課上崩潰了。科目1和科目2的時間有點衝突,導致孩子最喜歡的科目2晚了10多分鐘,孩子上著課就哭了,還得面對一個不時發脾氣的媽媽,孩子很累,可是能怎麼辦?培養一個自律的孩子太重要了!

@老母親D:真要被逼瘋了!倆在線辦公加一個上網課,搶電腦,搶網絡好的地方,還有個兩歲多的熊孩子霸佔電視從早到晚看小豬佩奇!

崩潰歸崩潰,哭完了吼過了,還是得當一枚溫柔慈善的老母親。不過話說回來,孩子上網課上成這樣,就全是孩子的鍋嗎?作為生他養他的老母親,責任也很重大啊!

那麼問題來了,孩子辛辛苦苦上網課不容易,家長該怎麼做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提升學習效率呢?

尊重孩子的作息時間

學生平時在學校正常上課,那肯定是7點不到6點多就起床了,而現在雖然是網絡授課,但是作息安排應該是與平時在學校相差無幾。

所以,在家上網課,也要有嚴格的作息時間,父母和孩子一起早睡早起,吃飯、休息、活動時間都安排到位。

有了家長的示範,孩子心理上更易於接受,還可以建立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促進父母和孩子親子關係的互動交流。

曾在網上看到一位媽媽分享的時間規劃,分享給大家:

我們也可以和這位媽媽一樣,和孩子一起製作時間表,孩子養成習慣學習不會累,大人也會感到放鬆。

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在學校裡,有環境和老師的督促,孩子們相對自律。但是在家裡,孩子們失去了監督,自覺性差,上課寫作業全靠父母吼。

比如有的孩子上完了第一節課,不會主動去上第二節課,而是等著父母去催。一天8節課,若是節節課都需要父母去催,相當於父母一天時時守著陪孩子學習。

還有些孩子,總覺得反正在家,作業晚點寫也沒關係,於是吃完飯後,玩遊戲,看手機,將寫作業的事拋在腦後。家長如果不提醒,孩子能把作業拖到晚上十二點。

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出手了,和孩子商量每天怎麼安排學習計劃,怎麼讓每一天的學習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如果沒有按時完成學習任務需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當孩子在學習中有疑問時,家長可以參與討論,而不僅僅是簡單地給出孩子答案。

授人以魚,不如授以人漁,學習這件事終究是孩子自己的事,自主學習能力才是伴隨孩子終身的學習能力。

家長要以身作則

疫情期間,一些家長還沒有復工,有的是在家裡辦公,和孩子共同在一個環境裡辦公學習,家長就要為孩子做好榜樣。

大部分家長每天的辦公時間都比孩子上課時間要晚,所以家長一定不要睡懶覺,孩子已經起床早讀打卡了,家長賴在被窩裡不起,這樣就說不過去了。

或者辦公時會看手機、看電視等,不僅會影響孩子的休息,也不利於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我們在監督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自己先做到,比如孩子在上課,自己也可以看書學習,通過我們自身行為的影響,來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做好後勤保障

孩子開始上網課之後,每天的時間和安排應該都是比較緊湊的。因此,家長要配合孩子的作息時間安排好三餐,幫孩子處理好網絡問題,電腦問題,若用手機、平板,要提醒或幫助孩子充好電。

很多家長對於互聯網電腦、ipad等設備的操作並不是很熟練,孩子上課之前,家長要先熟悉這些設備的操作方法。

陪孩子做到勞逸結合

上網課意味著孩子一天裡至少8個小時要面對電子產品,長時間的學習下來,孩子的積極性並不可能一直那麼高,並且,長時間面對電子屏幕,也很影響視力。

所以,讓孩子在課餘時間做些適當的運動和家務,做到勞逸結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雖然不能外出,但是可以在陽臺遠眺、做做小運動,也能讓孩子的學習更高效。尤其是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加強身體鍛鍊提高免疫力也必不可少。

上網課之餘,家長可以和孩子談談上課的感受,及時和班級老師溝通,還可以和孩子談談生命,談談那些為疫情而戰的你我他。

同時,不要忘了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看看電視、做做鍛鍊,確保孩子的精力和心理健康。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相信等疫情過後,這段特殊時光會是父母和孩子日後難忘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